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寂寞就是不寂寞,不二法门嘛!不寂寞就是寂寞。甘于寂寞的人永不寂寞,那是享受嘛,不甘寂寞的人是常常寂寞。我只能这么抽象地答复你。
实在来讲,你修行没有上路。你若上路,你就知道《证道歌》说的“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涅槃,“涅”是不生,“槃”是不灭,常常到那个不生不灭的路。什么不生?外在的一切不从我们心里浮现;什么不灭?我的觉性绝不消失,我不会就变成木头人,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没有东西,这是《证道歌》讲的“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连佛都没有了。
你们若是有了安祥,这里头有两种人,一种是随缘,另一种是有了安祥产生欣厌心,也就是说有了安祥,没有人来感觉很好,有人来很讨厌。这就不对了,违反中道,这不叫随缘。随缘就是任何条件我都能适应,这个叫随缘。你若说“没有人,最好,有人来,就生气”,这就不对了,这就不随缘了。随缘就是说随顺条件,现实的条件是怎么样,我们就怎么样去适应,这个就叫随缘。
所以你问“如何去享受寂寞”,你有了安祥,就享受寂寞了;你没有安祥的话,寂寞就很难过。我也寂寞过,味道不怎么好,不但不好,而且容易堕落。何以见得?“小人闲居为不善”,一个人在的时候,做坏事的机会就多,因为要消遣。消遣,有的是好的消遣,有的是不好的消遣,有的时候打个八圈的卫生麻将,这些都是消遣;有的时候租个录影带看看,毛病就出来了。
所以你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你修行上路,也就是说你有了安祥。“行亦禅,坐亦禅”,“常独行,常独步”,不是说你到没有人的地方散步,而是说你走到顶好市场或西门町,很热闹,喇叭不停地响,好像你一个人在散步一样。我想在座的很多人有这个境界,这个就是什么呢?就是《证道歌》给你证明这个就是“道”。证道,证实你若是这个样子,那就是你在行道。
假如你认为寂寞,感觉到寂寞,这个都是火候不到。若火候够的话,“语默动静体安然”,不讲话、静止也不叫寂寞,讲话、在动也不叫不寂寞,不二法门,海水一味,只有一种味道,没有两种感受,这个就是修行人到了一定的时间才有的境界。
要加油呀!加油到了某种程度,你就没有寂寞感,你只有安祥感。但是这个时候最怕“讨厌别人来打扰你”,不要这个样子。有很多人一被打扰,他就生气,那是阿罗汉的根器,换一句话说是小乘根器。天下没有见不得人的佛菩萨,佛菩萨是“众生哪里多,就到哪里去”,所谓“十字街头好修行”,也不怕人来烦我,也不讨厌自己太寂寞。这样就好了,不随境转。(学禅的四个个基础解惑)
十二、在逆境中,化阻力为助力?
问:在逆境中,如何化阻力为助力?
答:假如你认为阻力存在的话,那个阻力就不能化。阻力就是阻力嘛!怎么能变成助力呢?假如美钞存在的话,你想把它化成新台币,到银行去跑一趟就可以;你不跑一趟,口袋掏出来还是美钞。你只要不接受阻力的压力,你很乐观、很耐烦地像分解因式一样,一层层地把它的括弧去掉,问题就解决了。像小代数的分解因式,大括弧、方括弧、小括弧,你把括弧一层层地解,最后就没有了。我们用耐性、包容、乐观、不执著的态度去面对阻力,就能够化解阻力。我是个笨人,只能这么说。虽然这是个笨方法,不很聪明,但也只能这样做。(学禅的四个个基础解惑)
十三、智慧创造之源在于兴趣
问:怎样增加心力?
答:修行的过程七上八下,就是你的心力不够。一个人心力不够,欲振乏力,力不从心,那这样子,不要说你修行,你做世间任何事业都会失败。你看那些成功的人都是锲而不舍的,王冕画荷花、爱迪生当发明家,不是人家逼他,而是他认为这是最高的享受。一个人做任何一个工作,如果你以这个工作为享受的话,那么这个工作会给你带来快乐,给你带来健康,会给你带来智慧,你在这个工作当中会有创意,会涌现出一种创新的能力及智慧。假如你做任何事情,若带着无奈、带着压力、带着垂头丧气、莫可奈何,那工作对你是一种惩罚,会剥夺你的健康,会剥夺你的喜悦,剥夺你的智慧,剥夺你生命的光彩,使你活得极为黯淡。这个关键是在你一念之间。
我们如何使自己喜欢我们的工作呢?首先你必须承认 —— 你是活在责任义务里,你每天忙,每天累,你心安了,你在创造正值。假如你的欲望是每个月给我一千万美金,但我不要上班而在家里睡觉,这样的话,你是在创造负值;大家都这么想的话,这个地球要毁灭,人会饿死。这个话跟你刚刚的问题有没有关系呢?也就是说你有没有这个磁性。我们填一个机关人事部门的表格,有“性行、性向”这一栏。什么叫做“性向、性行”呢?说你对哪一类的事物有强大的磁力;也就是说这个事物对你有强大的吸引力,那么你做这个事物会成功。毕加索是个画家,美术对他有吸引力,他对美术有磁力,但是你要他去搞电脑,恐怕他要交白卷了。(耕耘解惑录第一集。杜漏”会后解惑。)
