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十、般若妙味——徐老对保定居士的开示▪P2

  ..续本文上一页时头疼,不念时疼不疼呀?

  苏居士:不念的时候也不是不疼,但是这疼也是念佛的时候才疼。

  徐老:念佛的时候疼,就说明业障呀,业障翻出来了。

  徐老:我从前,我告诉你呀,我在二十七岁的时候呀,神经衰弱很厉害,脑筋呀(感觉)跳跳跳,会跳动的,这后脑、大脑、小脑都会跳动的,后来打坐,念“阿弥陀佛”、观心,我也是从观心下手。到后来,两年功夫就转过来了,就不疼了,其实你头疼就是神经衰弱,业障深重。但是你念佛的时候习气翻出来是好事情,不是坏事,你别去理它,你还是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两个耳朵听,你不听不行的,不听妄想又来了,一听妄想就转化了,转过来了,那么妄想、疼的时候呀,不去理它,你念久以后就慢慢、慢慢转化。

  苏居士:这个不是着魔了或者是中邪?

  胡居士:师父讲这就是业障、业障翻出来了。

  徐老:业障不稀奇的,不是你有,我也有的,人人都有的。没有业障的话,我们成佛了,用不着学佛了,是不是,不稀奇的,不要以为我的业障重,别的人业障没有,都有的,多一点少一点,这是好事情,能够翻出来的还是好事情,拍皮球,拍得轻跳得低,拍得越重的话跳得越高,所以念佛越是精进的话,这个习气翻出来的现象越多,这个时候要用勇猛的力量。

  苏居士:我原来老是有胃病的,最近念佛老是疼,念佛就疼,我也是怀疑我是不是有不如法还是怎么回事,还是打坐…后来我就那时候问小赵,他也说,你这是好事。最近一段时间,确实坚持过去以后就缓解了,过一段时候气打嗝打出来了。

  徐老:打嗝打出来是好事,说明气血通了。还有个方法呢,可以治毛病的,就是修六字大明咒,你修过吗?

  苏居士:我没有修过这个。

  徐老:这个很简单。心中心法有六个手印,要修两个小时。(六字大明咒)它不要的,六字大明咒,就这样结个手印,一个两个三个,三个叠起来。手呢,这手不要直的,弯的,莲花,大莲花手印,放在胸前,念“嗡嘛呢呗美轰”,宝贝的贝,美丽的美,“嗡嘛呢呗美吽”。这个你是助的,主要的功课就是念“阿弥陀佛”,这个是帮助,什么是帮助呢?你早晨比如念净土宗“阿弥陀佛”,晚上念“阿弥陀佛”。以后修这个法门,可以治毛病的,它可以治神经衰弱,治胃疼呀,脑筋妄想多都可以治的。它可以消灾免难,可以治毛病,可以得定开慧,可以明心见性,也可以求生西方,所以这个法门跟你念“阿弥陀佛”不相矛盾,并没有矛盾的,它是观世音菩萨的心咒,观世音菩萨就是西方三圣之一,所以可以加修这个法。加修,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你不要放弃念佛法门,念佛你已经多少年了?

  苏居士:4年了。

  徐老:哎,4年了,不要放弃,莫换题目,题目不要换。印光老法师讲的嘛,不要换题目,法法都平等。不要看见人家,修心中心法好得不得了。

  苏居士:我是看人家修一千坐了,不得了。

  徐老:不要认为心中心法好得不得了、最好,讲这个话的人他是不太理解,其实法法都平等,没有好的、坏的,对你机的就是好的,不对你机就是不好的,应该这样看问题,都是善巧方便,一切法都是善巧方便,都是手段。好吧,大家交流、交流,大家商量嘛,我也不一定正确,谈不上请教。我们都是学佛的,都是同学嘛,同学、同修嘛。

  刘居士:我们都是晚辈。

  徐老:不好讲的。

  刘居士:都晚了两辈了。

  徐老:不好讲晚辈,学佛不讲一生的,多生的。像某某居士,她这世也没有修什么,她就是一坐就能达到三昧,见到光明,她是前生修的,不是今生修的,所以不能讲这一生的。

  上海胡居士:要放下,要放得下,是这个问题。

  徐老:对!对!不要执着,不执着就是放下嘛。

  刘居士:徐老师,(保定那里)有一个人提问。他平常打坐的时候妄想特别多,问一个过往的和尚,和尚说“你这妄想多没事,明心见性之后,妄想多的人智慧就多。”是那么回事吗?

  徐老:要开悟以后也可以讲这个话:烦恼就是菩提,生死就是涅槃,妄想就是妙用。但这个话不好随便讲,要开悟了以后明白了,明白自性以后你起用了,妄想就是妙用,烦恼就是菩提,妄想不就是妙用吗?

