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旅途的脚印》——放生堪布索达吉的日记▪P8

  ..续本文上一页,这句话的确是真正的智慧啊!500两黄金岂能与妻子和母亲的性命相比!

  世间很多令人后悔之事的发生,都是因为缺乏智慧的缘故,可见不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智慧都是无比珍贵的。

  壬午年二月初九  

  2002年3月23日  

  四  力

  我们知道藏传佛教无论格鲁派、还是宁玛派等其他教派,忏悔时都依四对治力。修习汉传佛教的有些人却以为这是藏地修法,没有必要采用,这种见解实为井蛙之见。

  其实,这也是藏传佛教将佛经窍决灵活应用于修法的具体体现。四对治力在《大藏经》的经论中多有记载。如《宣说四法经》云:“弥勒,菩萨若具四法,则能压制所造所积之一切罪。何为四法?厌患对治力、现行对治力、返回对治力、所依对治力。厌患对治力即若行不善业则多生悔心;现行对治力即虽作不善业但也极为精勤行善;返回对治力即真实受戒后获得不再就犯之戒;所依对治力即皈依佛、法、僧三宝与不舍菩提心。”

  不仅仅是四对治力,包括金刚萨埵心咒,也不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忏悔咒,在《三猛厉调服经》中对此也有详细记载。

  现在的众生往往只知道造作恶业,具足智慧而厉行忏悔的人却微乎其微。《弥勒狮吼声请问经》云:“愚人造恶业,不知忏悔罪,智者忏悔罪,不与业同住。”

  所以不论是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若依四对治力忏悔,即能遣除无量罪障。如果因前世习气难以更改,不能完全断除杀生、妄语等恶习,但如果能每天诚心念颂金刚萨埵心咒,也会有不可思议功德。

  但愿人们在散乱之余,不要忘了忏悔。

  壬午年二月初十  

  2002年3月24日  

  安  忍

  多部经论都认为安忍是六度中最难修持圆满的。《入菩萨行论》云:“罪恶莫过瞋,难行莫胜忍,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在世间也有“忍字头上一把刀”的说法。尤其面对无缘无故的侮辱,无中生有的诽谤,很多的修行人都难以作到如如不动,视若虹霓。

  本师释迦牟尼佛曾转世为一外道仙人,名忍力,他发愿永远不对任何众生生瞋恨心。当时有一恶意魔王为摧毁忍力的安忍之法,就幻化出专门毁坏别人安忍功德之一千人,用咒语诅咒忍力,用妄语肆意对忍力横加诽谤,还在大庭广众之中用常人难以启齿之言词羞辱他。这些人还于忍力行、住、坐、卧之时加害于他,如此等非理之行竟持续长达八万四千年之久。

  当仙人前往城市之时,这些恶性众生竟用不净粪浇洒在仙人头上、所捧钵孟中以及衣服上,还用扫帚猛击其头部,但他根本没有生起丝毫的瞋恨心与报复之意。不管别人如何待他,他从未想过以牙还牙,从未怒目相向,从未恶口相加,甚至诸如“我到底做错何事”之类言词都未曾说过。并且心中暗自发愿:为难以调伏之众生利益,我誓修无上菩提,一定要首先度化此等众生。

  日本的白隐禅师也以修安忍而著称于世。曾经有位姑娘与一男子有染而生下一子,姑娘怕虔信佛法的父母谴责,就告知父母乃白隐禅师所为。因其父母对白隐禅师一直尊敬有加,以为此法可免父母责难。这可害苦了白隐禅师,不明真相的父母听信女儿谗言,抱着刚生下的婴儿,扔给白隐禅师并说道:“你这个败坏佛门清规戒律的假和尚,以前我们没有看清你的丑恶面目,蒙受你的欺骗。没想到你竟然作出如此禽兽不如的勾当,这是你的儿子,你拿去吧!” 白隐禅师淡淡地说了声:“是这样吗?”就默默地接过孩子。姑娘的父母更以为没有冤枉白隐禅师,便将此事到处传播。人们一刹那间都知道了白隐禅师的“丑恶行径”,纷纷白眼相视。

  白隐禅师抱着虚弱的婴儿,到刚生过孩子的人家乞求奶水,那些人家都说:“哼!要不是看在可怜孩子的份上,才不会给你呢!”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姑娘的良心倍受痛苦的煎熬,她不能再看到人们对白隐禅师的不公正待遇,终于向父母坦白了一切。当姑娘父母万分羞愧地来到白隐禅师面前忏悔时,他仍然是那句话:“是这样吗?”

  这是多么普通的一句话啊!但要能以平常心说出这句话,绝不是“未经一番寒彻骨”之凡夫所能为之的。这些先辈们高义薄云之安忍品德,什么时候能真正融入我的相续?

  壬午年二月十一日  

  2002年3月25日  

  长  久

  修行是一项旷日持久的艰苦过程。无垢光尊者说:“修行不能仅靠几天的努力,需要长期的奋斗。”如果能长期坚持不懈地精勤,既可磨练意志,又可积攒资粮。

  记得小时候有一位叫扎拉的阿姨,不仅年轻美丽,而且诚信佛法。她曾跟随村里人一起到拉萨朝圣。30年前,她曾在上师前发愿,每天磕头100个,念颂极乐愿文1遍,金刚萨埵心咒10000遍。当时尚处于宗教受到严重摧毁的恐怖时期,念经颂咒尚可默默完成,但磕头就有很大困难。除了在家里,她常在放牧时偷偷到一山洞里磕头,并叮嘱我为其放哨。常常趁没人之时,我就提醒她:“你该磕头了!”

