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弥陀大意略讲(心澄法师)▪P2

  ..续本文上一页树给孤独园说这部经的。舍卫国是印度十六大国之一,祇树给孤独园,这里面包含了两人,一个是祇国太子,一个是给孤独长者。孤独长者为了表达对佛陀的尊敬,发心要买一个地方来建一个精舍供佛陀说法,因为佛陀成道之后没有固定的处所,说法都是在树下林间,孤独长者就发心在印度找一个地方,盖一个精舍让佛陀和他的弟子固定下来说法。于是孤独长者在舍卫国到处找地方,后来就找到祇国太子的花园。他觉得这个花园非常美好庄严,气候也非常的适宜,所以就到祇陀太子那去,说想购买这个地方来建一个精舍供佛陀说法。祇陀太子说,我这地方是不卖的,因为他作为一个王子有的是钱,不差钱。孤独长者说,不是我要买,而是要提供给佛陀说法的,看中你这个地方非常的适宜。太子推脱说,如果你能用黄金把这个花园全部铺满,我这个地方就送给你,不要你的钱。结果孤独长者就把自己家里的金砖全部运到了祇陀太子的花园里,用金砖把这个花园布置好了。祇陀太子傻了,他没想到他们家这么富。祇陀太子知道自己说的话是收不回来的,就答应孤独长者说,花园是你的,可是花园里面的树是我的,树没答应给你。这个祇树是祇陀太子的树和孤独长者的园,所以叫祇树给孤独园,是佛陀说法的处所,是处成就。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这里说的是众成就。如刚才所说,“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祇树给孤独园”是处成就,“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则是众成就,是听经的人数。听经之众的声闻弟子(就是“众成就”中)又分了很多的弟子。有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乃至如是等诸大弟子。鸠摩罗什大师在这里罗列了这么多的弟子,而在别的经典中不是很多。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的弟子都翻译过来呢?《阿弥陀经》,特别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多的弟子都是发愿往生西方,修行的都是念佛法门。 长老舍利弗,声闻弟子中,他是智慧第一。就连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也是靠修行净土法门成就圣果的。目犍连,是神通第一,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是靠修行念佛法门成就自己的神通的。包括后面的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都是修行念佛法门的。在座的有些居士认为自己非常聪明,而最聪明的也是靠念佛法门成就的。有个最不聪明的,叫宾头卢颇罗堕,佛陀说个偈子给他,他背了很多次都记不得,记性非常差,非常的愚笨,所以佛陀就让他去扫地,一边扫地一边念佛,他也得了圣果成就了天眼。所以最聪明的通过修行念佛法门,可以成就圣果;最不聪明的也可以通过修行念佛法门。在座的有生意做得很好的,有事业做得很好的,有佛事做得很好的,神通非常广大的,也是靠修行念佛法门。 把他们这十八位弟子听经的声闻弟子全翻译出来,就是告诉我们这些弟子都是通过念佛成就的。听经的菩萨弟子有哪些呢?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菩萨是大乘佛教里智慧第一的(大智文殊师利菩萨,道场示现在五台山),也是靠修行的净土法门,然后阿逸多菩萨,阿逸多菩萨即是弥勒菩萨,是未来佛,也靠的是净土法门。包括常精进菩萨,精进于念佛, 也是靠念佛法门来成就菩萨圣果的。这么多的菩萨都在佛陀宣说阿弥陀佛的法会上。听经第一类是声闻众,第二类是菩萨众,第三类是天人众(“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就是我们平时大家所说的玉皇大帝,天上的这些人,也到祇园精舍来听闻佛陀说《阿弥陀经》)。这个是我们所说的听经的大众。

