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么用呢?实际上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是不会在意外在环境的,他会注重内在的环境。一个人如果总是注重外在的环境,他一定会忽略、荒废内在的环境。尽管我们出家人不种地,不干农活,不上班,但实际上我们天天都在干活,天天都在上班,而且没有下班的时间。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如此,反正我是从来没有下班的,天天都保持一个状态——用功的状态。尽管我做不到每时每刻都能把握内心,不让它长草,但我天天都在耕种。有时耕着耕着,一不小心还是长草了,我马上就把它拔掉、锄掉。出家人虔诚地信仰,精进地用功,就是在工作!如果你认为坐在办公室里,或者跑到田地里、工地上才是工作,那是邪知邪见!我们修行人坐在禅堂里是为了检验这颗心,坐在办公室里或者跑到工地上也是为了检验这颗心,哪一天我让你们出去开山或者出去逛大街,还是为了让你们检验这颗心!一个修行人如果连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外在的环境都不能超越,那么精神的环境、心灵的家园又怎么可能获得呢?只有外在放下了,才可能逐渐深入内在。
如果我们的身心真的空掉了,什么都不在意,在我们身上就应该体现出无我的境界、大无畏的精神。可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却是缩手缩脚,畏首畏尾。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执太重了!把自我看得太重了!把个人的感受、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太重了!这些束缚了你的手脚,所以你就没有胆量。如果你真的什么都看开了,看破了,放下了,无所谓了,为什么在你身上体现不出大无畏的精神和无我的境界呢?为什么你的逆反心理会那么严重呢?为什么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我执在做,都是为了表现自我而做呢?观观我们的想法,听听我们的说法,再看看我们的行为,身口意是否一致?
修行真的很简单,真的很容易,难就难在我们很难长期永久地保持一个状态。有时候在霎那间,或者一天两天,或者一次两次,我们的确会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和无我的境界,因为我们有佛性。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都是使用头脑,而头脑是四分五裂的,是自私自利自我的。只有从我们的中心、从我们的核心散发出来的力量才是全然的,才是全盘考虑的。因为它是与万物同一体的。此时,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保护你就是保护我,损失了你就是损失了我。
身为修行人,如果我们只是闻到了道,没有感受到道,那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啊!况且好多人都是舍家来到寺庙想献身修行,你有否想过你所做的一切是否对得起自己的信仰?你选择了这个信仰没有谁逼迫你。到了寺庙,师父还要设门槛考验你。你忘我地、奋不顾身地想突破这个门槛。师父于心不忍,把门槛降一降,让你过了。可是过了之后呢?你所想的、所做的是否违背了你的初衷?
一个人有道行不是体现在有道行的地方,而是体现在没有道行的地方。一个人有智慧也不是体现在有智慧的人群里。大家都有道行了,用不上你;大家都有智慧了,也用不上你。所谓的护持正法,是在邪魔挡道的时候。当邪恶力量出现的时候,身为修行人,你就应该为了护持正法而奋不顾身,忘掉自己!
身为出家人,如果你不能视道场为自己的家,不能视佛法为自己的生命,不名为一个出家人,你也亵渎了自己的信仰,可以说你是一个没有灵魂、没有信仰的人!为什么过去那么多高僧大德能忘身护教,忘命护教?因为他们真正做到了深信,真正做到了力行。他们的言行和他们的追求完全一致,他们与他们的信仰完全融为一体,并不是像一些修行人那样心口不一、表里不一。假如我们身边出现一两个这样的人,该怎么办呢?他就是一面镜子,让你看清自己是否也散发出像他那样让人无法接受的品质,甚至是令人厌恶的品质。如果你不喜欢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品质,你就要问一问自己:我身上是否也有像他这样或类似他这样的品质,让别人也无法接受?你不是厌恶他,排斥他,而是应该马上反观自己的内心。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灵魂都是非常优秀、非常圆满、非常圣洁的,就看你用不用这个圣洁的力量。你用,它就在那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不用,永远都没有。这个人身你未必生生世世都能拥有,既然这一世拥有了,造化给了你这个圣洁的力量、圆满的智慧、优良的品德……给了你一切,为什么你不用它,反而让不好的品质散发出来,干扰别人,干扰环境呢?你不用它,机缘就会渐渐丧失。就如同我们生活中的机会,只给你一次两次,不会给你三次四次。我们得到人身也是如此,你不好好善用,发挥美好的品质,将来就不会再给你人身了!因为这一世为人,你没有广修福报,广结善缘,没有完善自己,没有净化外在和内在的环境,来世你就没有资格再投身做人!
身为学佛的人,我们必须深信三世因果,把三世因果的理念融入我们的血液里,融进我们的骨子里。三世因果和三天因果不就是时空的放大与缩小吗?三天因果你把它放大比如一亿万倍,可能就是三世因果了。三世因果你把它缩小一亿万倍,不就是三天因果吗?
释万行2013.5.9
《学佛人的气质》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