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3)▪P16

  ..续本文上一页尽,烦恼没有解决,不可能不造业,怎样使无明转成大智慧,是最重要的课题。俗说“斩草须除根”,根如不除,“春风吹又生”,所以下文特明忏悔一切烦恼。

  己三 愿行圆成

  愿某等承是忏悔意业所起贪瞋痴等一切烦恼,所生功德,生生世世,折憍慢幢,竭爱欲水,灭瞋恚火,破愚痴暗,拔断疑根,裂诸见网。深识三界,犹如牢狱,四大毒蛇,五阴怨贼,六入空聚,爱诈亲善,修八圣道,断无明源,正向涅槃,不休不息。三十七品心心相续,十波罗密常得现前。

  如上广举三世罪业及诸烦恼诚挚忏悔,现明发愿将诸已忏悔的惑业转成功德智慧。

  兹“愿某等承是忏悔意业所起贪瞋痴等一切烦恼”,藉此灭惑“所生”种种“功德”,不但在现世中获得,并愿“生生世世”,皆能得此功德,承此忏悔所得智力功德:首是“折憍慢幢”。贡高我慢,昂昂然的自以为高人一等,好像树起高幢一样,因而人与人间关系,彼此很难相互接近,现以忏悔所生智力,折断憍倨傲慢高幢,拆除一道障碍,自可亲切往来。“竭爱欲水”,是说爱欲好像海水,若人堕在欲海之中,只有越堕越深,想使欲海干枯,那是很困难的,现仗忏悔所得智力,犹如日光时刻照耀,足以使令欲海竭尽,自然就从爱欲水中得到解脱,不致再沉溺于欲海中。“灭瞋恚火”,是说瞋恚犹如大火,能将功德之林烧光,能将一切善法焚毁,好像燎原之火,焚烧一切草木,现仗忏悔所得慈悲之水,足将灭尽瞋恚之火,从此不再有瞋恚之火在内心中燃烧。“破愚痴暗”,是说愚痴犹如黑暗,障蔽心光无有认识,以致在黑暗中摸索,不能破无明壳,现仗忏悔所得慧光,澈底破除愚痴黑暗,见到万有诸法真相。“拔断疑根”,是说疑惑犹如树根,有了疑心存在,总是疑神疑鬼,不是疑这个,就是疑那个,于是有诸烦恼生起,如树有根枝叶繁茂,对于做人很不好的,现仗忏悔所得信力,就将疑惑从根拔除,深信善恶因果。“裂诸见网”,是说人有各种不同知见,就为邪知邪见之网罩住,好像鱼在网中,没有办法钻出,唯有将网割开,始得在水中自在的游来游去。人为诸见之网罩住,同样不能钻出见网,被系缚于生死海中。现仗忏悔所得慧剑,以此锋利慧剑,将诸见网割裂,就可跳出生死苦海,不再为见网笼罩,自由自在的真得解脱!

  为无明及诸烦恼蒙蔽时,以为三界天地很宽,于中往来以为不错,现仗忏悔之力,得般若智,“深”深认“识三界”,并不怎样宽大,“犹如牢狱”一样,于中并不自在,自然求出三界,不愿再住下去。如说:“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岂可贪住三界?

  同时深识这生命体,是四大所假合的,如“四大毒蛇”住在一起,能各安份共住,不致成何问题,可是四大毒蛇,二上二下相斗,产生种种疾病,斗到同归于尽,又换新生命体,如是幻化臭皮囊,有什么值得贪着?生命肉体因由四大假合,整个生命亦是“五阴”共成,好像“怨”家恶“贼”一样,无时不在伺机,或劫法财,或杀慧命,爱护养育这五阴共成的身体,只对自己有害无益,应当作怨贼一样远离,为什么还要妄执这五阴假体做什么?

