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年表--从佛教大年表看佛教发展史▪P4

  ..续本文上一页,乃于扬州、洛阳兴建佛寺。

   山东益都云门山石窟约开凿于此时。

  591年(隋文帝开皇十一年)

   诏令州县各立僧尼二寺。

   晋王杨广迎沙门智顗在金城殿设千僧会,并受菩萨戒,赐号“智者大师”。为昙崇在长安建浮屠造露盘,14年方成,又为之造佛堂僧院等。

   潞州刺史辛延之崇信佛道,于城内立15层浮屠。

  592年(隋文帝开皇十二年)

   净影寺沙门慧远卒。生前著译有《大乘义章》、《法华经》、《维摩经》、《胜鬘经》、《十地经论》、《大乘起信论》等。

  593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

   诏修复周武帝所毁之废像遗经,发露忏悔,参与者日达10万人。

   令于诸州名山下各置僧寺一所,并赐庄田。

   禅宗二祖慧可卒(一说592年)

   日本圣德太子奖励佛教,在难波荒陵建四天王寺。

  594年(隋文帝开皇十四年)

   敕沙门法经等撰成《众经目录》。

   诏行牛弘等所定新乐。

   智顗以“国师”之号在湖北荆州玉泉寺讲《摩诃止观》,听者达千人。

   三阶教僧信行卒。

   日本推古天皇下诏兴隆三宝。

  595年(隋文帝开皇十五年)

   隋文帝请沙门法纯入宫为皇后授戒。

   隋文帝敕沙门法经等撰成《众经法式》,以加强对僧尼的管理。

   高句丽僧慧慈、慧聪到日本。

  596年(隋文帝开皇十六年)

   命童真为《涅槃》众主,法彦为《大论》众主,宝袭补大众论主。

   颜之推撰成《颜氏家训》20篇,其《归心篇》赞释氏因果报应之说。

   书法家褚遂良生(—658或659)。

   日本飞鸟寺(即法兴寺)建成。

   新罗僧昙育入隋求法。

  597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

   检括天下私度僧尼。立五众,以慧迁为《十地》众主。

   翻经学士费长房上《开皇三宝录》。

   智顗卒。生前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观音玄义》等。

  598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

   浙江天台创国清寺,以纪念上一年圆寂之名僧智顗。世称智顗流派为“天台宗”。

  6世纪

   印度阿旃陀石窟基本完成。

   大乘、小乘佛教先后传入柬埔寨。

   北齐画家曹仲达在世。

   书法家智永活动时期。

  600年

   东印度法难时期。

   陕西邠州大佛约创于此时。

   新疆吐鲁番高昌台藏塔建立。

   新疆库木吐剌千佛洞46窟开凿。

   福建晋江龙山寺创建。

   日本遣隋使来华。

   百济王兴寺创建,30名僧人来华。

  601年(隋文帝仁寿元年)

   隋文帝为感激尼姑智仙养育之恩,令天下舍利塔内各祀神尼智仙像。

   诏各州营造舍利木塔,以践“我兴由佛法”之言。

   画家阎立本生(—673)。

   百济弥勒寺建立。

  602年(隋文帝仁寿二年)

   彦琮据达摩笈多见闻,撰《大隋西国传》,以记中亚、南亚诸国文化。

   中天竺僧阇提斯那到长安。

   王舍城沙门谒帝,请《舍利瑞图经》及《国家祥瑞录》。敕彦琮翻为梵文。是为译华为梵之始。

   百济僧人观勒携历书、天文、地理、方术等书籍贡给日本。圣德太子选派人员从其学习。

  604年(隋文帝仁寿四年)

   隋文帝卒。文帝在位时凡度僧尼23万人,写佛经46藏13万卷,修治故经4百部,造佛像60余万躯,修故像150万零9千余躯,营造寺塔5千余所。

   日本圣德太子制定17条宪法。四月八日和七月一日分别设立灌佛会、盂兰盆会。

  605(隋炀帝大业元年)

   炀帝杨广改寺名为道场,道观名玄塔,各置监丞。

   遣韦节、杜行满等出使古印度取经。

   静琬在北京房山云居寺开始雕刻《大藏经》。

   新罗僧昙育偕天竺沙门毗摩罗真谛等返回新罗。

  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

   古印度戒日王护法。禁止杀生,奖励素食,依阿育王弘法之先例,建寺院、造石塔、筑旅舍,并且每5年设无遮大会等,佛教得以发展。

   隋炀帝于东都洛阳上林园立翻译馆,以彦琮为学士,彦琮著《辩正论》以垂翻译之式,论古今翻传得失,译家须具“八备”。

   禅宗三祖僧璨卒。生前著有《信心铭》。

  607年(隋炀帝大业三年)

   沙门昙迁卒。生前撰有《楞伽》、《起信》、《唯识》等疏行世。

   日本遣使臣小野妹子至隋,并率僧人数十人来隋求学佛法,开日本留学僧入华之风。

   日本圣德太子建奈良法隆寺。

  608年(隋炀帝大业四年)

   沙门法济卒。

   遣裴世清同小野妹子至日本报聘,小野妹子再送入隋使至中国,并携僧来学佛。

  610年(隋炀帝大业六年)

   沙门彦琮卒。生前论著颇多,主要有《慈悲论》、《僧官论》、《默语论》、《通学论》、《通极论》、《辩圣论》、《鬼神录》、《善知录》等。

   高句丽王派擅长儒教和绘画的僧人昙征、法定到日本,传授具有中国风格的绘画技术。

  611年(隋炀帝大业七年)

