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中阴有情于母胎中受生,三处应当现前并且远离三过。
三处现前者:
母无病、行经期;
食香围绕欲入;
男女二者相互贪爱相逢。
远离三过中,三过者:
胎过,母胎似青稞形,或似蚁腰、驼嘴形,或被风、胆、涎之病阻止;
种过,父母随一不出精血,或虽出,时有前后差别,或虽同时,但其一腐坏;
业过,食香昔未造成其子女的业或男女未造成其父母的业。《戒经》中说要六处现前亦是此义。
如是具足三顺缘、远离三违缘,将要于胎中受生的食香犹如幻化般地看到父母行邪行,便起贪爱。若当生男,贪与母会,欲令父离;若当生女,贪与父会,欲令母离;其后便欲拥抱所贪之人,但由业力看不到身体的其它部分,唯现随一男女相,由此发嗔,由贪嗔为死缘而投胎。
《众地分》说,尔时父母未行邪行,食香误于精血见行邪行。《俱舍释》说看到父母行邪行。
男女交合,由二根触磨力,下行风上吹,脐部普通拙火炽然之暖消溶白红明点,白红明点从七万二千脉空管中降下,由此身心泰然。彼时即是贪欲至极之时,最后涌出浓厚精液。其后父母决定各出一滴精血,二滴和合住母胎中,犹如熟乳所结乳膜的中间,中有死后之识投入其中。
投入的情况者,最初中有从父口,或其头顶,或母生处三门随一进入,同时伴随着从七万二千脉降下的明点。中有阶段的催动分别之风收摄,明、增、得三者依次显现,中有死光明较前所说舍弃粗大身时还要短暂,迅速显现。
中有之阳焰到光明间的诸相出现后,光明的后类相续于和合精血中结合而受生,此与成就还灭的近得同时。
第一刹那近得心即是安立“生有”的名言处,亦是最初在生处结生相续的心。从此生起后来的第二刹那近得,如是依次生起增、明、八十自性分别及其风骑。
从明的风骑中生起有着殊胜力量作为识依的风,从此又依次生起有殊胜力量的火界、水界、地界。
中有从何门入胎者,《安立次第》说从毗卢门——头顶端进入;《戒源》及《金刚鬘》二者说从父口进入,所以概而言之,最初从父口或头顶进入,从父密处出来再进入母莲,于胎内精血中,中有死之识结生相续。
《俱舍释》说从母生处进入,因此应知入胎有三门,为母生处、父口及头顶。这仅就胎生中有趣入的情况而言。
总的说来,中有没有滞碍,趣入之门不需要孔道。据说密实的铁丸破裂后亦有虫蚁爬出,此乃《俱舍释》说。在极为坚硬没有缝隙的岩石块中,亦有有情的生存。
胎中身体发育情况者:《入胎经》中说,胎处于母胃之下,肓肠之上的位置。最初为疱(遏部坛),外如熟乳膜覆盖,内极坚实。从此开始生成粗蕴,直至死亡中间的粗细身是由四大界组成,地风执持,水风摄集,火风成熟不坏,风风增长。
疱(遏部坛)七日过后,生一新风,风令成熟后,为血肉块片(羯罗蓝位),内外如酪般浓稠,还未成肉。
七日过后,又生一新风令成熟已,为坚肉位(闭尸位),已成肉但不堪压。
七日后,又一新风令成熟已,为肉团(键南位),肉厚实堪压。
七日后,又一新风成熟已,为支节位(钵罗露位),二腿、二肩及头五相突出明显,以上为住胎五位,出自《安立次第》
《俱舍释》、《入胎经》中为凝酪位(羯罗蓝位)、疱(遏部坛),后三者如前所说。《本地分》中则为凝酪位(羯罗蓝位)、疱(遏部坛),与前位置相换而说。这些差别只是名字的安立的次序不同,本义无违。
第四个七日时,白红明点分为浊清,白明点于内生成精、骨、髓,为从父所得三藏,红明点于外生成肉、皮、血,为从母所得三藏。
识最初托生的精血处后发育成心脏,其中有极微细风心二者及精血二净分共四者所聚块,量如芥子般,其中央为中脉。左右二脉分别三次缠绕中脉,从彼上行风上生,下行风下生,由此三脉向上下伸展,首尾细,中间粗,犹如鱼形,如是渐次五位突出,后成五肢。其后,发甲毛发等、诸根、男女相、口中所行气、舌腭等语八处、意识逐境的念等依次圆满生起。
怀胎后若是男,住母腹右侧,面朝脊背蹲坐;若是女,住母腹左侧,面朝前方蹲坐。
住胎时量:《入胎经》亦说经三十八周后而生,共有二百六十六天。《本地分》中在其上又加四天,经二百七十天而生。《戒源》中说第十月里产生了欲出来的心思。
这三部经论同为九月零十天。《入胎经》及《本地分》所说的日为太阳日(昼夜),月为太阴月(29天)
(太阴日:月亮白分和黑分每增减一分的时间,称为一个太阴日,三十个太阴日为一个太阴月,约合二十九个太阳日。太阳日:以日光对大地的作用而得名。从今晨明辨掌纹时起至明晨能明辨掌纹之间,称为一个完整的太阳日)