十四、麻将之害
不甘寂寞,是无聊的真正原因;贫困下流,乃贪婪的必然结果。
当人们陷于贫乏忧患中时,往往能藉“希望”激励生存意志,靠“理想”振奋向上精神,在冲击顿挫中,净化心灵,于危疑震撼之际,迸发潜力,使自己的生活充满着信心,洋溢着活力,而突出诗情画意。
反之,一旦在生活中获得了安全感,则以往所憧憬、所梦寐以求的那些,便又立刻显得平淡、乏味。这证明饱食终日,而又无所用心,的确太难了。
闲居既然不善,吃喝又易生腻,嫖赌忒也过分,于是那些有饭可吃、有事不做的先生、太太们,藉以零星排遣时间,分期透支生命的,便只有靠卫生麻将了。
说到麻将,刚上手似会不会,偏能引人入胜,到了后来熟能生巧,更是妙趣无穷。输家屡败屡战,誓雪会稽之耻;赢家乘胜直追,赢钱谁会嫌多?由斯牵扯夹缠,势难了断,卜昼卜夜不死不休。虽然初号牌友,久后每多成仇,尽管论交情万儿八千算不了什么,可是牌桌上为了一张牌,居然会面红耳赤。
有些人输赢无所谓,打麻将只不过活得无聊。有些人赢得输不得,显然在打肿脸冒充胖子。无疑,一群无聊的人做不出什么好事,果然几多蝇营狗苟,都在麻将桌下进行。
或者你们认为这只是生活细节,卑不足道。事实上,在他(她)们这种颓废意识和堕落的行为下,不知道腐蚀了国家多少生机?摧残了多少无辜的幼苗?他(她)们不仅剥夺了无数儿童和青少年们应得的关心照顾和应享的天伦温煦,无数个前途无量的青少年,竟因此而心理变态,而养成恶癖,走上太保、流氓、窃盗、邪淫的道路。请问,孰实为之?拿家庭的幸福、做人的操守、子女的前途、个人的健康、配偶的事业,换取麻将桌上的刺激,是否值得?宁不知“斯日已过,命已随减”?岂必时日曷丧,与牌偕亡?
嗜麻将而败家、误子女者,常见报载。因打牌而苟且邪淫者,写出恐污篇幅。这里仅将亲眼所见三件麻将杀人的残酷事实,录供诸大德宣导、教化、参考。
第一件:笔者住在南机场XX新村时。某日晨出村买菜,目击一个三岁多的漂亮小女孩,惨死在车轮下,脑浆迸出,口中吐出嚼碎未咽的包子,手里还紧握着另一个。他五岁的哥哥站在一边发愣——既不哭也没有任何动作。(请不要责备那孩子不懂手足情深,你想:才五岁的孩子,何尝经验或梦想到会面对这样悲惨的情况)等到父母闻耗,穿着亵衣跑到现场,抢天扑地,痛不欲生,已是恨海难填,回天乏术了。想必你会埋怨,这对父母自己不动,怎会安心让两个刚会走路的孩子穿越马路,去买早点呢?其实那两口子,也值得同情,试想“雀战”通宵,甫经合眼,睡意至浓,孩子吵着肚子饿,给他们几块钱,打发不就算了吗?谁晓得会出事?
第二件:笔者迁居板桥的第四年,邻居有夫妇某,夫诚朴老实,素有季常之癖,乾纲久废,一任其太太成天打牌。某夜太太散场返家,夜黑风劲不耐久候,叩门甚急。这位先生怕动作慢了太座生气,匆忙奔走,为物绊倒,成脑溢血,竟溘然长逝。照说睹物伤情,应该是一个有感情的人的正常反应。照说此恨绵绵,看到麻将应该产生一种愧疚才对。可是不然,那位太太迄今更变本加厉,成天拉人打牌,对于这种人,我们能说什么?只好说句“予欲无言”了。
第三件:上(八)月下旬的一周,笔者乘车经过中坜RCA电子厂附近,见人群拥塞,围观车祸现场。笔者稍具急救常识,恐耽误了伤者的急救,遂下车趋前观察。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仰卧路侧,衣履整洁,面目清秀,傍一中年男士恸极晕厥。在两位妇女互相言谈中,笔者获知事实是这样的:亡孩的母亲在马路对面的朋友(?)家打牌,澈夜未归。晨间外祖母来探视,父嘱其子叫妈妈回家。孩儿秉命急忙跑过马路,不幸被疾驰的机车撞倒,车轮辗过胸部,惨遭压毙。当孩子的父亲悲不可抑的时候,那位好赌的妈妈,还在安然无事地进行她那最后一圈呢!
以上三件目击的事实,曾使我付出不少热泪,因此也深信那位始作俑的麻将制造者,此刻正在阿鼻地狱里接受他应得的报酬。
最后,我要提醒国人警惕的是:毁我伦常,蚀我文化,损我治安,坏我纲纪,戕我幼苗,亡我国家者,其为麻将乎!(观潮随笔)
十五、殷忧启圣
对国家而言,“多难可以兴邦”,而“无内忧外患恒亡”。就个人来说,苦痛可以净化心灵,危困可以启发智慧。冥然顽石,冲击之下犹能迸发光热;寒梅吐艳,微冰雪何以成其俊挺?生命的潜力,胥赖忧患、艰危之压缩,颠沛流离与磨砺,生死挣扎之淬激,乃能凝劲意志,凝固定力,坚定信心,开拓胸…
《耕云心药录——家庭幸福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