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2)
丁一 统论罪障
众等今日所以忏悔者:正为无始以来,在凡夫地,莫问贵贱,罪相无量。或因三业而生罪,或从六根而起过,或以内心自邪思惟,或藉外境起诸染着。如是乃至十恶增长八万四千诸尘劳门H黄渥锵嗨涓次蘖浚蠖锊怀鲇腥阂徽叻衬眨呤且担吖ā4巳址苷鲜サ兰耙匀颂焓っ詈檬拢枪示心课稀
br> 忏悔当然是为忏除罪业,而首要知道罪业是什么,罪业是怎样来的,所以现在明罪因缘。
集合在道场忏悔的,不是一二人而有很多人,所以说为“众等”。在会众姓人等,“今日所以”举行“忏悔者,正”因“为”从“无始以来”直到今日,居“在凡夫地”位,“莫问贵”为王侯,或是“贱”如乞丐,所造“罪相”真可说是“无量”无边,没法计算得出。无始,形容时间的久远,显示直从未有天地以前,过去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所起罪业,可以想见其多。生生世世在生死中轮转,有时居于较高的地位,有时处于极低的地位,没有一定。做人的地位不论高低,造罪总是免不了的。如贫贱的乞丐,或因生活的困难,或因知识的全无,于是在不自觉间,造成种种的罪业;再如富贵的王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位,或恃自己钱财的众多,于是造成种种的罪业。如此足以证明不论贵贱,都有种种罪相表现,谁也不能说我无罪业。诸业怎样来的,推源寻始,应知身为罪业根本。
“或因三业而生罪”:三业,即身口意。或三业共作一切罪业,或三业各造一切罪业。普贤行愿品说:“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语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正显此一意趣。身口意不唯能造罪业,亦能造诸福业,不过稍加比较,在凡夫位造罪业多,造福业少,现在忏悔,是忏罪业,所以特说“或因三业而生罪”。三业,总说指身口意,别说身有杀盗淫三;口有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四;意有贪、瞋、痴三。如是所造十恶业罪,不是造了就算,而是要感苦果,为免将来感受苦果,现在就得诚挚忏悔。造罪而不忏悔,想不受报决不可能。贫人如此,富者亦然。雪峰祖师说:“为报满城朱紫道,阎王不怕佩金鱼”。俗说阎王最极公正无私,亦是最廉洁的,不是金钱可以收买,不论你有多少钱,到时诚如药师经说:“随其罪福而处断之”。
“或从六根而起过”: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为构成生命体的六大要素。经中,有时将这说为六贼,有时将这说为贼媒,最易生起种种的过失。如见认为美丽的女色,就可促成人去做出不正当的行为,如见自己所爱好的财物,就会使人想将该财物盗取过来,如想得到别人的恭敬供养,就不惜说出种种虚假不实的话。诸如此类的过失,都从根门而起,假定不是六根触对六境,不会有这么多的过失产生,所以说为六贼或贼媒。如六根不染六尘,不特不会引起种种过失,且成种种妙行。如初果名为入流,就是入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如菩萨不住相而行布施,就是不住色布施,乃至不住法布施。是以身为凡夫的种种过失,皆从六根而起,真是一点不错。可是凡夫受六根愚弄,不知对自己造成重大灾害,反认六根很好,终日为六根忙,不是为见美丽景色奔波,就是为听靡靡之音奔驰,能说众生不是可怜可愍?
“或以内心自邪思惟”:内心,虽可泛指六识,主要是指意识。内心不断向邪方面胡思乱想,于是种种过失纷至沓来。内自邪思,显这不假外境,但由往因恶业种子而生。心地观经说:“心如独行,无第二故”,这不是自邪思是什么?再如通常说的邪见,就是现在说的错误思想,可说是由内心自邪思惟而来。大经说:“一切恶行因虽无量,若说邪见则已摄尽”;又说:“若人乐杀若行邪见,此人即地狱人”。内自邪思过失多大?为人终日胡思乱想,不是想这就是想那,总是想在不正方面,从来没有善自思惟,怎不成为作诸过失的地狱种子?是以内自邪思,实要不得,应时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
“或藉外境起于染着”:外境,就是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六尘外境有股诱惑的力量,使你自然对它生起染着,各种罪恶由之而生。如有你所喜爱的色境呈现你前,纵你想要控制自己不为它惑,但因它的诱惑力太强,终于把你诱惑过去,成为它的俘虏,任凭它的摆布,不由得你不作诸恶。色境如此,馀境亦然。严格说来,境界并不真有怎样大的力量,强迫你做这样那样,而实还是由人对它生起贪染耽着,如自不贪染,外境又能奈得你何?归根结底说来,要在自己染着。
