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点亮智慧人生▪P3

  ..续本文上一页,但因为它地基不稳,时间一长,就会全盘坍塌。

  因此,我希望大德们以传基础法为主。就像学会安排的课程,在最初的五六年中,让学员们打下坚实的基础。既学习大乘理论,也进行实地修持。明年或后年,第一批圆满加行之人,我考虑通过直播或其它方式,给他们传讲密法。我有把握,只有这样,他们此生的修行高楼,才不会突然化为齑粉。

  虽然人身无常,寿命短暂,但无论如何,我们也要为未来做准备。你们不要以为:我不修加行也照样能……只要生命没有出现意外,我们就要按照菩提道次第一步步走。就像学院里很多修行人,在长年闻思修行、积资净障之后,他们的修行之路才会变成通途。所以我建议,最初传法时,应以基础法门为主。

  第三,希望藏地大德去汉地时,以素食为主,最好不要在大众面前公然吃肉,否则,藏传佛教的形象会由此受到严重损害。前不久,在雪域寺院高僧大德参加的一个研讨会上,有一位堪布指出,他所在寺院的一个木匠说:如果要皈依,他不会皈依藏传佛教,而是要皈依汉传佛教。唯一的原因是,藏传佛教的很多上师吃肉!一个木匠的智慧是有限的,他不了解,自古以来,藏传佛教素食的大德非常众多。但是,从一个工人嘴里说出这样的话,值得我们深思!

  在青海举办的另一个佛教研讨会上,一位法师说,有的上师认为:“因为众生可怜,我要和它结缘,如果吃一点肉,我就能超度它。”对此,一位堪布开玩笑似地反驳:“吃肉只是与六根中的舌根结缘,除了舌根,还有五根,为什么你不能眼睛看它一眼;敲一敲肉,耳朵听一下它的声音;鼻子闻一闻;手摸一摸?这些都是结缘的方式。难道这样不能超度,非要吃它的肉不可吗?”

  有些弟子也说:“上师啊,你应该好好地吃一顿,边吃边为它超度,不然,众生也太可怜了!”我们承认,有的弟子对金刚上师有着非同一般的信心。但是,有些佛教徒也可能过于愚痴和盲目了。

  现在,以学院为主的藏地大德都在倡导断除肉食,总的来说,藏传佛教正在改变旧有的习俗,向素食转变。但是,也有些上师偷偷摸摸地去汉地,在不同的场合大吃特吃,并大肆赞叹吃肉的行为。一些学会甚至学院的出家人也不辨是非,随声附和。佛陀在大量经教中说,吃肉就断绝了大乘的种性。如果你实在业力深重、烦恼难忍,不吃不行,我们也没有办法。我们不敢说,只要是佛教徒,一律都不许吃肉。有的地区也有其特殊的情况。但是一般来说,汉传佛教的素食观,才是最令人赞叹的,汉地信众在这方面的行持也格外清净。

  有的书中说:“吃肉就是吃众生的生命。”确实如此。我并不是说,所有的藏地大德都必须这么做,这只是我的一个小小建议。现在是21世纪,人人都有言论自由。我相信上师们不会生气,包括上师的弟子们,也不会因此勃然大怒。假如他们真的迁怒于我,我也没有办法。

    6.依止上师要细心观察、恒心依止、开心得法

    如何依止上师,是佛教徒最关键的问题。对此,我也有三个希望。依止上师应该有三心。最初是细心观察,中间是恒心依止,最后是开心得法。首先,我们一定要细致用心地观察,不能一遇到上师就立刻依止。在世间,你结交一位友人、一个合作伙伴,或为自己的孩子找一个德育老师,也会先从各方面观察,了解他的人品和能力,看他是不是值得你信赖和托付。依止上师也是如此。有些人急于得法,说:“来不及观察了,就要灌顶传法了!”没有什么来不及的,这样的行为,只能反映出这些人的无知。

  尤其是现代社会,信息业是如此畅通和发达。如果他是从藏地来,他来自藏地什么地方?哪一家寺院?在寺院里是什么身份?在当地口碑如何?假如是汉地法师,他来自汉地哪所寺庙?在庙里担任什么职位?表现如何?他们所持的戒律是否清净无染?人格和智慧是否真实具足?这些都需要充分了解。你不能因为他是某某活佛的转世,就不加观察,立刻依止。今世究竟有没有成就和功德,还是要详细观察。

  我们并不是反对活佛,我们的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也是伏藏大师列绕朗巴的转世活佛。有的活佛自己也承认:活佛也需要艰苦地学习和训练,需要长期精进地修行。前不久,顶果钦哲仁波切的转世活佛,年轻的杨希仁波切公允地说:

  “别人都说我是顶果钦哲仁波切的转世,对此,我压力很大。我一点也回忆不起我的前世,既然想不起来,相续中的所有功德,只有从零开始。所以,我从小就学习英语、闻思佛法、听受世间各种知识,每天都要学十几个小时,这些年来,我一直都在拼命。我觉得,我和别人没有差别,有的只是一个转世活佛的头衔、几个不同寻常的梦境而已。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至今,我都不认为我是他的转世,我和他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我曾经用学开车来比喻学佛,学习开车时,教练尤为重要。如果教练不会开车,却教我们如何开车,其结果一定是车毁人亡,双双坠入悬崖深壑。有一次,我们坐车出去,开车的人不熟练,车偏离大路,驶到旷野上。他不踩刹车,却大叫:“快祈祷三宝!快祈祷三宝!”我们中的一个人对他吼:“祈祷三宝没用,你快踩刹车!”当然,祈祷三宝是决不会空耗的,但与此同时,你也要踩刹车。

