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放下执着的时候了。
你活在这世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你的双眼曾看过形形色色的东西,你的两耳也曾听过许许多多的声音。你有过无数的经验,而它们就是——经验而已。你曾吃过好吃的食物,而好吃也只是好吃,没有更多的了。令人不愉快的滋味也只是不愉快,就是这样。如果眼睛看到美丽的外貌,也只是美丽的外貌;丑陋也只是丑陋;耳朵听到吸引人的音声、美妙的音声、而这些声音也只是这样而已。
佛陀说过,无论富有或贫穷,年轻或年老,人类或动物,没有任何的生命,可以在这世界上永久的将自己保持在一种状态当中,每一件事都会经历变化和疏离,这就是生命的真相,而我们没有任何的对策,但佛陀说,我们能做的是去思维这身和心,去了解到它们的无自性,观察到它们既不是“我”也不是“我的”;它们拥有的只是一个时性的存在。这就好像这间房子,它只在名义上属于你,你却无法带着它跟你到处跑,你的金钱、财产和家庭也是一样——它们都只在名义上是你的,它们并不是真正属于你,它们属于自然。这个真理,不单单适用于你一个人,每一个人也都在同一种情况下:即使是世尊以及他已开悟的弟子们也都一样。他们会不同于我们,只在于他们接受了事物的本来面目,看到了这些本来就是如此的。
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仔细地观察这个躯体,从脚底到头顶,然后再回到你的脚底。看看这躯体吧!你看见了什么?在你的身体里,有任何东西实质上就是干净的吗?你能找到任何不变的本质吗?这整个身体都在衰退中,而佛陀要我们去了解,它并不属于我们。身体会这样,那是自然的,因为一切都随因缘在变化着,你还要它怎么样呢?事实上,身体的这个样子并没有什么不对,导致你受苦的不是身体,而是你错误的知见;当你有了错误的见解时,你就被混淆了。
这就好像一条河里的水,它会很自然地往下流;它绝不会逆流而上,那是它的本性。如果有人站在河边,看着水急速往下流,心却异想天开地要水逆流而上,他因此而痛苦。无论他如何努力,他错误的思想,将不会让他得到心灵的平静。他将因他错误的知见+想要逆流而上的想法,而不快乐。要是他有正确的知见,一定上会知道水必然是往下流的;他如果无法觉悟和接受这个事实,就会感到烦扰不安。
河水必须往下流的道理,就如同你的身体;一度年轻的身体变老了,而今,它正趋向死亡。别去期望还会有别的方式出现,那并不是你拥有什么力量可以挽回的,佛陀告诉我们,要看清楚事物的真相,而后放下我们对那些事物的执著。以这种“放下”的感觉做为你的依归吧!纵使你感到疲劳和倦累,也要继续禅坐;让你的心于呼吸同住,做几下深呼吸,再利用咒语“哺——哆(Buddho)”,将心专注在呼吸上,使这样的修习成为一种习惯。愈是疲倦,你感到愈须要细微且专注你的注意力;那样的话,你便可以对抗痛觉的升起了。当你开始感到疲倦时,将你所有的思绪停止,让心自然会集,然后再转回来注意呼吸。就只是不断地在心中持念“哺——哆、哺——哆”。放下外在的一切,别对你小孩和亲戚念念不忘,别抓取任何的事物,完全的放下。让心系在一个单一的点上,让那安静心住于呼吸;让呼吸成为唯一的认知对象、集中注意,直到这颗心变得愈来愈细微,直到感觉已无关紧要了,而心却是一片的清凉和觉明,直到感觉已无关要紧,而心境却是一片清明和觉醒。那么,当痛觉升起时,它就会自然而然地逐渐停止,最后你看待这呼吸就好像一位亲戚来拜访你一样——当一个亲戚要离开时,我们会随他出来,看他离去;我们会注视着,直到他走或驶离视线,我们这才返回家门。我们也可以同样的方法来观照呼吸:如果呼吸粗大,我们知道它是粗的;如果它是细微,我们知道它是细的。当它愈是细微,我们愈要跟进,同时使心觉醒,最后,呼吸会全然地消失,而所存留的,只是清明觉醒的感受,这便叫做“见佛”。我们所拥有的那种清楚的觉知称做“哺哆”,是正知者、觉醒者、光明者,那是与佛陀,与清明、觉知相遇而同住的。因为入灭的,只是历史上血肉之躯的佛陀,真正的佛陀——就是清澄、明觉的,今天我们仍能经验及达到,而如果我们达到它,便是与佛陀的心相应了。
因此,放下吧!除了这觉知,放下所有的一切。禅坐时,不要被你心中升起的幻想或声音愚弄了。把它们全都放下,完全不要抓住任何事物。只要住于这“不二”的觉知,别烦恼过去或未来;只须静静地,你将到达那不前、不后、不住的境地。在那儿,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抓住或执著的。为什么呢?因为无我,没有“我”或是“我的”,一切都没有。佛陀教导我们,要用这个方法去空掉一切,不要让任何事物系缚了我们;要去了解这个道理,了解之后,就是放下!
