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行到才得到▪P4

  ..续本文上一页,有时候从那里路过,我还伸头看一看,DH有没有把那辆车搞坏,有没有给我保养。你们也许觉得,反正这个东西不是我花的钱,越是这样,我们越要换位思考,正因为这不是我的血汗钱,我更没有资格去享受它,更何况去破坏它。这是人家送的,我更应该把它护理好。人家看到我们这么尊重他送的东西,会作何感想呢?不仅仅是高兴,好处还在后面呢,你们悟一悟。如果你送我件衣服,送我台车,我把它不当个东西,你会作何感想?如果我非常珍惜它,供着它,你又作何感想?为何寺庙里自古有句话:“爱护常住物,如护眼中珠”。这个东西即便是你个人花钱买的,还是信徒的钱,因为你的钱是因为你穿上这身袈裟信徒给你的。

  当初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叫和尚托钵,就是怕和尚生起骄慢心,于是让大家养着你这个和尚,和尚就生不起骄慢心了。为什么西方和尚都那么牛,那么骄慢呢?因为他们炒股票,做投资,开公司。所以在他们身上几乎看不到和尚的味道,尤其是年轻的和尚。但是你看修炼功夫高的和尚,他身上体现出的是福气、高僧的僧气,而不是阔气。年轻人身上为什么是阔气呢?因为他们不成熟是半吊子,他认为钱不是信徒给的,是自己做生意炒股票开公司赚来的。

  中国和尚是不允许有个人存款和私人田产的,特别是南传佛教上座部和尚,每天必须托钵对治骄慢。你既是人天师表,你还是个托钵僧、一个乞丐:上乞诸佛之理,滋养我们的法身慧命;下乞饮食,滋养我们的色身。

  我们大陆好多和尚赶经忏,他以为那是自己赚来的钱。你不穿这身袈裟,你赶经忏会有这么高的收入吗?我们念经一天几百块,工地的工人一天几百块?你们问问,对比一下,两个活那个轻?说一千道一万,我们还是沾老佛爷的光。我们吃老佛爷的饭,不维护老佛爷的形象,实在是说不过去!

  你出家了,什么都不是你的了,你连自我都没有了,怎么还说东西是你的,你要这样那样。它现在暂时归你所用,你暂时把它看好保护好,你走后谁来接管就不用管了。它目前在你手上, 你要把它保护好,即使你用它,你也要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极限,你不能把它不当个东西。

  出家人自称贫僧,是因为一无所有。除了慈悲,除了智慧,除了奉献,除了包容,你什么都不应该有!你所真正应该有的就是慈悲、智慧、奉献、包容。即使你做不到,但这是你学佛的方向和理念。你今天做不到,你可以努力。明天做不到,你还可以努力。你一辈子做不到,这就是你一辈子要努力的方向!是你应该做的事。哪有学佛人,哪有出家人不维护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它是你的法身慧命,是你的命根子,你毁了他,就等于毁了你自己的命根子。

  任何一样东西,它只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你用得好,它可以给你创造无量无边的福报和功德;你用得不好,它会给你造就无量无边的业障。在我们出家人身上,你可以没有“道”,广义地说,在我们学佛人的身上,你可以体现不出“道”,但是最起码应该体现出美好的人性和品质。如果连最基本的人性和品质你都体现不出来,你又怎么能够指望在你的身上体现出道呢?

  我们东华寺的确有几个修行非常好的样板和尚,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比如说女众的XX,我希望你们几个刚出家的要好好向她学习,包括DJ、ZF、ZJ这些样板和尚都是说得少,做得多。安排什么做什么,她的我执很少。为什么安排你做这个,你不做,安排你做那个,你也不做?为什么你说,你喜欢做你喜欢做的事呢?因为你有我执,你就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如果没有我执,哪里还会有喜欢和讨厌之说呢。安排我做什么就做什么,即便有时我们不愿意,但是单位需要,你还是要去做,而且还要尽心尽力把它做好。不高兴归不高兴,你可以发牢骚,但工作一定要圆满完成。

  你们看男众的LF和XM老和尚,不仅会做事,脾气也非常好,都是在一个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了多年。本来他们也不愿意做,但是寺庙需要,他们就一直做到有合适的人接替,自然该休息了。一个人的价值就体现在他对社会、对集体做了多少事情。你想在你这个行业里有影响力,的确要有过人之处,并且要把它付之于行动,实施出来。

  说多了,我真的懒得说了,一个道理之所以反复讲,是因为又来了新人。为什么一个老和尚整天在谈清规戒律,真的是“老僧常谈”!老僧不常谈,谁常谈呢。不谈这些又谈什么呢?谈玄说妙那都是不着边不真实的,不能落地的说它有何用?

