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青年人生观▪P3

  ..续本文上一页这样的目标,你就会严格地要求自己,不允许自己有这样的习气存在,因为它会障碍你达到你的目标。另外,可以多跟身心健康有正知正见的人交往,从他们那里获得帮助和好的建议。如果身处的环境让你无法改变,你可以先脱离这个环境,当你有了力量以后再回到这个环境中。有时候要改变自己的恶习,确实需要一个好的环境,需要好朋友的提醒和帮助。

  营员:定中的沿途风光与三界二十八重天是否相关?

  上师:沿途风光中的境界都是二十八重天的境界。

  营员:如何进入灭境定,与万物本源无限合一?

  上师:佛门里真正灭境定的境界就是心不住万物。不住有,不落空,不分别,这是佛门的最高境界。不住不是不去做事,不去面对事,而是事情做完了,心里面不再装着它,把它放下了。但是,当你做事的时候,你要用心去做。只有你用心做过了,过后才能彻底超越。如果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没有用心投入,过后你是无法真正超越的。

  营员:当灵体超出肉身后,该如何用功修行?

  上师:当灵体超出了肉身,你自然就知道如何修行了。你问这个问题,说明你的灵体还没有修出去。所以禅宗有一句话,“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当灵体出去以后如何与大自然衔接?的确有一些方法可以训练灵体的进进出出。但前提是身心和谐、统一、宁静,自身的力量要苏醒。如果身心的力量没有苏醒,是出不去的。即便偶尔能出去,你也控制不了,当需要出去的时候又出不去了。

  我们学佛,主张自己能做主。也就是当你需要的时候能让她来,不需要的时候可以让她走。过去禅门里一些修行高的人,临终身体被病痛折磨得很难受的时候,他就丢下这个肉壳跑掉了。但是这要看因缘,如果阳寿没到,他出去后还得回来。

  营员:如何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

  上师:这个问题就要问你自己了,你想要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即便别人有他心通也无法知道。因为如果你自己都不确定自己想要什么,连鬼神也确定不了。佛门里不是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老修行住在山上,每次下山买东西时,城里的居士总会把他想买的东西提前预备好。那个师父很奇怪,就问这位居士:“为什么我每次下山想要买的东西,你都知道呢?”这个居士说:“嘿嘿,您不知道吧!不是我有神通,是一位山神告诉我您每次下山要买什么,要我提前准备好。”这个师父一听,心里好惭愧——修行这么多年还没有达到无我。起心动念,鬼神全都知道。需要萝卜白菜,鬼神都告诉了信徒。于是回到山上后他发奋地修行,一百天后他再次下山买东西。见到师父下山,这个居士吓得不得了,说;“哎哟,师父,您今天来怎么我不知道啊!怎么谁也没通知我啊!”原来是师父的修行高了,神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了。

  的确是这样。只要你确定自己想要什么,一旦你把这个信息发出去,宇宙里面很多众生都会知道,他们就会来帮助你。如果你心里很混乱,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那么佛菩萨、护法神都无法帮你。只有你自己把目标确定了,大家才能帮你,才知道如何帮你。

  营员:您如何看待出世入世、小隐大隐?

  上师:我以前闭了七年关,那是出世,是小隐。目的是为了七年之后入世大隐。所以出关之后,我花了十年时间盖这座庙。在建庙的过程中,什么人都要接触,各个界别、各个层次、三教九流,都要接触。我要说服他们帮我实现这个愿望。这就是入世,是大隐。我已经入世了十年,寺庙盖好了。接下来我还要出世,还想到兜率天去闭方便关,目的是为了十年二十年之后更好地重返人间。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的出世是为了明天的入世,明天的入世是为了后天更好地出世。

  营员:如何帮助那些沉迷游戏的人不玩游戏?

  上师:帮助他树立崇高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为什么他沉迷在游戏里面?我敢肯定,他目前没有找到比玩游戏更有意义的事。

  营员:平时不修行,临终的时候念“阿弥陀佛”有用吗?

  上师:平时不修行,临终怎么会有用呢?你平时不信佛,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把你拉去了,你会说:“我不去我不去,你是个骗子!你要把我带到哪里去啊?”你平时不信佛,死了以后阿弥陀佛接引你,你会去吗?不要笑,是真的哟!所以你临终的去向取决于你生前的所作所为。如果生前一个人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不坚定,并不渴望去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不会来接他的。即便别人帮他盖往生被、念经、撒恒河沙……也只是帮他消消业,不可能帮他去极乐世界。

  营员:我想到东华寺长住一段时间,来学习,亲近您。但父母的价值观是要我马上出去工作。我想先出世,再更好地入世。这样可以吗?上师:这个想法我理解。有时候我们想到一个环境里去清静一下,调整一下心态。但父母不理解,会认为我们不务正业。你可以把你的心情和心态告诉父母。比如说我不是不想工作,只是想到寺庙或别的地方调整一下心态,理一理思路,这样出去后才能更好地做事。如果你把道理给父母说清楚了,他们是不会阻拦你的。但是你不解释,父母当然会操心担心,自然会阻拦你。要学会和父母沟通,取得父母的信任。

  营员:一些朋友对我非常信任,希望我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可是我还没有这样的能力,觉得很有压力。

  上师:是啊,当别人信任我们,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而我们又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满足对方的需求时,的确会感到很有压力。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提升自己吗?没这么快。这时候可以向有经验有智慧的人请教。但同时自己也要提升。

  营员:您对“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怎么理解?

