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内外同体▪P4

  ..续本文上一页,他们的理念是那么的正确,他明心见性了吗?

  学佛的人动不动就把一切都归咎于业障,这也是业障,那也是业障,这也是福报不够,那也是福报不够,只要有问题都与你无关,都跟福报、业障有关系。如果业障福报能反驳的话,早就把我们捅了无数刀了,它一定会骂你,你怎么不怪你自己,不说是你的原因呢?你怎么怪我福报、业障呢?业障是谁造的?是你造的;福报是谁造的?还是你造的。缘分又是谁造的?还是你造的。都是你造的!结果你还说,不怪我,是我的福报不够,因缘不到,缘分不足。“一切唯心造”我们天天在念,都念到哪里去了呢?有时我们懒得跟他辩论,为了维护他的面子,证明他的观点是对的,就说对对对,是我的福报够,缘分好。为什么你的福报不够,缘分不好呢?你为何不去想办法造福结缘呢?缘分和福报的确是可以创造的。

  如果按这半年东华寺的和尚和一些常驻居士的转变速度,三五年后真的会脱胎换骨,我希望这种良好的势头和状态能保持下去。修行人每时每刻都要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说什么,符不符合道统。

  六合堂的书,我们每年都要清理一批,其中很多杂志报刊看完后都要清理,卖掉,否则书架早就爆满了。好了,FX当寮元了,他说书柜没满不大好看,是否想办法把书柜挤满。我们说刚清理了一批书,他说那就把书架抬出去,几个人跟他解释,他都听不到,还说要把书架抬出去。我们每天都要把内心的垃圾清理出去;我们的房间隔三差五地也要打扫,清理出一批东西。再好的东西你不用,对你来说就是垃圾,放到外面,别人或许视若黄金。你明知道这是个好东西,但是你用不上,你就不需要留在你的房间里,放到外面,别人会去用的。

  我也非常渴望有机会与大家交流,平时忙得不得了,也难得你们大家成就了我,让我暂时稍微轻松一点,抽出时间处理些棘手的事情。尽管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对于信徒、尤其是小和尚的教育,我是不会放松的。我跑到山上并非放弃你们不管了,恰恰相反,我在下面更忙,反而心中没有你们,在上面忙得少了,心灵的空间更大了,在内心看你们,分析你们,判断你们,雕琢你们的时间用得更多了。有时你们给我发短信,我回短信与不回短信是一种方式;回快回慢也是一种方式;有时使用锋利的语言,有时使用温柔的语言,都是一种方式。对你们的教育我不会采用一种方式,因为你们每个人都在变化当中。比如说你这段时间很自信,快飘起来了,我就给你泼瓢凉水;他这段时间有些悲观,我就给他打一针兴奋剂;油不够了,给你加点油;速度太快了,点一点刹车。因为你们是我的化身,看到你们就看到了我,看到你们就看到了我的未来。我跑得再快,做得再强再大,都没意义,如果你们之中不能出几个有出息的,就是我最大的悲哀。

  我今天当了你们的师父,有一天你们也会当别人的师父,你们要拿出七分的精力放在你们的徒弟身上,三分的精力留给给自己,甚至一、两分就够用了。因为你已经上道,进入高速跑得很正常了,不需要很大的油门,偶尔给点油就行了。而你的徒弟还没上路,还在彷徨,甚至还在惊慌失措,因此你的精力更应该放在你们的徒弟身上。所以孔子说治家莫如教子。

  东华寺今天能够在这种环境中生存,能够站出来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我们的右边有云门寺、南华寺,左边有广州的光孝寺、六榕寺、华林寺,这些都是千年古庙,他们的家底超过东华寺数万倍,能够在这种环境中立足,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也正是这种环境成就了我,才有了今天的东华寺。

  但是好的环境往往不利于修行。最近我才思考到,为什么老祖宗有能力创造一个一流的环境,却不去创造?因为环境能把百分之九十的人腐蚀掉,只有百分之十的人,无论环境是好是坏都不会受其左右,会始终保持不变:落魄时他能睡桥洞,发达时能住七星酒店,住完七星酒店,他照样可以再住回桥洞。但这百分之九十的人,落魄时住过桥洞,一旦发达住进了七星酒店,他就再也无法回去住桥洞了。就像BW,她到兜率天清理东西,把黑一点的卫生纸全部拿下来,说质量不好。我说那你留给我用。无怪人们常说,农村的姑娘小伙子到了城市里,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她是农村的黄毛丫头小屁孩到了城里,第一年电梯都不会开,电话也不会打,啥都不懂,很快学会了先进的东西,开始模仿打领带、穿西装……第二年吃饭没有果汁,少了餐巾就不吃了,第三年就不喜欢爹和娘了,觉得他们好土,回去没有公筷就不吃饭了。

  本来我们出生很卑微,任何时候都不要忘本。你是农民出身,你身上就要有乡土气;你是千金小姐出生,你身上就要有高贵的品质;你是太子党皇贵出生,你就要有高贵的血统,就不能有低贱的举止。你是农村最底层出来的,无论你怎么装扮,一看就是从社会最底层起来的。尽管你住在兜率天,用的东西都是一流的,你一出手摆杯子倒水,就知道你的来处。你是土包子出身,即使你穿上黄袍马褂,仍然是个土包子,你再怎么模仿都有土包子味道,没办法的。你索性不模仿,反而显得本分朴实,人们往往更喜欢朴实无华。家庭出生背景和世世代代的痕迹都烙在你的身上,装是装不像的。但是,人只要用心学,的确可以一步登天。你只要勤观察多听闻,经历一次就够了,想做的事,想学的东西,哪有学不会的。

  女同胞有什么话说?我从来不敢怠慢,你们是东华寺的大半天,尽管你们不吭声,但是你们一直在后面默默地奉献,我都能感觉到。

  问:我应该如何修行才是?

