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长神灵的山▪P4

  ..续本文上一页以饮,汗可以涤。此间之人都是从莲花中出生,地上食物累累,随采可以食,树叶树皮随取可以衣。”

  可见,光明之神辛绕米沃的特征有些相似于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

  研究本教文化的藏学家卡尔梅也曾说,辛绕米沃是本教的创始人,他与佛教中的释迦牟尼的地位非常相同。目前我们还没有资料可以确认他的真实性、生辰年月、民族及其活动。本教徒认为他的言论是在他死后记录成文的。

  虽然如此,在西藏民间和一些历史著作中,我们还是可以找到有关他的神话片段。

  相传他是在第六代赞普时,出生在吐蕃中部的翁雪纹的辛氏家族。当他13岁时,一群魔鬼把他带走了。在12年的漫长的岁月里,魔鬼们带他跑遍了吐蕃。当他重新回到现实社会时,他已经懂得了许多魔怪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住地,于是他掌握了卜卦、求福、除灾、送鬼、祭天等仪式,并开始传播这一套教义。因此,这时的本教,只是下方镇压鬼怪,上方祭招天神。

  还有的神话传说讲,在什巴叶桑天国里,有达巴、莎巴、协巴三兄弟。他们都在本教圣哲布赤罗格结参的指导下,修学本教。学完教义后,他们拜见了先拉沃格尔神,并请教他如何把芸芸众生从苦难中解救出来。这位神灵说,他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依次成为导师。达巴在前世尽职以后,老二莎巴成为辛绕米沃现世的导师。当时辛绕米沃还是一位王子,降生在魏摩隆仁。

  西藏的神话说魏摩隆仁是本教的发源地。它即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也是一个虚构的圣地。本教徒认为它是不会自行消灭的,他们还相信,当魏摩隆仁最后毁于大火之时,它会自己升腾到天界,然后与天国里的另一个本教圣地合二为一。

  本教徒还相信,魏摩隆仁在世界的西部,占据着现实世界三分之二的面积。它呈八瓣莲花的形状,与之对应,天空也呈现带有八个轮柄的轮形。此外,魏摩隆仁境内的九迭雍仲山俯临着整个大地。它的山顶呈一整块水晶巨石的形状。四条河流在山脚下分别朝四个方向流淌。东边的恒河从狮子形岩口流出,人称狮嘴河;北边的河流从马形岩口流出,人称马嘴河;西边的息达河从孔雀形的岩口流出,人称孔雀河;南边的印度河从象形岩口流出,人称象嘴河。

  南面是巴波索结宫,这是辛绕米沃降生的地方。西边是赤曼结协宫,它是辛绕米沃妻子惠莎结协玛居住的地方,也是他三个孩子多布、恰布和乃乌青降生的地方。

  据说只有经过“箭道”才能进入魏摩隆仁。传说辛绕米沃到西藏访问时,从戒指里射出一只箭,开辟了这条通道。箭穿过了山墙,开出了一条大隧道。沿途沟壑遍地,时有野兽出没。此外,这条隧道漆黑一片,需要9天才能通过。

  辛绕米沃从幼年时代起就开始传播本教。恶魔恰巴拉仁是他一生的对手。一次恰巴拉仁偷走了他的7匹金马,为此他迟到了西藏。当时他也曾想利用这次机会在吐蕃传播他的教义,但是他发现藏族人还没有做好推备以接受他的教义,于是他发誓说,一旦时机成熟,他会把所有的教义从象雄传到西藏来。

  辛绕米沃竭力把自己幻化成令人生畏的神灵以战胜恶魔。但是他的性格发生了骤变,他逐渐变得凶恶和残暴,因此他只好在一个山洞里隐居起来,并最终等到恶魔恰巴拉仁投降。他本人也于82岁时去世。

  辛绕米沃一方面是西藏神话传说中的神灵,另一方面,他又是吐蕃丧葬仪轨中经常被邀请的巫师。因为在敦煌文献中留下了一些不太完整的故事:

  一个少女死于事故。她的面目变得模糊不清,另外,在她死前,她脖子上还有某种东西在使她受尽苦痛。于是,她的哥哥和父亲请求辛绕米沃帮助他们,以使她还阳。辛绕米沃告诉他们说,恰本群摩巫师可以把这件事情办好。少女的父亲和哥哥找到了两位恰本群摩巫师,可是其中有一位拒绝做这种神秘的仪轨,而另一位却为少女作了各种本教巫术仪式,于是少女的脸庞开始闪闪发光,脖子也舒服了。

  这则故事中,辛绕米沃仅仅是作为本教巫师的策划者而介入其中的,而在另外一些文献中,他又是丧葬巫师。相传有一位藏族人因为被谋害而遇难,辛绕米沃左手拿一个铃,右手拿一根羽毛,为死者举行了丧葬仪轨。

  天界和本教的神灵家族 

  本教神话对天的认识乃至解释是五花八门的。其中有一则神话解释说,天界有四层天,本教徒称这四层天为四大住所。

  第一层天叫什巴贡桑,据说是本教诸神聚集在一起商讨哪位神灵降临人间为导师和统治者的地方。

  第二层天叫什巴叶桑,是什巴桑波蚌赤神居住的地方。

  第三层天叫巴拉沃塞,是众神下凡或者是从尘世归来时净身的地方。

  第四层天是最高天界,叫做贯赞恰,是本教神话中的赤杰曲巴天国。在这个天国里,有一座城市,叫做那尔玛勒细,是恰杰仁喀神统治的地方。本教的众神一般都在此接受训诫,并学习什巴东孜的本教奥义:对大千世界的预测。辛绕米沃的三个儿子也在此接受各种训练。相传藏王最早的祖先恰杰雅拉达周就居住在这座城市里。