“如是”像上所说内根、外境等所构成的罪过,“乃至”逐渐成为杀生、偷盗、邪淫……贪、瞋、痴的“十恶”,进再不断“增长”而为“八万四千尘劳门”。尘为染污之义,显示种种邪见烦恼,能染污本有的觉性;劳是劳役之义,显示烦恼驱使众生,劳劳役役奔驰不息,轮转生死无有尽期。所谓八万四千尘劳,就是八万四千烦恼,论其根本,以贪、瞋、痴、慢、疑、身、边、邪、见、戒的十使(十使亦名十随眠)为基数。于十使中,如以贪使为主,馀九使为助,一一使具十就成一百,三世各有一百,则成三百。现在世一百,由于时间短,不论主与伴,但过去、未来二世的二百,因时间长,各以一使为主,馀九使为伴,则成二千,再加现在世一百,就成二千一百。复约多贪、多瞋、多痴、等分四类众生,各有二千一百,便成八千四百。再约四大、六衰(六衰就是六根),各有八千四百,总合成为八万四千尘劳,如再细分,一一尘有八万四千尘劳。众生有此八万四千尘劳大病,佛就说八万四千法门而为对治。法门,有说为法藏,皆有八万四千之数。约所诠义名为法门,约能诠教名为法藏。虽说什么都是八万四千,但不一定不多不少的实有此数。
“然其”烦恼所造成的“罪相”,虽复有“无量”这么多,而实犹有限量,如放开说,没有限量可言,但“大而为语”,或说收总归别,要不外于三种,所以说“不出有三:一者烦恼,二者是业,三者果报”。如是三者,名为三障。贪、瞋、痴等诸烦恼,是烦恼障;身口六根所作恶业,是业障;六道、四生等的果报体,是报障。众生从无始来,为此三障所累,所以一直在生死海中不得出离。经说三障为众生的大病,教化众生的佛菩萨,常欲施此治疗大病的法药,所以菩萨在修道时,常作永断三障之愿,如自不断三障,怎能施药治众生大病?菩萨修道如此,本慈悲水忏,要以忏除三障为主,三障不能忏除,势将永远沉沦。如是“此”烦恼等“三种法”,为什么说名为障?因在三障中转来转去,“能障”一切“圣道”的现前,圣道不得现前,怎能出离生死?怎能证得涅槃?修道行人总望圣道现前,早日解决本身问题,但为三障所障,圣道怎得现前?出世圣道果能成办,就成无事人了。古德说:“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声”。众生见色闻声为色声所转,要不为转就得装聋装瞎,现于事上通达无事,尽管不断见色闻声,亦用不着装聋装瞎。要到这程度,才成无事人。大慧禅师说:“三世诸佛是无事人,历代祖师是无事人”。诸有成为无事人者,皆由出世圣道所成,是则圣道为障所障,对障怎可不予忏除?三障不但能障圣道,并“及”障碍“人天胜妙好事”。人天好事,是指为人所当修的五戒十善等的诸善法,修诸善法即可招感人天殊胜微妙善果。人天果报胜三恶趣,而人天中又以人趣果报最极殊胜,因诸佛皆出现人间,见佛闻法的机会多,求生命解放容易,是以佛从不鼓励学佛行人生天,总是要人生到人间。现在我们是人,且有因缘学佛,最极难得,应用难得机会,专心一意修学佛法,最少要做到人身不失!三障能障圣道及人天胜妙好事,“是故经中目为三障”。
丁二 劝修获益
所以诸佛菩萨教作方便,忏悔除灭,此三障灭,则六根十恶,乃至八万四千诸尘劳门,皆悉清净。
起罪原因已予说明,且指三障为修行最大障碍,要在修道过程中没有障碍,唯一方法是依佛的指示忏悔,如勤忏悔,诸障即灭,利益即得。“所以”悲愿深广的“诸佛菩萨”,深切了解于此,特“教作”灭罪“方便”,本这方便,勤修“忏悔”,三障就可“除灭”,到“此三障”真正“灭”除,“则”从“六根”引生造作的“十恶,乃至八万四千诸尘劳门,皆悉”得到“清净”。佛菩萨教作方便,全是应病与药,如开示的忏悔方法,好似世间的药方,吾人诚心的礼忏,好似病人的服药,到罪灭时,等于病人的病愈,身心自然就得清净。
丁三 运心灭障
戊一 标七种心
是故某等今日运此增上胜心忏悔三障,欲灭三障者,当用何等心可令此障灭除?先当兴七种心以为方便,然后此障乃可得灭。何等为七?一者惭愧,二者恐怖,三者厌离,四者发菩提心,五者怨亲平等,六者念报佛恩,七者观罪性空。
前说唯有忏悔,可以灭除众罪,以“是”之“故,某等今日运此增上胜心,忏悔三障”。某等的某,有改为“弟子某甲”,亦有改为“弟子众等”,当无不可。某指某个人说,如以自己为中心,就可说为“演培”等。说为“众等”,显礼忏时,非唯一人,而是有三两百人。再加“弟子”,显在三宝前忏悔,因己是三宝弟子,以示对三宝恭敬。运此的运,如前说的“启运等义”。胜心,显示自己现在悔过,由内在一念心生起,且这念悔过心,是极殊胜的,所以说胜心。在悔罪过程中,得诸圣慈悲加被,产生灭罪生福的力量,所以说为增上。
忏悔在忏三障,但“欲灭”除“三障”,应“当用”怎样的“心,可令此”三“障”得以“灭除”?答说:“先当兴七种心以为方便,然后此”三“障,乃可得”以“灭”除。为什么?当知所有罪障,都是从心而生,现自须从心忏,果能真心忏悔,罪业自然消灭。如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岂不很明显的就是说此?
兴起如下所说七种心…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