  第二,要恒心依止。恒心依止就是像古往今来的高僧大德那样,长年依止上师。法王如意宝在世时,我们依止他老人家长达二十多年。但对有些利根者来说,也许不需要这么久。比如法王如意宝依止托嘎如意宝只有六年。长期厮守在上师身旁,不一定叫依止。所谓的依止,就是学习上师传授的法要。如果你学习了六年,就是依止了六年。如果你什么也不学,即使跟着上师亦步亦趋,也不叫依止。

  有人认为所谓的依止,就是做上师的侍者:给上师开车、做饭……其实,真正的依止,就是长年听受、思维、潜心修持上师所传的显密修要,相续发生彻底地转变。随着时光推移,有一天,生死无畏的境界会真实降临……正如法王如意宝在一首道歌中所唱的那样:

  活着我非常快乐

  因为能成就弘法大业

  死了我极其欢喜

  因为能往生清净刹土

  大成就者从佛法中品尝到无法言喻的欢喜,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对轮回中任何一种业感的显现,都已经超越了希望和担忧的患得患失之心。我们也是这样,生活中有时欢乐,有时悲伤,时而诸事如意,时而千曲百折。然而,你内心已经得到了宝,你心里洋溢着无比的欢乐,世间的荣辱得失和生老病死都不能再左右你,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都无法改变你内心的喜悦。

  如果心中没有一点佛法的体验和成就,就会患得患失,终年生活在忧虑和紧张中。如果你长期依止上师学修佛法,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认识心的光明,从而沉浸在深深的法喜中。就像米拉日巴、智悲光尊者和六祖依止上师,最后大彻大悟,生起了无与伦比的大安乐,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在家佛教徒通过长期学修佛法,最后,一定会了解轮回虚幻的本质,从而坦然面对生命中的一切,忏悔过往今来的所有恶业,不间断修持佛法。这样,临终之际,就会有往生的机缘和把握。即使此生未能往生清净刹土,也不会堕落恶趣。这就是依止善知识的最后结果。

  也有人虽然依止上师,却一无所得。佛陀说过:“我已经为你指出了一条解脱妙道,能否解脱,就要看你自己了。”看你是否真正诚信,看你是否精进修行。上师再好,你如果不按照上师的言教去行持,是不可能解脱的;或者就像提婆达多和善星比丘一样,以正法为因,反而堕入恶趣。解脱,首先要依靠上师指点迷津,而后要凭藉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修习。这就是我对依止上师的三点希望。

    7.弘法应有无偏悲心、无私奉献、无畏精神

    有些道友希望自己即生中就能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关于弘法,我也有三个建议。第一是无偏的大悲心;第二要无私奉献;第三是无畏的精神。

  弘扬佛法时,首先要具足周遍所有众生的大悲心。无论是哪个民族、国家和地区;不论是人类、旁生还是其它形式的生命,只要是生命,只要他们正在承受深重的痛苦,就要尽一切可能解除他们的苦难。这种发心,叫做真实无偏的大悲心。

  我们只对与自己生死攸关的人,才能生起些许的悲心;对无关痛痒之人,乃至我的仇敌、我亲朋的怨敌就无法产生悲心。我们要警惕和断除《入菩萨行论》中所说的九种负面心态。如果真正想把大乘智悲双运的精神传遍世界,要记住所有生命都是我们利益的对境。这是我的第一个要求。

  第二是无私地奉献。利益众生是无条件的,假如有条件,就是自私的行为。前不久,我送给智悲学校义工和爱心学生四个字:“无私奉献”。我们帮助众生,哪怕是在路上向一位老人伸出援手,既不是为了今生得到回报,也不是为了来世人天或解脱的果位,而是无私奉献。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做什么,即使别人埋怨我、误解我或伤害我,我也要不计个人利益,不掺私人动机,只要能解救众生于苦难,我无怨无悔,因为我是一个大乘佛教徒。有了无私奉献,才能修成一颗刹那也不为自己的大悲菩提心。在寻求一己私利的染污心驱使下,你所做的一切,都不会趋向菩提的果位。

  第三,弘扬佛法要有无畏精神。我们凡夫经常会遭遇挫折和困难,如果没有大无畏的精神,就会中途夭折。就像学会的很多道友,刚开始时发心非常踊跃,一旦受到非议和误解,就会灰心丧气,心生畏惧,只想退而独善其身。在佛教徒中,修自己解脱的人比比皆是,能英勇无畏地站起来,无论遭遇何种艰难,都要把佛法如意宝传遍世界的人很少。在家佛教团队中,尤其需要有能自我牺牲、奉献一切,真正利益众生的人。

  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一定会遭遇种种违缘和障碍,这时,我们要想到释迦牟尼佛因地时,为了利益一个众生,是怎样甘愿堕入地狱十万劫,又是怎样割截自己的身体、献出自己的生命的。我们要效仿和追随佛陀伟大的足迹,以大无畏的精神来弘扬佛法。

  

《点亮智慧人生》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