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么你非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不可呢?既然你信神,你信佛,你有自己信仰的对象,你信仰的对象时刻在你心中看着你听着你,你相信他就行了,为什么你一定要让身边的人认可你呢?我开山建寺十年来所受的委屈和冤枉,那是语言文字根本无法表达的,语言文字根本不足以表达我所受的委屈、我所受的冤枉、我所承受的痛苦。可是我相信有一尊佛坐在我的头顶上看着我,我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头顶的这尊佛而做。你不理解我,你不认可我,你不支持我,你算老几?我心里压根就没有你,为什么我要你认可我呢?我相信我头顶上的佛,我相信他认可我,只要他理解我就行了,我就是凭着这样的信念走到了今天。
你们看,我们寺院的XX什么时候跟别人辩论过?什么时候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别人的理解?早期我们还在观音殿下面那几间瓦房的时候,只有几个出家人,包括几个早到的女众,叫她们干什么就干什么。她们真的是做到了“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把她们往哪里踢,她们就往哪里去,绝对不会反抗。她们真的是学会了借事炼心,真的是在训练无我、忘我。早期还有非常能干的JX、DX。虽然DX的脾气不好,但是干活谁都比不上他。
一个人只要有一技之长,人家都会尊重你;没有一技之长,你凭什么叫人家尊重你呢?人的高大形象是靠什么获得的?人的尊严是靠什么获得的?是靠你说你自己有尊严,靠你说你自己有价值吗?是靠你多年默默辛勤地付出,拿业绩来证明的。尽管东华寺那么多人不喜欢NM,但老大喜欢他,你不喜欢又算得了什么?他得罪了你,但维护了寺庙的利益;他得罪了你,但维护了他的信仰。而你是一个俗人,你衡量一个人完全是用俗人的方式。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你是一个真正的出家人,他得罪你,但维护了三宝,他得罪你,但维护了常住的利益,你就应该敬佩他。如果他维护了你,损害了佛教的形象,维护了你,损失了常住的利益,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怎么评价这个人?如果你没有信仰,你会喜欢这种类型的人;如果你有信仰,你会瞧不起这种人。他所谓的和你关系好,维护了你个人的利益,是建立在损害常住利益、损害佛教利益的基础上,而不是损失了自己个人的利益,维护了常住的利益、佛教的利益。有这种境界的出家人太少太少了!多数都是损害了寺庙的利益、佛教的利益,维护了个人的利益。
好在佛教的势力强大,有千千万万的信徒,佛门里出现个别败类还无法败坏佛教的形象,还吃不穷,败不坏。他为了维护佛教的利益,为了维护寺庙的利益,得罪了你,你又算得了什么?你的价值、你的形象跟佛教相比,跟寺庙相比,又算得了什么?为什么你不会这样想呢?因为你不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你不一个真正的出家人,当然你不会这样想。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学佛的人,真的是一个出家人,你就直接告诉他:“你不需要巴结我,不需要跟我搞好关系,你只要维护了佛教的形象,维护了寺庙的利益,我就尊重你,高看你。你光巴结我,维护我,破坏了寺庙,破坏了佛教,我一样瞧不起你!”可是你没有这个骨气,所以你不敢这样想,不敢这样做,也不敢这样说。
为什么你住在这个寺庙里,却不维护这个寺庙呢?因为你没有为这个寺庙流过汗,流过血,流过泪,你没有为这个寺庙付出过。你没有付出是因为你没有信仰,所以你就不会维护这个寺庙。你们看,我们的牌坊是一个功德主捐的,三门殿是一个功德主捐的,斋堂一个功德主,大雄宝殿一个功德主,六合堂和客堂一个功德主,法堂一个功德主,上客房一个功德主,养正堂一个功德主,罗汉堂一个功德主,自在堂一个功德主,正在盖的千佛堂一个功德主,现在的观音殿一个功德主。所有这些殿堂和建筑都是一个功德主、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捐建的。你住在寺庙里混日子,胡作非为,破坏寺庙,不要说我会灭掉你,不要说护法神会灭掉你,这些功德主就会灭掉你,人人都会灭掉你!为什么人家要省吃俭用,付出奉献来建寺庙呢?可是看看我们出家人身上哪有一点奉献的样子?哪有一点付出的样子?既然你有信仰,就用你的行动来证明!
