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复忏悔。夫欲礼忏,必须先敬三宝。所以然者,三宝即是一切众生良友福田。若能归向者,则灭无量罪,长无量福,能令行者,离生死苦,得解脱乐。
敬“礼诸佛”及诸圣僧“已”,“次”当“复”行“忏悔”。敬礼诸佛及诸菩萨僧,已表示自己极度的虔诚,但欲得佛僧会为自己证明,必“欲”进而真诚的恳切“礼”拜“忏”法,且要“必须先敬三宝”。“所以然者”,是问为什么要先礼敬三宝。这当有其深意,不是随便这样做。为世人认为最珍贵最难得的叫做宝,三宝就是三种珍宝,又称三尊,如通常说的佛宝、法宝、僧宝。过去现在因果经第三说:“佛阿罗汉是为佛宝,四谛*轮是为法宝,五阿罗汉是为僧宝。如是世间三宝具足”。增一阿含经第四十八礼三宝说:“如来圣众能掌护三宝;如来圣众能降伏外道异学;如来圣众是一切众生良友福田”;同经第十四说:“当念三尊佛法圣众”。
佛是佛教教主第一智人,法是佛所说的教法,僧是修学佛所说法的诸弟子等。三宝,要经百千万劫才得出现世间,没有善根的众生不能遇到,好像世间难得的珍宝一样。三宝,是远离一切有漏法的,无垢明净,具足六通不可思议威德自在,有这样的势力威德,能庄严出世间法,是出世间法最胜最妙的,为世间八法所不能动。具足如是条件,所以称宝。立此“三宝”之名,虽有种种说法,但最重要的:佛如良医,法如妙药,僧如看病者。今说“即是一切众生良友”,显示佛能医疗众生的身心大病,法能治疗众生的身心大病,僧能看护众生的身心大病,因而,三宝无一不是众生的良友。没有这样的良友,众生的身心大病,就没法能予治疗。对如是为众生良友的三宝,怎不先加礼敬?三宝又为一切众生的“福田”。是说人如诚心的恭敬供养三宝,就会种下福德的种子,将来能得广大的福报。如世间的农田,能产生众多谷物。智论卷四说:“佛、辟支佛、阿罗汉,皆是福田。其烦恼尽,以无馀故”。如是福田,虽广通有学无学的三乘圣人,但以佛为最胜福田。正法念处经第十五说:“诸福田中,佛福田胜”。摩诃摩耶经卷下说:“一切福田中,佛福田为最”。说佛福田为最为胜,佛子没有哪个怀疑。僧为福田,长含第六小缘经说:“四双八辈,是为如来弟子众,可敬可尊,为世福田,应受人供”。中含第三十福田经说:“世中凡有二种福田。云何为二?一、学人,二、无学人。于是世尊说此颂曰:世中学无学,可尊可奉敬,彼能正其身,口意亦复然,是居士良田,施彼得大福”。诸如此类说法,经中说得很多。是以佛法僧三宝,为诸信施的良田,人只要发心恭敬供养,都可得大福报。经中除说三宝是众生福田,其他如父母、师长、贫病等人,皆是福田。不过,父母为世间的福田,三宝为出世的最胜福田,虽有世出世间的差别,但都是人种福的福田,此讲三宝,特说三宝为福田。
三宝是良友又是福田,就当归向三宝,“若”有真“能归向”三宝“者”,那他就可“灭无量罪,长无量福”。如说:“归依者,福增无量,礼念者,罪灭河沙”,就是此意。三宝,是具真净无漏功德的,不是普通的有漏凡夫,为一切众生之所归依渴仰,不特确可断恶修善,甚至速证无上菩提。如是真实福田,你归向他,即表你在向上、向善、向解脱,自己有股远离邪道趋向正道的力量,三宝威德神通之力,都给予你的影响,过去所造罪业,自然就渐消灭,现亦自然福德增长,这是绝对真实无可怀疑。一般不知归向三宝有大利益,一直徘徊在三宝门外,于生死中浪生浪死,真是所谓可怜愍者!
