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居士,你常有一念不生的时候吧。
刘居士:哦,有、有。
徐老:一念不生的时候,你还知道吧,知道我这个了了灵知有没有呀,不是好象木头,石头一样的。
刘居士:嗯,不是木头、石头,对对。
徐老:嗳,对吧。
刘居士:对对。
徐老:不是木头、石头,这是什么东西?一念不生,但是不是木头、石头,什么东西?这很简单嘛。
刘居士:对。
徐老:你要参一参,假如你还没有想通的话,你把这句话参,是什么?
刘居士:不过徐老师,我觉得象这句话,我早就参明白多少年了。
徐老:你实际上都在分别,并不是在观照,在分别,所以始终跳不出来。
刘居士:徐老师我跟您说个小笑话。这回我打七,我闹了个笑话,我下了坐,我一念的时候,我只剩下咒了,一点别的妄念不起。念的时间非常长,有两个钟头,没妄想。我想,哟,这可是个好时候,我说在这时候,您看古人经常会有这个情况啊。啪,落个什么东西,
一惊吓,这时候彻底呈空了。是不是?
徐老:不理,还是。
刘居士:当时特别想有一个声音吓唬吓唬我。
上海胡居士:这都是妄想的。
刘居士:这时候巧了,我打坐的那边有一家装修呢,他把那个板子拼命敲打呢,啪,一下子,结果吧。
徐老:追求这个境界。
刘居士:真有这个境界也不对,人家古人吧,这一响,啪,身心世界彻底消殒了。我这正坐念着好的时候,他这一响吓我一跳。
刘居士:您说,我这和古人怎么这么不相同呢?同样是响,我这毛病出在哪?
徐老:你在追求境界,这追求境界永远见不到性。
刘居士:啊,对。
徐老:不用追求这个境界,佛性是人人相同的,各人生理、环境、因缘,都不同的。所以说不要追求,一去追求了,就是妄心。
刘居士:对对,我有的时候是研究。我研究我现在快要到什么现状。
上海胡居士:你说古人,古人也是这么过来的。
徐老:嗳,古人也是。
上海胡居士:因缘俱足的话,“啪”的打开了,也是有一个因缘,这样积累过来的,可是一下子你没把握,不然一触就行了,也是第一次,有第二次,第二次不行有第三次,第三次不行再第四次,到一定时候你就打开了。
刘居士:是那么回事。
上海胡居士:你根本不要执着。
徐老:现在呀,刘居士,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这样也不对。这样说话是形容的话,也是形容的话。
刘居士:也是形容。
徐老:现在呢教下的话,把虚空粉碎喻来见性。虚空怎么粉碎呢?不然怎么是虚空嘛,这不好执着。
上海胡居士:对弟子某说:你多亲近大德很重要,听老师解释问题得到解决。
徐老:交流,互相交流。
上海胡居士:对保定弟子说:嗳,多亲近大德,他的价值很重要啊。
弟子:对,对,到时候接触亲近。
徐老:我也不是都知道的,一知半解,大家互相交流呀,大家交流,大家交流商量。
王居士:我刚一修法,在打百坐的时候,在百坐之中有一次在打坐的时候,就象书上说的什么妄念也没有,前念已断,后念也没起,就只是咒,后来念着、念着连咒都没有了,就是待得特别清楚,心里的感觉都没有了,觉得特别透亮,大概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吧,后来就突然想起来,怎么不念咒了,嗳,就过去了,当时…
徐老:你修心中心的?
王居士:嗯。
徐老:修过千坐吗?到现在。
王居士:嗯,有两百多坐了。
徐老:两百多坐,修两个小时。
王居士:哦,对,现在加到四个小时了。
徐老:四个小时。有段时间就这样子。
王居士:嗯,就那次时间长,别的时候时间都短,有的时候十分二十分钟。
徐老:时间长短不管的,只要认识,见性就是认识。
王居士:后来又跟别的师兄探讨这个问题,他们说,你当时得认知才算是,是吧?
徐老:嗳,对,认知它,认知就是自己体会到,哎呀,这就是我的东西。你一念不生,但不是跟木头石头一样的,什么事不知道,(而是)都知道的,了了分明的,这就是你的佛性,不要客气,没有客气的。
王居士:那个时候也是,是了了分明的。
徐老:了了分明的,就是你的本性,就用不着客气,但是一定要一念不生,这个不是妄念,不是妄心,不是顽空,不是断灭空,不是豁达空,这就是你的本性。假使一念不生,还有无记,无记空也不对了,这就不对了。
王居士:他们说要是等过去了就不算,是吧?
