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四部分爲論辯結束時,景猷法師登座唱誦《楞伽經》、《央掘摩羅經》中有關斷肉的經文。文中亦將五月二十叁日法雲法師所講,而此次未再重複讀誦的《大般涅槃經·四相品》中的一段經文一並收入。第五部分是唱誦斷肉經文後,梁武帝重申斷肉的製令。第六部分爲五月二十九日第二次機會結束後的晚間,梁武帝向近臣周舍就當日的論辯加以評議。
《斷酒肉文》是中國佛教史上關于素食的一篇極其重要的珍貴文獻,它彙集了佛經中有關反對飲酒食肉的種種論述,並第一次以製度的形式,對僧尼不食酒肉作了嚴格的規定。由于它是皇帝親自撰寫,朝廷正式頒布,又是因僧衆集會的機緣寫成,故而在當時産生了重大的影響。自此以後,中國佛教中凡提到素食的規定,必引用梁武帝的這篇《斷酒肉文》。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梁武帝並沒有獨斷地規定僧尼不食酒肉,而是言之有據,善于從佛教理論和養生的角度來解釋不是魚、肉的合理性。他說:
凡不能離魚肉者,皆雲:“菜蔬冷,令人虛乏。魚肉溫,于人補益。”作如是說,皆是倒見。今試複粗言其事不爾。若久食菜人,榮衛(血脈)流通,凡如此人,法多患熱。榮衛流通,則能飲食,以飲食故,氣力充滿,是則菜蔬不冷,能有補益。諸苦行人亦皆菜蔬,多悉患熱,類皆堅強,神明清爽,少于昏疲。凡魚爲生,類皆多冷,血腥爲法,增長百疾。所以食魚肉者,神明理當昏濁,四體法皆沈重。無論方招後報,有叁途苦;即時四大,交有不及。此豈非惑者因心各有所執?甘魚肉者,便謂爲溫、爲補。此是倒見,事不可信。複有一種人,食菜以爲冷,便複解素(開齋)。此是行者未得菜意。菜與魚肉,如水與火。食菜才欲得力,複啖魚肉,魚肉腥臊,能滅菜力。所以惑者雲“菜爲性冷”。凡數解素人,進不得菜蔬之力,退不得魚肉邪益,法多羸冷,少有堪能。
有人以蔬菜性冷,多吃令人虛弱,魚肉性溫,有滋補作用這樣一個理由,來反對食素。對此,蕭衍並不同意。他認爲,多吃蔬菜,能促進血脈流通,血脈流通了,就會增進食欲,增長氣力,因此,蔬菜也自有其滋補作用。接著他舉出苦修者作例子,苦修者常年吃蔬菜,體質強健,神清氣爽,不會昏睡乏力。他又揭示了魚肉之害。魚肉多腥臊味,吃了對身體不利,會導致神志昏濁。另外,對于一部分已經食素的人,因爲他們吃了蔬菜,覺得性冷,又開始吃魚肉,這樣魚肉消解了蔬菜的功能,也對身體不利。就是說,食素應當堅持到底,不能中辍。
從《斷酒肉文》正式頒布起,漢傳佛教僧尼便有了吃素的規定,出家人必須嚴格執行,佛教也提倡在家居士吃素。總之從此以後,提起佛教徒的飲食,最容易使人想到的就是素食了。
2、素食養生的科學依據
佛教徒堅持素食,其養生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素食爲什麼可以養生呢?這需要用現代科學來解釋。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營養,容易被人體吸收,豐富的維生素和氨基酸更是人體健康必不可少的元素。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值得注意的是,佛教認爲蔬菜比葷菜更有益健康的觀點,正被科學研究所證明。
佛教認爲葷腥對人體無益,尤其是肉類,帶著腥臊的氣味,食之令四大不調,體內失去平衡。而現代科學家研究表明,葷菜所帶有的高脂肪、高蛋白質、高膽固醇等等的確對人類的健康造成不小的危害。而現代人的高發病如糖尿病、肥胖、動脈硬化、高血壓、癌症等,也和過多攝入含有高蛋白、高脂肪、高膽固醇的肉類和肉製品有密切關系。關于高蛋白高脂肪飲食致病的機理,國際自然醫學學會會長、日本的森下敬一博士提出了“血汙致病”學說。他認爲,應嚴格控製攝取動物蛋白,因爲機體腸內最易腐敗的東西是肉類。動物蛋白在腸內腐敗,弄汙血液,使疾病發生,發展和惡化。又有研究表明,大量食用肉類及動物脂肪食品,不僅增加消化系統負擔,導致胃腸膽囊疾病,肉食在體內要 6至 8小時才能完全消化,而且引起膽固醇增高,血粘度上升,引發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壓、中風、肥胖、糖尿病、癌症等。此外,由于肉類成分及其所含廢物的作用,還易患腎髒病、痛風等。有實驗表明,經常肉食者患結腸癌的機會比素食者要高 4倍。肉食者體內所負荷的廢物,最顯著的是尿酸和尿素。一位美國醫生曾就肉食者與素食者的尿液進行了對比分析,發現了排出含氮化合物,肉食者腎髒的負擔是素食者的叁倍。
葷菜對健康具有一定的負面作用,素菜卻反而對健康有不少促進作用呢!首先,素菜的營養十分豐富。構建生命體的基本物質,也就是人體最需要的營養物質如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等,都可以從不同的素食中獲得。比如我們經常吃的紅薯,我們一般認爲它富含澱粉,但算不得什麼金貴的食物。其實,紅薯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尤其是賴氨酸、β—胡蘿蔔素、維生素 E和維生素 C的含量較多。而每 100克紅薯的脂肪含量僅爲 0。 2克,是大米的 1/4,它是低熱量、低脂肪食品中的佼佼者。此外,紅薯是一種堿性食品,含有較多的鈣、鎂、鉀等礦物質,鈣和鎂可預防骨質疏松症;鉀能有