  刘居士:您说开悟了之后…

  徐老:可以这样讲。

  上海胡居士:开悟之后才能这样讲,这是妙用了,就是比如说这个念来了,我不执着了,能够不执着的情况下。

  刘居士:他不是那个意思。他比方说,我平常妄想比他多得多,我俩同时开悟了,我平常会打妄想,我以后我的智慧就比他多。

  徐老:这样话就不好讲,容易出毛病。

  刘居士:那也不是这种情况吧,不是平常妄想多的人智慧就多?同样是开悟的。

  徐老:不是,这话讲的不是善巧方便啊,不好这样讲。你可以跟他这样讲,如果这个人,开悟以后,妄想就起妙用了,一切法皆是佛法,《金刚经》讲的。我去拿只杯子,这就是佛法,开悟的人是佛法,不开悟的就是妄想,拿茶杯吃茶了,它跟自性不搭界,开悟的人这就是我自性起用,一切法不离自性,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开悟的人可以这样讲的,不开悟的人你说妄想就是佛法那就不对了,这就是耽误人家了,是这样的。所以《金刚经》这部经好得不得了,它就是讲一切法皆是佛法,世间法也是佛法。你只要不粘着,不粘就是最重要,就是五蕴皆空,就是讲的放得下,放下就是佛法的妙用。从前释迦牟尼佛讲法的时候,叫弟子们放下,那么弟子们听见以后放下了。再放下,他又放下,还有人叫他再放下。他说:“我没有什么东西好放了。”是叫你放下思想、一切妄想,不是放下什么东西,这个放下就是。弟子:“哦,这个放下,这就叫放下。”后来就得到好处,所以放下很重要。《金刚经》讲的:“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而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话很重要,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不应住、不要住,色也不要住,声也不要住,不要听见一句话批语你,就好象不开心了。恭维你就好了,这就是住声生心。吃东西,味——住味生心。不要生心,应生什么?应生无所住心,一切事不住,六尘境界跟我不搭界,六尘不住的话,清静心就出来了,应无所住,一切法都不住,都是清静心了嘛,而生其心,清净心就出来了,很简单。所以《金刚经》这部经是修行的妙法,确实好得不得了。随便谈谈啊。

  胡居士:徐老师,问您个问题。有个师兄修心中心法,修到身心都空了,世界消陨了,那个时候一刹那前念已断、后念未起。这一刹那呢,他不知道认识这个。

  上海胡居士:过去了。

  徐老:哎,很多人都出这个毛病。

  胡居士:但是我们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个师兄提出个异议,说如果认识它呢不就起一妄念,又有能所了。

  徐老:他这样讲不对的。告诉他,认识它的时候这是智慧不是识神,并不是第六意识的识神分别,而是智慧的回光返照,就是回光返照,所以《心经》讲照见五蕴皆空。一般人是,照见就是起妄想了,照见与妄想不同的,对不对?他是智跟识没分清楚。

  胡居士:就是心领神会那一刹那?

  徐老:哎,就心领神会,就回光返照。照,不是起念,不是起心动念。所以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修行到一定的时间,一天到晚在寂照中间,寂而常照,所以《心经》讲照见五蕴皆空。照见比较明了,照见比观照还深一点。观心只是观,观就是看了,就粗,照就比较细了。好比日光灯开后一天到晚就是光明,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修行的妙法,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个是什么东西呀?自己知道,这样子,所以他把智跟识分开就好了。

  刘居士:徐老师,刚才胡居士说的这个问题,就是说正在见性的时候,因为有好些人说,错过了。如果说要不错过呢,正在那个身心彻底消陨的时候得一把擒来,这个一把擒来,比如说我们那时有觉知了,这个就是,等于动了念头了,那就不是了,但是如果要在不认知的时候,就会是处于一种无记状态。

  徐老:对!对!

  刘居士:在这个时候您说的这个回光返照,和上师[元音老人,编者注]说的正在这个时候一把擒来,这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到底怎么操作啊?

  (众弟子畅快大笑)

  徐老:很重要!很重要!修行的人碰到这个问题,就遇障碍了,我们大家商量商量看。

  大众弟子:可不敢说商量,我们不敢当呀。

  徐老:大家补充、大家补充,你这个也可以补充。我们修行明心见性呀,一般人把它看得很重要的事,很不容易的。实际上修这个法门要明心见性说它容易也容易,说它难也是难的。说它难什么难呢?因为妄想不容易脱落,要妄想脱落,根尘脱落,一念不生,不是简单的。(这个时候)起心动念的话就不能明心见性,见到的不是本性,而是妄心。所以修行到一定的时间,把妄想脱落了,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中间呢,灵光独耀,就是这个境界,灵光独耀的时候,这个就是智慧的返照,智慧的观照,并不是识神的分别,不是分别。那么到这个时候呢,很快,它就一下子,起初的时候呀,一下就过去了,心又乱了,慢慢、慢慢修到后来心又定下来后,又看到了,又看到以后,就认识它,一把擒来,这是形容的,这个擒法,它没有东西可擒的,这是形容、形容。李老师[元音老人,编者注]说一把擒来,就是马上要认识它。自我认识、自我体会、自我默契。默契就是,哎呀,我就是这个东西。

  刘居士:就是还不能有就是这个东西的想法吧?

  徐老:你自我默契没有关系,自我默契不等于就是识神。识神就是分别、就是识,第六意识分别了。不起分别,这是妙观察智,妙观。所以修行最重要的六七两识,最重要,六七两识转了以后还有第五识、第八识都转了。《六祖坛经》上说:“五八六七因果转,但用…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十、般若妙味——徐老对保定居士的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