上海胡居士:哦,这是不行的,当下,认知把握你自己。
徐老:当下认识,嗳,当下认识你的…
上海胡居士:不是过后,人家帮你解释,这不算。
王居士:是,当下就是,在我就体会到么,哎呀,这没念咒,这一瞬间同时就觉得,这就是。
徐老:哎,一瞬间,就是一瞬间。
上海胡居士:这里面你还是吧,还有个念咒在呢,什么叫念咒呀,还有个念咒在呢,不行还有个念咒在,它就不行了,还有个念咒在。
徐老:前念已灭,后念不起,中间是真空的,等于两边不执啦,中间真空的,就认识它,就体会它,哦,这就是我的东西,你认识它,不要有意识的分别,来自于思维的觉受,哦,这是我了了灵知,灵知了了也可以,了了灵知也可以,也可以叫灵知不昧,不是木头、石头,是不昧的,这就是你的本性,不要怀疑的,用不着怀疑的。
上海胡居士:因为你这当下…
徐老:各人各人境界不同的。
上海胡居士:感觉咒你不念了,这个就是你有念了,后念已经起来了,后念起来你再去认识它,这个就不是了,那后念就起来,这后念没有起来之前当下你要认识,就是。
徐老:当下就是,这是什么?
王居士:后念起来,就只是再去体会一下,刚才那个境界啊,那个就是,那也错过去。
徐老:已经过去就过去了,过去的还是妄想嘛。
上海胡居士:你这个咒,哦哟,我咒没念了,念头已经起来了,你这个念咒的念,念咒的念头已经起来了,所以她这什么情况呢,前念已断,后念未起,直下就是。
徐老:悟在当下。
上海胡居士:当下。
徐老:这就是悟在当下,要当下就开悟,不是过一段时间叫开悟,过一段时间回想都是妄想。
上海胡居士:回想都是妄想。
赵居士:当下看一看,就说当下就是知道它了,见性的时候会了。奥,那就是,连那个“是”都不行。
徐老:这是智慧的观照,它不是妄心的分别,这时候两个是不同的,不然的话你智慧观照也没有,没有用啦。
苏居士:对。
徐老:有体没有用,这个是作什么用呀,见到它也没有用了,所以用跟体要分别的,体用合一,即体即用。如果是妄心的话,体有了,它还要起妄念了,这是妄心,没有用的,不起妙用的。妙用妙用,不粘牢就是妙用。妙么,粘牢就不是妙用。
赵居士:初学刚用功的人跟已经证到的人,用功的时侯有没有差别呢?
徐老:见到的人跟用功没见到的人啊,这当然有差别了。
赵居士:初学的人跟已经见到的人。
徐老:嗳,已经见到了。
赵居士:初学的人他也觉得明白这些事,他做功夫的时候跟证到的时候有没有用功的区别?
徐老:平常的时候他粘不粘,碰到一些境界,粘起来了,这都是没有开悟的。因为碰到境界无所住,无住生心,无所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嘛,无所住的,心里很自在,这就是开悟的境界。但这两个差别当然很多的,很仔细的。有些人他实际上开悟也有的,比方我在睡觉的时候,没有,现在人,一点念头也没有,实际上你这个时候能抓住它的,一把擒住,也可以见性,所以说方法很多的,不是一定要佛法才见性,孔子、孟子,孟子都讲浩然之气嘛,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呀,实际上就是见性,但他不学佛法的,所以见性不在佛法不佛法,不学佛法也可以,无有少法可得,佛法也没有的,佛法也是善巧方便,所以佛法皆非佛法。到这个时候,主要是体悟、观照,观照的力量越大,见性越明显,不是识神分别,一分别就不行了。
刘居士:徐老,他刚才说的是这个意思。他说见性之后,就是证悟之后再去继续做功夫。跟凭这个理解,哦,是,然后继续去做功夫去。这两个做功夫有没有区别?
胡居士:他说一个是理悟,一个是亲证本性证悟。这两个悟,悟了以后,下面做功夫起修嘛,做功夫是不是一样的?
徐老:哦,做功夫起来呀,我告诉你呀,在教下,是理悟的。在宗下呢,是要事悟,事上悟。实际上主要的还是要事悟,因为理悟靠不住。比方举个例子,天台宗里面(六即佛)呀,有一个叫名字位,名字即佛呀。名字位,实际上已经开悟了,他开悟什么东西呢,“哦,自性是佛,人人都能成佛的。”他这个明白以后呢,就是作为开悟了,但是实际上真正开悟呀,不是,要事上开悟,理上开悟不是,理上开悟是依文解义。依文解义,叫理上开悟。亲自见到这个东西,就是开悟。所以不同的,因缘也不同的,因此呢,天台宗这个叫名字位。实际上大彻大悟,大开圆解,教下叫大开圆解,宗下就叫彻悟本来,本性彻悟了,但也不同的。那么理与事的关系上,讲起来最主要的还是理事不二。事上得通得过去,理上也要通得过去。只是理上通得过还没有用,理事要不二,就对的。
刘居士:实证的人跟从理上悟的人,他们两个做功夫的时候,继续向前修的时候,做功夫的时候是不是一样的,有没有什么区别?
徐老:这就是…
上海胡居士:他讲,真正实悟的人和从理上认识这个悟的人,作功夫上,是不是一样?
徐老:做功夫。
上海胡居士:嗳,理上开悟了,就是讲,理上已经认识了。
徐老:嗳、嗳。
上海胡居士:但是呢,有一个是实际功夫,实…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十、般若妙味——徐老对保定居士的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