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千坐以后可坐可不坐,坐坐也可以,不是绝对不好坐,但是基本上不要坐了,就是坐下用功夫也可以,坐下用功夫的办法呢,跟禅宗跟净土宗都是一样的,与自己奋斗,修行不跟自己奋斗不能够达到进步,也不会得定的,所以许多的人修行没有得到好处,就是因为他坐下没有用功。奋斗的时候,处处与自己过不去,与自己打交道,我这习气本来要做的(事情),一定要不做,与习气反对,很重要、很重要!只是修行不改变习气的话,永远不能见性,永远不能得定开慧,这是很重要的,不管修什么,就是修净土宗也这样,一面念“阿弥陀佛”,一面就是跟自己习气斗争,处处与自己反对,与自己过不去,与自己斗争。佛在《四十二章经》上讲“如一个人与万人敌”,一个人跟一万个人打仗,要有这功夫,这是佛这样讲,都是处处与自己过不去,不是随随便便的过去,上坐修了,下坐没有修,这样不容易进步的,大体上这样讲讲。
苏居士:老师,能够让我修这个六字大明,我也看过这个书,祖师讲最好是加持加持比较如法,对吧?
徐老:对、对。
徐老:这也是观世音菩萨慈悲加持,得到加持以后…[此处录音不清晰,编者注]
徐老:六字大明咒,可以灌顶,也可以不灌顶,也可以的,它因为很简单,现在灌灌顶当然更好了。那么你修的时候可以治毛病,也可以得定开慧,也可以这个明心见性,消灾免难,都可以的,你们书有吗?六字大明咒修法有吗?
刘居士:有。
徐老:回去复印一下给他。那么两个法一起来,念“阿弥陀佛为主”,这个作为帮助。
苏居士:增加一个。
徐老:嗳,加一个。
苏居士:这个法呢,您简单说一下,然后回去再看书,好吧?
徐老:嗳,对对。
苏居士:这个怎么做法,
徐老:就是,你先把它印结好。
苏居士:这个就这么结是吧。
徐老:嗳,对的,对的,弯一点。
苏居士:这个,弯的。
徐老:嗳,莲花,莲花开敷了,放在胸前,放高放低放近放远,看自己舒适,舒服点就可以了,就是念“嗡嘛呢贝美轰”、“嗡嘛呢贝美轰”宝贝的贝,美丽的美,“嗡嘛呢贝美轰”……耳朵听,嘴里念,金刚念,不要出大声,小声念“嗡嘛呢贝美轰”自己听得到,别人听不到,两个耳朵听,一听以后就妄想就歇下来了。我们修行,主要就是歇妄想,妄想歇下来。你们知道,现在的功夫主要就是把妄想歇下来,妄想歇下来以后,就是一个了了分明、一念不生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本来面目,很简单,但是你妄想不歇下来,这个识神,不认识它,你歇妄想以后,不去管它,一些境界来了,烦恼来了,光明来了,都不要去理它,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念这句话。那么修好了以后呢,你一般修一个小时也有,先半个小时,以后一个小时,这样子呢,可以治毛病也可以治,灾难可免,可以得定开慧,还可以明心见性。得定开慧,那么有什么灾难呀,家里面烦恼的都可以慢慢慢慢都可以消掉,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心咒,观世音菩萨跟历劫许多佛,成佛的时候就有这个咒,这个《大乘庄严宝王经》里有的,所以这个法是最简单,也是力量很大,这个法门。你有机会灌顶当然更好,你实际上你有自己人呀,(不灌顶)带他一起修这个法,你可以教他,可以教他修这个法,没有关系……
徐老:那种境界就是《金刚经》的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着相,无相、无住、无念,三无境界。
苏居士:徐老师,我再问您一个问题。我刚入佛门的时候呀,也是一个密宗的人带我,修虹光,修黄光,大圆融,我记得怎么练,这个时候不要练,是吧?
徐老:对,这个叫有相法,西藏有许多修法都是有相的,我们是无相的,我举个例子跟你讲,我们修行呀,都是万法归一,把一切妄想归到一个咒上,这一还不是真的,一还是不过把妄想归到一个境界、到一个地方,一也要归空,那么我们这个修法,也是归空,万法归空,不是万法归一。先要修到万法归一,一再归空,分两步走。我们一步到位,就这样道理,就这样讲,一讲就清楚。
刘居士:徐老师您说,李老师[元音老人,编者注]说过的正打坐见性的那会儿,山河大地,身心世界,都彻底消陨了嘛,是说的这一切东西都不见了,那耳朵一切声音也都听不见了,眼一切都不见了,就好象聋子、瞎子一样,一切全不见了呢。还是一切见,只是不着这东西了,只是这一切都了见,一切在心上是无住的状态。在这种无住的状态下一切见,跟一切如同不见一样,他是这个意思呢,还是真的跟那个瞎子、聋子彻底看不见了呢?