  更要深切认识的,就是“六入空聚”。六入,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为组合生命体的六大要素,同样是空无自性的,实有生命体绝对无有,如说有个什么,不过是诸盗贼,众生不知妄执有实自我。聚是聚落,中国说为村庄。空聚,显这村庄,已经空无一人,只是盗贼出没而已。当知空聚落,是喻六入和合的生命体;聚落盗贼出没,是喻烦恼于生命中活动,或喻六尘境界的出入。盗贼取人们财物,喻烦恼贼或六尘贼,盗取行者功德法财。对这六入无我之理,如能澈底洞悉,就不会为贼所害。

  “爱”欲,本是吾人怨家对头,无始来被它害得很惨,但它来害人时,不是以凶恶的面目出现,而是“诈”现极为“亲善”的样子,不但不会使你拒绝,且对它表示欢迎,结果为怨家所害,修学佛法行者,对此应先识破,不要上它大当。经说:“深观爱结,如怨诱亲”。原来魔有两种:一、强魔,变现种种怪相来威胁你,使你感到极为可怕,但此强魔易于识透。二、软魔,诱现对你极为亲善,使你对它有所好感,对此软魔很难识破。不知多少佛法行者,不怕强魔逼迫,只怕软魔诱惑,败在软魔手中。

  无明为生死万苦的根源,亦是邪妄不正的根本,佛法行者应首断去无明,然则修何圣道得以断除?“修八圣道,断无明源”,圣是正的意思,八圣道即八正道。此八正道,中卷会要谈到,现姑一论正见,正见就是明慧,亦即大乘所说般若。唯有正见或般若,方能断除无明根源,且此八正道修习,“不惟可以作断无明之先锋,抑亦可以直向涅槃城”。在向涅槃城迈进过程中,“不休不息”,没有进入涅槃妙城,不论怎样艰辛,决不中途停止。

  八圣道是三十七道品最后所修圣道,对“三十七”助道“品”的修习,也要“心心相续”的不能间断。三十七道品,可说为三四、二五、单七、只八。三四:一、四念处,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二、四正勤,就是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三、四如意足,就是欲、念、进、慧。二五:一、五根,就是信、进、念、定、慧;二、五力,亦是信、进、念、定、慧。单七,是指七觉支,即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只八,就是八正道,如正见等。

  至所应修的“十波罗密”,也要使之“常得现前”。十波罗密,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前六波罗密是正修,后四波罗密是助修,通常说六波罗密。愿、力二波罗密,是从禅定开出;方便及智二波罗密,是从般若开出。行者修此十波罗密,不是修修停停,要能常得现前,方能修习圆满。

  戊二 礼佛结愿

  忏悔发愿已,至心信礼常住三宝。

  上既“忏悔发愿已”经完毕,现更以“至”诚“心”,深“信礼”敬“常住三宝”。惟愿三宝,有求皆应,无祷不从,常在世间,救苦众生,令得解脱。

  

  赞

  疮如人面,宿憾何多!清泉一掬即消磨。悯己复怜他,述为忏摩,万古沐恩波。南无等觉地菩萨摩诃萨;或有改为南无求忏悔菩萨摩诃萨。

  悟达国师述此忏法,原因自己膝上长疮,其“疮”犹“如人面”一样,不是由于不卫生长成,是由宿世怨业所感,此怨业在汉景帝时造成,到忏主作忏前生疮已千馀年,仍要怨业怨报,多么令人遗憾?所以说“宿憾何多”。证知为人造业,不论经时多久,仍要受报,怎能不慎?国师遇到特殊因缘,得到“清泉一掬”,面疮“即”刻“消磨”。除己庆幸,复感圣恩,为报大恩,馀无办法,想到怨业如此,自己这样,他人亦然,怜“愍”自己受报,“复怜他”人怨业也将受报,就将自己经过及佛法所示,“述为忏摩,万古”千秋以“沐恩波”。不论当时,或在未来,如造怨业,依此忏悔,消除怨业,不感苦果。忏主认为唯有如此,方报圣者清泉一掬之恩。赞语唱完,有接唱南无等觉地菩萨摩诃萨,有接唱南无求忏悔菩萨摩诃萨。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3)》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