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天的取蕴上,故而远离下月或明后天以后的所有痛苦。
在取他人所有痛苦的时候,并不是取了之后收藏到别处去,或是放在自己面前,而应置于自己的心间,因为取他人苦的目的是在破除我爱执。像修慈时所说的那样,先观想将有情地狱众生的一切集因与苦果,如剃落的黑发般取入心中,聚集在我爱执之上,将其调伏消除,那些有情地狱众生便从所有痛苦中脱离出来。同样的,我们如前观想将十方世界中所有饿鬼、所有畜生、四大洲八小洲中的所有人类、四天王等六欲界天、梵众等十二色界天以及四无色界所有众生的集因、苦果,像剃落的黑发团般取来,聚集在我爱执上,将其调伏消灭,那些有情随之远离所有集因与苦果。取中有苦的方法与上述者相同。简言之,我们应分别观想将(胎、卵、湿、化)四生所摄一切有情的集因——业与烦恼,以及总、别痛苦取来,使他们远离这些麻烦,这很重要。
至于已入道的有情,我们可将安住声闻、独觉五道的人与大乘修道以下菩萨的所断和剩余痛苦取来,观想法如前。诸佛薄伽梵心相续中不存在可取之苦,上师也一样,因为据说上师的体性即佛。
癸二 取器界过
即观想将十方一切由业烦恼所成的不净世界变成纯粹的净土。
像这种以取一切苦归于自己、舍一切乐善归于他人的方式来修慈悲心的法门,夏窝巴称之为“驱魔之法”。
这种修法的出处在哪里呢?如《方广经》“善财传”中说:“胜解众生之苦变成自身,自身转成长养一切众生之身”。
《胜行愿》中也提到:
地狱畜生阎罗苦,诸人处及人非人,
众生无边大苦蕴,归我众生愿得乐。
《弥勒胜施愿》中也说:
“有顶以下至无间,以及无量世界中,
天与非天庞龙聚,愿皆得乐我受苦”。
阿阇黎龙猛说:
“愿彼等罪报于我,我无余善熟于彼”。
寂天也说:
“自他令平等,自他作相换”。
以及:
“了知自有过,他为功德海,
普舍我爱执,取他应修习”。
又说:
“若人欲速疾,救护自及他,
当修自他换,秘密殊胜行”。
以及:
“若不能真换,自乐及他苦,
非仅不成佛,轮回亦无乐”。
又说:
“故为止自害,及减他痛苦,
将自施于他,护他如护己”。
以及:
“所有众生苦,愿由我代受”。
《经庄严论》中说:
“自他平等心,他爱执为妙,
故说利他胜”。
《七十愿》中说:
“众生为惑扰,所造诸不善,
少亦我代堕,任何有情狱。
众生任何苦,我愿悉代受,
恒以殊胜乐,令世人满足”。
《集法句经》中说:
“自身与命根,当施众有情,
应以慈悲心,周遍诸有情。
诸罪异熟者,愿熟于自身,
诸福皆随喜,思为佛大士”。
以及:
“自身与命根,当如意而施”。
又说:
“有情诸罪业,悉皆熟于我,
如是取诸罪,取众生贫苦”。
以及:
“视他为我所,以自身为他”。
《胜乐日常忏法》中说:
“诸有情苦熟于我,彼因我善愿得乐,
一切生中我三门,愿如妙瓶如意树”。
如是等等,大乘众多经论里面都有这种说法。
那么到底有没有决定的声闻或独觉种姓呢?或者说是否一切有情都会成佛呢?当知说有三乘是暂时不了义的说法;就究竟了义而言,则只有一乘。《真实名经》中说:
“三乘之出离,安住一乘果”。
可引用的大乘经教很多。
当我们像这样修得有点熟练时,取舍二者的简略修法,如正文中说:
“复令乘风息”。
当我们熟悉取舍二法时,可以在呼气的时候,观想将身体、受用、三世善根布施遍虚空界一切有情,他们因此具足究竟无漏安乐;在吸气的时候,观想将三界一切有情的所有集因与苦果取到自己心中,他们因此而脱离一切苦难。这样来修习,因为风心同转的关系,心将不会散乱而具足正念正知,从而变得很有力量。
辛二 结行与座间修法
“境毒三善根,结行略教授,威仪尽诵持”。
六根接触悦意、不悦意、中庸三种六境而产生三毒时,当至心修习:“世界上受这种烦恼控制的人很多,愿我能代一切有情受这些烦恼,愿一切有情因此具足没有三毒的善根!”
