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何来人才▪P3

  ..续本文上一页果你不知道如何观想莲花,可以选一朵自己喜欢的莲花认真地看,把这朵莲花印入你的脑海,在打坐的时候把它观想出来;如果还是观想不出来,可以直接观想你的师父;如果师父也观想不出来,可以观想你的父母。无论观想哪一个都一样,都是为了收摄你散乱的心,达到一心不乱。但是,一心不乱不是目的,是为了深入三摩地;深入三摩地也不是目的,是为了开智慧;开智慧还不是目的,是为了了生死。就如同我们说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目的吗?不是目的,是为了去那里更好地修炼。那么,什么才是目的呢?解脱、开大智慧才是目的。并不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解脱就开大智慧了。极乐世界只是一个休息的驿站,一个加油站,让你休息好之后继续修炼而已。你以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大功告成一了百了吗?你现在的心不解脱不超越不欢喜,到了极乐世界你也是一个烦恼的人。好多人认为极乐世界就是目的地,就是最终的站,并不是这样,最终的终点站是你的心灵。

  营员:请问如何才能让自己对一个人生起恭敬心?

  上师:恭敬心生不起来是很正常的,因为你不了解他,怎么会生起恭敬心呢?当你不了解而生起恭敬心时,就叫做迷信。但是很多学佛的人都是从迷信开始入手,慢慢地才有了正信。也有一种人是必须把事情搞明白之后,才会生起正信,在没有搞明白之前,他是不会信的。两种人有两种不同的入道方式。

  营员:您刚才指出了出家师父的一些不足,现在能为我们营员指出一些不足吗?

  上师:这批营员我感觉很好,非常优秀,素质非常高。你们对佛法的信仰程度比前两届要深。而且从你们的脸上可以看出,你们的心态很阳光很健康,来到寺庙后很喜悦。这可能是跟这次负责策划、实施的几个法师,和讲课的专家学者有关系。所以我们几个法师说:“哎呀,不敢给他们讲课啊,他们都是高材生啊!”我说:“他再是什么高材生,到庙里是来听佛法的,听我们的专业知识,对于佛法,他们还是门外汉。你只跟他谈你的专业知识,不要跟他谈他的专业知识,他保证会恭恭敬敬地当一个小学生。和尚开口闭口只谈佛法,谁到你面前都是小学生。所以,不管什么专家学者来东华寺,你们都不要怕,你们就想万行说过他们都是小学生就行了。实际上人家来到你面前就已经认可你了,至少对你已经有几分认可了。如果对你一点都不认可,他是不会来的。再说,在知识面前我们都是幼儿,你就是讲错了,他也不会嘲笑你,怪罪你,只能说你看的书少,知识面窄。但是,无论是什么结果,尊重别人是前提条件。

  营员:师父慈悲,能否传我上师相应法?

  上师:的确有和上师相应法的方法。但是你现在作为一个学生,还是先顾好你的学业。如果已经工作了,就先把工作做好。毕竟你们不像我们出家人,你们首先要考虑生存的问题,还要照顾父母、家庭,跟我们不一样。实际上你们把你们的本职工作做好就是修行。比如你是个女儿,你就扮演好一个女儿的角色;你为人妻为人夫,也把你的角色扮演好。这就是你修行最好的证明。如果你连自己的角色都没有扮演好,你说你多么想修行,或者你多么有修行,那都是假的。你连自己的角色都扮演不好,本职工作都做不好,最基本的职责都不愿意尽,其他角色你能扮演好,非本职工作你能做好吗?

  所以佛教有一个观点:世间一切法皆是佛法。意思是世间上各行各业的工作都可以用来修行,都可以用来悟道了生死,都是修行的方法和途径。你只要能把心沉下来,用心去观察去体验,都是修行。并非要像我们一样光着脑袋,穿着长衫,吃斋念佛打坐,才是修行。所以前几天王老师讲:什么是观音菩萨、阿弥陀佛?你的母亲就是观音菩萨,你的父亲就是阿弥陀佛。你在家把他们孝敬好了,就等于把观音菩萨、阿弥陀佛给修好了。如果你放下一切,不孝养父母,不照顾家庭,跑到庙里来学佛,我们做师父的不敢收啊!就算我所谓的慈悲收了你,那也是害了你。以这种心态、这种理念,你怎么可能把佛学好呢?我刚才讲到各行各业的潜规则就是道,道就是各行各业的潜规则。所以你们不需要把你们的本职工作丢掉,像我们和尚一样吃斋念佛打坐。每个人修行的因缘不一样,采用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但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

  营员:您每天发微博的时间都在早上四点之前,所以我就每天三点半起来刷新手机,想第一时间看到您的微博。请问您每天发微博的内容是前一天准备好的,还是早上起来临时准备的?

  上师:我微博的内容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早晨起来后思考酝酿的;二是在日常生活中思考问题,或者跟别人谈话突然有了灵感,把它记录下来,早晨起来后把它完善了再发出去的。

  营员:评论的内容您会看吗?

  上师:评论的内容我都会看,但是很少回答。

  营员:在对待无情众生方面,大家一直都是人云亦云。我也想和他们结善缘,但是既看不见也感觉不到,有时候能跟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沟通,但也只是个人单方面的臆想。恳请老师解答一下。

  上师:你的这种做法是错的,如果长期这样做,就会有无情众生跟随和附体。实际上这些灵界的众生无时无刻不存在,你只要不理睬他,他就不会跟随乃至附在你身上。如果你好奇,和他交流,久而久之他就会跟随你,乃至附在你身上。在皈依的时候我跟你们讲过,如果我们活着的时候跟这些众生沟通,临终以后他就会把我们接引走,我们就会成为他们的眷属和子民。我们学佛是为了与佛沟通,希望临终的时候被佛接引走,成为佛的眷属和子民。既然我们已经是佛教徒,就不要去管这些自然界的灵体,不需要跟他们交流。因为你所礼敬、追随的对象是三界以外的佛,而这些灵体都是三界以内的。他们有他们的频率,有他们的时空,有他们的道,我们不需要放弃自己的道进入他们的道。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有附体呢?就是因为他的心整天和这些灵界的众生沟通。刚开始可能是出于好奇;一旦和他们沟通以后,才发现他们是一种负面的力量,这时候想摆脱也摆脱不了了!尤其是如果家里供奉这些灵界的众生,一旦它在我们家里待下来,是很难把它送走的,你的家庭就必须一代一代把他供奉下去。尤其在北方,很多人称他们为保家仙。其实这些都称不上仙,而是一种精灵。

  WA师:当我请佛像的时候,我是想请观音菩萨,会不会其他精灵附在上面给请来呢?

  上师:你没有想就不存在。你心里没有他,在也不在;你心里有他,不在也在。

  释万行2012.08.03

  

《如何来人才》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内外同体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