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十四、书信集续编▪P5

  ..续本文上一页生之人“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而《心要》说:“那么在佛来接引往生西方时,不是已经见佛了吗?”与《观经》所说略有出入。

  2、第五条说:“不知这12小劫的莲花胞胎是指边地疑城的胎狱,不是指下品下生的西方凡圣同居土。”与《大乘无量寿经》所说,也有出入。经说:(夏莲老会集本“边地疑城第四十”) “其胎生者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无因奉事无量寿佛……”此处前者是12小劫(应是大劫)后者是五百岁,也有所不同。而且所谓12大劫的花胎,是指下品下生,不是指边地疑城( 边地疑城,是指五百岁,常不见佛)。

  上列数点,由于老人年事已高,不可能在讲述时,一一翻查经典,而且一真法界,并无时间相、空间相,时劫长短,无有定法。但世人每易执经问难,引起误会。国外曾有人问我,可否将此两条去掉,愚考虑此两条若要改动,不大好改,若不改,则不足以评众疑;并觉得两条内容,亦无关大旨,故同意删去,不知高见如何?顺此奉闻,以供抉择和参考。

  三、四川省宗教文化服务中心印出《恒河大手印》后(仁者谅已见到),北京某居士来电话问我《恒河大手印》原文的出处,何人所编写,何人所传?愚答以只知白教贡噶大师曾传此法,而老人所释文中前后未发现有执笔书写的人,某居士要求能够查明,以利于读者明确其来龙去脉,增加信心,未知仁者曾有这方面资料否,如有,请赐告其详,以便转告某居士,为感!顺颂法喜无量!

   愚学人 徐恒志拜启2000年8月8日

  慨夫仁者道席:

  1月17日示悉。《净宗心要》正在看样,封面因素(莲花)原为黑色线条,觉得不甚庄严,现拟改为金色,正在打样,已请书局照印,因一书封面,观瞻有关,使读者能生欢喜心,仁者以为当否?此事主要是仁者牵头发动,愚不过略尽绵力耳。

  来书所说“见、定、行”之“见”,正是所说“明心见性”之“见”,因见道而后修道,实为不易之定则,否则未见于道,而言修持,岂不盲修瞎练?所说:“前念已断、后念不生,当中那个了了分明的灵知,正是吾人的本来面目。”此语不错!因前念已灭(用“断”字不好,烦恼即是菩提,妄念是息灭,而非断灭)后念不生时,中间灵知不昧,了了分明,正是吾人的本来觉性。这就是“亲证”,但一般人往往不能自我体会,自我默契,随便错过,悟后又迷,成为口头活计,实为可惜!若能时时返照,无念无相境界,时时现前,即进保任、除习阶段,理应如是。

  至于“言下大悟”,有些只是理解,有些则是亲见,像惠明在五祖处多年,与初学不同,故他当时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六祖教他“善自护持”,可见其确实有所体会,与理解不同。故同样“言下大悟”,境界迥然有别,因人而异。

  总之,凡修持言至一念不生,妄想脱落,而不同木石,灵光独耀,灵知不昧;虽灵知不昧,但不粘不著,这正是自性的本来面目,仁者当能当仁不让,直入实相妙境也。摸象之言,未知当否?尚祈斧正。近段忙,草草奉复,乞鉴谅。新春在即,敬颂新年百益,法喜充满。

  愚朽 徐恒志合十2001年 1月 21日

  凤如仁者慧鉴:

  3月10日来信收到,至诚恳切,缕述身世,至诚恳切,甚为感动!根据仁者情况能经两位老人灌顶传法,虔修大法,非善根福德因缘具足者不能办到。兹将所询各点,敬复于下,一知半解,敬供参考:

  1、过去多有怖畏之梦,乃是夙业所致,学佛以后,善境多于怖畏之境,说明业障渐消,善根增长;特别能自知是梦,能持名号及咒语,这是日间功夫得力,乃有此梦境。梦中有一分,醒时即有十分。实足欣慰!

  2、能护送小毛虫之类,并送之他往,这是大悲护生之表现。杀害生灵,是最残忍无德的表现。故《涅槃经》说:“夫食肉者,断大悲种。”仁者此举,即是施无畏于众生,是“无畏布施”的表现,十分难得。

  3、勤俭节约,本是美德,与悭吝有所不同。学佛后捐赠净资,请购经书,从不计较,并能作到无相布施,心无挂碍,说明过去坚固执著之根已经拔松,逐步进入随缘自在境界。

  4、仁者常觉心境空空荡荡,这是学佛的根本,众生着“有”,故初下手时,即须以空对治,万緣放下,心常空寂。但应体会心空之时,并非如同木石无知,虽一念不生,但了了分明,灵知不昧,这一心境,即是仁者的本来面目,也即是明心见性。但功力不足时,容易打失。渐渐能至心不散乱地步;甚至忽觉妄想脱落,此时常觉心无挂碍,而灵光独耀,毫无粘滞,随缘起用,自在无碍。仁者按照目前情况,切勿得少为足,继续前进,虽然行住坐卧,时时空空荡荡,但空空荡荡处,照样起用,照样应付一切,不起分别,这就是所谓真空妙有,空有不二,体用一如,也即是“应无所住(空)而生其心(有)”。到此地步,继续保任除习,从有相到无相,从生灭到不生灭,行住坐卧,常与习气、烦恼作斗争,自能增强定慧力量,逐步打成一片。若以此定慧功德回向西方,更能得上品往生,生死大事,在此一著,愿与仁者共勉之。

  5、“主人翁惺惺着”,仁者已初步做到,乃至梦中亦有映迹,但这是定相初现境界,继续用功向“打成一片”处努力,菩提道长,功夫无有止境,好在慨夫居士互相参证共同切磋,伉俪双修,乃无上福德因缘也。古德有偈,录供参考:

  寂寂惺惺是,寂寂无记非;

  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

  复颂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寂而常照,法喜充满!