去领悟佛法——这从生死轮回中得到解脱的“道”,是我们必须独自完成的工作。因此,继续试着去放下,并了解佛陀的教导,真正地在观想上下功夫吧!别担心你的家人,目前他们仍保有着他们的样子,未来他们也将跟你一样;在这世上,没有一个人能逃避这个命运。佛陀告诉我们,去放下一切不实而无意义的事物;如果你放下,你将见到真理,如果不能,你便见不到真理。就是这样,它对世上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因此不要去烦恼,也不要去执着任何事物。
纵使你发觉你在想,那也无所谓,只要你不是一味愚痴地想,而使用智慧想。如果你想你的孩子,用智慧,不要用愚痴。无论心想到了什么,都要以智慧去想、去了解,觉知到它的本然;如果你以智慧了解事物,那么你就能放下事物而不会有痛苦。这颗心是明亮的、快乐的,处于平静中的,而且从散乱中转向,它是专注的。此刻,你所能寻求帮忙和支持的,就是你的呼吸。
这是你的工作,不是其他人的。让别人去做他们自己的工作吧!你有你自己的工作,不是其他人的。让别人去做他们自己的工作吧!你有你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你不须去背负你家人的;不要执取任何什么,完全地放下,放下将会使你的心平静,目前你唯一的责任就是专注你的心,让它得到平静。把其他一切的事物都留给其他的人,色、声、香、味。。。。,那些都留给其他的人去照料。把所有的事情都抛诸脑后,去做你自己的工作,履行你自己的责任吧!无论任何念头在你心中升起,不管是对痛苦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或是对其他种种的忧虑,对它们说:“别来烦扰我,你们再也与我无关了!”当你面对“诸法”的升起时,只要不断地这样告诉自己。
“法”(dhamma)这个字,到底指的是什么?一切事物都是法,没有一件事物不属于法。而“世间”又是什么呢?世间就是你此刻正在波动的心境:“这个人将怎么办?那个人将怎么办?当我死后,谁会去照顾他们?他们又会如何去处理?”这些全都是“世间”,甚至只是恐惧死亡或痛苦的一个念头之升起也是“世间”。舍弃这世间吧!世间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假如你允许“世间”在你的心中升起,并支配你的意识,那么心便会变得曚昧不清而不能见到它自己的本来的面目了。因此,无论什么在心中显现,只须说:“这不关我的事,它是无常、苦、无我的。”
心想着你要继续活的长久,这样的想法,将会使你痛苦。但是想着要立刻死或快点死,也是不正确的;那不也是苦吗?因缘条件不属于我们,它们随着它们自己的自然法则。对身体的这种现象,你丝毫没有办法。你可以使这身体变得漂亮一些,短时间内看起来动人而且干净,就像年轻的少女,涂上口红,让指甲留长;然而当年纪到时,每一个人都是相同的命运。这就是身体的自然现象,你没有其他任何的办法了。但你所能提升和美化的,是这一颗心。
任何人都可以建一栋砖瓦木造的房子,但佛陀却说那种房子不是我们真正的家,他只是名义上归属于我们。它是世俗的家,会随着世俗的方式改变,而内心的平静才是我们真正的归宿。外在有形的家也许是美好的,但并不十分平静,有时担心了这,又但心那,愁虑满怀,所以我们说那不是我们真正的家。对于我们,它只是外在的,迟早,我们必得放弃它。这不是一个我们能长久居住的地方,因为它并不是真正属于我们,它只是这世间的一部分。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我们认为那是“自我”,是“我”,但事实上却不全然如此,它只不过是另外一个世俗的家而已。从出生到现在,你的身体随着自然的过程,它老了,病了,你却无法从中阻止;就是那样。如果希望它会有任何的不同,就会愚蠢得像要一只鸭变得、像一只鸡一样。当你知道那是不可能——一只鸭就是一只鸭,一只鸡就是一只鸡,而身体会逐渐老化、死亡时——你就会找到力量和精力。无论你多想让这身体延续下去,并持续长久,那终究是不可能的。
佛陀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行”(sankhara)这个字,指的是身和心。“诸行”(sankhara)是无常和变异的,出现了之后,它们就消失,升起了之后,他们便消逝;然而每一个人却希望它们都能永恒不变,这是非常愚痴的。注意这呼吸吧!一旦进来,它会离开;那就是它的自然,它便是那样。呼与吸必须要交替,必要要变化。“诸行”的存在来自于无常变异,你无法阻止。只要想想:“你能只呼而不吸吗?这样的感觉好吗?或者你可以只吸而不呼吗?我们希望一切事物都能够永恒不变,但那却是不可能的,这呼吸一旦进,就必须出,当它呼出时就会再次的吸进,这是很自然的,不是吗? 我们有了出生,就有老、病、乃至死亡,而那是完全自然且正常的。因为诸行履行了它们的工作,因为入息和出息以这种的方式交替,因此今天人类种族仍然存在这儿。
很快的,我们生、我们死。我们的出生和死亡恰是一桩事。就…
《我们真正的归宿》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