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青年人生观

  青年人生观

  上师:今晚大家坐在一起很难得,是佛缘让我们相聚。你们想听什么呢?只要用心去感悟,每一条路都是开悟之路,每一件事都是来让我们开悟的。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是最多想法的,力量也是最大的,就像泉水一样往外涌,但不知道流向哪里,真的需要一个人来指导。如果这时候遇到合适的环境、合适的人,给你正面的思想,把你引上一条正确的道路,你一生都会获益;如果你遇到的是不好的环境、思想负面的人,同样也会影响你的一生。

  人的一生当中真正受教育只有三个阶段,这三次教育决定了你一生的人生观。第一次是家庭父母的教育,第二次是学校师长的教育,第三次是单位领导同事的教育。我们的灵魂、我们的脊梁就是在这三次教育中形成的。你们可以问问自己,到目前为止,你受到了几次教育?在座的多数都是二十几岁,正处于受教育的第二个阶段——师长教育阶段。你们很快将步入社会,接受上司领导的教育和帮助,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心态,到社会上做事很容易碰壁。

  所以今天想和大家探讨一个主题:如何确立我们年青人的人生观?我先向大家提一个问题,在座的认为什么是人生观?谁能简单地解释一下?越简单越好。

  营员:看待问题的态度、人生的准则和方向。

  营员:人生观是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营员:人生观就是怎样做事。

  上师: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决定了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就决定了你会采用什么样的风格和方式方法去为人处事。为什么同样一件事情发生了,你和我处理它的方式方法会不同呢?就是因为我们两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不一样,究其根本,也就是人生观不同。比如,马路上有几根金条,大家看到了都拥上去抢,打得头破血流,只有一个人看到了没有去抢。为什么他不去抢呢?因为他认为这不是他的劳动所得,是不义之财,是横财,不应该要。这就是他的人生观,也是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无论是人生观、价值观,还是世界观,最后都落实到一个人的为人处事上,通过为人处事体现出来。对人生观的解释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是一种空洞的道理。我们要把它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我们的为人处事上。

  就拿我们寺庙来说,半夜三更下了暴雨,排水沟堵塞了。有的人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继续睡觉。有的人想到了,心想:“堵就堵了吧,明天再说,下这么大的雨,淋感冒了怎么办?”只有NM和JX穿上雨衣,拿上铁锹,冒着暴雨去疏通水沟。不同的行为、想法体现了不同的人生观。为什么同样一件事情发生了,会有这样不同的反应呢?难道NM和JX是傻子,不知道淋了雨会感冒?无论你是什么想法和表现,无论你出手没出手,都反映了你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出手也是一种出手,你的行为说明了一切。所以有三种人:一种人看见了问题马上处理,一种人看见了装作没看见,还有一种人是看见了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正是因为有不同的人,所以在社会上才干出了不同的事。

  有一种人做事的观点是:要做事就一定把它做成,而且要做成精品,不做成精品不罢休。另一种人是:我只要努力就行了,就问心无愧了。持这种观点的大有人在。可是你光努力,没有结果,你的努力有什么意义呢?我要的是结果,没有结果的努力是白费力气,没有意义。做事情必须有结果。我曾经对我们庙里的小和尚说;做事要追求结果,注重结果。做人是注重过程,注重过程中的细节。没有结果的事,我们做它干什么?

  比如我盖东华寺,如果我的观点是:只要努力了,张罗了,呼吁了,就行了,管它盖成没盖成!这叫盖寺庙吗?这叫做事吗?另一种观点是:你不仅要把它盖成,还要把它盖成精品,不能把它盖成豆腐渣工程。为什么会有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呢?就是因为有不同的人生观,而人生观决定了一个人为人处事的风格。如果三次教育都给你输入一个理念——做事必须有结果,不做成精品不罢休,你就会把这个理念运用到你的生活中做事中。相反,如果是前一种观点——我只要努力就行了,那么在你的一生之中,你做任何事都是只要努力就行了,都会虎头蛇尾,刚开始热情万丈,最后无声无息。

  再比如我们常听人说:”他打我一拳,我就要还他一拳。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这是一种人生观。还有一种人认为,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也是一种人生观。你的人生观取决于你三次所受到的教育,它将决定你人生所能达到的高度和广度。佛教的人生观提倡看破放下,学会心包太虚,接受吃亏是福;做一个奉献者,最大限度地奉献自己,而不做一个索取者。

  有的人,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觉得父母长辈都在照顾自己,很幸福。因为他从小到大都是这样被照顾着,被宠爱着,整个社会都是如此,所以他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的付出和服务,养成了惰性,从没想过要自立,要为家人做点什么。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悲哀。因为你一直是一个索取者,一个受者,从来不是一个创造者,一个给予者。别人是人,你也是人,为什么你总在索取,总是伸手向别人要呢?你可能一辈子都这样要下去,依赖下去吗?这样的“幸福”生活可能持续一生吗?万一家庭突然出现变故,原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你怎么办呢?你能承受吗?能自立吗?能担当吗?

