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命生存的唯一因素,业如什么时候不再支持,生命立刻就会宣告崩溃,怎能不说业的重要?
不特有情生命不能离业,就是世界以及所有一切,没有一样是属偶然出现,同样都是由业而来。当知广大宇宙的存在,以佛法说,实是业的延续,没有有情所造业,就是广大的宇宙,亦会归于灭亡。世间各种学说及各宗教,虽欲为解决宇宙人生问题,各各绞其脑汁,但因不知它们怎样产生,为什为存在得或久或暂,只好说是自然如此,或说大力者的创造。过去,或有人以为确是这样,但到现在,由于科学的进步,已没有人相信这样说法。
世学所说宇宙人生,佛教说为器世间及有情世间。俱舍论颂以“世别由业生”句,就简明扼要的说出两者的来源。婆沙第百二十四说。“如契经说,佛告摩纳婆:世间有情皆由自业,皆是业分,皆从业生,业为所依,业能分判诸有情类,彼彼处所高下胜劣”。这不但明显的说业是生命的源泉,亦是生命存在的根基,更是生命高下胜劣最有力的判别。其论第百三十四又说:“谓有情类,于此处所共业增长世界便成,共业若尽世界便坏”。这亦明显是说由于有情的共业,始有器世间的成坏差别。所以佛教认为,一切万有诸法,无不基于因果。有情的种种苦乐果报,固由于业,依报世界的净秽,亦由于业。
没有众生所造的业,高下胜劣的生命,固无由生,净秽差别的世界,亦不会出现。佛法所说业,对宇宙人生,有着怎样重大关系。因而生而为人,特别为佛弟子,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应予详细观察,并应予以确切认识。要知每一行为活动,不论是大是小,是好是坏,是净是秽,都是业的一种造作,将所造业积聚起来,对未来生命会有很大影响。如不注意自己行为活动,不知什么行动是对是不对,什么行动会得乐果苦果,对未来生命相当不利。
原因吾人所表现的行为活动,对他人及诸众生,有益或有损的性质不同,佛法将之分为善、恶、无记,或罪、福、不动三业,且任何一种行业的表现,不是表现就算,终要自己负责的。如过去的行为活动,决定我们现在的一切,现所有的各种遭遇,苦痛或快乐,有恩或是怨,并非完全现在造成,都是以前行为结果;未来所将出现的生命怎样,全看现在的行为如何。佛法常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自己的行为活动,对自己关系如此重大,怎不密切注视自己行为活动?
戊二 不明业力
夫业者,能庄饰世趣,在在处处,不复思惟求离世解脱。所以六道果报,种种不同,形类各异,当知皆是业力所作。佛十力中,业力甚深,凡夫之人,多于此中好起疑惑。
“夫业者”既是一种造作,当然就“能庄饰世趣”。庄是庄严,饰是修饰。如维修或粉饰组屋,使组屋更为美观,谓之庄饰。吾人勤劳不怠的造作种种的业行,好像有庄严修饰之象。作业所要庄严光饰的,在凡夫,只庄严六道。如造三途十恶等的罪业,是庄严世间的三恶趣,若行五戒、十善等的善业,修四禅八定的不动业,是庄严世间的人天趣。如问世人为什么老是劳碌奔波的在忙,世人总说是为衣食忙,为儿女忙,实际在为自己将来所要趣向的地方忙着庄饰。为忙庄饰世趣的众生,由于技术的巧劣不同,所庄饰的环境自亦有别:有的庄饰得相当美观,如人天趣,住在其中,相当不错,感到满意;有的庄饰得越饰越丑,如三恶趣,住在其中,相当不满,因不舒服,所庄饰的世趣,虽有庄饰得美观,但仍在世趣,并未能出世。
正因为庄饰世趣而忙,“在在处处,不复思惟求离世解脱”。原因众生有个错误的观念,以为世间还可以,只要庄饰美观,安住有何不可?为什么要求离世解脱?殊不知如火宅般的世间,任你庄饰得怎样美观,于中不免会感到痛苦,且庄饰美观的环境,不能长期为你所拥有,不求离世解脱岂非大错?正因众生不知要求离世解脱,“所以”所招感的“六道果报”,就有“种种不同,形类”也是“各异”,“当知皆是”众生的“业力所作”。诸如人生的各种不同遭遇,不同众生所受的不同果报。以人类言:有的出生很卑贱,有的出生很高贵;有的身体很强壮,有的多病很衰弱;有长得相当美丽,有长得丑陋到极;有生来被称为天才儿童,有生来是个大白痴,有生在富贵家享受福乐,有出生贫苦人家吃种种苦,有的寿命很短,在婴儿时就离开人世,有的寿命活到百岁甚至更长。诸如此类的不同生命,亦即各种不平等的现象,不能看成自然是这样的,是各行为活动的差别。佛在阿含经说:你播下的是什么种子,必得怎样的果实,为善的得善果,为恶的得恶果,因果必然如此,丝毫没有差错!
