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云心药录
——保健养生篇
叶子、大日恒光汇编
开篇语
佛法是心灵救济法门,不贵知解,只贵心态。
人能免于痛苦的煎熬,靠心理的状态。
人能提高免疫力,免于疾病的侵袭,靠心灵的状态。
人能在生、老、病、死中免于烦恼、痛苦与恐惧,全靠心灵的状态。
人所以不同,乃由于心理状态各不相同。
禅也只是一种心灵状态。居士试看《安祥集》半小时,然后觉察那时的心态,努力于一切时、任何情况下保持这种心态,就会自然进步。因为安祥禅是无为法,这种“保持安祥心态”的方法是“行入”,比“理入”容易。[《耕云书笺》——《复高居士》]
目 录:
《1》……吃素可以保健
《2》……生活理念求得平衡
《3》……冬令进补
《4》……克享天年
《5》……竹笋,促进代谢,软化血管,抗阻衰老
《6》……新鲜好茶,可奏防止坏血病(维他命C缺乏症)
与除滞去瘴之效及防止老人黑瘢(又称寿瘢)
《7》……“养生”莫过于“寡欲”,“保身”莫善于“进
德”;“思无邪”自然“德润身”;不要乱用
营养药品,胡乱整容有害
《8》……不可纵各种欲
《9》……上夜班的调适方法
《10》……如何是真善生
《11》……命由己立,因果是天律
《12》……饮食要注重中道平衡,营养过盛和不足都有害
《13》……保健长寿良方,莫妄想
《14》……苦与乐
《15》……善生
1》吃素可以保健
问:台北有一个会友道心很强,但是却强调一定要吃素,而且严格要求家人跟着吃素,这样的修行会成功吗?家庭会调和吗?
答:吃素是好事,世界上有很多非宗教的团体,他们也吃素,因为吃素可以健康。但是这要看什么人,假如一个孩子正在发育期间,你强迫他吃素,他将来长大,发育得不够理想;或者一个工作太忙碌的人,他需要高热量、高蛋白,工作太辛苦,肝脏负荷重、需要高蛋白的人,你若要他吃植物蛋白,他营养不够,应该补充奶粉。
吃素是有功德的,我们为功德而吃素,就太着相了。那么吃肉有没有罪恶呢?吃肉没有什么罪恶。如果我们去杀生,这个就坏了慈悲本。因为佛法最大的力量是慈悲,最大的动力是慈悲,最大的神通是慈悲,而我们去杀生就不对了。幸亏也有方便法门,《楞严经》讲的三净肉:“自己不杀,不为自己杀,没有看见杀”。不但是佛法如此,连孟子也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所以君子离开厨房很远的。当然,厨房做菜的人也不是小人,否则对不起自己太太。
所以吃不吃肉,是自己的事,古德也讲:“吃是你的禄,不吃是你的福。”能够不吃,那就最好。如果说不吃肉,晚上做梦吃红烧肉,那很危险,死了要下饿鬼道,你不如吃三净肉算了。至于说强迫全家人跟你吃素,那个不好,要尊重别人。“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你不要妨碍别人,叫别人烦恼。你要吃肉,是你的事,吃素也是你的事,强迫别人,非常不对。[《不二法门会后解惑》——十三、关于吃素的问题]
2》生活理念求得平衡
例如有些人过于重视营养,选择最营养的东西吃,结果弄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血压高”,甚至于血管硬化、心脏病等等,这都因为背离中道而失去平衡。
有些人过于省吃俭用,也不正确。我有个同事,他的夫人很贤慧、很节省,先生上班有时候很忙,不能回来吃饭,他的夫人买了五个馒头准备两个人吃的,先生两天没有回去,馒头都发霉了,她还是照吃,结果不幸死于胃癌。
还有一位老战友,他没有结婚,也不照顾身体,只是拼命地存钱,最后营养不良,四十多岁就死掉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单是吃东西要保持均衡,还包括不偏重“唯心”,也不偏重“唯物”;不偏重“内在”,也不偏重“外在”;不偏重于“靠人”,也不偏于“独立”。有人说:“我凡事都不求人,什么事都靠自己”,那你没有开纺织厂,你总要穿衣服吧?你没有种田,你还不是要吃饭!所以说,人要“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我们能贡献什么,就贡献什么;我们需要什么而自己办不到的,就请求别人支援,这才是平衡之道,也就是生活理念的中道。
有些人注重内在的修养,不着重外在的小节,例如三十年前的嬉皮,现在都消声匿迹了,因为他不合乎中道,生存不下去,就只好自生自灭了。这些人之所以会被淘汰,是因为他们太强调内在,反价值、反传统,结果妨碍了别人。他们一进饭店,别的客人就不进去了;他要想住旅馆,旅馆也不收容,因为他身上的味道太难闻;久而久之,被社会所摒弃,也就自然消失了。