徐老:这个昨天我也讲过了,王骧陆居士不是有篇《悟心铭》吗?他不是讲“不是不见、不是不闻,了了见闻、不着见闻。”了了见,了了闻,但是呢,不执牢这个见闻。所谓破,就是不执、不执的,不执着。茶杯,还是茶杯,但是我没有分别它是茶杯高的、低的、大的、小的,冷的、热的,我不分别它,但是呢,茶杯还是看到的,现在听到外面有声音,我听到,但是我不去跟它跑,不随念流转,念起不随,所以这个东西对的。什么不看见、不听见,这是无记呀。
刘居士:那个正打坐见性那会儿,虚空粉碎、大地平沉,那会儿刹那是不是什么都不见了?
徐老:也不是什么不见,都是,心里空了,哎呀,我这身体好象没有了,实际上身体还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但是心里没有挂碍,未有离剥,离剥就是,剥起来呀。
第五集
徐老:他这个时候是心里没有挂碍呀,没有离剥,离剥就是这个剥起,剥起来呀,剥起来叫离剥,不离剥就是不挂碍的意思,不挂碍,没有什么事,就是化空了,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化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凡夫是断灭,不是断灭了,你这化空不能误解为断灭,断灭顽空,顽空、断灭空是不对的,化空了以后还是了了分明,还是真空还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空有不二,这境界是对的。
刘居士:也就是那会能见,能闻。
徐老:能见能闻,不执见闻,不执。
刘居士:哦~不执,不执见闻。
徐老:不粘牢,不粘起来。
刘居士:不同于瞎子聋子。
徐老:不同于瞎子聋子,所以我昨天讲的,六祖,他讲:“不离见闻缘,超然登十地。”不离开见闻这因缘,照样见照样闻,但是呢,他得到解脱了,证到十地菩萨的位子,这点很重要的。
刘居士:对对。
徐老:不是断灭,你体会不是断灭,但是也不是凡夫境界。
刘居士:哦
徐老:凡夫执见闻,他不执见闻,不然那个呢,没有了,东西也没有了,虚空也没有了,都破碎了。实际上呢,《楞严经》有句话,叫“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
刘居士:“寂照含虚空”。
徐老: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寂照含虚空”,这就是“寂照含虚空”呀,虚空还在它包含里边,光通达,静极了以后呀,这个自己的光明遍照法界,大圆光嘛,自性还有光明的,光明遍照法界以后呢,这个寂照,由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含虚空,虚空也它包含进,虚空小,它再还更大,比虚空还要大,叫寂照含虚空,包含虚空,它寂照含虚空就是说明这个虚空比它还小得多,这样说明我们自性广大无边呀。
刘居士:徐老师,您看这个,昨天那个这个居士他问了下,我再重复一遍,就是元音老人在他的著作《佛法修证心要》里,谈到了他的经历,谈到有一年他在四川路上走,四川路特别乱。正那走着,走着走着时,“啪”突然一切都消殒了,但是忽然起了一念:哎呀,到邮局了,自己一看自己走到邮局门口了。
徐老:到邮局门口。
刘居士:这个是自己走过去的,还是神足通过去的?
徐老:他这里没有讲神足通,不过,这些主要是化空的境界。
刘居士:化空的境界。
徐老:他没有执,走路不着走路想,好比吃饭不着吃饭想一样的,心里没有这回事,无心的,无心就到了,哎呀,到了,就到了。
刘居士:走过去了。
徐老:就走过去了,走过去了。不过,他心里都已经空了。
刘居士:都已经空了。
徐老:很空,没有什么,不会为了什么,为了走路呀,或者到邮局去这些念都没有。
刘居士:在那个时候,在大街上的人他是能看见的?
徐老:那当然的了,他这个时候不着见闻呀。
刘居士:不着见闻。
徐老:不着见闻。
刘居士:他还是看见的。
徐老:他还是看见的,但是不执牢的。
刘居士:要是彻底看不见…
徐老:所以那个时候还是没有时间相,哎呀,我再有五分钟,再有半个小时,没有这个相,都空了嘛,所以真如到后来没有时间相,也没有空间相,时间、空间在他身上不起作用。
刘居士:不起作用,对对。
徐老:比如我们打坐时入定以后,这时间好象很快,不入定的时候时间很慢,这都是一切唯心造,都是心,他这表明自己心空了。
刘居士:对。
徐老:心空了,心不粘着了,所以古人有句话:“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穿衣,未曾挂着一缕丝。”就这个境界。
刘居士:哦,他绝不是说那会跟合上眼一样,什么都不见了?
徐老:他没有讲这个话。
刘居士:不是的。
徐老:不是,都是化空的意思。
刘居士:化空的意思。
徐老:心里没有挂碍。
刘居士:没有挂碍。
徐老:没有挂碍,一下子就到邮局门口。
刘居士:对对,这倒是。
徐老:他没有时间相。
刘居士:对对对。
徐老:你就是走半个小时,他也一下子也能到。
刘居士:对对,我在别的书上也看过这种现象。有一个居士,他是台湾的,他说他下了汽车之后,就往电梯门口走,他平常走到电梯那需要十分钟。他说有一次下了汽车之后,突然觉得周围的境界,好象是与我不相干了,好象是一…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十、般若妙味——徐老对保定居士的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