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的知见▪P3

  ..续本文上一页到了以后,马上又觉得不想要了。读书人最有体会了,到书店看到什么书都想买,买了一大堆,回来后经常发现没有一本是真正想看的。很多人逛街的时候,看到什么衣服都想买,硬忍着不买,因为衣服已经很多很多,回来时还是买了一大堆,到最后穿也穿不完。

  很多东西只是你想要的,不是你需要的。这些我们不需要的东西会影响我们很多的精力,我们还拿这些不需要的东西,作为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这点是最要命的!在社会上,认可一个人主要是看他有没有福报,如果他有十个套间,就说这人很了不起。世俗就是拿这些作为标准的。

  三、寻找真正的财富

  佛陀告诉我们,不能拿物质作为人生真正的财富。人的财富包括物质层面的和精神层面的,一个人幸福不幸福,不能光看他的物质财富有多少,而是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否一起提升了。就像我们国家要评判社会有没有进步,总是看GDP(国内生产总值)有没有进步。如果有进步,就表明我们的国民生活更好了;如果没有,就说明是倒退了。但是很多老人会感觉到,小时候虽然生活条件比较差,但很容易满足;现在生活条件确实好了很多,反而难以满足了。

  去年有人调查过国内各城市的幸福指数,到底哪个城市的幸福指数最高呢?结果是拉萨。想不通吧!拉萨是一个生活条件很差的城市,去到那里能看到大街上的乞丐拿着哈达在跳舞,跳得很自在,他们天真无邪,很容易满足。因为拉萨这几年旅游业开放,内地很多人到那里去,花了很多钱,包括捐钱、旅游,他们生活好起来了,但是内心还保留了原来的那份满足感,所以就感到很幸福。幸福指数最低的是哪里呢?上海。国际大都市,压力最重,要在大上海占一席之地,谈何容易啊!是不是?所以幸福不幸福,不是单单看物质,物质是有一定关系,更重要的还是在于人内在的精神。

  佛陀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观是:外在的物质能有多少,就用多少,努力了就行了,随缘随分,真正值得努力的是我们内心的升华!佛陀看到了我们的价值,告诉我们,每个众生都能成佛,特别是人这一生可能就是最后一次得度的机会了!想到这一点,我们应该要非常地珍惜。

  四、珍惜、善用生命

  诸位不要说这是耸人听闻,不要以为我今生是人,来生也会是人。我看大部分不修行的人来生都不会再得人身了!因为得人身要五戒清净,你们想一想,自己五戒清净了没有?我看大部分人五戒是不清净的,很难得人身。要是得不到人身,来生作猪作牛还好,恐怕去了饿鬼道和地狱受苦,就很难出来了!不是说你现在想好了,到时就会出来。就算你现在用功修行,在蒲团上坐得好好的,腿也包得好好的,身上披得很暖,坐得很端正,“好,我开始要用功了”,结果妄想还是像洪流一样冲出来。是不是?你准备得那么好,在那里好好用功,都没办法把握自己这颗心,等死亡的时候或死了以后,来生做畜生了再慢慢修行,这可能吗?没有可能!所以佛陀才特别告诫我们:这一生是最宝贵的,也是最后一次!我们心里要这么想:这是最后一次得度的机会了,可能以后经过无量劫都不会遇到佛法了!

  我们能够遇到佛法,也是无量劫以前就种下了善根,要对今生作难遭难遇想,不要觉得自己的时间还很多,以后有的是修行机会。有些人说,修行是那些老太婆的事情,年轻的时候慢慢来,到老了再修吧。其实很多老人都有经验,老了以后的思想更难管制,年轻的时候还好管制一点,越老越难控制。老了以后记忆力变差了,一会儿想到这个,一会儿又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了;一会儿想打坐,又坐不下来;想念佛,一会儿可能又想念经了。有位老人家拿着念珠念佛,念着念着就不敢念了,他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着念着,却念成了“他妈的、他妈的、他妈的”。你看,念成了这样!年轻人起码不会这样啊!我们要是等到念佛念出别的东西来的时候,才想到要修行,那就麻烦了。

  界诠法师曾经讲过,有个人念佛念成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二十万,南无三十万”。世间人的头脑是很难管制的,等自己管制不住了再去修行,就没机会了!完全没有机会!所以佛才那么重视我们得人身的这一生。就是告诉我们,乘我们现在还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正好是修行的机会;三恶道众生没有这个头脑,没有修行的机会;而天道众生有这个头脑,但是完全用在享受上去了。所以修行人要适当减少一点享受,让自己受一点苦,让自己清醒一点。

  有些居士在家里生活过得很好,有三个保姆——一个煮饭,一个擦地板,一个洗衣服,而她自己到寺院里拼命干活。你看,这就是培福。她到寺院里来培福,算算还是划算的。为什么划算呢?因为自己在家里干活没有功德,跑到庙里去干活有功德。所以当自己脑袋还清楚的时候,要适当改变一下自己,不要享受得太多。