  在天界的北部,有一个叫做北方黑暗界的地方,那是恶魔梅本那波的住地。

  在这里我们想随便提到与此相关的两个说法:

  第一是本教的四层天和恶魔居住地这种善恶对比的观点,明显是二元论的反映。光明与黑暗,白与黑,善与恶,神灵与恶魔,现实世界与虚幻世界等两重性构成了本教教义的基础。本教为其他教派和自身利益举行的宗教仪式或者典礼几乎都是从二重性这个角度出发的。神灵应该战胜恶魔,善应该战胜恶。

  第二是人和神灵或者魔怪之间的对立,还反映出他们之间的特殊关系:在吐蕃时期,人的地位相当不稳定,虽然人类和神灵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是人却不能冒犯神,当然也不能冒犯恶魔。如果恶魔伤害了人,人可以求助于神,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神都必须战胜对手。但是,同样,由于人与神之间有天然的联系,因此,在不代表敌对力量时,神灵与恶魔之间并没有区别,人永远是它们争夺的对象。

  本教的天和神灵鬼怪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宇宙体系。在它的天际中,众神会聚,他们各有来源,各有系统,形成了一个神秘的神灵鬼怪世界。

  本教众神中最常见的神灵是四大主神。这四位神灵经常出现在西藏传统的唐卡画和寺院的壁画中,几乎每座寺院都可以看到这一组画。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本教的一些主要神灵。

  四大主神:

  1.萨都艾桑;

  2.辛拉沃噶;

  3.桑波蚌赤;

  4.辛绕米沃。

  后三位神在西藏的神话中都成了本教的主神。在这三尊神中,辛拉沃噶是导师,桑波蚌赤是辛绕米沃的同伴,辛绕米沃是尘世的导师和救世者。辛拉沃噶还被看作本教的原始神,而桑波蚌赤则是众神和其他生灵的最早法师。

  四位主神中的第一位萨都艾桑是一位女神,据说她是万物的母亲,众神之母。她的名字来自古代象雄语,意思是“可敬的智慧之母”。本教徒有时还称她为“辛绕强巴”。

  塞城五尊神:

  1.贝塞恩巴;

  2.拉郭托巴;

  3.卓却卡峻;

  4.格措;

  5。金刚撅。

  他们是本教神灵系统中令人畏惧的神灵中的五位主神。拉郭托巴是前面提到的卵生神话九姐妹中大姐的丈夫。她还是另外两个神灵的妻子。

  塞城五尊神中的第四尊神格措,最初是居住在冈底斯山的山神。神话中讲,他原来是一头令人生畏的耗牛,后来从天上降生在冈底斯山,然后就消失在雪域的群山当中。由于他的凶悍或者是其他原因,这尊神逐渐上升到本尊的地位,并成为本教大神殿中的护法神。从那时起,他一直是一位令人生畏的神灵。在密宗的双身像中,他多头多臂,搂抱着他的妻子。格措神还是降伏众恶魔的神,是密宗中的大威德,有360个变身。

  塞城五尊神中的第五尊神是金刚橛。不仅仅是本教,宁玛派和萨迦派也尊祟这位神灵。他可能起源于印度,根据宁玛派的说法是莲花生把对金刚撅崇拜传人西藏的。金刚撅最初是一种法器,它的一般样式是上部有人头和手臂,下部是呈三菱形的短箭。它被视为在印度使用的秘密法器,而后,逐渐进入密集金刚及金刚蔓这样的佛教密宗教义中,但是它仍然是主要的法器,这时它是用木头、铁甚至人骨等各种材料做成的。然而究竟从何时起这种法器就变成了神的确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宁玛派的神话还认为,金刚撅和金刚力士是一个人。因为本教的金刚界神话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一对孪生子,一个是好孩子;叫达腊梅巴,另一个是坏孩子,叫达夏噶娃。达夏噶娃总跟自己的父母作对,因此达腊梅巴只得站在父母一边反对自己的兄弟。但是达夏噶娃的势力非常强大,达腊梅巴感到束手无策。正在这时,佛母强巴出现在他的面前,告诉他必须乞求金刚力士,否则他永远无法战胜他的弟弟。于是,达腊梅巴开始不停地向金刚力士乞求。祈祷的结果是使达腊梅巴降伏了他的兄弟。

  噶迥神: 

  1.玛; 

  2.都;

  3.赞;

  4.扎巴僧格。

  本教除了本尊神以外,还有许多保护神;它们被称为噶迥神。大多数的本教徒都信奉噶迥神中的“玛”、“都”和“赞”三位神灵。

  “玛”在本教神话中代表玛却什巴杰莫,她是一尊尊贵的佛母,地位相当于印度女神难近母(Durgadevi),同时她还是一尊护法神。

  “都”在本教神话中是意味恶魔。

  “赞”代表赞杰央尼艾,在本教神话中他是一位岩妖。

  “扎巴僧格”在本教神话中是一位护法神。有关他的神话传说涉及到18世纪噶举派红帽系第十世活佛曲杰坚赞,他在1792年因涉嫌帮助廓尔喀人入侵西藏,西藏地方政府没收了他的所有财产以及他本人的驻锡地羊八井寺,政府甚至还不容许整个红帽系活佛转世。据说曲杰坚赞圆寂后,他的灵魂成为西藏所有邪恶精灵的总代表。为此,曼日寺大主持西绕贡杰把他与其他精灵召回,并让他发…

《生长神灵的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雪域众生的信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