   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

   上面所介绍的从“如是我闻”到“无量诸天大众俱”,这是每部经典所共有的,是阐述的六种成就。下面是别序,就是发起序。

   发起序主要简单介绍了极乐世界的地理位置、国号、教主的名号。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这段叙述是本经的发起,即发起这部经典的因缘是什么。“尔时”,就在这个时候。佛告诉长老舍利弗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就是从我们这个讲堂向西,经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名叫极乐世界,“其土有佛号阿弥陀”,极乐世界里面有一尊佛,他的名号叫阿弥陀,阿弥陀佛现在正在说法。这个是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告诫长老舍利弗。二千五百年之后,我们在这里讲经,同样的还是“从是西方”,就是从我们这个地方的西方,经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叫极乐世界。那个世界里面有佛,他的名号叫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 佛现在仍然在说法,为什么?《阿弥陀经》说得非常清楚,佛是无量的光明,无量光,无量寿。他的时间是无量的,空间是无量的。 二千五百年之前他在说法,二千五百年之后他还在说法,再过二千五百年,他仍然在说法。因为他的寿命是无限的,就是无量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能够尽快的成就圣果,是因为佛陀在不停的说法,不断的来教化大家,让大家生起信心来。有鉴于此,我们作为佛弟子,在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也要学习阿弥陀佛,不断的说法,不断的教化众生,也让我们这个世界能够像西方极乐世界那样的清净,让老百姓能像西方极乐世界里那些弟子那样快乐。这是我们经典的别序。

   下面我们来介绍经文的正宗分。正宗分主要是介绍释迦牟尼佛说这部经典的内容,大体上包括了极乐世界的依报和正报。

   极乐世界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这段文字非常的优美,非常的动听,让人一听、一念经文就会生欢喜心。“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那个国土为什么要称为极乐国土呢?前面是提问,后面是回答:“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因为在那个国土的众生没有一点的痛苦,但享受种种快乐,所以那个世界叫极乐世界。这段经文大家念过了百千遍,究竟什么意思? 其实把这段文字好好看一看,就能知道这段文字在说什么,所以不但要念诵经典,还要去理解它。它其实是说,极乐世界是怎么由来的呢?是由众生没有痛苦,只享受快乐,所以称为极乐。

   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 首先解释什么是依报和正报。我们所依止的这个世界,我们身外所依止的地方,叫依报;正报是指我们的身体,乃至于在极乐世界的正报之中,释迦牟尼佛说的是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和他的大弟子。 为什么说他的依报是这么庄严呢?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这里又是在解释什么是极乐,因为极乐世界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这个栏楯就像我们门口的栏杆。“七重罗网,七重行树”,我们门口,大家看到里面种了很多的树,就像罗网一样的。“皆是四宝周匝围绕”,这些栏杆和树都是四宝组成的,所以说这个极乐世界才称为极乐。世间建筑铺台阶所用的材料都是石头,极乐世界的档次不同, 都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所成就的。

   下面我们看池阁莲花的庄严。池阁莲花有哪些庄严呢?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

   这里介绍了极乐世界的七宝池。我们娑婆世界也有放生池,但人家的放生池是七宝组成的,水是八功德水,八功德水充满池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我们这个池底现在是水泥的,过去都是泥沙的。四边的阶道是金,银,琉璃,玻璃合成的,池子的上面有楼阁。

  

  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池中的莲花就像车的轮子那么大,大如车轮。这个莲花有多少种颜色呢?“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佛陀说,“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西方极乐的池子,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池子是有区别的。娑婆世界的池子,哪一家能够用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去庄严它的?没有。所以,极乐世界都是七宝庄严的。娑婆世界的池子里,没看到有多少银光,倒是看到很多的木盆,很多的动物。为什么?池子是以放生为目的的,而七宝池主要是生产莲花的。因为我们以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都是在莲花中出生的,是以九品莲花为父母的。所以在娑婆世界的时候,人生人,动物生动物,所以说都是胎卵湿化,为我们的父母所生。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都是由莲花化生的,所以这个池子特别的庄严。正因为特别庄严,所以池里的莲花大家才那么羡慕。为什么要羡慕莲花?因为莲花就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所坐化的地方。当念佛念到一定成就的时候,我们都要在莲花中听佛陀说佛法的。如果七宝池阁和我们娑婆世界一样,恐怕娑婆世界众生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念佛、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正因为具有庄严性,所以大家才都去念佛往生。青色青光,象征着成长和精进;黄色黄光,象征着庄严和高贵(释迦牟尼佛身上是布的金,两边的罗汉也都是贴的金,这个金选择黄色的,代表高贵和庄严);白色白光,象征着纯净和圣洁;赤色赤光,象征着慈悲和喜悦(红色代表的是喜悦,就像我们门口铺的红地毯,大家看到红色就非常的欢喜)。

   再看第三部分,亭楼与花的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

《弥陀大意略讲(心澄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