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以事显

  人以事显

  今天感冒了,本来不想来,怕传染给你们。这么多年来,每年都是十一月十五左右开始感冒,春天还有一次,跑都跑不掉。今年推迟了十天,可见业力有多大,想转变业力哪有那么容易啊。古人讲,跳出三界外方不受五行之制约。每次感冒吃不吃药都得十天,只不过吃点药人会轻松一点。有人说感冒是好事情,可以排毒增加免疫力,接受这个理念,心里会平衡一点。

  教我修禅的若晖老禅师,一辈子都没有感冒过,没生过任何病。所以我们每次感冒了,他都骂我们是业障鬼,没有修好。想想真是这样。你们说为什么会感冒?

  答:季节变化。

  师:季节转化时,我们的身体未能和季节同步转化,无论是提前或推后,只要没跟季节同步就会感冒。为什么秋夏季节患感冒的人少呢,因为在这个时期人的毛孔是张开的,容易和大自然交融。而到了冬天,包括春天,身体的毛孔都关闭了,就不容易和季节同时转化运行。春天万物生发,此时我们的身体若不能和春季萌发的力量同步,也会感冒。这也是治感冒需要发汗的一个原理,很多人认为这样做是为了把毛孔打开让凉气出去,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更主要的是毛孔打开后,体内之气和自然之气衔接、交换,形成一个整体。所谓的免疫力强,身体底子好,就是因为身体之气和自然同步。我们没修好是真的。

  男众都打禅七去了,今年女众没去,心里有什么想法啊?有没有女众跑到其它寺庙参加禅七啊?(答没有)

  师:女众会不会抱怨啊?

  答:没有。

  师:你怎么知道没有。

  答:我们就这么十几个人生活在一起,没听到谁抱怨。

  师:抱怨也很正常,明年你们女众就可以在罗汉堂顶层和我们同步打禅七了,接上可视投影仪,你们就能同步视听我们在自在堂的开示。实际上我一直都很重视我们东华寺的女众,早期东华寺都是靠几个女众在做事情,只不过现在男的多了,成了主力。虽然现在主要是他们在做事情,但就力度和韧性都赶不上女众。

  并非打个禅七就开悟了。目前我们东华寺打禅七还处在学规矩阶段,打七真正能够操盘的恐怕也只有WA了,我和MS、DH都是一知半解。伟岸学得很快,第一年打禅七时他也拿不下来,他跑到外面参加了几个禅七,就把禅堂这一套规矩全部掌握了。

  我时常讲,一个出家人,包括一个在家人,你想让人家尊重你,信任你,抬举你,你必须有过人之处。哪怕有一技之长,你在社会上立足,人家都会敬重你。我们每一个凡夫俗子都渴望受到重视,得到信任和重用。可是你没有特长,如何让别人重用你啊。你没有一点业绩拿出来,我信任你那不是傻子吗?我之所以信任你,是因为你多少年如一日地在做,而且做出业绩摆在了那里,大家有目共睹,自然都会信任你。

  我们到了一个单位,领导给你安排工作是给你一个展示的机会,你把你的能力展现出来了,自然得到大家的认可和信任。如果给你机会,你没有及时把握,没有把自己的才华和专业技术表现出来,人家凭什么信任你呢。信任是个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如果做事的机会给你了,一次、两次、三次,你都没有把事情做成,所谓的做成是指又快又好,保质保量。有一种人做事很快,但质量很差,无法投入市场与人竞争;有一种人很精,本来是一个月的工程,结果他一年才做出来,这也是失败。竞争靠的就是价格和速度,即又快又好。这两条你把握不住,你是没办法与人竞争的,你也没有东西拿出来让大家信服你,认可你。你买的东西,如果质量很好,但价格昂贵,你心里也会不舒服的。谁都喜欢买物美价廉的东西。

  我们做人也是这样,既要讲信用,又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有一种人,他很讲信用,也很努力,结果事做不成;还有一种人,他很会做事,能力很强,但他不讲信用。这两种人都不敢重用。古人说,有能力没有德行不能重用,没有能力有德行还可以用。因为能力可以培养,你业务不会没关系,可以培养你,但是你的德行差,那就很难培养了。如果人生的第一堂课你错过了:你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在你以后的人生当中,要建立信用、仁义是很难的。信誉和仁义是我们人生的第一堂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这一课是在家教中建立起来的。第二堂是在学校里,师长教我们知识,教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我们如何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为什么有一种人看到别人升官发财,总会嫉妒、羡慕,心里不平衡呢?尤其是看到笨点的人当官或发财了,这种人就会抱怨自己怀才不遇,这是因为在我们人生第二堂课中没有受到师长的教育。

  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能够开公司,能坐到老总的位置上,或者能当上县长、县委书记,必然有他过人之处。也许你只看到他笨的一面,而他的优点你并没有看到,否则他不可能坐在这个位置上。只不过他隐藏了他的过人之处,他所流露出来的都是他的缺点。因为他知道,他流露出来的缺点对他的人生、对他的事业不会构成威胁,不会葬送他的前途。