  上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第一是从功态上面,的确可以通过修炼与日月融为一体;第二是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行,忘我地为社会人群做奉献。当你达到了无我,就与日月合其明,与天地合其德了。比如我们常说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这样的人,他的德行就与天地相合。比如孔子,他的思想、道德品质直到现在还可以与日月同辉。所以“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不是一句空话。古人能做到,我们现在的人同样也能做到,只要我们向这个目标去努力。

  营员:如何分别真心和妄心?

  上师:实际上你现在不需要去分别真心和妄心。如果目前你所想的所做的你真的需要,身边的人也需要,这个社会也需要,你就大胆地去做。如果仅仅是你个人需要,社会、他人不需要,你去想去做都没有多大意义。

  营员:理智和情感分别属于什么?当它们纠结在一起时,应该服从哪一个?

  上师:它们还是属于我们的起心动念和思想。当它们纠结在一起让你不知道如何抉择时,你首先想一想,假如把心中感性的想法付诸实施,会给对方给自己带来好的结果还是不好的结果?由此,你才能确定是该做还是不该做,是该服从理智还是服从情感。

  营员:如何能不生分别心?

  上师:这个很难哦,有谁能不生分别心呢?就是成佛的人回到这个世间,也要考虑他所做的事情能否利益众生,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益众生。如果利益很小,他就不会去做。在度众生的时候,他还要考虑对这个众生,要用什么方式去度,对那个众生,又要用什么方式去度。众生的根器不同,得度的因缘也不同。所以在需要的时候还是要分别,只是做完之后就放下。所谓的不分别是分别之后不住,不把事物对立起来,不因为分别而生烦恼。圣人分别而无烦恼,一切只是为了用。凡夫一分别就对立,就烦恼。

  营员:小时候经常梦到一些仙人传法术去仙境,这有什么启示和意义?

  上师:出现这样的梦境,说明你的心比较单纯,前世可能也有修行,才容易接收到其他时空的信息。而且过去修行的力量没有完全沉睡,一直处于苏醒状态。所以现在经常梦到一些天外的人是正常的。

  营员:如何将佛法应用到生活中?

  上师:你了解了佛法才会应用啊,不了解怎么用呢?实际上站在佛法的角度讲,一切法皆是佛法。可是你还没有掌握佛法,如果把所有的法都传给你,就变成“我法”——我执的法了,就变味了。很多人闻到了佛法,遇到了明师,可是修行没有感应,与道不相应。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用我执来修佛法。

  营员:书中说修行要有明师指点,弟子想拜师父为师,也渴望得到指点,但是您事务繁忙,恐怕耽误您的时间。

  上师:你不需要考虑这些,师父的工作就是干这个的,你不需要担心师父忙师父累,你只要考虑把师父交给你的工作做好就行了,这才最重要。

  营员:我在定中发现人有多重灵体。请问哪一个是根源,是本来面目呢?

  上师:人确实有多重灵体,就像这个俄罗斯套娃一样,一个套一个(师拿出套娃一一打开)。但是你看到都不是最后一个灵体。佛教讲,你不把最后一个灵体找出来,其他全部都是生灭法。每一个灵体都是下一个灵体的躯壳,必须把最后一个找出来。

  营员:您曾经说过本源有多种命名,比如道、真主、上帝、如来等等。

  上师:没错,是这样。数千年来每个教派的修行人找的都是同一个东西(最后一重灵体),只不过他们称呼她的名称不一样。

  营员:80后开始创业了,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事业更好地发展呢?

  上师:继续做下去,多努力,要学会忍辱,能吃亏。你想求全,先学会受委屈;你想负重,先学会忍辱。

  营员:一心不乱有什么标准?如何才能达到一心不乱?

  上师:一心不乱的标准是:如果在观想,观想的佛像或其他图案如莲花等,不能丢掉;如果在念佛,佛号不能断掉。这样内心与佛的感应就没有间断。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达到一心不乱。一个人在走钢丝时已经达到了一心不乱,你就没有必要再让他跟你一样盘腿打坐达到一心不乱,或许他根本没办法通过盘腿达到一心不乱,他的方法就是走钢丝,或者切菜。他切菜如果走神了,就会切到手指。每个人只要用心专心地做自己的工作,从事自己的职业,都能达到一心不乱。

  释万行2012.07.30

  

《青年人生观》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