灭罪增福所得的还是小利益,进而“能令”依于三宝而行的“行者,离生死”的大“苦”,“得解脱”的大“乐”。所以会得如此,因三宝有大威猛力,福德力,大智慧力,大慈悲力,怎不令诸众生福增罪灭?罪灭,惑业苦三障以及八万四千尘劳门俱转,哪里还有分段、变易二种生死?福增,恒河沙数的无量福德,跟着也会继续增长,长到最后的终极,就证得大解脱涅槃乐。如禾苗的增长,由于田力,福长自是三宝之力。
是故,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圣僧。
礼敬三宝以后,现正归依三宝。归依,是归投依靠的意思。如人跌在海中,载浮载沉的生命,受到极大的危险,正在这紧要关头,忽然飘来一根浮木,为求生命生存,不加思索地攀附木上,随着海上的波浪飘浮,逐渐到达登陆的岸边,于是生命得到解救,不致浮尸于大海中。众生沉沦生死海中,头出头没的始终无所依靠,好像茫茫无所归投,如感长期飘流生死海中不是办法,要想得一归依处,以使现实生命,得从生死此岸,到达涅槃彼岸。当你有此殷切盼望,忽然遇到三宝舟航,立即归投到舟航中,自就不会再在生死中飘流不息。所以为人,不但要礼敬三宝,更要归依三宝。我常对归依者说:不论对佛是怎样的恭敬,对法是怎样的了解,对僧有怎样的好感,如未正式归依,总在三宝门外,要踏入三宝门内,必须发心归依三宝。如欲加入社会的某个社团,需要举行宣誓,才成该社团的成员。是以没有正式举行归依仪式,无论怎样,不会承认你是三宝弟子,是则归依岂可忽视?
归依,在大小乘有不同:小乘只归依教主释迦牟尼,归依佛所说的一切教典,归依从释尊出家的一切僧众;大乘是要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三宝。“是故”归依佛,不唯归依释迦牟尼,而是“归依十方尽虚空界”的“一切诸佛”;归依法,不唯归依释尊所说的教法,而是“归依十方尽虚空界”的“一切尊法”;归依僧,不唯归依从释尊出家的弟子,而是“归依十方尽虚空界”的“一切圣僧”。
大小乘所以说得不同:小乘唯承认此土三宝,因而唯归依佛陀、达摩、僧伽;大乘承认有十方三宝,所以十方所有三宝,无不为归依的对象。小乘心量狭小,大乘心量广阔;菩萨有时到十方世界参学,亲见诸世界的佛陀,亲闻诸佛的说法,亲与大乘菩萨僧,互作思想交流,互换度生方便。如是发生亲切关系,自然归信十方三宝。
礼忏行人,必以归依三宝为入道之基,不归依三宝,不特不能入道,就是入佛法门,也不可能,是则归依三宝岂可忽视?诸有归依三宝者,不论在什么地方遇到三宝,都应对之各各礼敬一拜。现有很多自认为三宝弟子者,见佛拜都不拜,未免对佛没有尊敬之心,不但不能得到“归依佛不堕地狱”的目的,且地狱中可能有你生存天地,怎可轻慢不礼?观佛三昧经说:旷野中的鬼神之类,每当受用饮食时,必捉个小孩来吃,人们对于旷野鬼神,感到相当怖畏。有次鬼神捉到一个长者的儿子,而这长者子曾归依三宝,立即称念南无佛,佛慈悲的立往救援,小孩固得释放,没有丧失生命,鬼神亦为佛所降伏,从佛受不杀生戒,证知归依佛是得救护的。归依法,佛的教法固当归依,就是祖师的语录,高僧的文集,只要是显佛法正义,不含有错误思想在内,同样是归依的对象。佛所说法是从佛慈悲心中流出,随缘化导众生而说,归依者如能照着去行,能证三乘的圣果,再也不堕三界生死中。归依僧,不唯归依声闻、缘觉的圣僧,大乘菩萨僧,西天东土历代祖师,当今所有弘扬佛法者,皆为归依的对象。僧是代佛宣扬的,不论圣僧凡僧,只要知见正确,如实弘扬佛法,使人了解佛的正法,依于正法去行,可使吾人脱离痛苦。
三宝,能使佛法行人,在未解脱前,最低能不堕三恶趣,如再如法而行,解脱也就不成问题。现既感于罪业深重,要想罪业忏除尽净,就当虔诚归依三宝,归依十方三宝以后,至诚求哀忏悔,必得三宝加被,众罪消灭。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