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下)▪P6

  ..续本文上一页主人的情绪,所以说“捶打奴婢”。僮吏或名僮仆,年少的为僮,年长的为吏,都是受人驱使,驱使你向东就得向东,驱使你向西就得向西,不容你有所违背。现生做为奴婢僮吏,虽或是由过去业感,但毕竟也是人,不应任意捶打,亦不可随意驱使,对于工作人员,亦应多所体贴。如每日辛苦工作,有时亦应问问是不是饥渴,若感肚子饥饿,就应做些点心供给,若是觉得口渴,就应准备茶水供用,像这样以爱护子女之心怜惜,为僮仆者自亦会以事父母之心事主,各得其情多好?可是世间很多做主的,极少能体谅僮仆,所以说“不问饥渴”。又如气候有寒暑不同,为主人的对僮仆,应时常的问寒嘘暖,天气寒冷应为准备衣服,不让他们受冻,天气炎热应让多所休息,不可让他们做得大汗淋漓,无片刻休息。可是世间很多做主人的,只知榨取僮仆劳动力,不管天冷天热,只知一味要你工作,从不关心僮仆冷暖,所以说“不问寒暑”。为了方便行人,世间有做修桥补路的功德,可是“或”亦有人,砍伐大“桥”,以阻众人通过,或是“撤”去小“梁”,以截众人通行,如是“杜绝行路”,令人感到不便,当然有大过失。古德说:“无论城乡道路,或砖瓦堆地,或草长覆路,使长幼不便于行驰,沾衣湿袜,破履戕靴,皆所不宜,凡动人心事,皆不可为”。不可为而偏偏有人这样做,怎能说是无过?“如是”捶打奴婢“等罪,今”日皆“悉忏悔”令除净尽。

  癸七 忏放逸业

  或放逸自恣,无记散乱,摴蒲围棋,群会屯聚,饮酒食肉,更相扰饯,无趣谈话,论说天下,从年竟岁,空丧天日,初中后夜禅诵不修,懈怠懒惰尸卧终日,于六念处心不经理,见他胜事便生嫉妒,心怀惨毒备起烦恼,致使诸恶猛风吹罪薪火,常以炽然无有休息,三业微善一切俱焚,善法既尽为一阐提,堕大地狱无有出期。是故今日至祷稽颡,向十方三宝,皆悉忏悔。

  “或”有人在这世间,“放逸自恣”。放逸,依一般说,就是肆无忌惮的放荡纵逸,或是不受任何拘束的放纵逸乐;依佛法说,是一切恶法的根本,为人所造成的一切罪恶行为,皆从心的放荡纵逸而来,“特别是对五欲的放纵,任意的要在怎样五欲中漫然享受,就怎样的漫然在五欲中享受,从来不知有所节制”,唯有不放逸才能对治放逸,为佛子者所应特别重视!外在既然放逸,内在自然自恣,纵情任意,想要怎样就去怎样。“无记”,是说昏昏然的无所记别,不知是善是恶;“散乱”,有说心乱或心散乱,有股使令身心躁动烦扰的力用,不是善就是恶的时候,皆有令心流荡的散乱。

  “摴  蒲”,传说老子作来用以卜课,后来逐渐成为古时赌博的游戏,现在通称赌博;“围棋”,亦名围棊,相传尧帝造以教子丹朱学习,到了舜帝仍然以之教子商均学习,为两人对奕的游戏,棋局分三百六十格,以黑白二子互相占领及侵夺地盘,由此分别胜负,虽说是种游戏,但亦可以益智。不过后来成为赌博的性质,除了有输赢而伤感情,还浪费很多宝贵时间,最好还是不要玩这套,以免影响身体健康,消耗大好时光。

  “群会屯聚”,是说有很多群众聚会在一处,假定做有益社会国家的事,像现在各国所提倡的提高生产力,当然是很好的,但现在聚会的群众,是一些酒肉朋友,只是“饮酒食肉”作乐,而且“更相扰饯”,就是今我做东道主,请大家吃喝玩耍,明天你做东道主,又到你那儿吃喝作乐,像这样的互为东道主,不是互相侵扰是什么?大家聚会饮食,如研究一些学问,探讨一些义理还好,竟谈些无“趣”无味的闲“话”,“论说”无关宏旨的“天下”大事,好像各有“治国平天下”的雄略,实际“从年竟岁”的只说是无义味语,不过是“空丧天日”而已。

  作为一个佛弟子,更要宝贵时间,抓紧每个时间,不是读诵经典,就是安心坐禅,一刹那的时间,都不让它空过。遗教经中佛陀最后教诫说:“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所以夜三时中,或坐禅或诵经,精进勇猛修学。可是世有懈怠比丘,“初中后夜禅诵不修”,就是初夜后夜,既不精勤修禅,中夜也不诵经,如是不善修习,自就惛沉散乱,不是“懈怠懒惰,尸卧终日”,空丧天年,虚诞岁月是什么。这对自己是相当不利的,要如小水长流那样勤加精进才可。

  自己“于六念处心不经理”,应当惭愧才对,然而不特无惭愧心,“见”到“他”人修念佛、参禅、持诵等的“胜事”,反而“生嫉妒”心,说他装模作样的做给人看,根本没有实质的修持,这不是嫉妒是什么?六念处,阿含经中所曾说到的六念法门:“念佛为慈悲导师,念法为三世佛母,念僧为人天福田,念天为长寿安乐,念戒为清净身心,念施为普济贫穷”。这是为佛弟子,所当精勤修学,现说“于六念处心不经理”,显示对此懈怠,毫未将心放在上修。嫉妒他人,“心怀惨毒”,不愿他人向上向善向解脱,其用心惨毒可知,进而“备起烦恼”,无恶不作。

