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使比丘 内观捷径▪P12

  ..续本文上一页,这是非常疯狂的。总之,要观照进餐时的每个真实的感觉,而不是有口无心地说。

  回想食物的美味与否就是想蕴,以愤怒的想法去思考就是行蕴,了别舌头与食物的接触是识蕴的功能,而食物本身则是色蕴。

  进食时,你可以观色、受、想、行、识等五蕴。这是真的五蕴,它们并不是从教科书、课堂上或死背来的五蕴,那些听来或背来的五蕴无法呈现无常、苦和无我的真理。

  随着观察的过程直到结束,你可以先说「开始吃呀」,吃完后再说「吃完呀」,依照缘起法则,一个现象接着一个现象生起,符合因缘法则的变化,其中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在做任何事,这就是无我的本质。

  不断的觉知这个本质,最后你会对曾以为是美味的食物感到厌烦,执着的感觉也将减少,至于消灭,消灭呀……灭去呀……完全息灭呀。

  用餐后要起身时,你要先觉知起身的动作:起身呀……起身呀……站呀。如果要整理餐桌、洗碗,就默念「拿起盘子呀……拿起刀叉及汤匙呀」,只是觉知拿起的动作而没有「我」在做事的念头,当然这是一般自然的情形。「擦地呀」,只有动作,没有做动作的「人」,无论清洁与否,只是观察,如实观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要觉得快乐或不快乐,这就是培养正念的方法,心里试着不要起起伏伏,或快乐、悲伤,或上上下下等。完成后,再觉照下一个动作,无论走出去或走到那里,都要清楚觉知行走的每个动作。

  现在可以觉知喝的动作,吃和喝常常是在一起的,你可以用觉知吃的步骤来觉知喝水的动作,从拿起玻璃杯开始觉知,然后是杯子接触嘴唇、张开嘴巴、倒水、吞水的动作,也可以观照喝水前的姿势,如坐、站或躺的姿势。

  一举一动都要明白地告诉自己:拿起呀、喝呀、吞呀、到胃呀。清楚了知每个动作,只有动作,没有「我」,只有依缘起法则而生起的姿势。

  这个听起来可能很可笑,但是为了培养正念使它不中断,就必须这么做。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藉此增长正念,观察自己的一举一动,每个细小的动作都不放过,当你举杯时,观察动作,观察其中每个小细节,观察水如何碰触到嘴唇、如何喝下、吞下等的过程,不要让自己在没有观察下任意行动。

  

  观沐浴

  现在再来谈沐浴的部分,观照是否要坐下或站着,或是想在澡堂或在河边沐浴,觉知每个动作,然后注意沐浴的方式。你可以用一般人沐浴的方式,或用西方人常用的淋浴,如还是我们这里常用的方法,那就是在河边或水桶旁沐浴。

  我们一般常用的沐浴方式是用勺子舀起水来,舀水呀……倒呀,观察每个动作的细节,观察水如何流过全身,观察每个小细节,觉照力不要中断了,观察如何舀水、装满勺子,举起呀、举起呀、倒下啊,如果觉得水重,就默念「重呀」。

  如果你觉得冷,就默念「冷呀」,如果水是热的,就默念「热呀」,觉得舒服,就默念「舒畅呀」,但不要被任何感受动摇心念,你可以有舒畅的觉受,但不要沉迷进去,当然这需要很微细的觉照力才行。舀呀……装满水呀……举起呀……重呀……倒下呀……冷呀………热呀……舒畅呀……这是属于较粗层次的觉知方式。

  如果想观见无常的本质,就要觉知动作的生灭;想了知每种五蕴的存在,就要觉知每个感觉的生起,例如冷呀……冷呀。峇F知识蕴的生起──觉知感觉的存在。了知沐浴时生起的想蕴,这意味着即使在沐浴时你也能观察五蕴,之后你就能观察无常的本质,你将能洞见事物的无常相,也将看到干扰如何生起。事实上,要常常沐浴就是件麻烦的事,麻烦呀……麻烦呀……麻烦呀。而这一切都是无我呀……无我呀……没有自我呀。如果你有特殊的沐浴嗜好,现在可能醒觉了一点,不会再陷入沐浴的狂热中,执取的感觉也会松脱……减轻呀……减轻呀,执着的感觉会消逝呀……消逝呀、灭尽呀……不再存在……不再存在呀。

  这就是泰国沐浴的习俗,必须觉知每个步骤,如果你不觉知这些步骤,可能会没有半点知觉地跳入水中,泰国人、西方人、中国人甚至小孩都是如此做的,他们都是心不在焉地跳入水中或是一头栽进事情中。

  

  观排泄

  现在来谈谈排泄的部分。当你想上厕所时会怎么做?首先,觉知走到马桶旁的动作,然后坐下,坐下啊……坐下呀。之后你会观照到肠子在蠕动,蠕动呀……蠕动呀。或你也可以再多观察几个步骤,让观察更微细:想上厕所……感觉有压力呀……往下出力呀……(肠内的东西在)往下移动呀……出来了呀……上完厕所呀等。之后,可以觉知清洗的动作,可以依照觉知沐浴的步骤去作观,重点是了知每个当下的小步骤。

