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明修法或修丹田气功,大小周天之类,不明心性状态,错乱用心,或着相而求者说。仁者用功有年,何至因静坐而神经失常,故说法、修法必须对机对症,不能固执一方,以应万病,“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仁者脚跟未稳,妄心未伏,正知正见未开故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此修学者之大病,切宜注意。又说您有宿冤纠缠,当知更是着相取境,而不知返观自心。我们无始以来,谁无宿冤,其实所谓宿冤即是无始以来所作“业障”,故要念佛、礼拜、忏悔、发愿,若能刻苦修法,妄想脱落,则一切业障,本来是空,只因妄执不舍,认妄作真,自寻苦恼,妄想内魔不消,很易招致外魔,岂不冤枉可怜!故希您一心依法修持,并常与习气奋斗,待妄念消落,则真心现前,一切烦恼、业障皆化为大光明藏矣。若听二尼师之说做佛事,度冤主,自心不安,外境又来,弄得彷徨忙乱,无事生非,真是极大可怜!
做佛事,种善根,固是好事,但无钱何必勉强,一切福乐,都出自本人心地,心地狂乱,求佛何益?不能存钱等说,更是荒谬无智,当知各人虽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命运,但“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故应知命、安命,更应“立命”,立命之要,更在学佛法,明心地——因为“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五祖告六祖语)
一切妄想烦恼,都由虚妄分别、执着所引起,而分别执着又是因不明自性本空,以致外被境转,内被习牵,遂致妄想颠倒,不能自拔。故学佛之人,应以明自本心,见自本性为要领,否则纵有修持,难以究竟。一切佛法种种方便不同,但归根到底,都是息妄心、显真性,真性既显,于一切事物、一切境界,过而不留,接而不染,定慧圆明,便能获得自在解脱和真实受用。凡修心,功夫得力,第八识中习气翻出益多,此即内魔,内心散乱也可引起外魔,故以净心空念为主,心空境寂,诸魔齐退。《楞严》所说五十种阴魔,莫非是习气的显现,故经说:“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故不必恐惧、顾虑。
大仙、巫婆等人更不可亲近,此辈人自心未明,着相取境入于迷信颠倒,以盲引盲,随而学之,无有不苦上加苦者。当知修心以无住、无相、无念为总要领,《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等,皆阐此旨,宜引起注意。《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是《心经》要领,通过智慧观照,证知身心都是因缘所生,条件组合,并无自性,空而不着,自然能解脱一切苦厄。您今日种种苦恼,正是心念不空之故,所以古德说:“但愿空诸所有,切勿实诸所无。”请天地、说是菩萨转世等等,切勿轻信,徒增痛苦,真正圣贤无不谦虚谨慎,自强不息。
修法时能盘坐固好,不能盘坐,就改为散盘,也无妨。趺坐只是一时借用之法,用于一时,待定力逐步增加后,要行、住、坐、卧都能观照,才是正修。
学佛全在“成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种种法门,莫非度生之方便,随机施教,并无定法,一言半句,等沾法益。
一切法都是佛法,世间事情都可以做,但不要执着,心空自在。一切法皆是佛法,举手低头不离佛性,所以行动不离佛性。烦恼本空,惟有一切放下才能得大自在。
修心重要不忘“观心”,“观心”是观心法门,观一切法皆如幻象,《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圆觉经》说:“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主要是多观,到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不二。打成一片便得受用。
(答保定智金居士)
所谓的“明心见性”即“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同时亦“非空非有”。这“一念不生”而又“非空非有”并“了了分明”之觉性,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叫见性。仁者平时的行、住、坐、卧应时时观照。并时时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试问仁者,这个无所住的“心“是什么心?请参之!
仁者能持名念佛很好,“持名念佛”是三根普被的殊胜法门。如仁者能一门深入,脚踏实地,净续相连,打成一片,从而达到念佛三昩,即实相念佛,那就是“花开见佛”了。努力!努力! 望仁者能在学佛的道路上“依教奉行,早证菩提”,奋发向上,自强不息! 随信寄去一册《念佛大圆满》供参用。
修法贵在一门深入,多阅一些教理书籍也很重要,因要“通宗通教”嘛,但应以自己专修的法门为主。望发奋努力,自强不息,早证菩提,普度众生!
