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心日光论▪P5

  ..续本文上一页应认识到,我爱执是产生所有个人和地区问题的根本。

  格西那摩瓦曾建议说:“当你打茶砖的时候,可以设想打在自己我执的头上”。 格西奔也曾说:“我在自心的门口手持尖枪站岗。如果它紧逼,我也紧逼;如果它放松,我也放松”。 朗日塘巴说:“利益与胜利当献与有情,为什么呢?因为一切善资粮都是依赖他们而生的;损失与失败则归于自己,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伤害和痛苦是由我爱执产生的”。

  如果我们能这样来修,(我们的我爱执就会被击垮)就像中了毒的人不适震颤。如果没有这种感觉,那么就算我们穿破一牦牛驮的法裙,头上放置一千个(灌顶用的)宝瓶,穷尽一生用于听闻,舍弃一切无所事事,但因为对五欲的陷阱不加小心,还是像患病的黄鼠狼那样百般焦躁不安。因此,我们应当紧握拳头(与我爱执斗),若能这样用功,我们就是大乘者、大心者、大忍者和大慧者。

  简言之,以我爱执为本的烦恼过患,三世诸佛就是经劫宣说也无法说尽。我们应以上述那些内容为基础,加上经论的教义及大德上师的教授,针对自心的过失不断的思惟、检讨,生起定解。这样,不管我们的外表如何,我们的心相续将与法相合,所修的法才真实有效。不然,所有假名的功德都会变成我执的滋养品,免不了成为增长烦恼的助伴。

  辛二 由思惟他爱执功德之门开示何应取

  “思众皆有恩”。

  原则上,如《入中论》中所说,对大乘种姓的补特伽罗而言,慈心和悲心在初、中、后三个阶段均极重要,而慈心和悲心都是依有情而发起的。因见到有情缺乏安乐而生慈心;由见到有情受苦如被大火焚烧而生大悲悯心。《入行论》中说:

  “供养具慈心,乃因有情大”。

  不仅如是,以慈悲心为先导的希求无上菩提的菩提心也依赖有情而生。因为见到只有佛才有能力成办一切有情的所有利乐、消除所有损害和痛苦,并由慈悲心所激发而生起希望获得圆满正觉的菩提心。所谓:

  “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

  四摄法与六度行也依赖有情而出生、安住、向上增长。由此可见,行的所依菩提心的根本、修慈悲心的所依发心和诸行的体性等,都是依赖有情而生的。所以说,一切成就佛果之因的聚集均依赖于有情。获得正等觉后,任运相续不断的事业也依赖所利益的物件有情而生。简言之,我们必须重视大乘一切因果的根本――有情,有道是:

  “眼见有情时,诚慈而视之,

  念我依彼等,方能成佛道”。

  再者,假设我们发现有一块地极为肥沃,下种后若能细心照料,便会有许多良好的收成,于是我们就会对这片良田十分珍爱;同样的,如果我们在有情田中播下慈、悲、菩提心、六度、四摄的种子并妥善养育,便会出生二利究竟佛陀世尊之位。由见于此,我们应当对有情之田十分珍爱、生起可爱悦意之相。《入行论》中说:

  “是故能仁说,有情佛福田,

  众敬彼等者,圆满至彼岸。

  有情与诸佛,同能成佛法,

  如是敬信佛,可不敬有情?”

  此外,我们应视有情为成佛因果的本源而对他们至极敬重。《入行论》中说:

  “唯佛胜德全,于具少分者,

  虽供三界物,犹嫌不得足。

  能生佛法分,有情具有故,

  由此分相待,即应供有情”。

  据说珍爱有情、为有情成办利乐,能出生增上生和决定善,轻弃有情则将导致一切衰损。《释菩提心论》中说:

  “世间善恶趣,其爱非爱果,

  皆由于有情,作利损而生。

  若无上佛位,且依有情得,

  人天诸受用,梵释与猛利,

  护世之所依,于此三趣中,

  无非利有情,所引此何奇?

  地狱鬼畜中,有情之所受,

  种种苦非一,皆损有情报,

  饥渴互打击,及侵害等苦,

  难遮无穷尽,皆损有情果”。

  小乘人因为轻弃有情,所以仅获些微菩提;大乘种姓的人因为爱他,所以现证无上菩提。即前论中说:

  “于有情离贪,如毒应舍弃,

  声闻离贪故,岂非劣菩提?

  由不弃有情,佛证大菩提。

  若知生如是,利非利诸果,

  则于刹那顷,岂可贪自利?”

  现在似乎伤害我们的那些有情之所以会伤害我们,其近取因是我们无始以来自相续的烦恼,其俱有缘是我们无始以来伤害他人的业,由此因缘使他们产生恶劣的动机,作出种种颠倒的暴行。所以说,总无边轮回、别三种恶趣之中所受的种种痛苦,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圣寂天说:

  “由我业发动,于我作损害,

  彼若往地狱,岂非我害他?”