中国也不是说没有这种嬉皮禅,说句很罪过的话,济公活佛就有点嬉皮的味道,裤裆破了,也不缝一缝。有一天皇太后听说济公是活佛,就去问他:“我下辈子是男人还是女人?”济公也不答话,就在她面前表演翻觔斗,旁边的武士大惊失色,要把他斩首示众,皇太后却说:“不要抓他,给他金子,他明明告诉我下辈子是男的嘛!”当然,济公是圣人,虽然他违反了淑世主义,但他当时的做法也不能算错,因为那个时候正流行石霜禅,不说法、不念经、不参禅,只管打坐,于是有人讽刺它是“枯木桩”,太呆板了。所以济公就来点生动活泼的给大家看看,说明这也是修行,他是来矫正当时已显得僵化了的禅林。
寒山、拾得两位大师,虽然也不拘小节,但是他们在深山修行,不干扰别人,又是另一种典型。
如今我们活在社会上,就必须要内外兼顾,一方面自己修行,一方面也要做到淑世主义,要和光同尘,这样才是符合中道的生活理念。[《幸福之道》]
3》冬令进补
国人旧有冬令进补之说,而行之者亦颇有人在,盖谬执“冬不藏精,春必发瘟”。究实而言,入冬后人体新陈代谢功能,随气温而降低,苟不蓄精禁欲,无能保持活力。
至饮食之调理——含热量之提高,亦确属必要。无如沿袭日久,流弊亦生,每多误信江湖郎中胡言,滥服亢阳之品者,如全鹿大补丸、参桂鹿茸丸、补肾牛骨髓粉、“香肉”等,不仅刺激内脏,导致内分泌失去平衡,增加大量胆固醇,造成血管硬化,甚而有食“香肉”中毒而死者。须知“养生莫过于寡欲”,莫过于保持内分泌之平衡。例如,吾人胃液为酸性,肠液为碱性,浓或强度均有其一定比例,一旦丧失平衡,轻则病,重则死,故不可任意刺激。
近代医学早已证实,内分泌直接受心理、情绪影响、操纵。故真善养生者,必不为冬令进补“揠苗助长”之举,而直接着力于性命根源,由正信因果,广植福田,而信守五戒,力行十善,则“乐只君子,福禄由之”矣。“大德者,必得其寿”,亦复何疑?岂只“天君泰然,百体从命”而已,抑且顿悟心源,直趋觉地,亦非分外。既然体本金刚矣,进补云乎哉?[《观潮随笔》——《世说》——《冬令进补》]
4》克享天年
“上古人寿八万岁”,虽难求证,但较现时人们的平均寿命为长,则应属可信。征之现代医学,百龄以上,乃是人类合理的年龄,倘若寿不满百,不得谓“克享天年”。
依现代养生家拉初维克博士的看法,人们其所以被剥夺去二至三分之一的寿命,而且加速了老衰的过程,实是咎由自取。倘若不去自戕生机,加上医药的进步,人们活到一百五十岁,亦并非奢望。其所未见其增,日见其减者,主要咎在:
一、摄取热量过高,营养过剩——多数人担心营养不良,且对肉食兴趣浓厚,随便进补,益以维他命销路大增,口服液大行其道,于是中年肥胖者日众,寿终而非正寝者乃日多。
二、缺乏运动,形成内脏的衰退(尤以心脏为然)。
三、生活欲望无止境,物质追求无宁歇,造成心情的紧张,情绪的不平衡,而直接影响到内分泌的失调,导致了老化的加速。
另外生物生存三要素之太阳、空气、水条件的日益降低,乃至游乐加多,睡眠减少,工作过于繁忙,都是造成人们不能克享天年的重要因素。
总之,节食、节欲、多劳动、少紧张,为养生所必需;而山野乡村的空气,新鲜的奶品果蔬、适当的运动、恬淡的心情,则是健康长寿的有力条件。倘使有人企图自促天年,常打麻将,保证有效。[《观潮随》笔》——世说]
5》竹笋促进代谢,软化血管,抗阻衰老(打字)
话竹(节选)
特应一提者,辄为竹笋,品种之多,烹调法之各擅胜场,令人叹为观止。昔时有人以之作为消滞清肠食物,每收奇效,今人则喜凭直觉,谓其仅含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缺乏营养成分。实则鲜嫩者含大量戊种维生素,对促进代谢,软化血管,抗阻衰老,功效甚宏。[《观潮随笔》——《世说》——《话竹》(节)选)]
6》新鲜好茶可奏防止坏血病(维他命C缺乏症)与除滞去瘴之效及防止老人黑瘢(又称寿瘢)
谈 茶
茶,为山茶科之常绿灌木,叶椭圆,边沿呈锯齿形,其叶经加工可为饮料。茶叶之主成分为维他命C、B、咖啡因。。。。。。故功能提神醒脑,除瘴去湿,并能预防坏血病及防止老人黑瘢(又称寿瘢);惟须中品以上者,乃具上述功效,若是暮春所采之粗茶,或发酵后之红茶,则仅含单宁酸等质,饮之有害无益。
茶中上品,乃采于初春嫩叶加工者,如雨前、谷雨等是。茶中极品应推冻顶毛尖及雀舌,盖不仅色嫩味馥,且营养价值特高——含维他命A、B、C、E,故功能明目清心,消痞除滞,生津驻颜,非臆说也。
他如杭州制之龙井、福建之武夷、安微之大方、瓜片、云南之陀茶等,皆属佳品。总之,茶…
《耕云心药录——保健养生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