(答河北许洪亮居士)
所谓“人天路上作福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令堂大人高年多福,仍需经常请其一心多称佛号,经说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况多念之乎!且生前多念佛号,临终善根发露,必能强者先牵,正念现前。凡临终正念不失,对世间一切了无留恋者,必生净土。
惊悉令堂大人撒手西归,深为悼念,愚即在佛前代为念佛回向,祝愿仗此念佛功德,使莲品增上,永出三界,成就无上菩提!根据令堂大人临终前后情况,甚为吉祥:
1、能日夜高声念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名号,常请诸圣众在她身边;
2、断气时无人在旁干扰,让老人家安祥西归,心不散乱。(如亲属在旁,难免动情悲泣,会影响她一心求生)
3、16小时后身体更衣尚属柔软;
4、发现后大家轮流念佛,此时中阴身,闻佛号声便得一心西驰,得到加持;
5、在七七期间,诚心做了不少佛事,广修供养,必能使存亡两利,有助于莲品增上,早证无生。
综此几点,已说明老人家具备了往生条件。且临终时,只要心有佛念,无人干扰,正念分明,即使一念、十念也能往生净土,况令堂住近慈居,实际上等于闭关专修二个多月,福德因缘,实是不可思议,生时不离三宝,殁后必生佛国。仁等孝思不匮,尽心尽力,实是难能可贵,从此更可安心学佛,脱离六道生死之苦了。
至于某居士,能劝人念佛、信佛,皈依三宝,确实做了不少好事,但所说神通之事,只能作为参考,真有神通者,一般不肯轻易显露,其所说老母亲仍在仙道修行,以老人家行原来说,虽也合乎情理,但往生西方,也并非难事,只要信愿具足,临终正念分明,即可往生,蒙佛慈悲摄受。又某居士说,半年后带您去“观梦”,可与老母对话,既已托生仙道。岂有效世间灵鬼附体“观梦”、“扶乩”等事,此等属于外道邪妄知见,幸勿轻信,致偏离佛法正道,而入迷妄颠倒,着相取境之迷途,为祷!
学佛人以离苦得乐、得定开慧、明悟心性、成就菩提、了生脱死为要领,此外凡无益出世,生灭虚妄之法,均宜避免。某居士搞预测、看病、看风水等,皆是生灭无常之法,不是佛法,但一般人不懂佛法要义,往往着相取境,为生灭境界所误,实甚可惜!凡遇真修行的人,可以直言相告,劝其“真为生死,发菩提心”,勿搞旁门邪道。
仁者诵持《金刚经》三年余,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有所体会,此经是般若要典,诵持者要求心上于一切法无住无着,不但无我相、无法相,也要求无非法相,也即是空我、空法、空空,故是成佛净心要典,“为法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又此经前十六品说“不取于相(起用),后十六品说“如如不动”(证体),所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能领悟其义,便能无障无碍,得大自在!祈仁者口诵心行,此常返照本性,果能心空、意净,心无挂碍,便能得佛法的无比受用!至于所念各经,皆无不可,总以念后心地清凉,道念增盛为妙,如时间过长,反而成为负担,心生急躁,或有任务观点,于心不安,则可适当减少,似宜以《弥陀经》、《金刚经》、大悲咒、回向净土为日课,即以般若为先导,以净土为归宿,愿与仁者共勉之。
(致卧答陆晓先居士)
[以上选自《幻斋心鸿》]
“般若妙味”选录
(上师询问弟子们修行情况,此略)
胡居士:他能坐三个小时念佛,手结定印,他能坐三个小时。
徐老:念佛法门很好,念佛法门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妙法。(若能)身口意三密一起来就快。
徐老:你结手印吗?
苏居士:结手印。
徐老:结什么手印呀?
苏居士:法界定印。
徐老:噢,还有念咒也可以,弥陀定印也可以(弥陀印)。修净土法门呀,口里念,耳朵听,手结定印,很快,三密相应就快。你只是口密,或是只是耳朵听,不行。身口意三密一起来,这是身、这是口……身口意三密相应,净土法门很好的,等于就是密教差不多嘛。本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南无阿弥达布达耶”,是密宗的真言咒语,所以这个法门确实很好,也可以带业往生。最近我在《宁波佛教》—“弘化佛教”里面有篇文章,专门讲修净土法门的好处,不知你们看到没有?你们两个都没有哦。《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它是三根普被的,他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就是带业往生的下手善巧方便。他后面讲到“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是开悟了,明心见性了。所以净土宗还是讲明心见性。这个一切法,我们修行的人目标就是要明心见性,不明心见性就心外取法,心外取法就是外道,老是讲这句话。所以大势至菩萨讲这个话以后,他自己也讲“我以念佛心证无生忍”,他以念佛心证无生忍,无生忍就是七地菩萨、八九地菩萨都是无生忍,他是上根啦。这篇文章文字不多,但是三根普被,下根、中根、上根方法都有的,《楞严经》这篇文章很精妙的,所以你修念佛法门再好没有,弥陀大法!
苏居士:师父,您看以我的根基修什么法最好?能够指示我一条……
徐老:某居士啊,实际上一切佛法,法没有好坏的,一切方法都是平等的,为什么呢?它都是善巧方便,不管心中心法也好,念佛法门也好,六字大明咒也好,都是方便,它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就是要妄想脱落,一念不生;妄想脱落,一念不生的时候了了分明,了了…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一、净土宗要义汇编 9、书信答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