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涵芬集 第二部分 淨土文集 十一、淨土宗要義彙編 9、書信答疑▪P7

  ..續本文上一頁分明就是靈光獨耀,靈光獨耀的時候回光返照一下,看這個是什麼東西,是什麼境界,回光返照要認識,哎呀,前念已滅、後念未生,這中間的靈光獨耀就是我的本來面目,很簡單。所以佛法並不複雜的,不要把佛法看得好象複雜得不得了,很簡單,但是當然你說它簡單也不是簡單的,要妄想脫落也不是簡單的,是吧?也要下一定的功夫。所以我想,蘇居士你現在修念佛法門呀,莫換題目,就是印光老法師講的。莫換題目,不要換題目。不要換題目這是印光老法師講的嘛,你就把這個功夫做下去,一定證到念佛叁昧。證到念佛叁昧的時候,心中心法證到的也是這個東西,禅宗證到的也是這個東西,都是一樣的,都是善巧方便啊,無有實法的。所以有許多人講,我這心中心法最好,說這個話是外行的話,沒有好壞。對你根性的就是好法,不對你根性的就是不好的、不行的法。《金剛經》講的“無有定法如來可說”,所以你還是決定把淨土法門一門深入,深入下去。因爲深入以後呢,要見到本來面目,不要停留于帶業往生,一定要成就明心見性,見到本來面目,這品位就高了,將來就是上品上生了。不光是個帶業,(不要)滿足于帶業往生啊。

  蘇居士:帶業往生就是沒把握嘛。

  徐老:帶業往生反而不好,反而要求太低了。

  蘇居士:到時候臨終的時候把握不住就麻煩了。

  徐老:把握住、把握不住,主要的是定力,對不對?

  蘇居士:定力,對。

  徐老:主要的是定力,因爲修行主要就是要得定開慧嘛,有定才開慧,

  你沒有定力就智慧不開,智慧不開就不能打掃習氣,所以修行的人呀,通過各種的方法,不管你淨土宗也好,密宗也好,禅宗也好,目的都是要歇妄想,一念不生,把妄想歇下來以後,妄想脫落,妄想脫落以後哇,這個時候就見到本來面目,就叫開悟,開悟了。開悟以後呢再打掃習氣,叫悟後起修。悟後還要起修,不是悟後沒有事了。

  學佛第一步要“學”,學各種法門,好比摸開關,學了以後呢,就是能開悟,明白啦,見到本來了。見到本來以後就是要修,就是悟後起修,修了以後就是證,證道了。哎呀,這就是我本來面目,本來佛性見到、證到以後還要起用,還要廣度衆生。所以過程總的來說,五個:學、悟、修、證、用。學、悟,悟就是開悟了,見到自性了,見到自性以後,那麼就修了,這個時候就是真正修,現在是真修,不然的話你肓修瞎練嘛。見到本來以後這個修,就是打掃無明、打掃習氣。這個修,修好比掃地,開悟就是開日光燈,第一個“學”好比“摸開關”,開關摸到以後,我們修淨土法門,你一開關就明心見性了。明心見性以後不是沒有事了,要掃地呀,你不掃有什麼用呀,日光燈一開,地上還是很髒的,那麼掃,掃了以後房間清潔了以後,四十二品無明打掃清淨了就是佛的淨界,這是圓教修持,破四十二品無明,必須要破四十二品無明,最高的就是圓教。這個修淨土宗也好,六字大明咒也好,修心中心法也好,都是圓教,圓融無礙的。所以我說蘇居士,你修這個六字大明咒也好,修心中心也好,修念佛法門也好,一樣的,是平等、平等。問題就在這裏,一門深入,不要東抓抓、西抓抓,腳踏兩只船就不好,修行的時侯一定要一門深入,別的法門當然要學了,但是你在一段時間裏面修一種法門,不要多,不要今天修這個法,明天修那個法,反而不好,反而不能達到一心不亂。所以我的看法,你還是多念“阿彌陀佛”,多念“阿彌陀佛”。

  蘇居士:我從歸依到現在已經十五年了,自己認爲比較認真念佛不到叁年,就是打坐念佛。

  徐老:不到叁年這個功夫也很好了。

  蘇居士:但是自己覺得在有時候還是有很多的妄想。

  徐老:我告訴你,有兩個境界:一個呢,妄想越多越好。什麼道理呢?你比如掃地的時候灰塵就起來了,拍皮球拍得重就跳得越高,所以佛教裏面有句話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不是?倒是越精進用功,它越是翻得越多,什麼道理?第八識裏面有很多的習氣種子,你不打掃,不用功夫的話,它就不出來的,你用功精進用功的話,它就出來了,所以習氣越重翻出來越多,說明你功夫越是進步,不是退步,這很重要。許多的人呀,修心中心法也有的、念佛的也有,到一定的時間習氣都翻出來,本來沒有怨言的,怨言也多了,煩惱也多了,心總定不下來,有些人他是功夫進步了。當然,有些不用功的也有,不用功的習氣還是翻出來很多,妄想很多,這也是有的,但有一部分人他是用功精進以後出現這個境界,那麼怎麼辦呢?不去理它,不取不舍。