  尤其是当我们现在进入大乘之门的时候,那些有情会以种种方式对我们作许多损害。由于破坏修大乘法的缘故,他们将在轮回中特别是羁留在恶趣中经受众多痛苦,我们对此当心生悲悯。而且,那些害我们的人曾无数次地当过自己的母亲,我们也曾无数次地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啃他们的骨、穿他们的皮。如果将所喝过的奶积存起来,三千大千世界为器仍觉狭小。他们也曾无数次地被我们杀死、捶打与抢夺。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思惟他们的恩德和自己所欠的怨债,当思:“您对我有大恩,这是我欠您的”。 特别地,由取、舍二方面来修慈心和悲心。

  尤其是因为忍辱是六度的根本,而忍辱依赖作损害者而生,所以我们当以作损害者为忍辱的对象而修。如果有忍辱功夫,前二度即成其前行,后三度将依它而生。如果能围绕这个意思不断思惟,我们将意识到这些对象正是将佛位交到我们手中的人!我们应当效法切喀瓦大师,他说:

  “或仇或亲友,悉是生惑境,

  若视为知识,随处皆安乐”。

  例如,亲教师和轨范师所授予的律仪是我们获得解脱与一切智的因,所以他们对我们的恩德很大。仇敌也一样,我们需依靠他们才能圆满忍辱的修行,而忍辱是获得大菩提的因,所以应该记得那句俗话:“不要把送到你口中的美味吐掉”。 《入行论》中说:

  “是故不费劳,成菩提行伴,

  如家出宝藏,于敌应欢喜”。

  以及:

  “愿彼损我者,及余害我者,

  如是辱我者,皆具菩提缘”。

  切喀瓦大师也说:

  “虽恩将仇报,回以修大悲,

  瞻部洲圣人,善待于恶报”。

  如果知道如何修心,那么我们就像是坚不可摧的硬汉,可漫游于战场之中;或像到了宝洲一样,不需要找对付野狗的石头。换言之,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修心。这是正法的唯一关要,如果我们拥有它,即可谓“一人具一法,此一法即足”。若能理解这个意思,你可以给此法冠以“菩提心修法”等任何名字,就像吉祥天女那样:

  “百名母千号,称何皆汝名,

  所立皆汝号”。

  朗日塘巴说:“报答能生三世胜者之母有情……”又说:“菩提心仰赖有情而生,但要是如所谓“作任何事都像带了头盔那样不舒服”那般,住在哪里都对别人看不顺眼,怀有这种心态的人就是不喜欢成佛的因”。

  圣寂天总结他爱执功德与我爱执过患时说:

  “此何须繁说,凡夫作自利,

  能仁行利他,观此二差别”。

  像这样认真思惟之后,我们即可见到:我爱执是一切过失的根源;他爱执是一切功德的生处。由此对所利益的对象有情生起可爱悦意之相。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努力,直到我爱执与轻弃他人两种心态的位置发生变化为止。

  以上为简述自他相换之法。

  庚二 正修希求利他之菩提心此科分二段:

  辛一 正行时修法;

  辛二 结行与座间修法。

  辛一 正行时修法分二方面:

  壬一 修慈;

  壬二 修悲。

  壬一 修慈

  “取舍间杂修”。

  此即以施舍自身、受用与善根给他人的方式来修慈心。如先能思惟一下修慈的功德,我们便会对此修法产生强烈的兴趣。其功德如《三摩地王经》中所说,即:

  “遍于无边俱胝刹,尽其无量众供养,

  以此常供诸胜土,不及慈心数一分”。

  意谓在无边世界以广大财物恒常供养,不如修慈的福德来得更大。《曼殊师利庄严刹土经》中也说:“于东北方有大自在佛,世界名曰千庄严,其中有情皆具安乐,如苾刍入灭定乐。设于彼土修净梵行,经过百千俱胝年岁,若于此土最下乃至于弹指顷,缘一切有情发生慈心,其所生福较前尤多,况昼夜住”。

  《宝鬘论》中说:

  “每日三时施,三百罐饮食,

  然不及须臾,修慈福一分。

  天人皆慈爱,彼等恒守护,

  喜乐多安乐,毒刀不能害。

  无劳事得成,当生梵世间,

  设未能解脱,得慈法八德”。

  如果我们怀有慈心,天人便会生起慈爱而自然地靠近我们。佛陀就是运用慈心而击败魔军的,所以它也是最殊胜的保护。

  那么由施舍身、受用、善根之门修慈的出处在哪里呢?这可以在《入行论》中讲以仪轨发菩提心的那段找到。加行仪轨圆满进入正行,在正说发誓仪轨之前,开示慈悲的所缘相时,说施舍身体、受用和善根。下面将按照佛经的说法介绍一下施舍的一般修法。施舍自身、财物、善根的目的,在于圆满福德与智慧二种资粮。《入行论》中说:

  “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

  为利诸有情,故当施无惜”。

  癸一 施身。

  这里的施身,并非是一般地施舍血肉等不净物。关于如何向他人施舍所乞血肉的方法,留待下面再讲,先讲此处所说的施身法。《华严经》中说:“自己转成养育一切众生之如意宝……”《金刚幢经》中说:“正如四大种以多门、多法及多相长养一切有情,菩萨亦将自身变成长养一切有情之根本”。

  又如《入行论》中说:

  “为利有情故,变如意宝身”。

  即施舍他人想要的任何东西。《入行论》中对此有详细的论述:

  “饥馑中劫时,愿我成饮食,

  于彼贫困者,愿诸资生物,

  悉现彼面前”。

  又如:

  “我为无怙主,旅人之向导,

  并作渡者舟,船筏与桥梁。

  求洲即成洲,欲灯化作灯,

  欲床变为床,欲有仆如我,

  我愿成彼仆!愿成如意树,

  明咒与妙瓶,亦如大种空,

  愿我恒成为,无量众有情,

  资生…

《修心日光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烧香供导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