  时光荏苒,30年时光匆匆流逝。其间我经历了读书、出家等一系列变故。去年7月,我在老家碰见她,她的脸上已刻满了历经沧桑的痕迹。想起当年磕头的经历,连忙问她:“您还在继续磕头念咒吗?”她回答我:“从来没间断过,即使生了大病,病后仍然补上。现在时间更多了,可以念更多的咒子。”“那这么多年您一共磕了多少头?念了多少咒?”“没统计过,我想只要好好修持就行了,没有去统计什么数量。”

  我在心里为其保守地算了一下。这30年她至少磕头1,095,000个,念颂极乐愿文10950遍,金刚萨埵心咒109,500,000遍。这对于很多人来说不着啻为天文数字。扎拉是藏族中极其普通的一位教徒,既没有名声,也不算最精进。但她能30年如一日地以磨杵成针的毅力锲而不舍地修行。实为难能可贵。

  现在有的人修完一遍50万加行,就四处炫耀,唯恐他人不知。扎拉却能默默无闻,从不间断,的确令人叹服。反观自己,虽然在上师前发了愿,却没有如法行持,虽然被别人称为法师,却不如一个普通人,真令我汗颜。古人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如果每个修行人都能有此精神,有一分付出,就一定会有一分收获的。

  壬午年二月十二日  

  2002年3月26日  

  可  惜

  现在的人们往往无法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痛苦,一旦丢失钱财,名誉受损,便如丧考妣一般。只有修行获得一定境界的人,方可断除贪欲。真是可惜啊!

  藏传佛教竹巴噶举派的大成就者藏巴加惹瓦(1161-1211),被人们誉为智慧金刚。他在24岁时依止善知识,孜孜不倦地精进修学。学成后于后藏江孜地区修建龙多寺、日隆寺等许多寺院,并精勤不懈地广转*轮。当地的人们为其熏染,纷纷修习竹巴噶举之修法,并舍弃世间财富,视祈祷、观修为财,最后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果位。故当地有“人半竹巴,竹半乞丐,丐半证师”之美传。竹巴噶举在当地形成了空前绝后的盛况,成就者的美名也家喻户晓。

  他留给后人最殊胜的教言是:“具修证者之门房,幸福快乐已困躺,饕餮之徒难寻访;对治士夫之门房,看破尘世已困躺,具贪瞋者难寻访;断根源者之门房,舒心愉悦已困躺,具希忧者难寻访;知餍足者之门房,富贵荣华已困躺,具贪念者难寻访。”意思就是说,在具有修证的人眼前,幸福快乐早已经具足,只可惜贪图吃喝的人却没发现;依靠智慧来对治烦恼的人,看破红尘早已如运诸掌,只可惜具有贪瞋之念的人却没有发现;舍弃世间法的人与快乐时刻相随,只可惜心存希忧之人却没有发现;知足少欲的人财富常伴左右,只可惜欲火中烧的人却始终难以发现。

  现在的人们为声色犬马、功名利禄所诱。整日为一箪食、一勺饮而忙忙碌碌、殚精竭虑,却常令自己深陷痛苦忧虑之境地,不能不令人深感可惜。

  舍弃世间吧,欢乐将与你长相厮守!

  壬午年二月十四日  

  2002年3月27日  

  月  光

  夕阳收尽了西边的最后一抹余晖。四下沉寂,我等待着“林竹翳如”的夜幕降临,使我得以在黑暗中独享南方春夜的悠然。然而,我徒劳了。一轮皓月悬挂虚空,清幽的月色给房屋、树林、花园,镀上了一层银白。真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池塘中、脸盆里、甚至下雨积下的水坑中,都无一例外地盛着那圆圆的、光亮的脸,仿佛捞之可得。难怪世人有“猴子捞月”的传说了。

  的确,无论地上有多少水器,只要水面平静,水质清净,皆能显现皎洁月影。同样,无论多少人,若能以净心观想佛陀,佛也会立即来至彼前,为其加持,排其苦恼,令其安乐。

  《宝积经》云:“何人作意佛,能仁住彼前,恒时赐加持,解脱一切罪。”可见如此作法有很大功德。《三摩地王经》曰:“散步安住站立卧,何人忆念能仁尊,本师恒时住彼前,彼者将获广大果。”也许有人会疑惑,为何佛陀会在转瞬之间来至我们面前呢?其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心无丝毫垢染,加上智悲尊者的大悲力显现而致。《大圆满心性休息》云:“观想彼临极应理,此为自性清净力,智悲尊者大悲力,佛说如意成所愿。”

  如果一个佛教徒,每天一次也不观想释迦牟尼佛,应该感到惭愧。我们应思维经典中的金刚语,这样对我们消除魔障、获得信心、增加智慧,均有无边利益。当然,如果信心的器皿倒扣,则永远也不会显现佛光月影。

  壬午年二月十五日  

  2002年3月28日  

  无  穷

  有些人认为,佛教中说一切众生皆作过自己父母之理,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且不论是否有前世,即使有,但世间众生如此之多,如此之喻如何得以穷尽?

  然而,以一般世间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来衡量之结果并非正量。《…

《《旅途的脚印》——放生堪布索达吉的日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