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长神灵的山▪P2

  ..续本文上一页雅隆河谷的人们听到了这个消息,都纷纷前来观看,他们见着这位天神相貌英俊,仪表非凡,就推举他为雅隆部落的首领。

  “聂赤赞普”,藏语的意思就是“用脖子当宝座的英杰”。自此历史上就把藏王称为赞普。聂赤赞普就成了雅隆部落的第一个赞普。从他开始,到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一共传了32代。

  聂赤赞普做了部落首领以后,人们就在长满红柳和香莎草的山坡上,修建了西藏第一座王宫雍布拉康,献给了聂赤赞普。这座王宫的遗址,就在离山南泽当镇不到15公里的地方。

  当然近年也有学者否认这种神话的说法。据西藏著名学者恰白次旦平措等的研究,聂赤赞普生于西藏波沃地方,也就是今天林芝地区的波米县。他的母亲叫姆增,在兄弟九人中他排行最后。他离开家乡,去吐蕃中部的原因主要是他性格倔强、能力很大,不愿受当地地方官吏的欺梅和控制,终于被当地人驱逐出境。恰白先生引用本教的观点说:聂赤赞普去过27个地方,这些地名不仅现在可以辨认,而且清楚地表明了他依次从波沃到工布,然后经达波到达雅隆河谷。他是从波沃地方来的王,故尊号为“悉补野”(波沃之王)。

  不管聂赤赞普是天神下凡,还是来自印度的王族,也不管他是吐蕃人,还是来自汉地的梵尼,但是在西藏一直非常有影响的天神下降为人主的神话,至少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古代藏族人的一些重要观念,而这种观念有时往往又是理解西藏历史乃至文化的关键。

  木神之梯和木神之绳

  从西藏的神话看,吐蕃的首批赞普都是从天上下凡到人间的天神之子。他们下凡时,有时是通过攀天光绳,有时又是通过木神之梯来进行的。当他们下凡成为赞普以后,那根天绳就再也不会离开这些赞普,并一直停留在他们的头上。天绳成为连接天、人、地的媒介。在他们生命的末日,自己的身躯就化为一道光,融化在木神之绳中,回到了天上。

  在西藏人的神话观念里,木神之梯和木神之绳实际上是指同一个东西。但有关它们的神话传说却众说不一。相传冈底斯山就是一架上下天界的木神之梯,或者说木神之绳,它连接着天际和大地。

  最初,这根天绳是天空的光线和大海的雾气相合而产生的白色凝结物。他被风拉长,纺织成线,又缠绕在一棵树上,这些线就是天绳。藏族史诗《格萨尔》中有一段神话说。祝古军队被格萨尔的军队追杀得无路可逃,这时天上的魔王给他们降下一根天绳,这是一根黑色的虹带,从天上一直垂到山顶的宫殿上。在祝古将士都爬梯进入天界后,梵天砍断了这根天绳。

  西藏的民间宗教在解释木神之梯的神话时,是与家宅和天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神山是世界的中央支柱、天柱,那么它在形式上同西藏帐篷内部的构造是很相似的。在帐篷的中央有一个灶台,旁边有时还有一根柱子。灶膛升起的烟柱正好从屋顶中心的洞口直冲云霄。同样,帐篷里的光线也是从这个洞口进来的。另外,藏族人家的土木房屋中,上下楼都是通过一根独木树干做成的梯子来攀登的。它也许就是想象中天梯的本来样子。

  西藏的民间宗教进而把天分为九层,并且认为,要进入这九层天际,必须通过“天门”,这个天门就是屋内通烟和通光的洞口,而攀天的工具就是屋内的那根光柱。所以,人们又认为木神之梯是一根具有彩虹般色彩的光柱。

  -由于木神之梯神话的存在,它又进一步派生出了木神和恰神的神话:

  相传木神居住在天的一层,而另一位叫恰神的神灵则住在天的另一层。木神和恰神是亲戚。据说,恰族人的使者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木族人的住地,请他们派一位首领,去统治他那尚处在群龙无首的民族。人们也相信,后来的后藏昆氏家族就是木神的后裔。

  砍断天梯的赞普

  天是赞普的故乡,他们死后一定要返回自己的故乡。

  可是,有一天突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那根犹如彩虹般一样的攀天光绳或者说木神之梯被人砍断了。这个人就是吐蕃第七代王止贡赞普。

  相传止贡赞普出生时,人们请老祖母卓夏杰玲玛为王子取一个吉祥的名字。

  老祖母问道:“结雪扎玛岩塌了没有?丹玛地方的耗牛草场被火烧了没有?达列帕措的潮水干了没有?”家人答道:“岩没有塌!草原没有烧!湖水没有干!”

  老祖母年迈耳聋,错听成岩也塌了,草原也烧了,湖水也干了。就以为是不吉之兆。便对家人说:“他不是死于水中。就是死于刀下,就叫他止贡吧!”

  止贡赞普长大成人后,一直对老祖母取的这个名字耿耿于怀。他能力过人,能够自由地在天空飞跃,所以暴躁骄傲,特别喜欢争强好胜。他常以父系九族和母系三部为对手,问他们:“你们敢与我为敌?你们敢与我较量吗?”

