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为?佛陀在这个世间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经验。
所有错误的行为可以归纳为一个原因:我们被世俗的价值观和经验所干扰、所影响。外在的是别人给予的价值观,内在的就是我们自己生活的经验,经验是什么呢?就比如说抽烟的人,他抽第一支烟不会上瘾,但抽多了以后就上瘾了,改不过来了;吸毒的人也是这样。我们平常的生活习惯也是经验,这些经验积累起来后,就会按这些经验去生活。我们不是活在自己的经验当中,就是活在别人的价值判断中,我们平常迷惑的就是这两样,而佛告诉我们,我们的经验是有问题的。
二、勘破妄想
很多人问我:“师父,我打坐的时候有很多妄想,去不掉,断不了,怎么办?”其实这里面有个重要的知见。我们讲佛法的知见,就是指你对妄想是怎么看的,这很重要。如果你把妄想看作是家里的一堆垃圾,需要清理掉,那你今天扫干净了,它明天还会出现。同一个妄想可以打十年、二十年。扫的时候好像已经扫干净了,事实上是没有扫掉,因为它不是垃圾,你想扫也扫不掉。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妄想呢?佛法就是要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念头、想法叫妄想,妄就是“虚妄”,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是假的呢?大家看看自己的心,我们有时候想这件事的时候很开心,想那件事的时候又很痛苦,觉得自己妄想很多、很烦。可是如果你细细观照自己的心,会发现所谓的“我快乐”、“我痛苦”或者“我很烦”其实是不存在的。我们好像感觉它存在,但其实它是一个假的存在,所以叫做妄想。
大家现在可以试一下,可以打一下妄想,想到自己的车停在门口,脑子里面就出现了那辆车。这时你觉得“我想到车了”,是不是这样?真正情况却不是这样。因为你想到车的时候,并没有跑到停车的地方去,是不是?你说出现在你脑子里,其实没有一个脑子的样子,也没有一个你到车那里去的过程。你想到门口或者想到大殿,你想的时候这个东西就出现了,它出现在哪里呢?你找不到。
七佛偈里面告诉我们:“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心就是我们所谓的妄想心,这颗心本来没有生灭。它的真相是没有生,不曾存在,未曾有;是因为有了一个境,才有了一个事物,在你去想这个事物的时候,你觉得你的心到那儿去了,其实所有的妄想,只是这些事物在空灵的心中的显现。这个空灵的心的实质其实是空性,就是空性当中显现了缘起,即缘起性空。这是我们体会到的内在的行为、内在的经验。所有心里的经验都是由外在的环境和有相的事物积累起来、总结起来的,背后的这颗心是没有的。这样讲可能大家会觉得太深、很难体会。但是佛法所讲的,就是要让我们把这个妄想停下来。
三、水中月的比喻
我再打一个比喻,就像水中的月亮,我们总觉得是有个月亮在水里,很真实。月亮是圆的、银白的、发亮的,有多圆都看得很清楚。我们第一重错误就是觉得水里面有一个月亮。小学课本上讲,猴子看到月亮掉到水里了,它们就接二连三就跳进水里去救月亮。我们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觉得这些猴子真傻,其实我们比这些猴子还傻。
我们的妄想就是水中的那个月亮,事实上是不存在的,然而我们一天到晚就想办法要对付这个妄想。如果你说“天上的月亮掉进河里去了,我要去把它舀出来”,当一碗水打出来的时候,我们看见这碗里面有月亮,于是我们很高兴,认为月亮已经被我们捞出来了。可是你发现月亮还在河里,你继续舀,不停地舀,要把这个月亮捞出来,但每次捞出来以后,发现月亮还是在河里。其实每次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我们每一次痛苦的时候,总觉得“我”在受苦。其实错了,从来就没有一个“我”在受苦,这都是强烈的我执所导致的!这是第一重错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自己那颗心,没有看到妄想本身是假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你打的那个妄想,实际上只是你想的那个东西出现了,跟你其实没有关系,那你还害不害怕妄想呢?因为那里面没有你,没有一个你去想,也没有一个你到那里去。比如说你认识了某个人,当这个人在你脑子里面出现时,你就说“我在想这个人”,其实只是这个人出现了,跟你没有关系。如果知道跟你没有关系,那么妄想中出现什么人、什么事,其实都是没有关系的。
我们的第一重错误就是以为有一个月亮在水里,第二重错误更离谱:当风吹过来,水就开始晃动,水一晃动就有波纹,波纹一起就形成了波浪,于是我们看到月亮在水里晃动,一下是扁的,一下是长的,于是就开始害怕,月亮怎么会成扁的了呢?月亮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我们便想办法补救,想办法挽救这个变形的月亮。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风吹来才变形的,于是就想办法把风停息下来。很多时候,我们会在那里不断地搅动水,想把水中的月亮搅得平一点、圆满一点。
