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青年人生观▪P2

  ..续本文上一页、健康的人生观。

  所以人可以有很多种活法。有的人活得让人感恩,对他念念不忘,喜欢跟他交往打交道。也有的人活得让人鄙夷鄙视,见了就想躲,不愿跟他打交道。因为他总喜欢找人诉苦,总在抱怨。今天早上我写了一段微博:伟人能改变环境,有才的人利用环境,凡夫适应环境,庸人只会抱怨环境。同样是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种活法呢?无论是抱怨还是感恩,是索取还是奉献,都是活一生。我们完全可以选择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活法,没有必要整天怨天尤人,什么命运不好啊,家庭背景不好啊,没有贵人啊……实际上,凡是有成就的人对不好的环境都会善加利用,化腐朽为神奇,就像莲花一样。我们认为莲花下的淤泥是污泥,莲花却说:“不!不是污泥,是高级复合肥!”如果你把泥巴弄得干干净净的去养莲花,莲花会长得那么茂盛,那么风姿卓越,让人赏心悦目吗?

  所以一个有志向、有抱负、心态健康的人,更愿意到一个恶劣的环境中去锻炼自己,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对有些人来说,烦恼就是烦恼,是人生的障碍;对有些人来说,烦恼是菩提,是人生的动力。这就是不同心态的结果。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几乎没有多大的差别,可是为什么彼此的人生却有那么大的不同呢?原因有两点:一是人生观不正确;二是心太粗太浮躁,不能沉静下来。你的节奏可以快,但不能乱;你的步伐也可以快,但要稳。如果你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心态,看到社会上的种种现象,很容易受影响,很容易被转。为什么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呢?“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我认为是确立了人生观,有了明确的方向,所以不会被社会上的种种现象所左右。人生观确立了,接下来才会不惑。如果你连人生目标、方向都没有确立,你要如何努力,如何达到不惑呢?可是现在有些人不到二十岁,他的人生观就已经确立了。他立的是什么呢?我要发大财,我要买别墅,我要买奔驰宝马法拉利……他立的全是物质目标,完全被物欲所掌控。这就是价值观、人生观出了问题。他的人生观还处于很低级的阶段。这不是个别现象,几乎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前两年发生过一件事,一辆车把一个老人撞了,一位路过的好心人把老人扶到医院去救治。结果老人反咬一口,说就是这个人撞的他。这个故事在网上传开后,一时间全国上下沸沸扬扬,说:“哎呀,做好事太难了!好人难做啊!不能做好事啊!”但也有的人说:“不,要做!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越要做一个好人,越要坚定不移地做!”这个反咬一口的老人毁掉了很多人不坚定的善心,动摇了很多人的本来就不明确的人生观。但是也成就了很多人,使很多人的善念更加坚定。同样一种现象,可以成就一批人,也可以毁掉一批人。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做事,都会遇到问题和困难,很难事事一帆风顺。有的人遇到问题就处理问题,出现困难就一个一个地解决困难,想尽一切办法开展工作。而有的人碰到问题就烦恼,就抱怨,总希望别人来帮他解决问题,或者干脆打退堂鼓,甩手不干。当然,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别人帮忙。但是,在没有人帮忙的情况下,你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且只有当你下定决心要做某件事的时候,你才能找到真正愿意帮你的人。如果你没有确定或者没有下定决心要做某件事,你永远都找不到帮你的人。

  比如我的弟子离开东华寺想自己盖寺庙。他只是动了念头想盖寺庙,请我帮忙。我不是不帮,而是要看他是不是真的想盖寺庙,是不是下了决心要盖寺庙。如果他并没有下定决心,只是想想而已,我不会鼓励他。实际上以他这种心态,他是找不到人帮他盖寺庙的。结果他会怎么说呢?——哎呀,我没有贵人,我师父也不帮我!他不是没有贵人,也不是师父不帮他,而是他本身没有确定他要干什么。如果他确定了,决定了,外缘很快就会出现,就会具足。就拿十年前的我来说,谁问我:“你想干什么?”我都说:“就一件事——想尽一切办法恢复东华寺。”我只有这一个愿望,只想做这一件事。我的目标非常明确,决心非常坚定,于是因缘很快就聚拢过来。大家都知道我想要什么,渴望什么,也就知道怎么帮我了。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确定自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别人怎么知道如何帮你?佛菩萨、龙天护法怎么知道如何帮你呢?所以外缘不具足,是因为内因没有确定。

  同样,有很多出家人和信徒来我这里求法。我问他:“你来向万行求法,你看过万行的哪些书啊?”他说;“我还没看过你的书,只是听别人说你是一个大师,所以来向你请教,请你教我修行。”我说:“先不忙修我的法,你先把我的书看一看,对我做一个了解,再向我求法也不迟。看书本身也是一个明理的过程,也是修行。如果你对我都不了解,要是有人说万行教的是邪法,你可能耳根子软就相信了。你在东华寺住一住,观察观察,有了自己的观点再说。

