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明修法或修丹田氣功,大小周天之類,不明心性狀態,錯亂用心,或著相而求者說。仁者用功有年,何至因靜坐而神經失常,故說法、修法必須對機對症,不能固執一方,以應萬病,“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仁者腳跟未穩,妄心未伏,正知正見未開故聽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此修學者之大病,切宜注意。又說您有宿冤糾纏,當知更是著相取境,而不知返觀自心。我們無始以來,誰無宿冤,其實所謂宿冤即是無始以來所作“業障”,故要念佛、禮拜、忏悔、發願,若能刻苦修法,妄想脫落,則一切業障,本來是空,只因妄執不舍,認妄作真,自尋苦惱,妄想內魔不消,很易招致外魔,豈不冤枉可憐!故希您一心依法修持,並常與習氣奮鬥,待妄念消落,則真心現前,一切煩惱、業障皆化爲大光明藏矣。若聽二尼師之說做佛事,度冤主,自心不安,外境又來,弄得彷徨忙亂,無事生非,真是極大可憐!
做佛事,種善根,固是好事,但無錢何必勉強,一切福樂,都出自本人心地,心地狂亂,求佛何益?不能存錢等說,更是荒謬無智,當知各人雖有各自的發展規律——命運,但“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故應知命、安命,更應“立命”,立命之要,更在學佛法,明心地——因爲“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五祖告六祖語)
一切妄想煩惱,都由虛妄分別、執著所引起,而分別執著又是因不明自性本空,以致外被境轉,內被習牽,遂致妄想顛倒,不能自拔。故學佛之人,應以明自本心,見自本性爲要領,否則縱有修持,難以究竟。一切佛法種種方便不同,但歸根到底,都是息妄心、顯真性,真性既顯,于一切事物、一切境界,過而不留,接而不染,定慧圓明,便能獲得自在解脫和真實受用。凡修心,功夫得力,第八識中習氣翻出益多,此即內魔,內心散亂也可引起外魔,故以淨心空念爲主,心空境寂,諸魔齊退。《楞嚴》所說五十種陰魔,莫非是習氣的顯現,故經說:“當處禅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故不必恐懼、顧慮。
大仙、巫婆等人更不可親近,此輩人自心未明,著相取境入于迷信顛倒,以盲引盲,隨而學之,無有不苦上加苦者。當知修心以無住、無相、無念爲總要領,《金剛經》、《心經》、《六祖壇經》等,皆闡此旨,宜引起注意。《心經》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是《心經》要領,通過智慧觀照,證知身心都是因緣所生,條件組合,並無自性,空而不著,自然能解脫一切苦厄。您今日種種苦惱,正是心念不空之故,所以古德說:“但願空諸所有,切勿實諸所無。”請天地、說是菩薩轉世等等,切勿輕信,徒增痛苦,真正聖賢無不謙虛謹慎,自強不息。
修法時能盤坐固好,不能盤坐,就改爲散盤,也無妨。趺坐只是一時借用之法,用于一時,待定力逐步增加後,要行、住、坐、臥都能觀照,才是正修。
學佛全在“成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種種法門,莫非度生之方便,隨機施教,並無定法,一言半句,等沾法益。
一切法都是佛法,世間事情都可以做,但不要執著,心空自在。一切法皆是佛法,舉手低頭不離佛性,所以行動不離佛性。煩惱本空,惟有一切放下才能得大自在。
修心重要不忘“觀心”,“觀心”是觀心法門,觀一切法皆如幻象,《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圓覺經》說:“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主要是多觀,到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不二。打成一片便得受用。
(答保定智金居士)
所謂的“明心見性”即“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同時亦“非空非有”。這“一念不生”而又“非空非有”並“了了分明”之覺性,就是自己的本來面目,也叫見性。仁者平時的行、住、坐、臥應時時觀照。並時時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試問仁者,這個無所住的“心“是什麼心?請參之!
仁者能持名念佛很好,“持名念佛”是叁根普被的殊勝法門。如仁者能一門深入,腳踏實地,淨續相連,打成一片,從而達到念佛叁昩,即實相念佛,那就是“花開見佛”了。努力!努力! 望仁者能在學佛的道路上“依教奉行,早證菩提”,奮發向上,自強不息! 隨信寄去一冊《念佛大圓滿》供參用。
修法貴在一門深入,多閱一些教理書籍也很重要,因要“通宗通教”嘛,但應以自己專修的法門爲主。望發奮努力,自強不息,早證菩提,普度衆生!
