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彌陀大意略講(心澄法師)▪P2

  ..續本文上一頁樹給孤獨園說這部經的。舍衛國是印度十六大國之一,祇樹給孤獨園,這裏面包含了兩人,一個是祇國太子,一個是給孤獨長者。孤獨長者爲了表達對佛陀的尊敬,發心要買一個地方來建一個精舍供佛陀說法,因爲佛陀成道之後沒有固定的處所,說法都是在樹下林間,孤獨長者就發心在印度找一個地方,蓋一個精舍讓佛陀和他的弟子固定下來說法。于是孤獨長者在舍衛國到處找地方,後來就找到祇國太子的花園。他覺得這個花園非常美好莊嚴,氣候也非常的適宜,所以就到祇陀太子那去,說想購買這個地方來建一個精舍供佛陀說法。祇陀太子說,我這地方是不賣的,因爲他作爲一個王子有的是錢,不差錢。孤獨長者說,不是我要買,而是要提供給佛陀說法的,看中你這個地方非常的適宜。太子推脫說,如果你能用黃金把這個花園全部鋪滿,我這個地方就送給你,不要你的錢。結果孤獨長者就把自己家裏的金磚全部運到了祇陀太子的花園裏,用金磚把這個花園布置好了。祇陀太子傻了,他沒想到他們家這麼富。祇陀太子知道自己說的話是收不回來的,就答應孤獨長者說,花園是你的,可是花園裏面的樹是我的,樹沒答應給你。這個祇樹是祇陀太子的樹和孤獨長者的園,所以叫祇樹給孤獨園,是佛陀說法的處所,是處成就。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衆所知識。

  

  這裏說的是衆成就。如剛才所說,“如是”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一時”是時成就,“佛”是主成就,“祇樹給孤獨園”是處成就,“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則是衆成就,是聽經的人數。聽經之衆的聲聞弟子(就是“衆成就”中)又分了很多的弟子。有長老舍利弗、摩诃目犍連、摩诃迦葉、摩诃迦旃延、乃至如是等諸大弟子。鸠摩羅什大師在這裏羅列了這麼多的弟子,而在別的經典中不是很多。爲什麼要把這麼多的弟子都翻譯過來呢?《阿彌陀經》,特別是阿彌陀佛所成就的西方極樂世界,這麼多的弟子都是發願往生西方,修行的都是念佛法門。 長老舍利弗,聲聞弟子中,他是智慧第一。就連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也是靠修行淨土法門成就聖果的。目犍連,是神通第一,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也是靠修行念佛法門成就自己的神通的。包括後面的摩诃迦葉,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羅都是修行念佛法門的。在座的有些居士認爲自己非常聰明,而最聰明的也是靠念佛法門成就的。有個最不聰明的,叫賓頭盧頗羅墮,佛陀說個偈子給他,他背了很多次都記不得,記性非常差,非常的愚笨,所以佛陀就讓他去掃地,一邊掃地一邊念佛,他也得了聖果成就了天眼。所以最聰明的通過修行念佛法門,可以成就聖果;最不聰明的也可以通過修行念佛法門。在座的有生意做得很好的,有事業做得很好的,有佛事做得很好的,神通非常廣大的,也是靠修行念佛法門。 把他們這十八位弟子聽經的聲聞弟子全翻譯出來,就是告訴我們這些弟子都是通過念佛成就的。聽經的菩薩弟子有哪些呢?文殊師利法王子,文殊菩薩是大乘佛教裏智慧第一的(大智文殊師利菩薩,道場示現在五臺山),也是靠修行的淨土法門,然後阿逸多菩薩,阿逸多菩薩即是彌勒菩薩,是未來佛,也靠的是淨土法門。包括常精進菩薩,精進于念佛, 也是靠念佛法門來成就菩薩聖果的。這麼多的菩薩都在佛陀宣說阿彌陀佛的法會上。聽經第一類是聲聞衆,第二類是菩薩衆,第叁類是天人衆(“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衆俱。” 就是我們平時大家所說的玉皇大帝,天上的這些人,也到祇園精舍來聽聞佛陀說《阿彌陀經》)。這個是我們所說的聽經的大衆。

