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四部分为论辩结束时,景猷法师登座唱诵《楞伽经》、《央掘摩罗经》中有关断肉的经文。文中亦将五月二十三日法云法师所讲,而此次未再重复读诵的《大般涅槃经·四相品》中的一段经文一并收入。第五部分是唱诵断肉经文后,梁武帝重申断肉的制令。第六部分为五月二十九日第二次机会结束后的晚间,梁武帝向近臣周舍就当日的论辩加以评议。
《断酒肉文》是中国佛教史上关于素食的一篇极其重要的珍贵文献,它汇集了佛经中有关反对饮酒食肉的种种论述,并第一次以制度的形式,对僧尼不食酒肉作了严格的规定。由于它是皇帝亲自撰写,朝廷正式颁布,又是因僧众集会的机缘写成,故而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自此以后,中国佛教中凡提到素食的规定,必引用梁武帝的这篇《断酒肉文》。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梁武帝并没有独断地规定僧尼不食酒肉,而是言之有据,善于从佛教理论和养生的角度来解释不是鱼、肉的合理性。他说:
凡不能离鱼肉者,皆云:“菜蔬冷,令人虚乏。鱼肉温,于人补益。”作如是说,皆是倒见。今试复粗言其事不尔。若久食菜人,荣卫(血脉)流通,凡如此人,法多患热。荣卫流通,则能饮食,以饮食故,气力充满,是则菜蔬不冷,能有补益。诸苦行人亦皆菜蔬,多悉患热,类皆坚强,神明清爽,少于昏疲。凡鱼为生,类皆多冷,血腥为法,增长百疾。所以食鱼肉者,神明理当昏浊,四体法皆沉重。无论方招后报,有三途苦;即时四大,交有不及。此岂非惑者因心各有所执?甘鱼肉者,便谓为温、为补。此是倒见,事不可信。复有一种人,食菜以为冷,便复解素(开斋)。此是行者未得菜意。菜与鱼肉,如水与火。食菜才欲得力,复啖鱼肉,鱼肉腥臊,能灭菜力。所以惑者云“菜为性冷”。凡数解素人,进不得菜蔬之力,退不得鱼肉邪益,法多羸冷,少有堪能。
有人以蔬菜性冷,多吃令人虚弱,鱼肉性温,有滋补作用这样一个理由,来反对食素。对此,萧衍并不同意。他认为,多吃蔬菜,能促进血脉流通,血脉流通了,就会增进食欲,增长气力,因此,蔬菜也自有其滋补作用。接着他举出苦修者作例子,苦修者常年吃蔬菜,体质强健,神清气爽,不会昏睡乏力。他又揭示了鱼肉之害。鱼肉多腥臊味,吃了对身体不利,会导致神志昏浊。另外,对于一部分已经食素的人,因为他们吃了蔬菜,觉得性冷,又开始吃鱼肉,这样鱼肉消解了蔬菜的功能,也对身体不利。就是说,食素应当坚持到底,不能中辍。
从《断酒肉文》正式颁布起,汉传佛教僧尼便有了吃素的规定,出家人必须严格执行,佛教也提倡在家居士吃素。总之从此以后,提起佛教徒的饮食,最容易使人想到的就是素食了。
2、素食养生的科学依据
佛教徒坚持素食,其养生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素食为什么可以养生呢?这需要用现代科学来解释。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容易被人体吸收,丰富的维生素和氨基酸更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元素。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值得注意的是,佛教认为蔬菜比荤菜更有益健康的观点,正被科学研究所证明。
佛教认为荤腥对人体无益,尤其是肉类,带着腥臊的气味,食之令四大不调,体内失去平衡。而现代科学家研究表明,荤菜所带有的高脂肪、高蛋白质、高胆固醇等等的确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不小的危害。而现代人的高发病如糖尿病、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癌症等,也和过多摄入含有高蛋白、高脂肪、高胆固醇的肉类和肉制品有密切关系。关于高蛋白高脂肪饮食致病的机理,国际自然医学学会会长、日本的森下敬一博士提出了“血污致病”学说。他认为,应严格控制摄取动物蛋白,因为机体肠内最易腐败的东西是肉类。动物蛋白在肠内腐败,弄污血液,使疾病发生,发展和恶化。又有研究表明,大量食用肉类及动物脂肪食品,不仅增加消化系统负担,导致胃肠胆囊疾病,肉食在体内要 6至 8小时才能完全消化,而且引起胆固醇增高,血粘度上升,引发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中风、肥胖、糖尿病、癌症等。此外,由于肉类成分及其所含废物的作用,还易患肾脏病、痛风等。有实验表明,经常肉食者患结肠癌的机会比素食者要高 4倍。肉食者体内所负荷的废物,最显著的是尿酸和尿素。一位美国医生曾就肉食者与素食者的尿液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了排出含氮化合物,肉食者肾脏的负担是素食者的三倍。
荤菜对健康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素菜却反而对健康有不少促进作用呢!首先,素菜的营养十分丰富。构建生命体的基本物质,也就是人体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等,都可以从不同的素食中获得。比如我们经常吃的红薯,我们一般认为它富含淀粉,但算不得什么金贵的食物。其实,红薯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尤其是赖氨酸、β—胡萝卜素、维生素 E和维生素 C的含量较多。而每 100克红薯的脂肪含量仅为 0。 2克,是大米的 1/4,它是低热量、低脂肪食品中的佼佼者。此外,红薯是一种碱性食品,含有较多的钙、镁、钾等矿物质,钙和镁可预防骨质疏松症;钾能有