  我知道大家内在的品质远远要胜过我们目前的行为,可是为什么我们有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是那么地庸俗无知呢?就是因为我们缺乏经验,缺少阅历,更缺乏耐心。俗人能做到的你能做到,你还是个俗人;俗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甚至比他们做得还要好、还要全、还要快,那你才是一个超人。在超人的基础上你才谈得上去学佛,去成佛。

  东华寺每年一次的水陆法会,都是靠众多的在家信徒做义工来奉献。一天中午我下来,个个堂口都有人在工作,我伸头看了看,全是在家人在那里忙得不亦乐乎,和尚都去午休了。我当时心里想,这就是和尚!等到这帮人明天出家了,他也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啊?——就是叫居士修福报了,和尚就不用修了,和尚就修嘴皮子了。

  要想体现自己的才华和品质,需要机会和平台。有时你错过这个机会,你内在的品质和能力将无法展现。既然无法展现,你的福报资粮、人缘和人脉关系都不会有。一个人之所以一事无成,必然有其可恶的一面,你不需要同情他;一个人之所以成功,必有他过人之处,你也不必嫉妒他;你可以羡慕他,因为羡慕就是动力,一旦嫉妒,你的心就歪了,你的力量就用到了旁门左道上,就会害人害己,因为嫉妒心最能害人。

  学佛之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的先锋代表,是人间的模范。身为一个学佛人,一个修行人,更应该将自己的力量发挥到极限。且不说为了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你总该为你生存的小环境创造一份平安,带来一份和谐吧。

  我们的身心存在着两股力量,一股是善的力量,一股是恶的力量,或者说一股积极的力量,一股懒惰的力量。你如果不主动使用积极的力量,那么懒惰的力量就会占主导地位。懒惰也是一种力量,它也会很积极,积极地干什么呢?积极地贪吃、贪睡、贪玩、放逸。它也很积极,它的积极用在负面。如果你每天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很满:读书、打坐、讲法、劳动,就没有懒惰力量的机会了。我们这个头脑,你不让善的力量占领,就会被恶的力量占领。你不让戒定慧占领,就会被贪嗔痴占领。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任何时候都要主动,主动让戒定慧占满整个头脑,它就没有贪嗔痴的空间了,贪嗔痴就不会生起了。就如同你们现在占领了这个大厅,已经没有空间,外面的好人、坏人就都进不来了。心灵世界也是这样,无论你是念佛还是诵经打坐,都是为了让正面的、阳光的力量占据你的心灵空间。正面力量长此以往地占领下去,将来你所散发出来的品质就全是积极的、正面的、向上的。

  人在世间,很多事情不是生来就会,的确是靠我们平时的察言观色学来的。学习的方法很多,不一定非得你亲力亲为,别人做时,发生在别人身上时,你在旁边观摩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问:录音不清

  师:我刚才讲的道理你理解错了。我是说,你内心对某些方面的欲望越重,说明你的欲望越达不到。比如说,为什么你内心对升官发财的欲望这么重呢,是因为在你的灵魂里就是贫穷的,它知道自己里面没有带来官和财的因,没有下过这个种子,反而这一世会渴望。如果你的灵魂知道它里面官和财都很富有,它不缺这个东西,那么你这一世就不会渴望。

  既然我们渴望这个东西,那我们怎么办呢?比如说你渴望做一个道德模范,但是你的智慧不够,佛教就教你去诵经去拜文殊菩萨,观想文殊菩萨放光照耀你,或念文殊菩萨的名字,就能和文殊菩萨取得感应。你必须在你渴望的基础上加以行动,你光坐在这里渴望开智慧,你不去做那有什么用呢?

  现在最流行的是“吸引法则”。吸引法则这本书所讲的是宗教在几千年前就讲到的,把这本书总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切唯心造”。这个心绝对不是我们的头脑,头脑的力量远远不够强大,头脑渴望的力量所储存的都是肤浅的东西。这个心是指我们的清净心、正知正见的心,甚至可以把它理解为禅定的心,再白话一点,就是高度专注的心。你对事情能达到高度专注,你动的念头就是所谓的吸引法则:你相信你有钱财,慢慢地你就会有钱财;你相信你有健康,慢慢地你就会有健康;你相信你有人脉,你慢慢地就会有人脉。但前提条件就是——一定要依靠你的清净心生起这个念头,才可以感召你所渴望的东西。动什么念头就可以感召什么样的果,前提是你必须以清净的心动这个念头。

  释万行2012.11.13

  

《行到才得到》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人以事显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