   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

   上面所介紹的從“如是我聞”到“無量諸天大衆俱”,這是每部經典所共有的,是闡述的六種成就。下面是別序,就是發起序。

   發起序主要簡單介紹了極樂世界的地理位置、國號、教主的名號。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這段敘述是本經的發起,即發起這部經典的因緣是什麼。“爾時”,就在這個時候。佛告訴長老舍利弗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就是從我們這個講堂向西,經過十萬億佛土,有一個世界名叫極樂世界,“其土有佛號阿彌陀”,極樂世界裏面有一尊佛,他的名號叫阿彌陀,阿彌陀佛現在正在說法。這個是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告誡長老舍利弗。二千五百年之後,我們在這裏講經,同樣的還是“從是西方”,就是從我們這個地方的西方,經過十萬億佛土,有一個世界叫極樂世界。那個世界裏面有佛,他的名號叫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 佛現在仍然在說法,爲什麼?《阿彌陀經》說得非常清楚,佛是無量的光明,無量光,無量壽。他的時間是無量的,空間是無量的。 二千五百年之前他在說法,二千五百年之後他還在說法,再過二千五百年,他仍然在說法。因爲他的壽命是無限的,就是無量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能夠盡快的成就聖果,是因爲佛陀在不停的說法,不斷的來教化大家,讓大家生起信心來。有鑒于此,我們作爲佛弟子,在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也要學習阿彌陀佛,不斷的說法,不斷的教化衆生,也讓我們這個世界能夠像西方極樂世界那樣的清淨,讓老百姓能像西方極樂世界裏那些弟子那樣快樂。這是我們經典的別序。

   下面我們來介紹經文的正宗分。正宗分主要是介紹釋迦牟尼佛說這部經典的內容,大體上包括了極樂世界的依報和正報。

   極樂世界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爲極樂。其國衆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鸠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這段文字非常的優美,非常的動聽,讓人一聽、一念經文就會生歡喜心。“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爲極樂”,那個國土爲什麼要稱爲極樂國土呢?前面是提問,後面是回答:“其國衆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因爲在那個國土的衆生沒有一點的痛苦,但享受種種快樂,所以那個世界叫極樂世界。這段經文大家念過了百千遍,究竟什麼意思? 其實把這段文字好好看一看,就能知道這段文字在說什麼,所以不但要念誦經典,還要去理解它。它其實是說,極樂世界是怎麼由來的呢?是由衆生沒有痛苦,只享受快樂,所以稱爲極樂。

   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 首先解釋什麼是依報和正報。我們所依止的這個世界,我們身外所依止的地方,叫依報;正報是指我們的身體,乃至于在極樂世界的正報之中,釋迦牟尼佛說的是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和他的大弟子。 爲什麼說他的依報是這麼莊嚴呢?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爲極樂。

   這裏又是在解釋什麼是極樂,因爲極樂世界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這個欄楯就像我們門口的欄杆。“七重羅網,七重行樹”,我們門口,大家看到裏面種了很多的樹,就像羅網一樣的。“皆是四寶周匝圍繞”,這些欄杆和樹都是四寶組成的,所以說這個極樂世界才稱爲極樂。世間建築鋪臺階所用的材料都是石頭,極樂世界的檔次不同, 都是金、銀、琉璃、玻璃、砗磲所成就的。

   下面我們看池閣蓮花的莊嚴。池閣蓮花有哪些莊嚴呢?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

   這裏介紹了極樂世界的七寶池。我們娑婆世界也有放生池,但人家的放生池是七寶組成的,水是八功德水,八功德水充滿池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我們這個池底現在是水泥的,過去都是泥沙的。四邊的階道是金,銀,琉璃,玻璃合成的,池子的上面有樓閣。

  

  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

   池中的蓮花就像車的輪子那麼大,大如車輪。這個蓮花有多少種顔色呢?“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佛陀說,“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西方極樂的池子,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池子是有區別的。娑婆世界的池子,哪一家能夠用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去莊嚴它的?沒有。所以,極樂世界都是七寶莊嚴的。娑婆世界的池子裏,沒看到有多少銀光,倒是看到很多的木盆,很多的動物。爲什麼?池子是以放生爲目的的,而七寶池主要是生産蓮花的。因爲我們以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都是在蓮花中出生的,是以九品蓮花爲父母的。所以在娑婆世界的時候,人生人,動物生動物,所以說都是胎卵濕化,爲我們的父母所生。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都是由蓮花化生的,所以這個池子特別的莊嚴。正因爲特別莊嚴,所以池裏的蓮花大家才那麼羨慕。爲什麼要羨慕蓮花?因爲蓮花就是我們的父母,是我們所坐化的地方。當念佛念到一定成就的時候,我們都要在蓮花中聽佛陀說佛法的。如果七寶池閣和我們娑婆世界一樣,恐怕娑婆世界衆生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念佛、發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正因爲具有莊嚴性,所以大家才都去念佛往生。青色青光,象征著成長和精進;黃色黃光,象征著莊嚴和高貴(釋迦牟尼佛身上是布的金,兩邊的羅漢也都是貼的金,這個金選擇黃色的,代表高貴和莊嚴);白色白光,象征著純淨和聖潔;赤色赤光,象征著慈悲和喜悅(紅色代表的是喜悅,就像我們門口鋪的紅地毯,大家看到紅色就非常的歡喜)。

   再看第叁部分,亭樓與花的莊嚴。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爲地。晝夜六時…

《彌陀大意略講(心澄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