  师:你就好好念佛,不要想其它的。你就是打坐也在内心念佛就好了。老菩萨来东华寺好多年,非常发心,尤其是早期东华寺缺人的时候,她们母女俩分别在菜地和厨房,都是独当一面,任劳任怨。

  每每看到有些人无怨无悔地奉献,总是令我感动,并一直在激励着我。正是由于少数这样的人,我内在的力量才源源不断地涌发出来。我是个容易被眼前现象感动的人,你看大热天,翁源县的居士们顶着烈日暴晒砍完草,连口水都不喝就下山了。你再看和尚出手,穿着大褂出坡,我说NM,干活为什么不光个膀子,穿个汗衫呢?为什么不把袖子卷得高高的?怕人家说你是农民今天当大师了吗?农民当大师了才更神奇气呢,你怕什么呢!我经常干活就是穿个汗衫光着膀子。有些和尚干事气得你肚子痛,干脆你就别看他。到了地里他就发呆,好像还没睡醒似的。拿个锄头铁锹就像拿了一条蛇、拿了个蝎子似的,锄头压根就没挖进土里,活还没干呢,手套帽子戴上了,怕晒黑了,哪里像个做事情的样子。

  不过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理念不同,活法各异。我不要求你们都像我一样,都像我一样不就都成大师了,尽管是个假的,他也是个大师。今天我收拾书柜,又找到了几年前那个朋友写的六十五条批判我的书,中午我又看了一遍,把我乐坏了。将来你们出去,千万不要在语言文字上与人辩个是非高低对错。自古以来一句“金刚经”就有上千人去解释他,你不要说人家解释的错,你解释的对,每个人读了《金刚经》就应该有自己的观点。现在就有一本五十三家注解《金刚经》的书,又何止五十三家,这五十三家只是比较有名气有代表性。每个人诵完金刚经都有自己的观点,你能说你对他错吗?但是不管以哪一种方式去辩论解释,都要学会尊重人。懂得尊重人到哪里去都吃得开,都能立足。你可以不向人请教,但没有必要去批判;你可以就其思想进行辩论,但不可以人身攻击。

  实际上在我们学佛的团体里最缺乏学习风气,最没有谦虚精神,个个都是目空一切,高高在上。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根器最好是再来人,都认为自己所想的是正知正见。你如果真的那么自信,你就应该表现出气定神闲,可是在我们身上谁表现出气定神闲了?都表现出乞丐样,乞什么呢——都想得到别人的赞叹和认可,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奉承和抬举。我们学佛的人十有九人都变成了精神乞丐。的确在我们身上很少表现出乞讨物质,更多表现出的是乞讨精神。他所谓的乞讨并非乞讨知识,而是乞讨别人的认可。在座的谁是知识乞丐?在我身上有一点点,但还不是知识乞丐。虽然我很渴望读书,也很爱读书,但是乞丐我还达不到。

  何为礼敬诸佛?一个人没有真正的信仰,不能每时每刻与你信仰的神融为一体,你怎么能和他起感应临终得到接引,怎么能了生脱死?那不是自己欺骗自己吗。我记得一个法师,他就是买件好衣服,首先想到的是供养佛,然后自己再穿上,这都属于真正的信仰:信仰已经融入他的血液,任何时候他都把他信仰的神摆在第一位。

  记得农村每年新打下来的粮食,做出的第一顿馒头或大米饭,我外婆先从中间盛出一碗放在神台上,供养老天爷。作为一个农村老婆婆,她不懂什么宗教信仰,但她相信是老天爷保佑风调雨顺,我们才能吃上大米白面。从小我就受到这种教育,这也是一种宗教信仰和宗教情怀。

  从小我们养成的习惯:饭做好了,大人不回来小孩是不敢动筷子的。那时家里穷,难得吃碗豆腐。有时做碗肉,谁都不敢多吃,加一块尝尝就走开了。如果做了一盆,反而不够吃,全家人都站在傍边不走了。搞一碗吃不完,搞一盆不够吃!

  从小若未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你到了社会团体,你所展现的就是你小时候的生活方式,不等大人回来你就先吃了,大人回来只能吃你的残羹剩饭。当然。现在条件好了,不像过去,大人回来随时都有好吃的。过去村庄里哪一家吃肉了,整个村庄都闻到了,你瞒都瞒不过去。记得我们村里有个斋公,是个大善人,如果今天他家炒了一碗肉,他就端着那碗肉挨家挨户说,哎呀,我炒肉了,你尝尝吧,很多人不好意思就不尝了,所以一碗肉端着走了一个村庄几乎没动。现在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情景,真的是有滋有味。如今什么都不缺了,反而没有感觉,没味道了。我老是怀旧,不过现在给你们这些小和尚说这些,真的是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都没有意义了。

  将来你们要出去开山,你得有点儿本事。你没有一点过人之处怎么开得了山呢?即使你开一个山也是十年二十年建不起来。我经常在寺外马路上迎接客人,由于客人堵车误点或走错路,我都是几个小时风雨无阻地等在马路旁,关键时刻连厕所都不敢去。如果你等了两个小时,你去卫生间的两分钟客人来了,你再怎么解释都没用,越解释客人越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判断你。你千万不要解释,解释就是推卸责任,为自己辩护,会显得你更脆弱,更没有承受力,更不愿意承担。对方是个弱智,你解释他也听不懂,对方是个高智商你根本不需要解释,所以在我的人生当中是不存在解释的。

  释万行2012.09.01

  

《内外同体》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绝处逢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