我们这一生的努力居然是一直在水边捞月亮,这就是我们在人生中,面对妄想的一种错误知见。我们没有去觉知“妄想是不存在的”,妄想是由“我执”延伸出来的。比如说我觉得那个人很好,就想要多跟他亲近;觉得那个人很坏,就想办法躲避他。这就像水中的那个月亮开始变形了,我们就会想办法再把月亮补救回来。轮回的世界中,我们就是这样地努力,但努力到最后才发现,这跟我们的心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当你执着它是月亮的时候,你的情绪就被它牵着跑了。你看到那个月亮是圆的,你就会高兴;看到月亮扁了,就很难过。
四、瓦解我执
我们一旦觉得有个“我”在这个世界上,执着有个“自我”的时候,就会很痛苦。当我们的心很清净、很庄严时,就会很开心。如果烦恼起来了,就受不了,就会想要用各种办法去解决。妄想实际上就是水中变形的月亮,你说这跟真的月亮有关系吗?没有关系。好像是跟水有关系,其实跟水也没有关系。其实是跟风有关系,而我们都是被业风吹拂的人。
风是什么?就是我们的业,包括我们的行为、语言和思想。这些都会使我们对这个世界产生各种看法,产生了看法,就开始看不清自己了,就无法觉察到这个妄想的心了,这一点真的很可怜!我们需要把妄想停下来。
从小到大,我们每天都觉得有个“我”在这世界上生活,这个“我”好像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人会否定这个“我”的存在。但是如果问:“哪个是“我”呀?”你问一下自己,到底哪个是你呢?如果在墙上写上你的名字,后面写上一句骂人的话,你马上就觉得有人在骂你。其实人家只是在骂那个名字,你就把名字当成自己了。如果有人把你的衣服烧一个洞,你就会觉得人家在欺负你,对不对?如果把你的帽子拿下来,在地下踩,你就会觉得他在污辱你。其实他最多也就是污辱这件衣服和这顶帽子而已,并不是污辱你,可是你会觉得他在污辱你。我们这个“我”的观念经常会无限地膨胀。
第四节、迈向生命的解脱
一、积极地改善人生
在我们凡夫的世界里,一切行为经验和外在的价值观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使我们的心态变形——说变态有些难听,就说变形。我们的心已经不正常了,这个不正常的状态,就是凡夫轮回的心态。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要知道,水中的月亮,实际上是真正月亮的倒影,你不要抓住水中的月亮不放,也不要为水中的月亮而千辛万苦,你要顺着月亮的方向,认清水中的月亮是不存在的,是空的。
我们要如何放下呢?佛陀告诉我们,通过三个步骤可以改变现实人生。这对人生来说是非常积极的。生命很宝贵,在宝贵的生命里却有很多痛苦,而这些痛苦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我们需要倍加积极、努力。
二、诸恶莫作
1.不破坏我们的心和环境
第一个办法是让我们“诸恶莫作”。从因果相续的角度,从缘起的角度来观察自己,不要去破坏自己这颗心!有些人会破坏自己这颗心。比如说明明很好的心态,他突然想到哪一个人很坏,于是就生闷气,这样就破坏了自己这颗心。
有些人会破坏好的环境。比如说在清净庄严的地方随便吐痰,从而破坏了环境。没有智慧的人也会破坏环境。像目连尊者的母亲,她因为不恭敬三宝,去世了以后堕落在饿鬼道。目连尊者证得阿罗汉,具足六神通,他用神通供养母亲一钵饭。他母亲拿到这钵饭以后,赶紧塞到腋下,用袖子挡起来,生怕别的饿鬼会来抢,等她手伸进去抓饭的时候,饭全便成了火炭,没法吃了。这是因为她自私的心破坏了所依的环境,明明是一钵饭,到她手里就成火炭了。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现实社会和自己的人生不满,别人对他好一点,他会觉得肯定有什么目的;如果别人赞叹他,他会觉得是在讥笑他、讽刺他;如果别人教训他,叫他不要做什么事情,他又觉得是认为他做得不好,瞧不起他。本来人家都是一片好心,到他那里都成坏事了,这就是凡夫因为不满而带来的烦恼。所以我们要学会不要破坏我们的环境和我们的心情。
2.快乐的秘诀
美国有一位老人,八十八岁了,过得很开心。有一次,一个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他,问他过得这么开心有什么秘诀?快乐是有秘诀的,密宗都讲秘诀,秘诀是秘不传外、单独传的。他有快乐的秘诀,是什么呢?他说:“第一,我不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因为有些事情不是你的错,你没有做错,别人偏要找到你头上,给你制造麻烦。这种情况很多人都受不了,会起烦恼。你要知道那不是你的错,你千万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让自己痛苦。老人接着说:“第二,我也不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们会想,修行人有错应该改正啊!“对!”他说,“我有错,改正就是了,我为什么要惩罚自己呢!”很多人做错了事情会后悔一辈子,一天到晚在那里想,对不起这个人,怎么办?你觉得对不起他,就改正过来,以后对他好一点,没有必要惩罚自己。
3.真正的忏悔
佛法告诉我们,如果做…
《佛法的知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