   山东历城建四门塔。

   日本圣德太子著《胜鬘经义疏》、《维摩经义疏》、《法华经义疏》等。

  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

   诏僧人静藏入鸿胪寺以教授外国人学佛。

   隋王世仪至新罗于皇龙寺设百座道场,请诸高德说经,圆光居上首。

  614年(隋炀帝大业十年)

   玄奘出家。

  617年(隋炀帝大业十三年)

   隋亡。隋朝36年,度僧尼23万6千2百人,立寺3千8百余所,造像11万零430躯,译经82部,佛教在全国弘兴。

  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

   唐高祖李渊继续弘法,于长安朱雀门外普建道场,设无遮大会,士女云集,并建会昌、慈悲、证果、兴圣寺。在并州立义兴寺,在太原立太原寺。

   僧人法琳撰颂词歌颂李渊。

   迦才著《净土论》,怀感著《释净土群疑论》。

  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

   高祖依佛教仪规,定正、五、九月及月十斋日不得屠刑。立十大德以统摄僧众。

  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

   秦王李世民以少林寺助平王世充有功,赐物千段,封沙门昙宗等为大将军。

   太史令傅奕反对崇佛,选魏晋以来反佛之说汇成《高识传》行世。

  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

   法琳著《破邪论》以驳傅奕废佛之言,李师政学士著《正邪论》相呼应,佛道之争再起。

   僧人秦川胜赴日本为圣德太子于京都建大秦寺。

  623年(唐高祖武德六年)

   三论宗创始人吉藏卒。曾著《中论疏》、《百论疏》、《十二年论疏》、《三论玄义》等,主张“诸法性空”,建立真俗二谛之说。

   日本遣隋学问僧惠济、惠光,学生药师惠日、福因等随新罗使返国,奏日皇,称唐为礼仪之国。

   日本为纪念圣德太子在法隆寺建释迦牟尼佛铜像。

  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

   唐高祖李渊调和三教之争,命释、道、儒士分别入宫讲《心经》、《老子》、《孝经》。

   日本任命僧正、僧都,使检校僧尼。

  625年(唐高祖武德八年)

   唐高祖下诏,令国学三教皆讲,先道,后孔,末释。

   高句丽僧人慧灌赴日本弘传“三论宗”教义(第一传)。

  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

   中印度僧人波顿到长安弘法。

   佛、道教徒论争,下诏询皇太子沙汰。

   新罗僧圆测到唐。

  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

   唐太宗下诏不许私度僧尼,犯者处死。

   尉迟乙僧抵长安,以擅绘荐入宫廷。

   召沙门玄琬为皇太子诸王授“菩萨戒”,造普光寺以居之。

   唐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求经(一说为629年)。

   北京香山卧佛寺兴建。

   陕西长安华严寺创建,该寺为华严宗祖庭。

  628年(唐太宗贞观二年)

   湖南沅陵龙兴寺初创。

  629年(唐太宗贞观三年)

   唐太宗令高僧27人于天门街祈雨;又为太武皇帝祈求冥福,建龙田寺。

   刻立《化度寺碑》。

   阎立本作《王会图》。

  630年(唐太宗贞观四年)

   战地诸寺建成,命虞世南、李百药、褚遂良、颜师古、岑文本、许敬宗、朱子奢等为碑记铭功业。

  631年(唐太宗贞观五年)

   诏以庆善宫为穆太后建慈德寺,为太子承乾建普光寺,敕沙门法常为太子授“菩萨戒”。

   隋时来华时之日来学僧会承返国。

  632年(唐太宗贞观六年)

   天台宗五祖灌顶卒。生前著有《国清百录》、《涅槃玄义》、《涅槃经疏》等,以传智顗之学。

   新罗僧人明朗入唐学习密宗。

  633年(唐太宗贞观七年)

   天竺沙门波颇卒于长安。

   玄奘法师抵天竺王舍城。

  634年(唐太宗贞观八年)

   命普光寺沙门法常入内为皇后授戒。

   太宗为穆太后建弘福寺,以求佛祐福。

   高句丽等三国欲遣入到中国学佛法,从之。

   新罗的芬皇寺建立。

  636年(唐太宗贞观十年)

   玄奘在天竺见戒日王。

   沙门玄琬卒。

   新罗僧人慈藏、僧宝入华求法。

  637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

   唐太宗沉缅于道教,下诏先李后释,法琳等伏阙力争,不果。

  638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

   书法家虞世南卒。

  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

   法琳被道士秦世英诬陷,几被杀身。以善辩获释,流放蜀中。

   华严大师智正卒。曾著有《华严疏》等。

   沙门静琬(或作智苑)卒。所刊石经已满7室。

   日本学僧惠隐、惠云返国,弘讲中国佛教诸派教义。

  640年(唐太宗贞观十四年)

   华严宗初祖杜顺卒。曾著有《华严五教止观》、《华严法界观门》等,唐太宗赐其“帝心”之号,故称杜顺为“帝心尊者”。

   日本学问僧请安、学生高向玄理经新罗返日本。

   阎立本作《步辇图》。

  641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

   唐太宗答应吐蕃松赞干布的请求,从宗室中选文成公主与之联姻。文成公主带入佛经、…

《佛教年表--从佛教大年表看佛教发展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释迦牟尼佛简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