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下)▪P2

  ..续本文上一页人无始以来,“常以无明”盖“覆”现前之“心”,从无明而来的“烦恼”,又“障”自己“意”念,于是“见”到“佛”陀的“形像”,自然而然的,“不能尽心”的“恭敬”尊重,当更谈不上向佛至心礼拜,即或偶尔拜一拜,也是当着玩耍,根本没有诚心。这从朝山入寺进香的人,可以清楚的看到。对佛尚且不致敬意,自然就会“轻蔑众僧”,看到出家人根本不屑一顾,以为出家人总是逃避现实的,或是没有办法才出家的。殊不知僧是绍隆佛种的最尊贵的人,亦是荷担如来家业最重要的人,更是化导人群的说法利生者,恭敬之所不暇,怎可予以轻蔑?至于善友,是我们最难得的帮手,亦是佛道上最有力的伴侣,随时随地都会给与我们指正,是极为希有难得的,怎么反而对他残害?所以说“残害善友”。塔是供佛舍利以予人瞻礼的,怎么可以“破塔”?寺是供佛安僧以供修道弘化的,怎么可以“毁寺”?经是诸佛的法身,有诸经典的流通,方有佛法的弘扬;像是诸佛的仪表,有佛供奉的地方,始知佛仍在人间;所以经应读诵,佛应礼敬,“焚烧经像”,岂非破坏如来法身?灭绝佛的表徵?其过失的重大可知。“出佛身血”,虽是佛世时,提婆达多,推石压佛而来,但到末法时代的现在,有人在佛像上刮金,岂不等于出佛身血?当亦是五逆罪之一。

  佛像大都是供养在庄严的大殿,使人见佛礼佛得大功德,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或”有“自”己居“处”于堂皇的“华堂”之中,反而“安置尊像”在“卑猥”杂闹不净“之处”,像这样的人可说所在都有。若将佛像供在靠近厨房,“使”得佛像每日受到“烟熏”,试问于心何忍?或所供佛的地方,由于年久失修,每“日”不是为太阳“曝”晒,就是为“风”所“吹”,再不然,就为“雨露”所淋;或将佛像供在接近厂房,经常为飞扬的“尘土污坌”,失去佛像的清净庄严;或将供佛的殿宇,旷日持久的关闭,致使白日有“雀”飞进撞“毁”,夜晚有“鼠”窜来窜去的破“坏”,使得佛像面目全非;或有在卧房中供奉佛像,或有在佛像前铺单睡眠,如是与佛“共住同宿”,“曾无”一念“礼敬”,试问成何体统?供佛岂非慢佛?“或”有“裸”形“露”体,袒胸暴背的在佛“像前”,自“初”就“不”庄“严”文“饰”,平时既不燃一香一烛,到了晚上恐为烟熏光照,复用物件“遮掩灯烛”,使灯烛之光无法透出,同时“关闭殿宇,障”蔽“佛”的无量“光明”,使人不能得到佛光的照耀。“如是”像上所说慢佛“等罪”,是极为重大的,如不忏悔灭除,将来受苦无边。想到这点,唯有“今日至诚”恳切的“皆悉忏悔”。

  子二 忏轻法罪

  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于法间,以不净手把捉经卷,或临经书非法俗语,或安置床头坐起不敬,或关闭箱箧虫蠧朽烂,或首轴脱落,部帙失次,或挽脱漏误,纸墨破裂,自不修习,不肯流传。如是等罪,今日至诚,皆悉忏悔。

  慢佛罪已忏,现忏轻法罪。“又复”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至于今日”,对于如来所说经典,往往在不知不觉间有所轻视,自然也就构成重罪。前说经是如来法身,金刚经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等于三宝具足,想想经典何等尊贵?但是吾等“或于”正“法”之“间”,亦即是于三藏十二部一切佛法,或如现在所有的各部大藏经,每“以不净手把捉经卷”。若真尊重经典,当你去取经典,或用读诵,或作研究,皆当以清净手去取,不应以污秽不净手取用经书。如大小解以后,或拿过肮脏东西,或早起身尚未梳洗,都不得取经,必要将手洗净,然后取经始可,如是净手取经,始表对法恭敬。净手取经时,或称念佛号,或诵经中四句偈,方算合法,然而有很多人,“或”当面“临经书”时,对清净正法,还说些“非法俗语”,这自亦是对法的不敬。非法语,是指闲言杂谈,根本不是法语,俗语,是指一般粗俗语,同样是不合法的,所以面对经书不得闲谈杂话。

  有人为了便于阅读,“或”将经书如一般小说那样的“安置”在自己的“床头”,若“坐”若“起”,皆对经书“不”起一点“敬”意,完全当作世俗的书籍看待,这哪里像个尊重法的样子?普通人这样安放,固已相当的不对,身为佛子的四众,如也这样的安置,其过当然很重。“或”者有人将经书“关闭”在“箱箧”当中,从不请出来看看,亦不取出放在太阳下面曝晒,经过时间一久,就有侵蚀书籍的小虫产生,将经书咬得不像样子,致使经书枯朽腐烂,所以说“虫蠹朽烂”。“或首轴脱落,部帙失次”:轴有车轴、画轴。车轴,是以两端贯于车毂的横木;画轴,是画卷可以卷起的画杆。古代,不但画有画轴,书亦有书轴,卷起来便于收藏,展开来便于读诵。唯对部面的卷轴要保持好,假定卷轴脱落破坏,就当设法将之修好,不得让它就这样的脱落,以免破坏经书的内页。部帙是指经书的布套,每部经的部帙,有它一定次序,按照次序取用,那是很方便的,假定颠倒无序,是就失去次第,不但取用很难,而且经论不次,同样很罪过的,如照三藏层次,经藏在上,次为律藏,最后才是论藏,一旦发现部帙失其次序,理当立刻将之整理有序,绝对不可无有次序的乱放,以免失去对佛的敬意。

