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关于八关斋戒的开示▪P4

  ..续本文上一页受这些戒。

  持戒波罗蜜多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持戒波罗蜜多,主要讲戒律。戒律有好多种,这里主要讲断恶行戒、行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

  修持戒律要断一切恶,行一切善。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善恶的标准、因果的细节,只有佛法里才有,只有佛才能说明白,除了佛之外谁也说不清楚,即使说也只能大概地说,不是详细、究竟地说。佛讲的善恶标准有好多种。世间出世间,小乘大乘、显宗密宗都不同。

  一般的断十种恶,行十种善属于世间的戒律。如果你能断十种恶,行十种善,就可以投生为人,或者转生为天人,享受人天的福报。断十种恶,行十种善也可以作为出世间的戒律。出世间的戒律要具备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的智慧。没有这些就不是出世间的戒律,不受持出世间的戒律就不能解脱,不能成就,更不能成佛。

  小乘里善恶的标准主要是出离心。如果对世间法有贪恋,为了世间的利益,所做的一切都是恶。不贪恋世间的利益,而是为了解脱,为了寂灭,所做的一切都是善。也就是说,只要有出离心的摄持,所做的一切都是善;没有出离心的摄持,所做的一切都是恶。

  大乘里善恶的标准主要讲利他心。为自己、自私自利,所做的一切都是恶;为众生、为他人,有利他心,所做的一切都是善。

  这是善恶的标准。如果我们不懂得佛理,不懂这些善恶的标准,就无法能够衡量、分辨、取舍善恶。你所认为的善不一定是善,你所认为的恶也不一定是恶。我们现在经常以自己的想法去衡量:“我很善良,做了很多善事,怎么还没有好报呢?他那么坏,造了那么多恶业,为什么还那么春风得意、一帆风顺呢?”善恶很难分辨,尤其是好人和坏人很难分辨。佛在经中讲过,人有四种类型:外熟内也熟,外不熟内也不熟,外熟内不熟,内熟外不熟。心里清净,表面上也清净,这叫内熟外也熟;心里不清净,表面上也不清净,这叫外不熟内也不熟。这两种人很容易分辨、判断,但是另外两种人却很难分辨。一种是外熟内不熟:外表上很清净、很善良,但是内心不清净、不善良。还有一种是内熟外不熟:表面上不清净、不善良,但是内心是清净的、善良的。这两种人很难判断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善人还是恶人。所以不能轻易判断别人,不能轻易判断善恶因果。

  有种人就是不相信因果,怀疑因果。佛讲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不管我们做善业了,还是造恶业了,过了千劫也不会浪费,到时候一定会成熟的。什么时候报,谁也说不清楚。我们的言行举止,包括每个起心动念,是善还是恶,我们也说不清楚。懂得佛法,懂得佛理,有一定正知正见的人,才能分辨,才能取舍。所以还要学、还要修。

  首先要明白佛理,这个很重要。我经常跟大家讲,闻思修是有次第的。先闻思,有了足够的闻思再去修行,才能成就,否则怎么修呢?若没有足够的闻思,不明理,不知道佛讲的善恶标准,怎么分辨、取舍善恶呢?

  在不同层次里,有不同的善恶标准。首先你要知道这些标准,然后看自己的相续,自己的修行在哪个层次上。如果你在世间的层次,就以世间的善恶标准来衡量。如果你在出世间的层次,还要看是在小乘的层次还是在大乘的层次,在显宗的层次还是在密宗的层次,再用相应的善恶标准去衡量。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在行善还是在造恶。

  你判断别人、衡量别人的时候,首先要知道他的境界在哪里,最起码要有他心通吧!你知道他的境界在世间的层次里,你就可以以世间的善恶标准来衡量他,看他是在行善,还是在造业。你知道他的境界在出世间、在小乘,你就拿出世间或小乘的善恶标准来衡量他。如果他在大乘,而且在密宗的境界,那你就拿大乘、密宗的善恶标准来衡量他。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就不应该判断、评价别人,说别人的是非,这是造业!你没有这个资格!第一,你不知道世间出世间、小乘大乘、显宗密宗的不同境界与善恶标准。第二,你也不知道他人的境界与层次。要衡量、知道他人的境界,你的境界必须要比他人高。高境界可以观察低境界,低境界无法观察高境界。

  有的人说什么“这个法师讲得好,那个法师讲得不好”“这个法师如法,那个法师不如法”。祖师大德为什么要求我们“不赞不谤陌生师”?因为这样容易造业!造业了就要承受果报,这个果报非常严重。如果你诽谤了一个具德的、有成就的圣者,这个罪过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大。为什么要造这么大的业?将来怎么承担这个果报啊!没有必要嘛!

  不赞不谤,不要轻易去接触、亲近,不要轻易地跟他学,不要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说他的是非,也没有必要舍弃他。他也是众生,你舍弃众生也是一种罪过。作为菩萨,舍弃众生就是舍弃菩提心。如果把菩提心舍掉了,怎么能成就呢?

