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心日光論▪P5

  ..續本文上一頁應認識到,我愛執是産生所有個人和地區問題的根本。

  格西那摩瓦曾建議說:“當你打茶磚的時候,可以設想打在自己我執的頭上”。 格西奔也曾說:“我在自心的門口手持尖槍站崗。如果它緊逼,我也緊逼;如果它放松,我也放松”。 朗日塘巴說:“利益與勝利當獻與有情,爲什麼呢?因爲一切善資糧都是依賴他們而生的;損失與失敗則歸于自己,爲什麼呢?因爲所有的傷害和痛苦是由我愛執産生的”。

  如果我們能這樣來修,(我們的我愛執就會被擊垮)就像中了毒的人不適震顫。如果沒有這種感覺,那麼就算我們穿破一牦牛馱的法裙,頭上放置一千個(灌頂用的)寶瓶,窮盡一生用于聽聞,舍棄一切無所事事,但因爲對五欲的陷阱不加小心,還是像患病的黃鼠狼那樣百般焦躁不安。因此,我們應當緊握拳頭(與我愛執鬥),若能這樣用功,我們就是大乘者、大心者、大忍者和大慧者。

  簡言之,以我愛執爲本的煩惱過患,叁世諸佛就是經劫宣說也無法說盡。我們應以上述那些內容爲基礎,加上經論的教義及大德上師的教授,針對自心的過失不斷的思惟、檢討,生起定解。這樣,不管我們的外表如何,我們的心相續將與法相合,所修的法才真實有效。不然,所有假名的功德都會變成我執的滋養品,免不了成爲增長煩惱的助伴。

  辛二 由思惟他愛執功德之門開示何應取

  “思衆皆有恩”。

  原則上,如《入中論》中所說,對大乘種姓的補特伽羅而言,慈心和悲心在初、中、後叁個階段均極重要,而慈心和悲心都是依有情而發起的。因見到有情缺乏安樂而生慈心;由見到有情受苦如被大火焚燒而生大悲憫心。《入行論》中說:

  “供養具慈心,乃因有情大”。

  不僅如是,以慈悲心爲先導的希求無上菩提的菩提心也依賴有情而生。因爲見到只有佛才有能力成辦一切有情的所有利樂、消除所有損害和痛苦,並由慈悲心所激發而生起希望獲得圓滿正覺的菩提心。所謂:

  “發心爲利他,欲正等菩提”。

  四攝法與六度行也依賴有情而出生、安住、向上增長。由此可見,行的所依菩提心的根本、修慈悲心的所依發心和諸行的體性等,都是依賴有情而生的。所以說,一切成就佛果之因的聚集均依賴于有情。獲得正等覺後,任運相續不斷的事業也依賴所利益的物件有情而生。簡言之,我們必須重視大乘一切因果的根本――有情,有道是:

  “眼見有情時,誠慈而視之,

  念我依彼等,方能成佛道”。

  再者,假設我們發現有一塊地極爲肥沃,下種後若能細心照料,便會有許多良好的收成,于是我們就會對這片良田十分珍愛;同樣的,如果我們在有情田中播下慈、悲、菩提心、六度、四攝的種子並妥善養育,便會出生二利究竟佛陀世尊之位。由見于此,我們應當對有情之田十分珍愛、生起可愛悅意之相。《入行論》中說:

  “是故能仁說,有情佛福田,

  衆敬彼等者,圓滿至彼岸。

  有情與諸佛,同能成佛法,

  如是敬信佛,可不敬有情?”

  此外,我們應視有情爲成佛因果的本源而對他們至極敬重。《入行論》中說:

  “唯佛勝德全,于具少分者,

  雖供叁界物,猶嫌不得足。

  能生佛法分,有情具有故,

  由此分相待,即應供有情”。

  據說珍愛有情、爲有情成辦利樂,能出生增上生和決定善,輕棄有情則將導致一切衰損。《釋菩提心論》中說:

  “世間善惡趣,其愛非愛果,

  皆由于有情,作利損而生。

  若無上佛位,且依有情得,

  人天諸受用,梵釋與猛利,

  護世之所依,于此叁趣中,

  無非利有情,所引此何奇?

  地獄鬼畜中,有情之所受,

  種種苦非一,皆損有情報,

  饑渴互打擊,及侵害等苦,

  難遮無窮盡,皆損有情果”。

  小乘人因爲輕棄有情,所以僅獲些微菩提;大乘種姓的人因爲愛他,所以現證無上菩提。即前論中說:

  “于有情離貪,如毒應舍棄,

  聲聞離貪故,豈非劣菩提?

  由不棄有情,佛證大菩提。

  若知生如是,利非利諸果,

  則于刹那頃,豈可貪自利?”

  現在似乎傷害我們的那些有情之所以會傷害我們,其近取因是我們無始以來自相續的煩惱,其俱有緣是我們無始以來傷害他人的業,由此因緣使他們産生惡劣的動機,作出種種顛倒的暴行。所以說,總無邊輪回、別叁種惡趣之中所受的種種痛苦,歸根結底是我們自己造成的。聖寂天說:

  “由我業發動,于我作損害,

  彼若往地獄,豈非我害他?”

