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再好也是阿弥陀佛的世界,要是我去了会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为什么我不构筑一个自己的精神家园,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呢?
师:可以啊,你有这个愿力很好啊!可以发这个愿。
问:可是我跟朋友说了以后,他们说:“就你这点儿德行?你知道修这些需要多少阿僧祇 劫吗?”我说:“那我就从现在开始从头修!”我现在有这个想法:哪怕是在娑婆世界,我就让认可我的人、相信我的人都在我的领土里生活。不知道这样想是不是有点妄自尊大?
师:他们是凡夫。你敢这样想,你就是大菩萨。但是这样想了就要去做,去努力。如果不去做,那就是妄想了。有些人生来喜欢学别人的东西,有些人生来喜欢自己创造。世间上就这两种人,一种是创造性的,一种是接受性的。
问:有个同修在未出家之前就已经开始修行,一个金刚上师给他传了大圆满的加行法,他一打坐一入定就看见五颜六色,整个宇宙都是银白色的。腾空之后,从空中往地球上看,刚开始能看到五米远,然后成倍地增长。到最后他感觉自己坐在一朵大莲花上,到一个无边无际的地方。从那以后他就不敢再修了,因为离师父太远了,没有人指导。
师:他这是没有见地,所以很难修上去,很难进步。这些本来是属于修行的正常反应,他的师父在传他法的时候就应该告诉他会有这些反应。
问:那他朝这个方向继续修,行吗?
师:可以。
问:他看到的莲花是妄想,还是真实的呢?
师:是妄想。妄想也是心力所致,心力不专注,妄想也想不出来。现在让你们在心里妄想一个万行的形象,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妄想不出来。为什么妄想不出来呢?你们的心力不集中,是魂魄不健全的人,多数都只有三四分的魂魄在身体里面,六七分都跑掉了,所以观想什么都观想不出来。能达到九分以上的魂魄在身体里面,也就是有九成的精气神在身体里面,你观想什么顷刻间就出现。尽管那是妄想,但它是心力专注的证明。心力不集中不专注,什么都妄想不出来。一个高度专注的人想什么,他心灵的画面上顷刻就勾画出什么。为什么我们勾画不出来,无法形象思维呢?因为不专注。专注的人都善于形象思维。尽管这是妄想,但也是修行相当高的境界,只有达到这个境界才能想什么,心灵的境界和画面上就出现什么。 跟道比,这叫做妄想,叫做邪知邪见,但是跟俗人比,它是非常了不起的。就像写毛笔字一样,比如写一个中国的“中”字,一个会写字、魂魄健全、心力高度集中的人,还未动笔就已经想好了怎么写,“中”字已经在他心中出现了。可是一个心力不专注的人,写一竖才想到横,写一横才想到竖,写完前一笔才想到后一笔。所以写字要“意在笔先”。但我们通常是“意笔同时”。也有少数人是“意在笔后”,写完字才发现刚才怎么写了这么好的字,或者刚才怎么写了这么差的字。因为他意在笔后,觉照在后,而不是在前。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事情做完了才意识到就叫做“意在事后”。高智商的人、成功的人,做任何事都是“意在事先”。 观想本身就是帮你对治妄念的方法,通过观想明师的形象、佛菩萨的形象,让你的心智变得集中。太散乱的人用这种方法不行,可以随息。随息还不行就数息,从1数到10,然后再从头开始数,就这样慢慢地改变方式。当你能通过数息不打妄想时,就可以开始形象思维。当你能用形象思维把一个画面清晰地勾画出来以后,形象思维也可以放下不再需要了。所有这些方法都是祖师们看到众生无法入道,针对这种状况创立的法门。比如有的人一上座就打瞌睡,我就给他设立一个方法,不让他坐,让他蹲马步。我就不相信他蹲马步还会像鸡啄米似地点头打瞌睡!可能有一天他就是蹲马步入定的。
问:用呼吸法念《金刚经》可以吗?
师:可以。找到自己的禅病以后,就要找一个方法来对治它。所有的法都是对治病的药。
问:您能不能谈谈四禅八定和见性之间的关系?
师:四禅八定修完也未必能明心见性。而有一种人虽然没有禅定功夫也一样明心见性。有的人是先明心见性,后修四禅八定;有的人是先修完四禅八定才明心见性;两者同时的也有。但多数倾向于先修完四禅八定才明心见性。再来人一般是先明心见性,后修四禅八定,因为他们的悟性比较好。像社会上的一些知识分子,高智商的人,你跟他讲佛理,他马上就明白,这属于慧在定前。慧在定前的人通常是先明心见性再修定。或者他们根本修不了定,因为慧是非常敏捷灵动的,先开智慧的人往往很难修定。所以为什么佛教一直提倡不要在意和执着感应和神通呢?一旦在意执着,就会和它融为一体,禅定就很难再修下去了。 修四禅八定跟身体的素质很有关系,身体不好的人很难修,身体有一点点障碍,禅定功夫都过不去。但修四禅八定是改变色身唯一的办法,想改变色身必须走四禅八定的道路,只有四禅八定才能把色身一点一点地转化掉。顿悟是转化不了色身的。
问:您说没有四禅八定也可以明心见性,但是没有定力如何守得住证得的东西呢?