  这些善恶标准是大概地讲的,很多细微的还没有讲。我们先要掌握一般的善恶标准,以及不同层次中不同的善恶标准,然后再去衡量、分辨、取舍。佛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你们认为学佛有那么简单,有那么容易吗?要是有这么简单,有这么容易,众生就都成佛了。

  有人认为:“我在学佛,我在修行!”实际上连善恶的标准都没有掌握,也不知道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小乘里怎么讲的,大乘里怎么讲的;显宗里怎么讲的,密宗里怎么讲的,都混淆了。还说:“他造恶业了,将来要下地狱;我在种善根,将来会得到好报……”然后期待着。一个月过去了,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变化;一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就开始怀疑了:“我做了那么多善事,怎么还得到不好报呢?怎么还不发财呢?怎么还过得不好呢?他那么恶,造业那么狠,怎么还没有报应,还那么一帆风顺呢?”

  佛讲的因果丝毫不爽,不会有假的。善恶很难分辨,因果也很难掌握。有现世现报的,有来世再报的,还有很多生生世世以后再报的。但不管是善还是恶,都不会浪费,一定会报的。所以不要怀疑因果,不要诽谤佛。

  都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没有学好,没有修好;是自己迷惑,不知道什么叫善恶。也许你做的不一定是善,也许他做的也不一定是恶。就像前面说的,有内熟外不熟的——在表面上很凶恶,很暴躁,行为都很不正当,但是你能看出来他的内心吗?以前很多大德高僧,在表面上都是下等种姓的人,有的是屠夫,有的是渔夫,有的是猎人,有的是妓女。佛菩萨为了救度众生,所化现的形象有各种各样,在猪、牛、猫、狗当中,都有佛菩萨的化身。

  我们经常讲,每四个修行人当中肯定有一个成就者。你能看得出来吗?以前有个人说:“佛说了,四个修行人当中肯定有一位成就者。不对啊?我也不是,你也不是,他也不是,那个人也不是。你看,没有嘛!”我们现在和他一样。自己的境界还没有到那个层次的时候,在外表上是看不出来的。你自己的境界低,往上看不出来,只能往下看。比你低的境界里面肯定没有了,比你高的境界里有很多,但是你却看不出来,就在那里盲目评论,以为没有,于是怀疑。

  我们今天举办的观音法会,参加的人这么多,这里面肯定有很多,最起码也有十几位大成就者,你能看得出来吗?你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也不顺眼,看这个不好,看那个也不好,“他也有烦恼、痛苦,他也有习气、个性……”就这样评论。为什么在你眼里都不好呢?第一,自己的心不清净。心清净的时候一切都是清净的,心不清净的时候一切都是不清净的。第二,自己的智慧不够。妙观察智是佛的智慧,一般的修行人有相似的妙观察智,但是你没有。你一点修行、一点成就都没有,你不仅没有妙观察智,连相似的妙观察智都没有,你没有“看透”的能力,所以看不出来。

  自己有烦恼、有痛苦,有习气、有个性,就觉得别人也有,和自己一样。现在很多人都这么认为:“他和我一样,也没有好到哪儿去啊!”这都是错误的。你能知道他的内心吗?他心通不是什么高境界,但是你要评价别人,要有他心通,不然怎么评价别人呢?

  《自我教言》里讲:“不赞不谤自亲属,不赞不谤陌生师,不赞不谤一切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下,不要去诽谤,也不要去赞叹。

  “我的父母、儿女如何如何好”“我的先生(太太)如何如何好”,这就是赞叹。你可以赞叹,但是你不能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恶意地去赞叹,否则也是一种造业。有些人经常说:“我的儿女好,别人的儿女都不如我的儿女……”不要轻易评价别人,不要轻易说别人的是非。这样很容易造恶业,而且会造很大、很严重的恶业,不知不觉地就会导致自己落入出苦无期的下场!

  在特殊的情况下,你可以赞叹,可以表扬,这是方便语,是善巧方便,你要有这个智慧。有必要的情况下,为了度化他人,为了自己能更精进地修行,修行是为了解脱成佛,解脱成佛是为了众生,出于这种发心也可以赞叹,可以表扬。但是我们现在的状况是,不管是赞叹还是诽谤,都是恶意的,不是善意的。这是一种贪念,一种贪着。

  信佛就要信因果,修行就要取舍因果。断恶行善就是戒律,戒律像大地一样。如果没有大地,我们怎么盖楼,怎么行走?同样,没有戒律我们无法修行。佛讲戒定慧,首先是戒,然后才能有定,最后才能产生慧。我们不说特殊情况,一般情况就是这种程序,这个次第。戒律是根,不受持戒律,不可能成就!现在很多人都不受持戒律,有的人怕犯戒而不敢受戒,有的人不明白受持戒律的必要性而不受戒。

  你想成佛,必须要受持戒律,这是解脱、成佛的必经之路。戒律有好多种:有世间的戒律,有出世间的戒律;有小乘的别解脱戒,大乘的菩萨戒,密乘的十四条根本戒等等。这些戒律也不是都要受持,是要根据自己的根基、意乐、因缘受持的。一下子…

《关于八关斋戒的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