  观穿衣

  现在观察穿衣的动作。当然不同文化的人穿著也会不同,但是也有些共同的穿衣步骤:拿起衣服,拿起呀,穿上衣服……穿上呀。最粗层次的觉知是就观这两个步骤,若要更微细,就要多观察几个步骤:拿起呀、打开呀、抖衣呀、穿上呀。如果想觉知得更微细也可以,这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为了培养更敏锐的正念或觉知力。

  如果你有系腰带,就观察如何拿起腰带,觉知如何系上,如何绕在你的腰上等动作。觉知此时生起的五蕴中的任何一蕴,不管是受蕴或想蕴,都要仔细地观察它们,直到最后,你会看见无常的变化,这时你就会了知无常的本质。

  观静默

  现在要进行最后的部分,静默──说话之后是静默,说话与静默是不可分的难兄难弟,所以在此我将提及这两者。从前面所提到的,你应该觉知该说什么及不该说什么。要说话前,确实注意到说话的内容后再说出口,现在可以说呀……怎么说呀……说出呀……静默呀。不仅对别人说话可以用这方法,对自己说话也可以如此进行觉知,自己要清楚将说什么……说出口呀。说完之后,再保持觉知,然后再静默……静默呀。

  你也可以观察得更细微,现在该说呀……怎么说呀……说出口呀……动嘴唇呀……说呀……结束呀……静默呀。

  静默时,也可以观察许多和静默有关的步骤:该停止说话呀……决定停止说话呀……停止说话呀……闭嘴呀……静默呀,然后觉知静默,长时间的静默。此时如果有任何起心动念,就去觉知或观察它,此外,依然是静默,觉知它,静默就是这样,全然空寂、安静和完全无声。现在如果有任何事情发生,都要觉知它,如果有噪音,就默念「噪音呀」;如果蚊子咬你,就默念「蚊子咬呀」;如果觉得h,就默念「痛呀」。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告诉自己「就是这样呀……这样呀」。藉由这种方法延续正念,就可以觉知和身心相关的每件事。

  我已经举了许多有关姿势和动作的例子,例如:坐、站、走、卧、吃、喝、沐浴、排泄、穿衣、说话及静默,当然还可以觉知更多的事情,但只要能够了解到这里,任何状况就能掌握了,巴利经典也是用以上的例子来说明的。

  

  运用觉知观照一切

  你应该运用觉知的原理,觉知你在做的各种动作。

  在禅修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寻常的事物。此时,要稳住觉知力,当你看到、听到或闻到不寻常的东西时,不要恐慌,只是去觉知它,告诉自己「闻呀」等即可。不要认为那是怪异的事,只要觉知这种味道是属于自然的味道,一颗不明智的心,此时可能会创造出恶魔、天堂和地狱等幻象。此时,如果你恰好看到类似这些的东西,只是去觉知它,知道那只是个幻象,幻象呀。无须说出它是恶魔或其它的东西,这种正念可使自己不致于乱了分寸,经由觉知的练习,可以治好有焦虑症的人。学着觉知身体的形相,只是躯壳呀……躯壳呀,学着认知受只是受,想只是想,行只是行,识只是识。

  这些虚幻不实的外尘称为「内观烦恼」(vipassana-kilesa),它们是禅修时的障碍,也是虚妄不实的幻象,只要觉知它们是色呀、声呀、香呀、味呀,它们并不是邪魔及恶鬼,只是色、声、香、味、触、法等和五蕴接触到的部分,如此而已。

  现b假设你坐在这边被蜈蚣咬了,不要受它的干扰,只要觉知痛及疼痛的点,只觉知痛这个特殊的点,也别过分地想象自己即将死去,否则会破坏了整个觉知的过程,试着去觉知痛的感觉只是感觉罢了。

  你可以经由自我控制、一心专注与正念的培养来拯救自己,而它的结果会是什么?当然是智能。证得这种智能,将能达到醒觉,你将体会到离欲──无明、瞋恚束缚的解开,而从这些束缚中解脱出来。此时,可以默念:「松脱呀……息灭呀……息灭呀」。这就是超越所有障碍的状态,超越呀。这些就是整个禅修的结果,不再有我执,凡事都只是依缘起法则生起的自然状态,希望你们能学习缘起法则,它将使我们更易于掌握无我的意义。

  我已经说完了觉知身体姿势的方法。现在我将结束这场演讲,我觉得有点疲倦想睡,昨晚到现在一整天我都还没睡,因为整天有访客,没有足够时间睡觉,现在就觉得昏昏欲睡。好了,这就是整个观姿势的内容。

  今天就讲到这里,其它时间就留给比丘们诵经,藉此激励、强化你们的禅修意愿。

  

  

《佛使比丘 内观捷径》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我」的危险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