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3)▪P12

  ..续本文上一页理想的,是不造恶,当难做到,退求其次,就是造了恶,立即能痛改,不继续作恶,如仍做不到,造恶不应覆藏,覆藏陷入罪恶深渊,不特无以自拔,就是千佛授手,也难将你拉上,受苦自也独自担当,不能说佛菩萨对你不慈悲!“所以长夜”这样“积”诸恶“习”,越积越多,越积越深,永处黑暗当中,不见罪恶满身,亦不知为什么会这样堕落,因而“晓悟无期”,怎不成为我佛所说“可怜愍者”!

  对己所造种种罪恶,“若能”真正生起大“惭愧”心,认为像我这样人,为什么会糊涂的造成这样重罪?于是毫无保留的,将所造重罪,“发露”出来,加以真诚“忏悔”,从此以后不再犯过。这样做,“岂唯止是灭恶”?“亦复增长无量”无边“功德”,并能“竖立如来涅槃妙果”。学佛当以求得佛陀涅槃妙果为目的,如未达到这个目的,是就未曾完成学佛能事!

  涅槃,又名涅槃那,泥洹,泥曰等,中国译名为灭,寂灭、灭度。寂、般涅槃、波利萨婆南。玄奘译为圆寂;摩诃般涅槃,中国译大圆寂。至此,已到一切烦恼灾患永尽的境地。杂含第十八说:“涅槃者,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诸烦恼永尽,是名涅槃”。入阿毗达磨论卷下说:“一切灾患烦恼火灭,故名涅槃”。简言之,贪瞋痴的三火消灭,一切众恶永尽,名为涅槃。涅槃的字义,婆沙论第二十八有多种解说:槃名稠林,涅名为出,出于五蕴的稠林,名为涅槃;槃名为织,涅名为不,从此不再织诸惑,名为涅槃。如织布,有缕,就有所织,无缕,自无所织。行者到无学果位,已没有业及烦恼,哪还会织成生死?名为涅槃;槃指后有说,亦即是指未来生命,涅是无义,意到无学圣者果位,不再有未来生命出现,名为涅槃。槃指种种系缚,涅是离义,意到无学圣者果位,已远离一切系缚,名为涅槃;槃指一切生死苦难,涅是超度义,意到无学圣者果位,已超度一切生死苦难,名为涅槃。诸如此类解说,经论很多,不再引说。

  涅槃本有无量名,有说二十五种异名,有说六十六种别名。通常讲无学圣者所证涅槃,大体分有馀依与无馀依二种:有馀依涅槃,是说烦恼虽已永尽,但还有色心相续的所依身在;无馀依涅槃,是说不但烦恼永尽,就是色心相续的所依身亦无有馀。不过大乘经论,以涅槃为不生不灭义,与如来法身同视,含有种种积极的意味。大般涅槃经第六说:若说入于如来涅槃,就是薪尽火灭,名不了义说;若说如来入于法性,方名了义说。如油尽灯明亦尽,明灭喻烦恼灭,明虽尽而灯犹存,当知如来也是这样,烦恼虽灭法身常存。经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涅槃界,涅槃界即是如来法身”。证知释尊涅槃,并非薪尽火灭,所谓肉身虽逝、法身常存,此乃以法身为如来大般涅槃体。经中还说大涅槃,即是诸佛的法界,是诸佛的甚深禅定,甚至名常、乐、我、净为大涅槃。智论八十三说:“涅槃,无相无量不可思议,灭诸戏论,此涅槃相,即是般若波罗密”。法华论卷下说:“唯有如来证大菩提,究竟满一切智慧,名大涅槃”。大小乘所说涅槃,如上分别,证知是不同的。小乘所说涅槃,完全是属消极;大乘所说涅槃,确有它积极性。

  戊三 忏悔应有其法

  己一 勤策三业

  若欲行此法者,先当外肃形仪,瞻奉尊像,内起敬意,缘于想法,恳切至祷!

  前说忏悔所得的殊胜利益,现明如何忏悔的方法。此文是说策励三业:“若欲行此”忏悔的方“法”,要为策励自己的三业:首“先”应“当外肃形仪”。吾人的身形仪表,是属外在的,在正礼忏时,宜应严整端肃,恭谨庄重,既不得随意的上下倾动,亦不得随便的窃窃私语,如其不然,不但是对佛的不恭敬,就是别人看了亦认为你不庄重。所以应要做到行愿品所说的“礼敬诸佛”。同时要诚挚的“瞻奉尊像”,好像佛陀就在自己的面前,既不可东张西望,亦不可左顾右盼,要能做到维摩经所说的“瞻仰尊颜,目不暂舍”。外在表现得威仪齐整,内在更要生“起”恭谨至诚的“敬意”,从而“缘想”圣境之“法”。如是“恳切至”诚的向佛菩萨祈“祷”求哀忏悔。忏悔是极重要的行门,内在没有相当的敬意,外在又无严肃的行仪,那你瞻礼不过是虚伪不实,缘想更是没有真切的诚意,怎能得到忏悔的实益?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己二 发二种心

  生二种心,何等为二?一者,自念我此形命难可常保,一朝散坏,不知此身何时可复,若复不值诸佛贤圣,忽逢恶友造众罪业,复应堕落深坑险趣。二者,自念我此生中,虽得值遇如来正法,不为佛法绍继圣种,净身口意善法自居。

