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以事显▪P2

  ..续本文上一页比如说感冒,就是身体被锁定在了一个温度上,不能随时根据外面的气候变化而改变。所以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无常态,以万物为常态。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根据需要成长,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就不会抱怨了,就不会说这个我不会那个我不会了。在座的每一个人之所以会做某件事,都是你学来的,并非你生来就会。我常说我和大家的区别就在于,任何一件事情我不会做,但我会去学,而多数人不会做就不做了,宁可不需要,也不去学。很多事情不是你需要才去学,更多的情况是你的确不需要,但是众生需要,社会需要,我们这个团队需要,那你就应该去学。只有在这种需求下你学了,你的存在才有价值,你才能让大家高看你,重用你,抬举你。

  看看我们一无是处。尽管我们身上没有缺点,但也没有优点。实际上你没有优点就是你的缺点。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你说我没有不良嗜好,但是也没特长,你没有特长就是你的过错,就是你的缺点,因为生为一个人,你要谋生,你要立足于社会,立足于一个单位,你怎么能没有特长呢!孔子讲:“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意思是,做人要以德行为基础;要生存,你就必须掌握一门技术,你才能闯社会,走到哪里都是个有用的人才;你想让别人敬重你,佩服你,信任你,你要做到仁义二字。你只有能力,但不讲信誉,缺乏仁义,人家也不敢重用你。只会交易性地用你,和你一把一利落:你给我办一件事,我给你多少钱。而不会推心置腹地重用你。

  才华的培养确实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展现自己的才华,一句话一件事足以说明问题。无论你说话还是不说话,都代表你出手了,都代表你内在的答复和举措。一般人以为,新到一个地方,我不说也不做,领导就看不透。实际上你不说不做,同样代表你内心的反应。你做了,无论你采用哪一种形式和方法,无论做得对与错,都是你内心的显现。你千万别认为我不说不做,人家就不了解我的内心。学佛的人常说要修功德,聚福报。你的功德福报从哪儿来呢,不就是通过你数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做一些利益他人的事情,才把你的功德福报培养起来吗?

  说到困难,谁做事,做任何事都会遇到。你如果懂得圆融,懂得改变你自己,方法总比困难多。尤其是你想在同行中脱颖而出,甚至在诸多领域中脱颖出来,你必须有过人之处。无论是做事的能力,还是做人的品质,只要有一点过人之处,都会被大家发现。年轻人时常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你若真有才华,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今社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你怎么可能没有机会显示你的才华和能力呢?各行各业都非常缺人才,当然这里讲的人才不仅是指业务能力强,还要道德品质好,这才是真正的人才。你仅有业务能力,人家不用你,当然你会感叹怀才不遇。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要反省你自己了。

  一个人到了一个地方,如果领导撒手让你负责一件事情,让你自己做主,那说明领导认可你的能力和你的人品。尽管你认为你的业务还拿不下来,还有问题,但这时你不需要去问领导了,所有问题都要自己去解决。正因为有困难,有问题,你把它解决了才能显示出你的能力。如果把这一摊子工作交给你,没有困难,没有问题,那是对你最大的羞辱。越是有困难有问题,越是不好干,领导把这个球给你,你不要抱怨,你应该感恩:终于给我了一个施展的机会,一个历练的机会。也许这个领导也拿不下来,出于他的心态的确是给你了,无论他会做还是不会做,他只要是交给你了,你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欢喜奉行,给他交一个满意的答卷,他就会对你刮目相看。如果你抱怨,或者说你把它打回去了,这就是你的失败,是你不懂得做人做事:你不会做,借此机会学习;你会做,借此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让领导和大众认可你。我一直持个观点,一个人之所以有价值,之所以让大家敬重你,佩服你,认为你很重要,那是因为你曾经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你为这个团体、为这个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别人做不到的,你做到了;别人能做的,你比别人做得更好,所以才获得了大家的敬重和佩服,说话才有分量。

  谈到这里,又要老僧常谈了,不过这的确是我内心的感受。你到了一个单位,正赶上这个单位始建初期,白手起家,一无所有,没水没电甚至没有办公桌,条件很差。这种情形在人的一生当中不会碰到三次。人生创业,一生当中最多两次,无论你是一事无成,还是功成名就,都不可能碰到第三次。这是现在“社会成功学”的专家经过科学论证,探索出来的理论依据。一般来说,人生当中一次性成功的比较多,以后无论到任何地方去创业,都不会再有上述情况了,因为有本钱了。但是也有第一次创业赔得血本无归的情况,那么第二次创业,可能还会面临第一次创业的艰辛,吃住办公什么都没有。