  “或”者有人粗心大意,用力过猛,取经典阅读时,“挽脱漏误、纸墨破裂”。挽是牵拉的意思,脱是脱落的意思,意以手拉经书,拉得稍为出力,就将经书拉了脱落,纵然立即整理,不是漏掉几页,就是前后误放,使一部完整经典,颠三倒四的面目全非,如有别人取看,发现经文前后不能一贯,无法卒读。经典既被牵拉脱落,纸墨当有或破或裂的现象,如经纸,不是缺了一角,就是牵破半边,不是掉了一两个字,就是少了一句两句,经过相当时间,“自”己既“不修”补以供诵“习”,亦不请人将经修剪美观。佛经本以流通为主,自己或寺内有多经书,应该普遍流传,展转流通,使自他皆得传习,家喻户晓的读诵,这才是弘扬佛法之道。然而有人明明有很多经书,特别是在过去时代,宁可将经书“束之高阁”,“不肯”将经书展转“流传”,使诸爱好佛法者,得不到经书学习或读诵,岂不是障碍人群慧目?过失当然很重。“如是”像上所说以不净手受佛法“等”的“罪”业,有无量无边那么多,唯有“今日至诚,皆悉忏悔”,使诸罪业消灭。

  或眠地听经,仰卧读诵,高声语笑,乱他听法;或邪解佛语,僻说圣意,非法说法,法说非法,非犯说犯,犯说非犯,轻罪说重,重罪说轻;或抄前著后,抄后著前,前后著中,中著前后;绮饰文词,安置己典;或为利养名誉恭敬,为人说法无道德心,求法师过而为论义,非理弹击,不为长解,求出世法;或轻慢佛语,尊重邪教,毁呰大乘,赞声闻道。如是等罪,无量无边,皆悉忏悔。

  “或”有不知对法尊重的人,闻法时不端身正坐的用心倾听,而是躺在床上或地上听,所以说“眠地听经”。到了现代,由于录音机可将讲者所讲清楚录下,因而有人不用来,请法友为之录讲法音,他就可以安然的睡在床上或躺在沙发椅上慢慢的听,以为这样听经非常写意,殊不知造下慢法重罪。为佛子者,应当受持经典,这是修持之一,但有懒惰成性的人,竟然“仰卧”着“读诵”,好像俗人看小说听歌曲一样,成何话说?对经应如对佛一样的恭敬,哪里可以仰卧而读?有人在讲经法会中,不能息心静静的倾耳闻法,反而“高声”的大谈阔论,到了言“语”说得自觉有趣时,更加大“笑”特笑,自己既不能得到闻法的利益,亦扰“乱他”人静心“听法”,使他人亦不能一心入于闻法的语义中,这过失多大,怎可以这样?

  “或”有对经中思想理论,没有得到正确认识,就以为深解佛意,因而开始解释佛经,殊不知所解说的,既不契于经的本意,亦不合于如来圣心,根本是“邪解佛语”,误导初心学佛者。有人不以佛意宣说佛法,好用自己偏僻之意讲说,使听讲者同样得到僻解,所以说“僻说圣意”。像这样的妄解佛经,妄说佛意,都是罪过很大。如明“非”是世间出世间的正“法”,而妄“说”是如来正“法”;明是如来的正“法”而妄“说”是“非”属正“法”。如是之类,皆是邪解僻说。如有狂妄之徒说:“天堂是妄造,地狱非真说;酒肉不碍菩提,淫欲不妨正性”。对于佛说最大误解,果真作如此说,诚如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会使这个世间:“三恶道充满,诸天众减少”,多么令人可怕?奉持佛法者,对律行的持犯,戒律说得极为清楚,犯戒说他犯戒,不犯戒不可说他犯戒,同住在一个僧团中,是可以举说的。若人本来“非犯”其所遵守的净戒,你却“说”他“犯”了净戒,这样的故入人罪,是绝对不可以的;反之,某人明明“犯”了净戒,你却“说”他并“非犯”戒,这样的故脱人罪,同样是要不得的。佛所制的戒律,有轻有重不同:轻戒,比丘律中,是指三十尼萨耆,九十波逸提等,重戒,是指四波罗夷,八波罗夷等;菩萨戒中,是指二十八轻、四十八轻等。受比丘戒或菩萨戒者,在未证圣果前,有时烦恼冲动,犯戒在所难免,问题要看是犯轻戒还是犯重戒,轻重戒的违犯,过失是不同的,所以对人犯戒,应先知其轻重,犯轻戒的说他犯轻戒,犯重戒的说他犯重戒,是如法如律的。若将他人所犯的“轻罪”,随便的“说”成是犯“重”罪,固然是不可的;若将他人所犯的“重罪”,故意的“说”成是犯“轻”罪,同样的要不得。因所犯戒,有的是可忏悔的,有的是不可忏悔,在可忏悔中,如犯十三僧残,要二十清净僧方可忏悔,若犯百众学,只要对他说悔就可忏除。忏悔罪业之时,这要将轻重分别清楚。

  “或”有发心解释经典,这本是很好的,因为佛经甚深,若不予以解释,初学难以了解,所以古今大德,为佛经解释者,可说是很多的,但对经义确有了解才行。若己经义未明,贸贸然的解说,不是“抄前著后”…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法的因果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