  当然,万事皆有因,皆有果,这牵扯到了因果的问题。有的人生来就是来索取,来花钱的;而有的人生来就是来创造,来为社会人群做奉献的。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地成为富翁,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变成穷光蛋。

  但是,如果我们从现象上看,一个人富,是因为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勤奋,长大以后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忍辱负重。而另外一个人穷,是因为他不能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做事,总想占便宜。过去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两个兄弟待在阎罗王那里,都不愿意到阳间去投胎。可是他们的期限到了,于是阎罗王做他们的工作,给他们两个选择:一个是不用劳动,不用辛苦地付出,可以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另一个是要劳动要辛苦地付出。大哥说:“我选择要劳动要付出的。”小弟一听,太好了!你把辛苦的拿去了,我就要这个不用辛苦付出的。阎罗王满了他们的愿望,于是他们就去投胎了。三十年后,老大在人间成了资本家,无论走到哪里都在布施,谁有困难都去找他。因为他太富有了,做什么都成功。而他的弟弟呢?成了一个穷光蛋,一贫如洗,在做乞丐要饭。因为他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嘛!而且就算他想做点事情也做不了,因为他在因地里发了愿,所以有这个结果。

  实际上,这种现象在我们世间很多。一个人如果不能给人群创造价值,不能给社会带来效益,一直在索取,你凭什么让人尊重你呢?而你还以为这是一种幸福,还乐在其中,这不是悲哀是什么?你有这么好的头脑和身体,为什么不去劳动,总喜欢伸手向别人要呢?究其根本,就是人生观的错误,没有受到好的教育。

  我们身边也有另一种人,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节省费用,有时为了省钱,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当然,省吃俭用、艰苦朴素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是,他把这种习惯带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处处把钱扣得很紧,很用心地去省钱。既然你省钱要用心,要花时间精力,为什么你不把心,把时间和精力用到赚钱上呢?终究是一个用心。我并是不主张铺张浪费。开源节流是我们当家的,乃至每个人都应该考虑和做到的。只是有的人过于极端。我经常看到身边的一些人斤斤计较,非常吝啬。如果他把斤斤计较的心用来赚钱,那不是更好吗?

  所以,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会给自己带来一生的幸福,谁接触你都会受益,你可以影响身边一大群人。下午安老师讲到曹操的人生观,——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但是,还有一种人会怎么说呢?宁可大家都占我的便宜,我也不愿占大家的便宜。宁可我被别人骗,也绝不骗别人。持这种观点的大有人在。读过《三国志》的人都知道曹操的出生背景和家庭环境,这些因素也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观。比如万行,从小是饿肚子长大的,所以长大了想赚钱,要吃饱饭。后来闻到了佛法,走出了家乡,接触了很多人,观念起了很大的变化。

  所以刚才我让你们谈谈你们的人生观,你们的回答都是对的。但是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你们的人生观都会改变。相信这次夏令营之后,很多同学的人生观会改变。过去没有人生观的,也会开始认真思考,树立自己的人生观。

  其实,不仅人渴望得到关注和重视,就是动物也需要同类对它的尊重。那么,我们凭什么让别人尊重我们,重视我们,甚至仰慕我们呢?我们要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这一切呢?如果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没有人从你这里获益过,大家又怎么可能尊重你,重视你,仰慕你呢?实际上人活在这个世间,一生都在受惠,都在做受者:小时候接受父母的养育之恩;上学后接受老师的教育之恩;步入社会后接受单位领导的帮助之恩;等到老了以后,接受儿女的赡养之恩。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受惠的同时做出相应的回报,以此体现我们应有的价值:小时候听父母的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长大后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做个好学生。成年后以一种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走进社会,努力工作,遵守社会公德,为社会创造价值,让父母亲放心、开心;同时,自己的问题,包括工作、情感、人际关系等,都自己解决好,不让父母、领导、同事、朋友担心、操心。有了家庭后,做好妻子、丈夫,乃至父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转眼间,孩子长大结婚了,开始做爷爷、奶奶,帮他们带孩子,为他们减轻负担,让他们安心地工作。年轻人看到你,都说这个老人家很可亲很可爱,还很有智慧,不招人嫌,都喜欢和你交往,跟你打交道。有些老人招年轻人的嫌,那是因为他们年轻时没有树立正面的、积极的…

《青年人生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