  五、培养出离心,超越善恶

  过去无量劫以来,我们的心总是被快乐和痛苦这两种情绪相互牵扯着。快乐会把我们往快乐的地方拉,痛苦会把我们往痛苦的地方拉。痛苦的人心里很痛苦,虽然他并不想痛苦。特别是情感遭到挫折的时候,就会痛苦得死去活来,为什么?他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痛苦拉过去了,他根本无能为力。有些人是被快乐的力量拉过去了,也是无能为力。我们就在中间,被善恶这两种力量在两头拉。

  今天善的力量把你拉过来听经闻法,来做好事;明天恐怕就有恶的力量拉你去做坏事了。这些力量不停地互相拉扯,使你不能自主,所以你的人格造成了严重的分裂。讲这话有点耸人听闻,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两把秤——两个标准,这两个标准造成了我们人格的分裂,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别人的要求不一样。比如自己不上早殿会说“我今天头晕,休息一下”;别人不上早殿会说“你干嘛不上早殿呢?头晕一点有什么关系,还不好好用功”。很多的时候,我们对同一件事的标准不是一个。有句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就是两种不同的人格。凡夫众生在自己的习惯中,把快乐和痛苦、是和非都纠缠在一起了。

  佛陀借此机会告诉我们,因为有这两种力量,我们正好可以选择:如果往快乐的这边靠,快乐就会多一点;如果往痛苦那边靠,痛苦就会多一点。就看自己愿意往哪个地方靠!无量劫以来,三恶道的众生已经彻底被痛苦拉过去了,自己没有力量改变;天堂的人被快乐拉过去了,没有痛苦可言;人是快乐和痛苦这两边都有,有选择的机会。佛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内心从快乐和痛苦当中脱离出来,不被这两边拉走,这就需要有一颗出离心!

  对于出离心,一般人感受不到。就像刚才讲的恶道众生,它没有快乐,就不懂得追求快乐;在轮回中的人,他没有获得涅槃的快乐,就不知道要去追求涅槃。幸好释迦佛觉悟了,他在善和恶当中努力地寻找,走到善的这一边,他发现纯粹的善还不是生命的全部,生命中还有更好的东西没有被这种善体现出来;他去受苦,修了六年苦行,在苦当中去体会,发现所有的痛苦也不是生命的全部,更不是生命的真相;最后他悟道了,悟到了涅槃才是真正的快乐,涅槃超越了善和恶!六祖大师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不被善拉过去,也不被恶拉过去,凡夫往往处于无记的状态,停在那里,傻在那里;而禅宗的祖师,他的心中把善恶全部舍弃了,去感受善恶的那个“我”也被舍弃了,解放了!这个解放就是涅槃的开始,只有打破了轮回的我执,才有机会见到我们生命的真相。

  六、抓住转凡成圣的最后机会

  以往我们可能没有听闻过佛法,或者没有听过佛法的“第一义谛”,不知道要追求涅槃,不知道涅槃里面具有的大智慧、大慈悲。听闻佛法后我们知道,从苦的世界可以跳出到快乐的世界,从苦乐的世界可以跳出到无我的世界。佛陀对人生的第一个看法就是对我们生命内在价值给予了肯定:人身难得,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得人身,才有可能从轮回当中跳出去,而且这是最后的一次机会。如果这一生跳不出去,那我们还要继续轮回,而轮回以后是什么样,我们完全没有把握。这就是对于生命充分肯定的原因所在。原来得人身是这么有意义,这么有价值!

  佛陀对人生的第二个看法是:轮回是苦海。如果你不解脱,不仅三恶道是苦的,三善道也都是苦的。很多人生活在享受中,凡是享受惯了的人都受不了苦。有些父母很宠爱孩子,舍不得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结果孩子长大后,不是狂妄自大,就是脆弱得不得了。有句诗“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意思是说在阳台上种的桃李很娇贵,风一吹过来马上就会倒,而小溪旁边的野菜、野草,春天一到,花开得很漂亮。所以古人常教育孩子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能不能承担,能不能把宝贵的生命利用起来,而且最有意义的一点是每个人都可以转凡成圣。

  你们不要说:“我现在工作很忙,还没有精力来修行。”其实就算一天上班十个小时,还是有很多时间可以用来修行的。我小时候见到一个人,他在农村里每天干农活非常勤劳,挑着大粪去种菜,他在挑大粪的时候也在念佛,就是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嘴巴是不停的,因为他听说念佛可以往生,就一直念,白天也念,晚上也念,三四十年一直如此。他的功夫是从哪里来呢?实际上功夫都是自己积累起来的。广闻佛法后,就知道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功修行,即使是在聊天的时候,也是可以用功修行的。这一生是有机会转凡成圣的,而且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是我们现在唯一能把握的机会。这就是佛法对人生价值的判断。

  第三节、修改错误的知见

  一、错误的经验

  佛陀看到了我们整个生命运行存在的因果规律,同时也看到我们都在追求快乐、舍离痛苦,而在这过程中我们有很多错误的行为。如何去改正这些错误的行…

《佛法的知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