  但是很多人不接受我的这种做法,一来就要我教他修行,好像我欠他的,必须给他传法,必须给他灌顶加持消业障。这种人好多好多。可是我又不欠你的,你凭什么叫我给你传法,给你灌顶消业障呢?他们都不知道哪里来的底气。想当初我们向一个师父请教求法的时候,都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人家又不欠我的,愿意帮我是人情;不帮我,谁也不欠谁的。为什么这种人大有人在呢?一是他迷失了自己;二是他不懂得怎么做人,怎么尊重人。他一路走来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想象东跑西撞。

  世间上各行各业都有规矩。我曾经给规矩下了一个定义:规矩就是道,道就是各行各业的规矩。两者可以互相解释。你不愿意遵守规矩,就是不遵守道。你不遵守道,就会被道挡在门外,被道淘汰。

  现在很多年轻人跟父母老师说话的态度,就好像他们欠他的,该他的一样。一个人的阅历和智慧决定了他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与人沟通交流,交往相处。不管你采用哪种方式,前提都是谦虚、谦卑。在《易经》里面,六十四卦中最圆满的一卦就是谦卦。所有的卦都有凶或者有损,只有谦卦没有凶损,是纯吉、大吉。

  下面把时间留给同学们提问,大家可以随便谈。

  营员:我体验了莲花生静功,有时候能看到前面有光,就像隔了一块纱布一样。不知道这是好现象还是坏现象?另外想请问如何才能深度地入境?

  上师:任何现象只把它当做现象去看待,不要想它是好是坏。因为现象只是现象,是刹那生灭的。任何现象的出现都只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阶段,所以我们不必去在意和执着。如果我说好,你肯定会渴望它再来;如果我说不好,你心里可能会“咯噔”一下,产生恐惧,种下了这个因,打坐的时候就会害怕它出现。你越是害怕,下次它越会出现。一切现象都是必须经过的沿途风光,不存在好与坏。它是生灭法,有起有落。你不在意它,这个阶段很快就会过去;你在意它,就会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

  至于如何深度入境,这说起来很容易,但的确需要时间来训练。而且有些人训练了很久,这种感觉他还是捕捉不到。实际上不外乎就是放松身心,心系一念。你的心里必须有事做,必须做一件事。如果你心里不主动去做这件事,你的心、你的头脑就会胡思乱想,漫无边际地乱跑。因为心是不可能停止的。这个心指的是妄心,或者说头脑。一个大活人,他的妄心是不可能停止的,他的思维也是不可能停止的。所以古人早就想了办法,给它找一件事做,把它缠在这件事上,它就不会再胡思乱想了。当你用一个法心系一念,就不会再心生百念千念万念了。如果你能做到长期心系一念,久而久之,你的心就会慢慢地静下来。最后你把这一念也丢掉,不住在上面,让心无所住,这时候才是真正的入大定。只要有所住都是小定,或者说是不究竟的定。修行的最高境界是无住。但要达到无住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得有所住。

  我们做任何事,首先都要在理上先明白。如果理上不明,你就分不清是对是错,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你能达到一种什么状态,是继续下去还是停止。所以万事以见地为首,先掌握理论。

  实际上炼心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盘腿打坐,更好的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人和事来炼这颗心。事由人生,没有人就没有事。所以与其说借事炼心,不如说借人炼心。可是很多修行人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喜欢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觉得这样很清净。但这样的清净起不了用啊!一旦出门跟人打交道,他就烦了,清净心瞬间无影无踪,定力全失。所以不能起用的定不算定。生而为人,你是不可能不做事不见人的。你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自利,而后利他。所谓的利他,不外乎就是度众生,就要跟众生打交道。

  营员:师父,我想请问,我们做人要注重孝道,但是我看过一些关于佛教的故事,有的和尚出了家,把自己的亲人、眷属都抛弃了。即便父母恳求他留下来,他也是不管不顾。我不太明白,这是不是逃避责任?

  师:你说逃避责任,我不否认,佛门里面这种出家人确实很多。我们先不谈论别人,既然我们看到了这种现象,就绝对不能让这种现象发生在自己身上。虽然我出了家,但每年都回家看望父母。我们东华寺的常住每年也都有一个月的假期,可以回家看望父母。

  营员:如何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气?

  上师:既然你发现自己有不好的习气,为什么改变不了?不是找不到方法,我相信你有方法,而是你的意志力不够。你已经意识到这个坏习气会影响你的品质和形象,甚至阻碍你的成长,障碍你的发展,你就必须下决心去改变。如果你不改变,这一生你都会被这个习气卡住,甚至来生来世还会在这上面摔跟斗。为什么你会有这个恶习呢?很可能就是因为你前世在这上面没有突破,所以这一世被卡在这里不能前进,不能超越。前世我们且不论,这一世你意识到了,就要想办法去改变它。比如树立一个崇高的目标,一旦有了…

《青年人生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