效防止高血压,预防中风。红薯能与肉、蛋等酸性食品中和,从而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对维持健康有重要意义。试验数据显示,红薯内含丰富的抗氧化物质,能有效地消除人体内的自由基,抑制癌细胞。另外,美国科学家还从红薯中提取出一种活性物质,它能有效地抑制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再说从素食中获取脂肪。一般认为,只有肉类中才富含脂肪,靠吃素菜怎么获得脂肪呢?殊不知,脂肪酸总共有 13种之多,所有的动物性脂肪加起来只有 6种,而植物性脂肪里却全部拥有这 13种脂肪酸。而且植物性脂肪为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胆汁酸的分泌增加,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和各种血管病症的发生;再说人们最为关心的蛋白质,植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也很高,比如豆类中的黄豆,蛋白质含量是猪肉的两倍多,近于鸡蛋的三倍;维生素与矿物质就更不用说。故而民间曾有“吃六颗黄豆,等于吃一个鸡蛋”的说法,虽然不甚严密,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黄豆中蛋白质的丰富。黄豆也含有丰富的天然蛋白质和硫黄酸,能吸收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并将其排出体外,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保持正常的含量,并具有一定的养颜作用。
现代科学研究还发现,素食的养生保健作用,很大程度体现在素食的抗病功能上。比如多项研究发现,蕃茄内含的番茄红素( Lycopene),能够大幅减少患摄护腺癌等癌症的机率,在烹煮的过程中,番茄红素就会自然释放,生食也很好,是最佳的维生素 C来源。菠菜富含铁质及维生素 B,能有效防治血管方面疾病,并能预防盲眼症,一杯菠菜只有 41个卡路里,完全没有热量,不会致人肥胖。还有坚果类,不仅可以提高好的胆固醇,并能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是预防心脏病的最佳配方,不论是花生或杏仁果等,都是好的选择,唯一要注意的是,食用时务必要适量,千万不要过度食用,否则伤胃。如今饭桌上常见的椰菜花,也是富含胡萝卜素及维生素 C,长期食用椰菜花可以减少患乳癌、直肠癌及胃癌的机率,最佳的食用方面是,简易烹调后使劲的咀嚼,白菜、豆芽也是不错的选择。今天,许多人吃早餐的时候,喜欢喝一杯燕麦片,或者煮一碗燕麦粥,每天食用燕麦可以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燕麦所含的丰富纤维会使人很快就有饱腹的感觉,如此一来可以减少摄取其它油腻的食品,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还有就是许多人爱吃的草莓,在所有蔬果中拥有极高的抗氧化剂,除了可以预防心脏病和癌症,并能增进脑力。
总之,蔬菜的抗病作用近年来得到充分的重视。蔬菜中所含的丰富天然维生素,能分解淀粉和一氧化碳,可以把体内的废物排掉。就人体而言,血液应呈微碱性,血液中富有钙和钾等矿物质。而动物性的食品多半容易使血液变酸性,而植物性的食品大多含有较多的矿物质,所以素食会使血液变微碱性,有助于身体健康。根据日本大阪大学片濑淡教授的研究,血液若作酸性反应时,细胞即行老化,癌细胞就会扩展。如果要控制癌细胞的发展,最好是使血液呈微碱性。在美国加州的琉璃光养生中心,医学博士雷久南女士发明了一种素食养生疗法,治愈了多种被传统医学宣判为不治之症的疾病,挽救了千百个濒临死亡者的生命。因此,素食的抗病作用使它成为某些疾病患者的福音。加之素食较荤腥而言,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入口无油腻感,尤其适合中老年人,以及许多应酬繁忙,经常流连于筵席的人士。
现代人既重外在形貌,也重内在气质。素食可以美容,已经为广大爱美的女性所证明。许多现代白领女性,由于工作繁忙,精神压力过大,坐在电脑屏幕前时间过长,导致皮肤松弛老化,色素沉着,满面痤疮,满嘴溃疡。其实,产生这些问题,与其求助于医生,还不如多吃素食。素食中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多吃可以使人皮肤柔嫩光润,据科学研究,皮肤光润与否,同血液的质量及循环有关,血液中脂肪过多,体内胆固醇过高,就会导致皮肤细胞的老化,使皮肤松弛和粗糙,最终失去弹性。常食荤腥,毒素积聚在人体内,许多不能排出,进入血液,侵害皮肤。所以要使皮肤健康美丽,必须素食,多吸取植物性食物中的纤维素,促进排便畅通,将体内体内毒素及时排出,使肠胃清洁,自然可以减少皮肤疾病,甚至令皮肤娇艳,美丽可爱。素食也可以培养一个人高贵温雅的内在气质。文珠法师在《佛教与健康》一文中披露,古印度人将食物分为三大类:一是悦性食物,即是使人身心悦偷,提升身心平衡的理想食物,如五谷、水果,大部份蔬菜,硬壳果种子,蜂蜜等,含有高度碳水化合物的东西,食之令人精神宁静,活力充沛,肠胃清洁,身体健康。二…
《佛教养生观 五、素食与佛教养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