“形类各异”,是显六道众生,有种种的形态,如人类的形色各别,众所共知,毋庸多说。“至于畜类众生,你到街市去看看,就可发现种种不同。且以大海的鱼类来说,就有大小长短奇形怪状各式各样的鱼,前年在新加坡参观水族馆,里面所收的鱼,已是名目繁多,其中有种叫做降落伞鱼,真的好像降伞部队所用的降落伞。其他为我们所没有见过的鱼类还多得很。至于猪马牛羊各有其相,亦复如是。如一百只狗,就一百只不同样子。什么狼狗、猎狗、哈吧狗、东洋狗、西洋狗,其别是说不完的”(见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其他还有什么横形的、竖形的、四足的、多足的、两足的、无足的等,形类各各不同,多得难以枚举。如是形类不同的六道众生,没有一类不由自己所造善不善业,而有如此差别。因而,为人要时注意自己的行为活动,不要让它将世趣庄饰得难以入目。
“佛十力中”,是佛所成就的十种智力,其中第二“业异熟智力”,能如实知道三世业报因果,而此业力是由功德智慧善业妙力所成,所以说为“业力甚深”。以佛甚深的业力,比之凡夫的业力,同样是甚深的,因众生在世间,若好若坏生命,皆由善恶力感,众生不知说为甚深。“凡夫之人”,对此甚深业力不知,“多于此中好起疑惑”。
戊三 不达业理
何以故尔?现见世间行善之人,触向轗轲,为恶之者,是事谐偶。谓言天下善恶无分,如此计者,皆是不能深达业理。
“何以故尔”?是问凡人对业行为什么好起疑惑。佛法所说业果,总是说行善业得乐果,造恶业感苦果,可是事实不然。如“现见”到“世间行善之人”,不特没有如佛法说得到好果,反而“触向”无不“轗轲”。轗轲就是坎坷,显示车行不利。此喻行善之人,不论做什么事,皆不顺利如意,或是不能得志,岂不是于行善精神不合?反之,一些无恶不作的“为恶之者”,无论做什么都很遂心称意,所以说“是事谐偶”。如是行善作恶对比,不知三世因果的世间愚人,便“言天下善恶无分”。如此,做人为什么要做善事?做个无恶不作者,取得不正当钱财,多多享受岂不很好?大错!要知“如此计者”,“皆是”由于“不能深达业理”而来。业理,指下所要讲的三世善恶因缘果报业,如只着眼现在行善为恶,怎能了达业理?
戊四 明三业报
何以故尔?经中说言有三种业。何等为三?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现报业者,现在作恶,现身受报;生报业者,此生作善作恶,来生受报;后报业者,或是过去无量生中作善作恶,于此生中受,或在未来无量生中方受。
“何以故尔”?是问身为凡夫的人,为什么不能深达业理。所造业,在时间上,不论行善作恶,不定在现生中,立刻就见效果。佛在“经中说言有三种业”。接着问道“何等为三”?经中复说:“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所谓“现报业者”,是说“现在作”了什么罪“恶”,就在“现身”当中“受”其果“报”。如人告诉猎师熊的所在,其手立从身上堕下,此即恶业于现生中受其果报。反之,现在做了什么善行,于现生中受其果报。如身为国王爱护人民,处处为人民设想,人民有什么困难,立刻设法为之解决,因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谷稼成熟,五谷丰收,此即善业于现生中受其果报。如有经说:“今世造善恶,今生受苦乐,名顺现报”。
“生报业者”,是说“此生作善作恶”,要到“来生”方“受”苦乐的果“报”。如人于现生中,受持戒行善法,到了来生又感再来做人的果报。反之,在现生中,如造种种罪恶,到了来生就感堕三恶趣的果报。诸如此类的生报业,可说很多。如有经说:“若今世造善恶因,来世方受苦乐果,名顺生报”,此亦有说顺次生受报。
“后报业者”,此“或是过去无量生中作善作恶”等诸业,到了此生方才受报,所以说“于此生中受”。甚或到现生中,过去所作善恶业,受报因缘尚未成熟,“或”许要到此生以后,乃至“在未来无量生中方受”其果报。经中称为顺后报业,就是受报已决定了,哪生受报没有一定。原因在过去生中造作善恶业时,其业并不很重,用心亦不很猛,业行成熟的时间,不得不延期很久。譬如熔金做各各装饰品,火力不很炽然,自需一些时间才能做成。
此上所说三种业,又名三时业,或名三报业:如现报业,又名顺现法受业,或名顺现受业;生报业,又名顺次生受业,或名顺生受业;后报业,又名顺后次受业,或名顺后受业。发智论第十一说:“复有三业,谓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成实论第八说:“经中佛说三种业,现报业,生报业,后报业”。俱舍论第十五说:“顺现法受者,谓此生造即此生熟;顺次生受者,谓此生造第二生熟;顺后次受者,谓此生造从第三生后次第熟”。诸论所说,皆是此三种业。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中(1)》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