  向慨夫仁者问好,《心要》正在印刷、装订中,顺告。

  愚朽 徐恒志 拜启2001年3月15日

  慨夫、凤如两仁者道席:

  手书瑾悉。知《随笔》已荷览及,一得之愚,不知可借参考否?关于试管婴儿及克隆羊问题,谨述愚见,未知当否?

  佛家讲四生六道,四生即胎、卵、湿、化,除胎卵交配受孕外,湿化可能不属两性交配范围,尤其是化生,如天道、地狱皆是化生。故试管婴儿也好,单性细胞生长的克隆羊也好,只要条件具备(因缘具足)即可成长。不仅物质是这样——诸法因缘生,从精神上讲,有不少中阴身,不远千万里,能随缘入胎。佛法上也说,有些大德临产时才入胎,十月怀胎中,是以其它中阴代为住胎。此种说法,不信佛法,不信心性者,不易讲清。

  又,没有中阴投入的生物,实际是不可能,白痴也还有本能反映,还有接触、感受、知觉等“遍行心所”及思衣思食等生理功能,不过他们比较单纯,没有高级思维活动,按佛法说,可能是“业障很深”的表现。十二因缘,专谈生命因缘所生的过程,其中“业识”是主要的,一切生物,概莫能外。以上论点,与仁者所说的克隆羊、人是“没有中阴身”观点不同,与佛法也有出入。因佛法所说“有情”,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身心)的和合,故“识”、“中有”都列在重要地位,因此凡是生物,大概不会没有中阴生。不知仁者以为如何?

  吕燕林印书问题,已与佛学书局联系过,据说能否印刷,需先看内容,故请她可先把改好的书直接寄至上海佛学书局,并写信讲清情况,不必经愚转手联系。顺祝俪安,新春吉祥!

  愚朽 徐恒志 和南2002年1月19日

  慨夫、凤如二仁者道席:

  知近日来风尘跋涉,外出多时。近谅安健为颂!“约四月中旬”之书愚曾收到,并有函复,旅居时久,恐已遗失。

  范业信所著“度亡简易法”,愚意感到原来的《中有听闻教授密法》,一来善知识难遇,二来作法须长达53天,难遇其人。感到范业信居士简易法,在无条件实行“中有听闻法”的人家,可以试行此法,总比不行超度法为好。且所诵《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及“弥陀圣号”有不可思议之加持力,可作命终之后,最后一次救度。当然信仰“中有听闻法”,且有条件者仍可照行,不必受其影响。一切诸法,莫非善巧方便济度众生,无有定法可说。不知尊意以为如何?

  仁者以宗门棒喝自勉,深为钦仰。的确“向上一着者,千圣不传”,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始有少分相应,愿与仁者共勉之。

  凤如居士近况谅好,谨一并问安。复颂法喜。

  愚朽 恒志 拜上2002年7月3日

  [范业信所著“度亡简易法”即《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普度实录》,经徐老两次校对书稿并印可,由河北省佛协虚云印经功德藏印行,书号:冀出内准字(2005)第A043号;编者注]

  慨夫、凤如两仁者道席:

  手书奉悉,知在河北之行中,曾见到大愚师公之女儿,因缘难得!其所说偈语,乃修持之要,愚早有所闻,并写录于所作大愚初祖“碑铭”中,印发山东李长吉居士等处。据愚体会:众生不知有照,菩萨尚有无明,照而不常,佛是常寂常照,若能照见五蕴皆空,则便度一切苦厄矣。甚要,甚要!

  魏鸿勋老居士别名牧牛老人,曾著《心经解释》[后定名《心经蠡测》,编者注],有修有证,实乃高人,不易多得。

  凤如居士书简中述及之问题,愿三宝加被,逢凶化吉,对仁者来说正是大考验之时。骧公说:“无论千万最大事,都抵不过一个死;千万个死,抵不过我一修;千万个修抵不过我一觉,觉则心空,此是最上福德。”愿仁者善巧应付之,同进加念观世音菩萨,冥冥之中当有不可思议之转变。“主人翁惺惺着”,实际功夫,即是寂照、照寂。“不是一番寒彻骨,安得梅花扑鼻香”,愿共勉之。

  娑婆世界,八苦交煎,精神文明,亟须补课,而不学佛法,更是没有出路。说到底宇宙人生莫非众缘和合,如幻如化,正是仁者所说“都是虚幻不实”,…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十四、书信集续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