  环境好不是一件好事,环境差也不是一件坏事。什么都给你准备好叫你去做,你的能力是开发不出来的,早被埋掉一半了。只有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培养并显示出你的韧性。当然,好的环境我们没必要抛弃,不好的环境我们也无需抱怨,出家人讲究随缘,什么样的环境都要去适应。真正做事的人,有环境要做事,没有环境创造环境也要做事。今天一个出去建寺庙的徒弟给我打电话,抱怨没人帮他忙。我说你手里有钱还怕没人帮你忙吗?我说你是老抠门,总想让别人帮忙,自己还不愿意花钱。如果你有德行,你找人就可以不用开工资;你没有德行没有招感力,你就花钱雇人嘛,环境是人创造出来的。

  现在很多年轻人一做事就提要求,首先要给我配车配电脑,包括办公桌,不是名牌不用。你也许会说,我是给你打工,你不给我配这些,我怎么给你干活呢。作为打工的,你可以提出这种要求。但是还有一种有智慧的打工者,在座的一半都是居士,将来你们也会出去打工,有智慧怎么打工?——拿着你的电脑,不要公司配,办公桌不满意,你可以自己买个好的,把这个不好的办公桌拿出去。这个理念是我今年才学到的,当我听到后,我非常佩服这个有智慧的打工者。他是在我的一个徒弟的公司里打工,我的徒弟由于比较忙,同意他来上班后,没顾上给他配车、配电脑,只是临时给他凑了一下。他什么都不提,拿着自己的电脑,开着私家车,自己买了老板台,最后也没到老板那里去报销。就这一个动作,当然也树立了很多敌人:我们一起来打工,就你特别,你这样搞把我们几个都比没了;老板当然会觉得这个打工者好——没有抱怨,没有要求,怎么就那几个老跟我提要求。他的确在其他打工者中失去了民心,但却一下子抓住了老板的心。不到三个月,老板不仅给他配了专用车,名牌电脑,还给他配了更好的实木桌子。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心态和眼光来评论这个人,说他沽名钓誉,耍手段也好,还是说他有智慧也罢,你们怎么说都有道理。为什么你不能用这样的手段,单单这个人可以这样去做呢?这就反应出一个人的心态、境界和气量,所以他到公司不到一年就成为董事长助理。方法也好,手段也好,为什么你不会用,单单他一个人用了而且非常奏效呢。好多人都是用常规的思维方式,我来你公司打工,什么都得给我配齐,不是高待遇我不来。没来干活,先讲好条件待遇,能满足我内心标准的就来,否则就不来。但是,只有这个人是个有智慧的人,他用了超常规的方式,当然他也碰上了非常有智慧的老板。他来公司问老板一个月有多少工资,老板说八千到一万,问有什么福利待遇,老板说没什么福利待遇,表现好,公司效益好,有点儿年终奖,说的都是活话。你的工资待遇与公司效益挂钩,表现好可能多给一点奖金,多发一个月工资。那么你会嘀咕什么样才算表现好,什么样的效益才是可以发奖金的标准呢?但是这个有智慧的人也不问,又碰到了有智慧的老板,没想到一年下来,每个月的工资的确是8千到一万,但是没想到这个公司给他的年终奖是五十万。老板当然知道奖励多少是根据我公司今年的效益,公司的效益是谁创造的呢,是你们各个部门的经理,如果你太在自己的福利和工资待遇上斤斤计较,你就错过了这五十万的年终奖。那么你会问,这样的事情有多少次让你碰到,哪有几个老板会这样?我可以告诉你,你只要是人才,到任何一个公司,老板用你、留你都是靠这一个方法,没有第二个方法。你凭什么让老板依赖你,信赖你,离不开你呢?

  现代人,好吃好穿好住好用,样样不缺,因此也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懒惰。一旦碰到条件差的不好的,我们就会抱怨,不干活。就像一个用97号油的机器,突然没油了,你给它加93号油,它就不干活了:跑不动冒黑烟了。车是这样,我们人,如果失去警觉也会这样,会生闷气不干活。但是,如果你有警觉,任何时候你都会做环境的主人,你会创造环境,你会先拿业绩来说话。

  古时候的修行条件和现在的相比,我不用说,大家都能心领神会。按理说现在修行成就的人应该更多才对,这么好的条件怎么出来的人才反而更少呢,那就是说,优越的物质条件不仅不能使一般的凡夫俗子进步,反而容易使其腐败堕落。但对于有警觉的修行人,他会把任何一样东西都视为工具,再好的东西,包括金钱,它只是一个工具而已,他绝不会留恋执着。东华寺早期八万块钱的车和现在几百万的车,就我内心来讲,没有一点区别,甚至更珍贵。我看得更重,更有感情的还是当初的那台八万元的车。

  社会创造出大量物质来刺激我们的消费,促使我们的欲望不断膨胀。就拿苹果手机来说,从第一代投放市场到第五代,短短不到一年时间。每代产品的功能和我们的身份无关,我们的环境已经决定了我们能够多大程度地使用到产品的各项功能。但是,你在你自己的专业技术上首先要过关,要超越,否则你学再多的手机功能又有什么用呢?一点用都没有。

  身为一个学佛的人,尤其是出家…

《人以事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