  众人都害怕他,没有一个敢出来同他争斗。止贡赞普就对臣属罗昂达孜说:“你出来和我比试。”罗昂哪敢呢!止贡赞普心被恶魔所迷,说了许多难以入耳的话。罗昂还是一再请求不要比武。可是止贡赞普根本不听。罗昂达孜只好请求道:“若要我与你比武当然可以,不过我有个请求。”赞普说;“你有什么请求?”罗昂达孜说;“请授予我王室的天神宝剑和自动挥舞的长箭,还有自动穿着的铠甲……如果赞普能将这些具有神通的兵器赐予我,那我就敢和你一决高低。”

  止贡赞普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罗昂达孜先到娘热夏波城堡难备这场生死决斗。几天后,赞普也来到城堡。也许是罗昂达孜怕止贡赞普沿木神之梯逃走,又向赞普提出苛刻条件:“请你将近直悠远的木神之绳砍断,请将九级天梯朝下放倒。”赞普一心想战胜他的对手,根本不去考虑砍断木绳、放倒天梯的后果,挥舞神剑,当即砍断了头顶上的木绳,放倒了天梯。

  然后扑向罗昂达孜。

  狡猾的罗昂早将200把利剑栓在100头黄牛的背上,再让牛驮上装满灰土的布袋。然后他轰赶牛群。100头牛互相冲撞,布袋破裂,罗昂达孜趁机冲进弥漫的尘土中,不断地向赞普发起进攻。赞普不敌,被护身神德拉贵结拉向天空,这时罗昂从袖口中取出小斧,砍向护身神,德拉贵结葬身于雪山缝隙中,而赞普本人也被罗昂杀死。他的尸体最后被放入一个大铜锅中,密封后被抛进雅鲁藏布江中。

  止贡赞普一人死了倒不要紧,可是自此开始,以后的赞普死后,他们的灵魂就再也回不到天上了,只能在地上的王陵中或其他的地方继续存在。

  据史书上记载,罗昂达孜最初只是一位小邦的君王,他在本教的支持下,战胜了止贡赞普,吐蕃国政落到了他的手中。而赞普的后代只好逃到了工布地区。吐蕃王室为了报仇,派人把毒药涂在一只神狗的毛上,然后放到罗昂达孜居住的娘热夏波。罗昂达孜看见这是一只名贵的神狗,就用手抚摸狗毛,毒药粘在罗昂的手上,当场毙命。

  

  第二章 光明之父和他的神灵家族 

  从藏族的神话传说看,当止贡赞普砍断了赞普们与天界相连的木神之梯或者说木神之绳以后,似乎天界便不再眷顾雪域的众生和天神的子孙,观世音菩萨也好像悄然隐去,于是古代吐蕃的文化轨迹便再不能依照天界菩萨的旨意向前迈进,而只能继续另一种文化,这就是本教文化。

  从《汉藏史籍》的记载看,止贡赞普在位的时候,就从象雄和勃律等地请来了本教教法。到了止贡赞普之后的波得员甲赞普时,吐蕃又出现了“天之本教”。这一古老的宗教除了在意识形态上全面占领了吐蕃的文化外,还在吐蕃的上层建筑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据《西藏王臣记》的记载,从聂赤赞普到赤脱杰赞,共27代赞普,他们在位时,都是依靠本教、仲得王族、得乌王族来治理西藏的政治的。

  天界巫师的神秘学问

  从12世纪左右开始,藏传佛教逐步成为西藏文化的主流,以至于人们在谈到西藏灿烂文化的时候,总是以藏传佛教文化来概括西藏的文明,实际上这种观点是由于没有宏观、历史地把握西藏文化史所造成的。

  在西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可以说在12世纪以前,是另一种宗教和文化在吐蕃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它就是本教。尽管从12世纪起的藏传佛教都把本教徒视为土族宗教的巫师,并把本教看作吐拨蕃的巫教,但是关于它在西藏文化历史上曾占据过统治地位这一点,任何教派都不曾怀疑过。应该承认,后来的本教受到了藏传佛教的全面影响,但是它仍然延续下来。即使在今天,整个藏族地区都还分布有本教寺院和本教圣地。它们在西藏的东北部特别多,而在西藏腹地则相当的少。当然在后藏的日喀则附近也有一座很大的本教寺院。伴随着众多的信徒,我们认为本教在今天依然是有生命力的一种宗教。

  从西藏本教文化的内涵看,虽然它在12世纪以后因为受到了藏传佛教的巨大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在12世纪或者更早11些时期,它的发展轨迹都带有明显的巫术成分,因此称吐蕃时期的本教为巫教也许有一定道理。

  “本”(Bon)的原型是“本巴”(Bon-pa),表示用拼作圣歌的咒语去与神灵沟通。后来当“本”进入西藏并同藏传佛教接触后,“本”字则有了佛教“法”(chos)字的全部含义。意义为“教法”或者“真谛”。意大利藏学家图齐也认为藏文名词“本” (Bon)应该与神词“本” (Bon)联系起来,有“诵”、“默祷神咒”、“邀请神灵”等意思。

  关于本教及其巫术发展的神话传说认为,本教的巫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多尔本时期。大约在樨德松赞普时代,也就是西藏第一位赞普聂赤赞普之后的第六代。西藏神话讲,吐蕃中部一名叫辛族的青年接受了魔鬼的“奥义”,由此知道了神鬼所具有的善恶两面性。这位青年后来还学会了有关驱除恶鬼和恶神的仪式。当吐蕃赞普止贡赞普死后,以他为首的本教徒,为赞普举行了丧葬仪式。仪式的目的是:在下界降伏恶魔,在天界向祖先神灵供奉供品,在中界净化家之灶。

  2.恰尔本时期。这一时期本教已经掌握…

《生长神灵的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雪域众生的信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