师:一样守得住。你看从政的人随时都在觉照之中,在明心见性的状态里,这就是定力。但这不是四禅八定的那种定力,他们的身体并没有通过四禅八定而转化,而是他们的心智在刹那间达到了一个高度。出家人要想转变身体必须走四禅八定的路。如果你不想走转变身体的路,就要把你的心智提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最后尽管你可能明心见性了,但照样生病,生了病照样跟俗人一样“哎哟,哎哟”地叫。有些人明心见性了,而且禅定功夫很高,即便生病了,也可以把自己的身体空掉,不把念头放在身体上。就像我们盘腿一样,腿痛了,念头可以走掉,出去神游,不放在腿上。
问:搞政治的人,他们的明心见性是不是相当于刹那定?如果不是刹那定,怎么会与道相应,见到性光呢?就像您说的,他们一下就能提起来。
师:那不应该叫“刹那定”,而应该叫“持久定”。你们可以看看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他们这方面的定力比我们出家人要高得多,所以他们的定力应该叫持久定。他们都是利根器的人。从定力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根器。
问:这种人随时在状态里面,随时能控制自己的身口意,这算不算是四禅八定?
师:他们这种定不叫四禅八定。刚才JZ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刹那定”。但这不是刹那定,所谓的刹那定是刹那间有,刹那间又消失了。而这种人的定力是不会刹那间消失的,而是随用随在,不用即无。
问:那这跟三摩地有什么关系呢?能进入三摩地是不是四禅八定已经修完,而且明心见性了?
师:是,能进入三摩地确实是四禅八定已经修完了,否则无法处在三摩地中。
问:是不是有世间禅和出世间禅,而他们的这种叫做世间禅?
师:这样讲也只是方便善巧。不能把这种人的定当成世间禅。世间禅就是出世间禅,只是我们的身份不一样,他们刹那间能提起来的,和我们的并没有区别。我们是根器不够,刹那间提不起来,只有通过转变色身一点一点地累积。他们是与生俱来的根器,虽然没有通过四禅八定一点点地累积,但刹那间就可以提起来,而且可以一直停留在这个高度,随时用随时就有。
问:我看他们无论是喝醉酒还是睡觉,基本上都在觉照里面,睡着了,有人进来也知道,他们的定力是很厉害的。
师:其实他们喝醉酒放松了以后,灵性的力量恰恰在这时候出来了。有一种人就是通过喝醉酒放松了,智慧才迸发出来。而我们通过打坐修禅定,无非也是训练身心慢慢地放松,最后达到了习惯性的放松。随时都处于放松状态,智慧才会显现。
问:那睡觉的时候算不算是一种定呢?
师:睡觉的时候叫做“昏沉大定”(众笑)。但是有一种人白天一直在修道,在捕捉,由于头脑带着我执刻意在修,进入不了状态,间隙没有出现,他进不去,反而没有境界。当他放松去休息时,间隙就出现了,他瞬间就进去了。所以密宗称它为梦中成就。因为白天用功有我执,身心会很累。当放下休息时,在休息的那一刻就有了转变。
问:这时候灵性就出来了?
师:对。
问:如果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是不是用这种方式保持下去就可以成就?
师:不是保持,还是捕捉。比如我第一次捕捉到这种感觉是在绝尘洞闭关的时候,当时我刚进洞七天,每天打坐十几个小时,累得要死,浑身绷得紧紧的就像板结了一样,我想:怎么搞的,这么久了还没有那种天塌地陷,像放礼花一样的情况出现!于是我把腿一伸想放松一下,突然眼前“啪、啪、啪”像放礼花一样连续响了几次。当时我不敢动,心想:别动,别动,一动就把经络堵住了,可能这个姿势正好顺着经络。所以我就歪着身体躺在那里,等到放完了才坐起来,心里无比喜悦。从此以后任何时候我的眼前都是光亮的,从来没有黑暗过。放完之后,我的整个身心也就放松了下来,证实了也就不再渴望了。因为当时师父传法的时候就告诉了我修到什么时候会有什么反应。
问:这是不是色身转变的开始?
师:还不是。
问:从哪方面可以判断色身的转变呢?是不是破了五蕴就转变了色身?
师:关于色身的转变经书上记载得很清楚,在色身转变的最初,我们身体会先出现暖的现象。当暖相产生的时候,身体软绵绵的,即便八十岁身体也如同十几岁的童子身。我们汉传佛教也有一个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四相之中每一相都有一个征兆,有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反应。暖相产生后身体就慢慢开始转变了,病会逐渐减少。刚才讲到身体健康的人手脚是冬暖夏凉,这种人修行很容易出现暖相。童子身出现暖相是从下往上暖。结过婚的人产生暖相是从上往下产生反应。 到“顶”的阶段主要是头部有些反应,比如耳鸣,这种耳鸣绝对不是病态的耳鸣,而是…
《精气神与化身的关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