效防止高血壓,預防中風。紅薯能與肉、蛋等酸性食品中和,從而調節人體的酸堿平衡,對維持健康有重要意義。試驗數據顯示,紅薯內含豐富的抗氧化物質,能有效地消除人體內的自由基,抑製癌細胞。另外,美國科學家還從紅薯中提取出一種活性物質,它能有效地抑製結腸癌和乳腺癌的發生。再說從素食中獲取脂肪。一般認爲,只有肉類中才富含脂肪,靠吃素菜怎麼獲得脂肪呢?殊不知,脂肪酸總共有 13種之多,所有的動物性脂肪加起來只有 6種,而植物性脂肪裏卻全部擁有這 13種脂肪酸。而且植物性脂肪爲不飽和脂肪酸,能促進膽汁酸的分泌增加,降低膽固醇,減少心髒病和各種血管病症的發生;再說人們最爲關心的蛋白質,植物中蛋白質的含量也很高,比如豆類中的黃豆,蛋白質含量是豬肉的兩倍多,近于雞蛋的叁倍;維生素與礦物質就更不用說。故而民間曾有“吃六顆黃豆,等于吃一個雞蛋”的說法,雖然不甚嚴密,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黃豆中蛋白質的豐富。黃豆也含有豐富的天然蛋白質和硫黃酸,能吸收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並將其排出體外,使血液中的膽固醇保持正常的含量,並具有一定的養顔作用。
現代科學研究還發現,素食的養生保健作用,很大程度體現在素食的抗病功能上。比如多項研究發現,蕃茄內含的番茄紅素( Lycopene),能夠大幅減少患攝護腺癌等癌症的機率,在烹煮的過程中,番茄紅素就會自然釋放,生食也很好,是最佳的維生素 C來源。菠菜富含鐵質及維生素 B,能有效防治血管方面疾病,並能預防盲眼症,一杯菠菜只有 41個卡路裏,完全沒有熱量,不會致人肥胖。還有堅果類,不僅可以提高好的膽固醇,並能降低血液中的叁酸甘油脂,是預防心髒病的最佳配方,不論是花生或杏仁果等,都是好的選擇,唯一要注意的是,食用時務必要適量,千萬不要過度食用,否則傷胃。如今飯桌上常見的椰菜花,也是富含胡蘿蔔素及維生素 C,長期食用椰菜花可以減少患乳癌、直腸癌及胃癌的機率,最佳的食用方面是,簡易烹調後使勁的咀嚼,白菜、豆芽也是不錯的選擇。今天,許多人吃早餐的時候,喜歡喝一杯燕麥片,或者煮一碗燕麥粥,每天食用燕麥可以降低膽固醇,降低血壓,燕麥所含的豐富纖維會使人很快就有飽腹的感覺,如此一來可以減少攝取其它油膩的食品,達到控製體重的目的。還有就是許多人愛吃的草莓,在所有蔬果中擁有極高的抗氧化劑,除了可以預防心髒病和癌症,並能增進腦力。
總之,蔬菜的抗病作用近年來得到充分的重視。蔬菜中所含的豐富天然維生素,能分解澱粉和一氧化碳,可以把體內的廢物排掉。就人體而言,血液應呈微堿性,血液中富有鈣和鉀等礦物質。而動物性的食品多半容易使血液變酸性,而植物性的食品大多含有較多的礦物質,所以素食會使血液變微堿性,有助于身體健康。根據日本大阪大學片濑淡教授的研究,血液若作酸性反應時,細胞即行老化,癌細胞就會擴展。如果要控製癌細胞的發展,最好是使血液呈微堿性。在美國加州的琉璃光養生中心,醫學博士雷久南女士發明了一種素食養生療法,治愈了多種被傳統醫學宣判爲不治之症的疾病,挽救了千百個瀕臨死亡者的生命。因此,素食的抗病作用使它成爲某些疾病患者的福音。加之素食較葷腥而言,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入口無油膩感,尤其適合中老年人,以及許多應酬繁忙,經常流連于筵席的人士。
現代人既重外在形貌,也重內在氣質。素食可以美容,已經爲廣大愛美的女性所證明。許多現代白領女性,由于工作繁忙,精神壓力過大,坐在電腦屏幕前時間過長,導致皮膚松弛老化,色素沈著,滿面痤瘡,滿嘴潰瘍。其實,産生這些問題,與其求助于醫生,還不如多吃素食。素食中富含維生素、纖維素,多吃可以使人皮膚柔嫩光潤,據科學研究,皮膚光潤與否,同血液的質量及循環有關,血液中脂肪過多,體內膽固醇過高,就會導致皮膚細胞的老化,使皮膚松弛和粗糙,最終失去彈性。常食葷腥,毒素積聚在人體內,許多不能排出,進入血液,侵害皮膚。所以要使皮膚健康美麗,必須素食,多吸取植物性食物中的纖維素,促進排便暢通,將體內體內毒素及時排出,使腸胃清潔,自然可以減少皮膚疾病,甚至令皮膚嬌豔,美麗可愛。素食也可以培養一個人高貴溫雅的內在氣質。文珠法師在《佛教與健康》一文中披露,古印度人將食物分爲叁大類:一是悅性食物,即是使人身心悅偷,提升身心平衡的理想食物,如五谷、水果,大部份蔬菜,硬殼果種子,蜂蜜等,含有高度碳水化合物的東西,食之令人精神甯靜,活力充沛,腸胃清潔,身體健康。二…
《佛教養生觀 五、素食與佛教養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