(答河北許洪亮居士)
所謂“人天路上作福爲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令堂大人高年多福,仍需經常請其一心多稱佛號,經說念佛一聲,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況多念之乎!且生前多念佛號,臨終善根發露,必能強者先牽,正念現前。凡臨終正念不失,對世間一切了無留戀者,必生淨土。
驚悉令堂大人撒手西歸,深爲悼念,愚即在佛前代爲念佛回向,祝願仗此念佛功德,使蓮品增上,永出叁界,成就無上菩提!根據令堂大人臨終前後情況,甚爲吉祥:
1、能日夜高聲念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名號,常請諸聖衆在她身邊;
2、斷氣時無人在旁幹擾,讓老人家安祥西歸,心不散亂。(如親屬在旁,難免動情悲泣,會影響她一心求生)
3、16小時後身體更衣尚屬柔軟;
4、發現後大家輪流念佛,此時中陰身,聞佛號聲便得一心西馳,得到加持;
5、在七七期間,誠心做了不少佛事,廣修供養,必能使存亡兩利,有助于蓮品增上,早證無生。
綜此幾點,已說明老人家具備了往生條件。且臨終時,只要心有佛念,無人幹擾,正念分明,即使一念、十念也能往生淨土,況令堂住近慈居,實際上等于閉關專修二個多月,福德因緣,實是不可思議,生時不離叁寶,殁後必生佛國。仁等孝思不匮,盡心盡力,實是難能可貴,從此更可安心學佛,脫離六道生死之苦了。
至于某居士,能勸人念佛、信佛,皈依叁寶,確實做了不少好事,但所說神通之事,只能作爲參考,真有神通者,一般不肯輕易顯露,其所說老母親仍在仙道修行,以老人家行原來說,雖也合乎情理,但往生西方,也並非難事,只要信願具足,臨終正念分明,即可往生,蒙佛慈悲攝受。又某居士說,半年後帶您去“觀夢”,可與老母對話,既已托生仙道。豈有效世間靈鬼附體“觀夢”、“扶乩”等事,此等屬于外道邪妄知見,幸勿輕信,致偏離佛法正道,而入迷妄顛倒,著相取境之迷途,爲禱!
學佛人以離苦得樂、得定開慧、明悟心性、成就菩提、了生脫死爲要領,此外凡無益出世,生滅虛妄之法,均宜避免。某居士搞預測、看病、看風水等,皆是生滅無常之法,不是佛法,但一般人不懂佛法要義,往往著相取境,爲生滅境界所誤,實甚可惜!凡遇真修行的人,可以直言相告,勸其“真爲生死,發菩提心”,勿搞旁門邪道。
仁者誦持《金剛經》叁年余,于“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有所體會,此經是般若要典,誦持者要求心上于一切法無住無著,不但無我相、無法相,也要求無非法相,也即是空我、空法、空空,故是成佛淨心要典,“爲法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又此經前十六品說“不取于相(起用),後十六品說“如如不動”(證體),所以說“一切法皆是佛法”,“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如能領悟其義,便能無障無礙,得大自在!祈仁者口誦心行,此常返照本性,果能心空、意淨,心無挂礙,便能得佛法的無比受用!至于所念各經,皆無不可,總以念後心地清涼,道念增盛爲妙,如時間過長,反而成爲負擔,心生急躁,或有任務觀點,于心不安,則可適當減少,似宜以《彌陀經》、《金剛經》、大悲咒、回向淨土爲日課,即以般若爲先導,以淨土爲歸宿,願與仁者共勉之。
(致臥答陸曉先居士)
[以上選自《幻齋心鴻》]
“般若妙味”選錄
(上師詢問弟子們修行情況,此略)
胡居士:他能坐叁個小時念佛,手結定印,他能坐叁個小時。
徐老:念佛法門很好,念佛法門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妙法。(若能)身口意叁密一起來就快。
徐老:你結手印嗎?
蘇居士:結手印。
徐老:結什麼手印呀?
蘇居士:法界定印。
徐老:噢,還有念咒也可以,彌陀定印也可以(彌陀印)。修淨土法門呀,口裏念,耳朵聽,手結定印,很快,叁密相應就快。你只是口密,或是只是耳朵聽,不行。身口意叁密一起來,這是身、這是口……身口意叁密相應,淨土法門很好的,等于就是密教差不多嘛。本來“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南無阿彌達布達耶”,是密宗的真言咒語,所以這個法門確實很好,也可以帶業往生。最近我在《甯波佛教》—“弘化佛教”裏面有篇文章,專門講修淨土法門的好處,不知你們看到沒有?你們兩個都沒有哦。《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它是叁根普被的,他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就是帶業往生的下手善巧方便。他後面講到“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就是開悟了,明心見性了。所以淨土宗還是講明心見性。這個一切法,我們修行的人目標就是要明心見性,不明心見性就心外取法,心外取法就是外道,老是講這句話。所以大勢至菩薩講這個話以後,他自己也講“我以念佛心證無生忍”,他以念佛心證無生忍,無生忍就是七地菩薩、八九地菩薩都是無生忍,他是上根啦。這篇文章文字不多,但是叁根普被,下根、中根、上根方法都有的,《楞嚴經》這篇文章很精妙的,所以你修念佛法門再好沒有,彌陀大法!
蘇居士:師父,您看以我的根基修什麼法最好?能夠指示我一條……
徐老:某居士啊,實際上一切佛法,法沒有好壞的,一切方法都是平等的,爲什麼呢?它都是善巧方便,不管心中心法也好,念佛法門也好,六字大明咒也好,都是方便,它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就是要妄想脫落,一念不生;妄想脫落,一念不生的時候了了分明,了了…
《涵芬集 第二部分 淨土文集 十一、淨土宗要義彙編 9、書信答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