  有一种搞政治的人,他表现出来的是迟钝、缓慢、憨厚。我们常说,这种人傻头傻脑的怎么还能当官呢?实际上他是有意把自己包装成这样,而且这种人时时刻刻会注重自己内在的起心动念,他对外在的言行举止往往不太在意。古人讲,注重外表的人往往是外秀内拙。就像一个特别注重面子,好虚荣的年轻人,他的内心总是务虚不务实,做事抓不住要害。而另外一种人,他往往会忽略自己的外在形象和谈吐气质,完全沉浸在内在的起心动念里,所以他的思维就很敏捷,而行为举止相对地会迟钝些。只有境界很高的人才能够达到内外兼顾,完全同步。一般的人只有处在深沉思考中时,他容易忽略外在的行为举止,显得很迟钝。外在的形象本来就是内在的显现,外表无论是显得精干还是迟钝,都是内在力量的彰显和投射。一个修行人必须身口意同时兼顾,所以要特别注重起心动念,有时身教更重于言教,因为凡夫俗子判断我们往往是通过外表。但也不要舍重就轻,因过分注重外表而忽略了自己内在的培养。

  为什么有一种人一生碌碌无为,只会吃喝玩乐,一牵扯到具体事情他就一塌糊涂?因为他的心从未沉下来过,他只是注重外表,注重别人的眼神,很少把心静下来反观自己。我们的内在素质必须下一番死工夫才能改变,外在气质同样如此。

  佛陀时代,很多人正是看到释迦牟尼佛的非凡气度才跟随他学佛,但他们并不懂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仅仅看到他的外表就追随他学佛呢,那是因为他的行为举止已经入道、达到了内外同一体。他已经完全超越了文字和语言,他度众生不仅使用文字,更多的是使用他的气质和他的肢体语言。语言本来是多余的,因为你不相信对方,对方才采用语言和你沟通,如果对方令你信任,他还需要语言和你沟通吗?直接做就是了。凡夫俗子恰恰是说得多做得少,他把整个心用在语言沟通上,他不拿实际行动说话。整个心一旦用在语言上,行动力自然减弱。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很少看到又能说又能写又能做的人,要么是能说能写不能做,要么能做具体事,但却不善说或者不善写,很少有三者聚于一人之身的。

  一个人要想造福社会,要想让所在的团体受益,他的确需要时间和机会。但是当这个机遇来到我们面前,如果我们未能及时把握而错过,那么几次下来,机会就不会再光顾我们。因为环境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他不会刻意眷顾某一个人,它只为有准备的人而存在。就像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家出台了很多开放政策,有的人抓住机会就发财了,有的人却依旧贫穷。

  身为出家人,虽然不需要你参与政治,但你必须了解政治,你只有懂得了政治,你才能够把握大环境下的发展方向,比如改革开放初期讲究搞活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发展到中期,主张和谐社会;时至今日,随着十八大的召开,政府重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了定位:那就是由幸福社会向法制社会进化。如果你不明白政治方向,继续喊搞活经济,你就不是与时俱进了。社会的发展规律就是——经济搞活之后要求社会和谐;社会和谐需要法制做保障;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基础奠定了,民众就应该产生幸福知足感。幸福也是要喊的,不喊就把幸福二字忘掉了。我们现在衣食无忧,为什么没有幸福感呢,因为人的欲望会无止境地膨胀,因为喊幸福的人太少了,大家都忘了当初的吃不饱穿不暖。

  出家人做为传教士,内心一定要健康。如果你的思想很阴暗,那么从你嘴巴里讲出来的法,不是充满了*味,就是无病呻吟。困难无时无处不有,你做不做事都有困难,为什么这样说呢?天气冷了你会冻得哆嗦;天气热了你会热得冒汗。这不都是烦恼吗?就我们的降生,佛教也把它列为八苦里的生苦。我们只有在心态上超越了,才不会感觉苦,尽管困难依旧,但是就我们的内心而言,在等于不在。即便是苦,你的心不住其上,苦也不是苦了。

  喜怒无常是佛教的专用名词。圣人就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逢喜,他不会执着、住在喜上;遇怒遭苦,他也不会执着、住在怒上。任何事情对他来讲都是无常,好吃的他不会住在上面,烦恼不好听的他也不会住在上面,因为念念迁移,念念无常,你想住在某件事上都是不可能的。即使你有了妄想,你想停留在这个妄想上都不可能。你若真的能停留在这个妄想上不走开,不转移,那么妄想就变成定了。但这不是我们佛门里讲的正定,它属于一种邪定,正知正见的定是自利利他的。

  一个学佛的人,如果对某件事情特别地执着,有着特殊的嗜好,那就不符合修行人的要求了。只有将此心训练成无常心,我们才能根据需要成长。多数人之所以没办法根据需要成长,就是因为他把自己锁定在了某个阶段的某一层次上。比如爱吃甜的人,碰到辣的他就受不了,就会发牢骚;有的人换个环境才能适应。这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建立无常的心态和境界,不能根据需要成长。…

《人以事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