  不取不舍,不用取它,不隨它流轉,還有不要去甩掉它,你要甩掉它,這個甩掉它也是妄想。甩掉它也是妄想,所以不取不舍,這就是妙法。

  在佛教裏面,不取不舍,它是最高法門。佛教裏面,它在佛教也是很高的法門,境界也是很高的,它是恒河大手印的境界,它是最重要的,不取不舍。不取就是妄想來了不去理它,總之就是不理,不理則妄想息滅。有一定的過程的,不要亂,亂了以後就迷,方向搞不清楚,到某一個階段應該怎麼做,自己不知道了。這好比第一(階段)“學”,等于摸開關,把開關東摸西摸摸到了,摸到了以後一開,日光燈就亮了,日光燈亮就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以後就掃地,掃地等于就是修了,修了以後房間都清爽了,那麼就證了,可以會客人了,見到客人都可以交談了,那麼就是用,所以這個五個階段層次很分明,不能亂的。有許多人沒有明心見性,同時還是修,修還是可以的,但是他往往要盲修瞎練。明心見性以後,知道我的本來面目,知道自性是什麼境界,明白了以後再修,方向就正確了,習氣就容易掃除。

  所以明心見性在佛教來講還是一個重要的關鍵,但是目前許多修淨土的人呀,他不講明心見性。你只要往生,這就是永明延壽大師以前講過一句話“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這句話,是嗎?但這個話也不能永遠、永遠就這樣講,實際上要開悟,念“阿彌陀佛”也可以明心,也是要明心的。從前香港有個叫永信法師,他的文章也說念佛可以明心見性,我很贊歎他,我就告訴他,我說你這種講法,現在很少有人能這樣講法。所以我們要有正確的言行、觀點,看淨土宗的問題,淨土宗本來還是很高的,並不是一般老太太念念佛就算數。但它是叁根普被,是實在的。下根的人、下品下生都可以念佛,上品上生也可以念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都是念佛往生的,就生西方的,所以這個法門確實是叁根普被,很妙的。對于方法的問題,你能夠結手印念的話還是叁密相應的,跟叁密相應沒有兩樣,功夫力量也很足的,現在許多人光是念句“阿彌陀佛”,光是嘴巴,也沒有手印,耳朵也不聽,這個定力就少了,這是方法的問題,不是法門的問題,這個法門確實是了不起的法門,所以曆代祖師大德都提倡這個法門,就是這個道理,現在大多數修行的人還是離不開淨土法門,因此我想,蘇居士還是念佛修下去呀。你不要放棄念佛法門,念佛你已經多少年了?

  蘇居士:4年了。

  徐老:哎,4年了,不要放棄,莫換題目,題目不要換。印光老法師講的嘛,不要換題目,法法都平等。不要看見人家,修心中心法好得不得了。

  蘇居士:我是看人家修一千坐了,不得了。

  徐老:不要認爲心中心法好得不得了、最好,講這個話的人他是不太理解,其實法法都平等,沒有好的、壞的,對你機的就是好的,不對你機就是不好的,應該這樣看問題,都是善巧方便,一切法都是善巧方便,都是手段。好吧,大家交流、交流,大家商量嘛,我也不一定正確,談不上請教。我們都是學佛的,都是同學嘛,同學、同修嘛。

  劉居士:我們都是晚輩。

  徐老:不好講的。

  劉居士:都晚了兩輩了。

  徐老:不好講晚輩,學佛不講一生的,多生的。

  蘇居士:徐老,淨土宗見性跟這個是一樣的,是吧?

  徐老:淨土也可以見性,一切法都可以見性,嚴格來講,凡是佛法,都講明心見性。你不明心見性就是心外取法,心外還有一個境界,心外有樣東西我可以拿得牢,心外取法就是外道。這是目前很多人都這樣講的,也是這個道理。當然有許多人說,我明心見性很困難,念佛帶業往生,那當然也可以了。它叁根普被嘛,信願行,真心切願笃行,信願行以後呢,帶業往生,這業就是惡業,至于過去生中還沒有帶著去,現在他信願行就往生到西方,但這個帶業往生啊,首先說要一心不亂的,什麼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心亂也不能往生,下品下生也講心亂也不能往生,你心已經亂了,怎麼能往生呀,他障礙了嘛,那麼他怎麼能一念不生呢?臨終的時候,因爲造種種的惡業,五逆十惡(的人),應該到地獄去,但是他就是聽善知識的話,萬緣放下,一心念佛,念十句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十句話就往生了,這個時候他就是一心不亂,後來他又要亂了,這是另外一回事。往生的人要一心不亂的,所以這事還是很重要,往生、不往生要看你心亂不亂,心不亂以後就往生,心亂就不能往生。

  蘇居士:您說他沒有亂…

  徐老:嗳!沒有亂,你說沒有亂,就往生了。這個道理,臺灣一位叫李炳南的居士他講過這個話。我在《般若花》上一篇叫《淨宗講話》,我也引用他的話,特好,這個道理,《淨宗講話》裏面有啊。多數講的,臨終的人一定要一心不亂,也就是心亂你就不能往生。那麼五逆十惡(的人),聽善知識教導以後,他萬緣放下,都是一心不亂,一下子帶業去了,去以後往生西方,但去了以後,生凡聖同居土不是到方便有余土,帶業。淨土法門很好的呀,它也可以明心見性,也可以帶業往生。別的法門都是只能明心見性,能帶業往生沒有的,帶業往生只有淨土宗有,別的都是消業的。

  蘇居士:淨土宗也要消業。

  徐老…

《涵芬集 第二部分 淨土文集 十一、淨土宗要義彙編 9、書信答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