实际上我们能享受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好的环境,发心付出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只那么几个人就撑起了一片蓝天,造就了这么好的环境,难道大家的眼睛看不到吗?男众有几个付出,女众有几个付出,难道我们看不到吗?谁在做表面工作,谁在诚诚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难道我们看不到吗?有时候我真的百思不得其解,你身为一个出家人,怎么想的做的跟俗人一模一样,哪有一点体现出你相信因果了?我们寺庙有好多居士都比我们出家人做得好。也有个别居士本来做得很好,可是看到我们出家人不好,看到一些居士做得不好,他也跟着变了。为什么你看到身边的人不好会跟着变呢?说明你也不是真正有信仰的人。如果你是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怎么会受身边没有信仰的人的影响呢?为什么你会忘掉你的初衷,被他转了呢?你的初衷是什么?当你遇到不顺心的事,见到不如意的人,你不要忘了你的初衷。
为什么你们男众不学学CE,女众不学学XX呢?我们的首座和尚也做得非常到位,无论你对他是什么态度,他永远都是一个表情,真的是喜怒不形于色了。你们不相信可以试一试,你对他好,他是这个样子,你对他坏,他也这个样子。这种人就是有信仰、有立场、找到了立足点的人。他就立足在他的信仰上,所以不会因为你对他好就改变态度,也不会因为你对他差对他坏就改变态度。他是靠信仰活着的,是为了信仰而活着的,不是看你的眼睛,看你的嘴巴而活着的。
还有我们过去的书记HH,人家是真的发心。尽管你有学历,你的智商高,你的能力强,但是你没有人家发心。既然你是一个信仰的传播者,在你身上就应该体现出你的信仰。你的信仰体现在哪里?通过什么体现出来呢?通过包容、忍让、宁静、奉献。我不要求你有慈悲心,但基本的包容、忍让和奉献应该有。慈悲心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你没有修成菩萨,在你身上是体现不出慈悲的。菩萨才具备慈悲心,罗汉还不具备慈悲心。当然,罗汉有罗汉的慈悲心,但是跟菩萨的一比,就不叫慈悲心了。虽然你不是菩萨也不是罗汉,但在你身上总该体现出包容、忍让、大度、奉献和责任心吧?这些基本的品质你总该有吧?我看好多人身上都没有,我都没有看到。
我们现在的后起之秀XL和ZY,跟过去的NM一样,每天也像头牛一样干得累死累活的,衣服都没有干过。人没有干活累死的,都是心量不够气死的。一个人的福德是怎么培养起来的?你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气,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压力,你的福德就增长了。你付出的别人也能付出,那你的身份跟常人一样。可是我们的身份又不是常人。你们都认为自己的心量大,那为什么在日常工作中、生活中,别人一句话一个眼神就把你击倒了呢?虽然作为出家人,你有点个性是正常的,你是个人,当然有人的习性。但更多时候,你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在你身上就应该体现出有信仰的特点,有信仰的形象,何况出家人被称为人天师表,是人类的榜样?但是在我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却是地地道道的俗人,言行举止跟俗人一模一样。女众中FH也不错。FH也是个没心没肝没肺的人,你怎么说她怎么骂她,她都是嘻嘻一笑,从来不会烦恼。可能小烦恼也会有,但一会儿就过去了。这是何等高的境界,非常了不起。
大家时刻都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不要忘记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哪些事情该发生,哪些事情不该发生。他说你坏,你未必坏;他说你好,你也未必好。就算大家都不理解你,你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你所信仰的神在看着你,他理解你。你应该这样想才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否则你跟没有信仰的人没有区别。碰到善缘,你应该认为这是因果,这是命;碰到恶缘,你还是应该认为这是因果,这是命。你越是对抗,越是给他注入新的力量。人与人之间真的能靠解释来解决问题吗?解释真的能解决问题吗?为什么我们佛教的僧团要靠“六和敬”精神在一起共事,一起生活呢?首座和尚能不能把“六和敬”背下来?
答:身和同住,语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
师:当不能和的时候怎么办?
答:不能和的时候,就要摒除那些不和的成分。
答:默摒。
师:WF说的非常对,默摒,就是不理睬他,不听他的解释,对他不抱任何希望。默摒才是最大的力量,才是最大的还击。你心里都不装这个人,把这个人从你心里剔除出去了,这才是对他最大的打击。你要求他解释,说明你心里还装着他。当然,我们做任何事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但是,当你无法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时,为什么要生这么大的烦恼,抱那么大的希望呢?你就老老实实安安心心地做你的事。人不理解,神理解;人不知道,神知道。何况你身边总会有人知道你,理解你。
星云大师创建佛光山后,有一个女人生了孩子,抱到佛光山去说这是星云大师的孩子。星云大师说:“太好了,我终于有后了!哪有这么好的事,和尚当了,老爸也当了,说不定将来还要当爷爷!”他高兴得不得了,把孩子收下了。半年后,那对夫妻关系和好了,又跑到佛光山把孩子抱回去了。这是何等的心量!那真的是祖师再来啊!你们想想,对和尚最大的羞辱就是作风败坏,假设有人以这种方式来栽赃陷害你,你能活下去吗?你又能像星云大师那样坦荡洒脱、慈悲智慧地应对吗?
作为一个出家人,你能转变眼前的现象就转变,转变不了就认命。你不能包容他,你没有这个慈悲心包容她,没有这个智慧化解恶缘,就用佛祖告诉我们的杀手锏——默摒。你的心里没有这个人,尽管他在你身边,在你眼前,你就当他不存在。因为你的德性不够,所以才碰到这样的人。但是如果你的德性够,碰到这样的人,你也把他感化了。既然你出家学佛了,为什么在你身上体现不出一点不同于俗人的地方,比如说洒脱呢?什么叫洒脱啊?出现逆境的时候,你无所谓,不在意,这就有点洒脱的影子了。可是出现一点不顺心的事,你就那么纠结,那么烦恼,那么痛苦,你每天早晨拜佛,拜十大愿王,都白拜了!
我曾经跟你们说过,我每次拜十大愿王的时候,身上都会触电。尽管我出家二十六年了,只要我在诵十大愿王的时候,浑身从头到脚都会像过电一样。出家人只要把十大愿王做到了,就什么都达标了。就算你做不到,你也应该知道你的行为标准就是十大愿王。你的所作所为只要达到了十大愿王的标准,甚至只要达到其中之一,你就算是一个有修行的人,就算得上是一个出家人了。早上拜十大愿王都是有口无心地唱,有什么用呢?要一字一句地背,从内心发出去再盘旋回来,内外交织成一个整体。礼敬诸佛、广修供养、称赞如来……那么多规矩、那么多戒律、那么多要求,都逃不脱十大愿王的范畴。十大愿王做到了,成佛绰绰有余!你把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当作佛来恭敬,当作佛来对待,你就是骂人的时候,也把他当作佛来骂,你就不会起嗔恨心,不会生烦恼了。你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当作如来来称赞,当作如来来供养,还有什么关碍不能过的呢?佛法不是靠说的,是靠点点滴滴做出来的。如果靠说能成佛,能解决问题的话,我们都不用做事,就看谁会说好了。
释万行2013.6.07
《怎样做好一个出家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