  尤其是當我們現在進入大乘之門的時候,那些有情會以種種方式對我們作許多損害。由于破壞修大乘法的緣故,他們將在輪回中特別是羁留在惡趣中經受衆多痛苦,我們對此當心生悲憫。而且,那些害我們的人曾無數次地當過自己的母親,我們也曾無數次地吃他們的肉、喝他們的血、啃他們的骨、穿他們的皮。如果將所喝過的奶積存起來,叁千大千世界爲器仍覺狹小。他們也曾無數次地被我們殺死、捶打與搶奪。因此,我們應該不斷思惟他們的恩德和自己所欠的怨債,當思:“您對我有大恩,這是我欠您的”。 特別地,由取、舍二方面來修慈心和悲心。

  尤其是因爲忍辱是六度的根本,而忍辱依賴作損害者而生,所以我們當以作損害者爲忍辱的對象而修。如果有忍辱功夫,前二度即成其前行,後叁度將依它而生。如果能圍繞這個意思不斷思惟,我們將意識到這些對象正是將佛位交到我們手中的人!我們應當效法切喀瓦大師,他說:

  “或仇或親友,悉是生惑境,

  若視爲知識,隨處皆安樂”。

  例如,親教師和軌範師所授予的律儀是我們獲得解脫與一切智的因,所以他們對我們的恩德很大。仇敵也一樣,我們需依靠他們才能圓滿忍辱的修行,而忍辱是獲得大菩提的因,所以應該記得那句俗話:“不要把送到你口中的美味吐掉”。 《入行論》中說:

  “是故不費勞,成菩提行伴,

  如家出寶藏,于敵應歡喜”。

  以及:

  “願彼損我者,及余害我者,

  如是辱我者,皆具菩提緣”。

  切喀瓦大師也說:

  “雖恩將仇報,回以修大悲,

  瞻部洲聖人,善待于惡報”。

  如果知道如何修心,那麼我們就像是堅不可摧的硬漢,可漫遊于戰場之中;或像到了寶洲一樣,不需要找對付野狗的石頭。換言之,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修心。這是正法的唯一關要,如果我們擁有它,即可謂“一人具一法,此一法即足”。若能理解這個意思,你可以給此法冠以“菩提心修法”等任何名字,就像吉祥天女那樣:

  “百名母千號,稱何皆汝名,

  所立皆汝號”。

  朗日塘巴說:“報答能生叁世勝者之母有情……”又說:“菩提心仰賴有情而生,但要是如所謂“作任何事都像帶了頭盔那樣不舒服”那般,住在哪裏都對別人看不順眼,懷有這種心態的人就是不喜歡成佛的因”。

  聖寂天總結他愛執功德與我愛執過患時說:

  “此何須繁說,凡夫作自利,

  能仁行利他,觀此二差別”。

  像這樣認真思惟之後,我們即可見到:我愛執是一切過失的根源;他愛執是一切功德的生處。由此對所利益的對象有情生起可愛悅意之相。因此,我們應當不斷努力,直到我愛執與輕棄他人兩種心態的位置發生變化爲止。

  以上爲簡述自他相換之法。

  庚二 正修希求利他之菩提心此科分二段:

  辛一 正行時修法;

  辛二 結行與座間修法。

  辛一 正行時修法分二方面:

  壬一 修慈;

  壬二 修悲。

  壬一 修慈

  “取舍間雜修”。

  此即以施舍自身、受用與善根給他人的方式來修慈心。如先能思惟一下修慈的功德,我們便會對此修法産生強烈的興趣。其功德如《叁摩地王經》中所說,即:

  “遍于無邊俱胝刹,盡其無量衆供養,

  以此常供諸勝土,不及慈心數一分”。

  意謂在無邊世界以廣大財物恒常供養,不如修慈的福德來得更大。《曼殊師利莊嚴刹土經》中也說:“于東北方有大自在佛,世界名曰千莊嚴,其中有情皆具安樂,如苾刍入滅定樂。設于彼土修淨梵行,經過百千俱胝年歲,若于此土最下乃至于彈指頃,緣一切有情發生慈心,其所生福較前尤多,況晝夜住”。

  《寶鬘論》中說:

  “每日叁時施,叁百罐飲食,

  然不及須臾,修慈福一分。

  天人皆慈愛,彼等恒守護,

  喜樂多安樂,毒刀不能害。

  無勞事得成,當生梵世間,

  設未能解脫,得慈法八德”。

  如果我們懷有慈心,天人便會生起慈愛而自然地靠近我們。佛陀就是運用慈心而擊敗魔軍的,所以它也是最殊勝的保護。

  那麼由施舍身、受用、善根之門修慈的出處在哪裏呢?這可以在《入行論》中講以儀軌發菩提心的那段找到。加行儀軌圓滿進入正行,在正說發誓儀軌之前,開示慈悲的所緣相時,說施舍身體、受用和善根。下面將按照佛經的說法介紹一下施舍的一般修法。施舍自身、財物、善根的目的,在于圓滿福德與智慧二種資糧。《入行論》中說:

  “身及諸受用,叁世一切善,

  爲利諸有情,故當施無惜”。

  癸一 施身。

  這裏的施身,並非是一般地施舍血肉等不淨物。關于如何向他人施舍所乞血肉的方法,留待下面再講,先講此處所說的施身法。《華嚴經》中說:“自己轉成養育一切衆生之如意寶……”《金剛幢經》中說:“正如四大種以多門、多法及多相長養一切有情,菩薩亦將自身變成長養一切有情之根本”。

  又如《入行論》中說:

  “爲利有情故,變如意寶身”。

  即施舍他人想要的任何東西。《入行論》中對此有詳細的論述:

  “饑馑中劫時,願我成飲食,

  于彼貧困者,願諸資生物,

  悉現彼面前”。

  又如:

  “我爲無怙主,旅人之向導,

  並作渡者舟,船筏與橋梁。

  求洲即成洲,欲燈化作燈,

  欲床變爲床,欲有仆如我,

  我願成彼仆!願成如意樹,

  明咒與妙瓶,亦如大種空,

  願我恒成爲,無量衆有情,

  資生…

《修心日光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燒香供導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