  由于做人“心怀惨毒,备起烦恼”,“致使”因烦恼所造“诸恶”业的烦恼“猛”烈狂“风”,不断的“吹”拂“罪”恶的柴“薪”之“火,常以炽然”的“无有休息”的烧着,不说没有积集众多的善业,就是稍微修集了一些善业,亦被吹拂着的大火烧得“一切俱焚”。经说“瞋恚之火能烧功德之林”,就是此意。众生不是没有修积善法功德,但可惜的,即刚集成的功德柴薪,立又为烦恼之火焚尽,所以始终成为贫穷孤露者!不特如此,一旦微善都被烧得微尘许不留,就要成“为一阐提”人,将来还要“堕大地狱”,纵经百千万亿劫这么久,也“无有出”离的时“期”,而在大地狱中所受痛苦,不是吾人所能想像。“是故今日至祷稽颡”,敬“向十方三宝皆悉忏悔”。

  壬四 蹑前结忏

  向来所有一切众罪,若轻若重,若粗若细;若自作,若教他作;若随喜作,若以势力逼迫令作;如是乃至赞叹行恶法者,今日至诚,皆悉忏悔。

  这是总结忏悔。“向来”的“向”,有改为“上”字,是亦可以的。意说上来“所有一切众罪”,不论“若轻”罪,“若重”罪,或是“若粗”罪,“若细”罪,都是众生无始以来所造作的,在造作的过程中,有的是“自”己直接造“作”的,有的是间接“教他”造“作”的,有的看到别人作恶,自己“随喜”他“作”,认为他这样做不错,有的“以”自己的“势力逼迫令”他去“作”,他本不愿做这不道德的事,但在你的逼迫下,不得不勉强的去做。“如是乃至赞叹行恶法”的人,说这人非常勇敢的,既无畏的杀人,亦大胆的抢劫,真是了不起。细论起来,能说我们造恶不多吗?依此恶业感果,不知要在地狱受多少劫的痛苦,到那时候,就知造恶是绝对要不得!幸而我佛开示忏悔法门,令我们有自新的机会,所以从“今日”起,我要“至诚”恳切的,“皆悉忏悔”,如有丝微罪恶存在,亦不放弃依佛指示的方法忏悔,务必令障皆得消除!

  壬五 发愿成德

  愿承是忏悔一切诸恶所生功德,生生世世:慈和忠孝,谦卑忍辱,知廉识耻,先意问讯,循良正谨,清洁义让,远离恶友,常遇善缘,收摄六情,守护三业,捍劳忍苦,心不退没,立菩提志,不负众生。

  忏悔不但忏除所造的诸恶,同时还能出生种种的功德。现我“愿承是”真诚“忏悔一切诸恶所生”的各个“功德”,不是专为自己的享受快乐,而是为人如何有益于人。首先我要做个“慈和忠孝,谦卑忍辱”的人。如上所说“杀害众生”、“食生鲙等”、“捶打驱使僮仆”、乃至“嫉妒胜事”等,谁都知道有违慈愍的精神,现我当做一个慈愍怜念的,不论对什么人都以慈相待。如说“傲诞轻慢斗乱”,“跋扈抵揬惨毒备起烦恼”等,这当然有伤于人与人间的和乐,现我当做一个非常和乐的人,对什么人都以和相处,决不以不礼貌的态度待人。如说“妄言见鬼”、“欺诳自活”、“撤桥杜路”,都是为人不忠,现我当做一个极为忠实的人,决不对人说些不诚实的话。如说对于父母不孝,对于民族不孝,这也不是做人之道,现我当做一个不但孝顺父母的儿女,亦要做个孝顺民族的国民。如说“傲诞自高”、“轻慢他人”等,这同样不是做人之道,现我当做一个“谦卑忍辱”的,如经说:“谦下诸比丘,远离自高心”,唯有对人谦卑,才能生起道行,唯有对人忍辱,才能和气无诤,彼此融洽无间。同时做人要能“知廉识耻,先意问讯”。如所说的“临财无让”,争先恐后的想得到该财,不但有丧于廉,亦复是无耻的,现我忏悔以后,知这是不对的,从此不应为我所得的钱财,即使一分一厘的钱财亦不妄求。如此,与任何人相见,首先自己向人问讯,不要等到别人对自己表现礼貌,才向他人还礼。“先意问讯”这话,出华严经离世品,说菩萨有十种手,第三就是“先意问讯手”,舒展自己的手掌,迎接来临的人,表示对来者的敬意!

  同时表示忏悔以后,真正做个佛化新人,一切行为活动,决不苟且放纵,在在表现“循良”规矩,端“正谨”慎,“清洁”自守,“义让”不贪。知道“恶友”对自己是不利的,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远离”,以免受到恶友不良影响,使自己亦成为坏份子。恶友远离,自会“常遇善缘”,过去所以善缘难遇,因己终日与不良份子为伍,怎会遇到善缘?善缘是不容易遇到的,一旦遇到,就当“收摄六情”,六情就是六根,如罗什三藏,就将六根译为六情,古德说六情就是六识,是不怎样恰当的。向说六根是贼媒,引进外贼盗取吾人的功德法财,要想功德法财不失,就得将六根收摄起来,不得让它任意的奔向六尘。除了六根要严格的收摄,还得认真的“守护”身语意“三业”,不使身业有不正当的行为,不使语业说不合情理的话,不使意业起贪瞋痴的烦恼。身语意三是造业的工具,向恶的方面发展,就会造成恶业,向善的方面发展,就会造成善业,…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法的因果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