  前说勤策三业,此说“生二种心。何等为二”?是问生哪两种心?“一者,自念我此形命难可常保”:自己思念这个生命体,是由四大假合成的,无时无刻不在演化过程中,并不是一陈不变的,因而假和合的身体,是危脆败坏的东西,随时随刻都会结束生存,真如石火电光,说过去就过去。如昨天尚见到很多亲朋好友,可是到今天看报纸,不是这个朋友的讣闻登出,就是那个亲戚为无常吞没,甚至上午还与一个老友,天南地北的闲聊半天,并约改天再见面谈谈,哪知到了傍晚,他被无常约去谈话,我们再也没有机会见面。再看世间有很多身体强壮的男女,人人说他们身体好,可为社会做很多事,哪知突然接到他的死亡讣告,试问有哪个人可保长期活下去?再仔细观察,你将发现到:有的要来人间做人,刚入母胎就又为无常召见,与人间见一面都未做到;有虽呱呱堕地的来到人间,还未睁眼看这人间,又一声不响的与人间告别;有的刚在地上爬来爬去,还未爬得多远,一个不小心歪倒,双亲正在为你会爬而喜,立刻又大哭特哭的伤心儿子离去,有的刚能会走几步,有的尚在幼稚时期,有或已经长大甚至年老,仍慢慢的向死亡进军,最后终于离开人间。

  总之,出现到这人世间的每个人,究竟什么时候又到别地方去,是没有一定的,谁也不敢保证一个人能生存多久。如有人活到八十岁,自信可活到百岁,哪知八十大寿刚过,与诸亲友说一声告别机会都没有,原来为他祝寿的,又来为他吊祭。常听人说,或亲所见,有关或无关的人,就他寿命说,确还未到期,但因内外死缘太多,他原有的伟大计划,或要做的有益社会人群大事,尚未满其所愿,就已赍志已殁。证知人的形命,确是难可常保。“一朝”四大分“散”,此身立即败“坏”,要想再得此人身,真不知要到何时,所以说“不知此身何时可复”。因生命结束后,不定再得人身。古德形容说:“三途一报五千劫,出得头来是几时”?忏中亦说:“若复不”能“值”遇“诸佛贤圣”,指示吾人向上向善,反而“忽”然“逢”到“恶友”,终日带你“造众罪业”,不是花天酒地的乱来,就是杀人放火的胡为,如现社会每日发生的杀盗等事,有哪样不是令人堕落的罪恶行为?所以说“复应堕落深坑险趣”。深坑险趣,是指三途八难。堕落到这些地方,要想出来很难,所以喻为深坑,无日不在苦痛中煎熬,所以喻为险趣。如是思念此身,难得固极难得,散坏却极容易,现在不好好的勤修善法,未来苦果不堪设想!

  “二者,自念我此生中,虽得值遇如来正法”:自己思念我得到这世间来,虽于一生当中,没有机会亲见如来,当然已是业障深重,但能值遇如来正法,亦可说是不幸之幸,理应依于如来正法,如法如律切实修行,仗此如来正法之力,使我消除无始业障,得以绍隆圣种才是。可是现我虽得遇到难以听闻的佛法,但“不为佛法”而求佛法,更未想到“绍”隆三宝,“继”菩萨志,上求下化,培植“圣种”,以期将来得道成佛,是则岂不遇到如来正法,等于没有遇到一样?如是辜负自己,那是多么可惜?得遇如来正法,应时刻的想到,如何使“身口意”三业得到清“净”,如何在四威仪中以“善法自居”?果能如是想如是行,三业固得清净,三慧亦得开朗,心垢亦会涤尽,如是就可培植圣种,常得亲近诸大圣者,这对自己多么有益?应常这样思念,方得正法之益。

  己三 复造诸恶

  庚一 诸圣难瞒

  而今我等私自作恶而复覆藏,言他不知,谓彼不见,隐慝在心,傲然无愧,此实天下愚惑之甚!即今现有十方诸佛,诸大菩萨,诸天神仙,何曾不以清净天眼,见于我等所作罪恶?又复幽显灵祗,注记罪福,纤毫无差。

  照道理讲,值遇佛法,应兴显佛法,使佛道昌隆,一个接着一个的绍隆佛种,使诸圣种得以永无断绝,然“而”现“今我等”,不特不能如此,反而“私自作恶,而复”将所造恶,盖“覆”隐“藏”起来,以为没有人知,做了有何关系,所以“言他不知”,并“谓彼”又“不见”。世人就在这个没有人知人见的观念下,什么罪恶都敢做出,以为人不知鬼不觉,将所造恶“隐慝在心”,且还“傲然”骄倨于怀,认为像我这样作恶,别人对我又能怎样?不特没有丝毫惭“愧”,反而洋洋得意我行我素。像这样造恶而又将恶隐藏在心,“此实天下愚惑之甚”,亦可说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人!在他或以为我这样做是最聪敏,殊不知愚痴迷惑到极点!俗语有言:“欲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论做什么事都瞒不过他人耳目,怎可说他不知彼不见?作此想的,实际瞒不了人只瞒自己而已。

  如以佛法说:“即今现有十方诸佛,诸大菩萨,诸天神仙”,各皆有他们的天眼,“何曾不以清净天眼”,清楚“见于我等所作罪恶”?诸佛及诸天仙,虽各有天眼,但其功用有大小不同:佛的天眼,般若经说:“能见十方沙界众生,成就身语意业恶行,诽毁贤圣邪见因缘,身坏命终当堕恶趣”。楞严经说:我的天眼能穷尽微尘清净国土;菩萨天眼,能见百千世界。智度论说:“于眼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诸色,无不能照”。天在智度论说有假号天、生天、清净天的三类。“转轮圣王,诸馀大王等,是名假号天。…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