在第三十五周时,蕴处界肢节、发甲等身、言语舌腭及意随趣境之念等圆满后,在三十七周,感觉胎中的肮脏不净,最后在三十八周时,由昔业感生的支分风生起,令胎中有情身体首尾倒置,二手蜷缩,从母胎衣中朝向胎门。向下视之风起,令胎中有情头下脚上,吹向产道。第三十八个七日后生产出世,为众所见。如是儿童、少年、青年、壮年、老年为生时五位,次第经历。
气脉明点生成情况者:最初心间左、右、中三脉,东方的三绕脉,南方的欲脉,如此五脉同时形成。其后同中脉共住的离魔脉,西方的家脉、北方的拙火脉三者同时形成,这些被称为心间最初形成的八脉。
随后,四方之脉各分二支,有了四隅脉瓣,如是心间八脉瓣又各分三支,由此形成二十四处脉。其中每一支又分三支,成七十二支,每一支又分千支,这样身上就形成了七万二千支脉。
风形成情况者:最初胎中结生后的第一月,从微细持命风生起粗大的持命风,那时有情的身形似鱼。
第二月,持命风生下行风,其时,有情身体五端突起似乌龟。
第三月,下行风生等住风,其时有情上身稍弯,似野猪。
第四月,等住风生上行风,其时上身渐丰满,似狮子。
第五月,上行风生遍行风,其时,有情的身体已有小儿的形状。
第六月,生眼门的行风及地大。
第七月,生耳门的顺行风及水大。
第八月,生鼻门的正行风及火大。
第九月,生舌门的极行风及风大。
第十月,生身门的定行风及空界。这时身体的诸空穴生起。
胎中虽形成十风,但在鼻孔还不能呼吸,出生无间则有呼吸。
明点形成情况者:白红界的净分与极微细风心的聚合块,量如芥子许,住于心间中脉内的些微空间内,称其为“不坏明点。”
白色明点一分进入顶端脉轮内安住,称为“哈”字,它直接或间接增长其它身处的白色明点。心间红色明点一分进入脐部脉轮内安住,称为“拙火”,由它直接或间接增长其它身处的红界。
每一脉轮中虽有部分明点安住,但顶端脉轮是增长白界的主要处,脐部脉轮是增长红界的主要处,心间脉轮则是平等地增长白红界之处。
据云白红界亦是何时需要时,方生长,并非如器中贮水般存在。
于生处结生而受生粗大身称为“基位化身”。
如是中有于胎中结生而投生的这些道理,是生起次第中生有转化身道用的所净基,复与圆满次第净不净幻身受持粗大化身,或复趣入旧蕴从而为众所见的行相相似,亦为其所净基。
生有作为生圆二次的所净基,没有什么差别。生起次第者,以基位死有、中有、生有三者作为所净基,能净者为修习与其三者依次相似的死有转法身道用、中有转报身之道用、生有转化身之道用三者及其支分,间接地净化了平庸的死、中、生三有,而现证与其三者行相相顺的三身。
圆满次第者,是以与基位三法行相相顺之道,直接净化此三法,与死光明行相相顺的为身远离、语远离、意远离、幻身、有学双运位时的明、增、得三者及光明。与中有行相相顺的为第三次第的不净幻身,学位双运的清净幻身。与生有行相相顺的为净不净幻身趣入旧蕴,为众所见。
圆满次第诸道是直接净化生死中有三者,圆满次第瑜伽士以禅定力,遮止自相续中体性一如极微细风心的一分——极微细心辗转迁流,不令变成平庸死有的光明,而令转成与其相似的道位时喻义光明及果位时光明法身。此乃净化死有的情况。
圆满次第瑜伽士以禅定力,遮止极微细风的辗转迁流,不令变成平庸死光明的乘骑而起中有身,而令转化成与中有相似的不净幻身、学无学双运的清净幻身。此乃净化中有的情况。
若成就如此的幻身,则永灭中有,由此之力,亦遮止由惑业支配的胎中受生,而转化成幻身趣入旧蕴,宣演佛法,励修上道,犹如中有受生母胎。此乃净化生有情况。
因此直接遮止生死中阴三者的根本,是作为幻身直接因的究竟意远离喻光明,由彼直接遮止死有之力,而自然地遮止中有及死有。
从如此的喻光明中成就幻身时,则永遮中有,是因为生起中有身的极微细风已转成幻身。由永遮中有,不再由惑业受生,所以若得幻身,此生定证佛果。
前面所说的依据诸多经论,由于惧其繁琐,没有一一列举,望从至尊宗喀巴大师三父子的嘉言及随学诸智者成就者的著作中了知。
颂曰:仅依第二佛父子
随学智言书此理
未达密意众过愆
上师本尊智前悔
此表纯善愿自他
速疾究竟贤善道
依于甚深二次第
转浊三有为三身
为己备忘故,凡庸之辈 央尖嘎伟洛卓 集诸正士语而书。
释迦教下弟子缘宗敬译于西康色须寺极乐殿
二00三年八月十四日
吉祥圆满
《基位三身安立明炬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