我们在行、住、坐、卧一切威仪之中,及在昼夜一切时中均应如此修持。《修行次第》中说:“大悲心者,当于或行、或立一切威仪中及一切时中缘念一切有情”。
我们在具有这种心态的同时,还可以念诵各类文句来至诚地修习,例如:
“愿彼等罪报于我,我无余善熟于彼,
愿我承受众生苦,彼因我善悉得乐。
所有众生苦,愿皆报我身,
以菩萨诸善,愿众生受乐”。
夏惹瓦大师曾说:“在修我这个教授的时候,像长椽那样时直时弯是不行的;或像滚石那样反复多变也不行;或像死水潭那样消极暧昧也不行。如果我们下定“血红酪白”般(立场分明)的决心而努力,就会像驴子从羊群中探出头那样,解脱一切侵害与痛苦。如果心里老是犯疑,“这可不可以修”、“我能不能修”,那是决不会成功的”。
自他相换修法可以代替“七重因果”中“知母”等最初的三科。因为取舍二者修慈悲心中,自然包括有增上意乐,所以不必另修。
己二 修希求菩提之菩提心次第
像这样修成慈悲心之后,若思究竟谁有能力可以真正办到(利生之事)呢?虽然那些声闻、缘觉、大阿罗汉与十地大菩萨的利他事业难可思议,然而在轮回未空之间能以任运不断的方式,单以说一次法、放一次光便可将无数有情安置于涅槃中的,只有佛才行;不仅如此,能达到自利断证究竟之位的,也只有佛。所以,我们应这样来修:“为利一切有情,我当获得二利究竟佛位”。
像这样来修菩提心的功德,如《勇施请问经》中说:“菩提心福德,假设若有色,
遍满虚空界,福尤过于彼。
若人以诸宝,遍满恒沙数,
诸佛刹土中,供养世间依。
若有敬合掌,心礼敬菩提,
此供最殊胜,此福无边际”。
《集学论》中说:“希愿彼之菩提心当能作佛,是故佛由愿心生也”。
戊二 支分教授有五个部分:
己一 转恶缘为菩提道;
己二 开示一生修持之总纲;
己三 修心纯熟之量;
己四 修心三昧耶;
己五 修心学处。
己一 转恶缘为菩提道此科分二小节:
庚一 略示;
庚二广说。
庚一略示
“罪满情器时,转成菩提道”。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器世间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十分严重,情世间众生的所思无非烦恼、所作无非恶业。以此为因,那些喜爱黑品的天、龙、部多力量得到增强,他们对所有修习正法的人发起众多伤害,特别是对入大乘法门的行者以种种方式施以恶缘。修习本法的行者若能懂得如何将违缘转成顺缘、如何将障碍转成助伴、如何将伤害者转成善知识而加以修习,恶缘便会成为我们成就菩提的友伴。正如格西京俄瓦对夏窝巴所说的那句话:“您这样的修心行者能将劣缘转成助伴、受苦变成享乐,真是稀有啊!”
庚二 广说细分为二:
辛一 依殊胜意乐菩提心转恶缘为道;
辛二 依殊胜加行积净二者转恶缘为道。
辛一 依殊胜意乐菩提心转恶缘为道
“遇缘即修习”。
不论我们是快乐富有还是苦恼贫穷,不论是住在家里还是外地,不论是在城镇还是寺院,不论是遇到人还是非人,我们都应利用这些环境来作修心。例如,当我们在身心方面发生大、中、小三种痛苦时,都应甘之如饴。当思:“在无边世界中受这种苦的有情无量无边,愿我所受的这个苦代替他们所有的苦,愿他们因此而脱离一切苦恼”。 我们应当真切的感谢有这个机会能够由实际取苦之门来修悲心,对此当生随喜。
又如,当我们具备一切顺缘,外缘衣、食、住、友、善知识等均不缺乏;内缘身心无病、无少时不安,具足信心堪修正法等时,当念:“目前佛教正处在浊世恶时的阶段,我修大乘法不但没有那些违缘,反而具足外内一切顺缘,无疑是过去由多门积集福德所感之果啊!”因此,我们当以清净戒律为基础,勤积资粮,以保证今后不断拥有这样的富乐圆满。不然,当我们稍微有点财富时,多半变成生起我慢和骄慢之缘;身心方面略微有些不适时,便会垂头丧气,十有八九为退心和懒散提供条件。我们不要成为这样,应如老话所说:有苦即受苦,有乐即受乐。
辛二 依殊胜加行积净二者转恶缘为道
“四行胜方便”。
(1)积集资粮
如果我们不想要痛苦而希求快乐,就应以小、中、大等任何物品上供下施,心中观想一切有情与自己同作供养,并以愿力将之转成获得无上菩提的因,像《电炽行者愿》中所说的那样来祈祷:苦乐妙劣等,若能成自利,此等我皆为。
(2)清净业障
我们应当不断地以四力忏除无始以来由烦恼发动自作、教他的性罪和遮罪。
(3)供养魔碍
像前面思惟损害者大恩时所说的那样,我们应特别地对他们修习慈悲心和忍辱。
(4)于护法奉献朵玛及请办事业
首先根据财力陈设洁净的供品与朵玛(食子),心中将其观成上好与广大的供养,然后召请护法们前来并作祈祷。按照仪轨献供之后,我们应诚恳地向护法祈祷:“请你们帮助我,使我能够将违缘转成菩提道,像先德们和诸佛菩萨那样。大宝菩提心是一切大乘经典的心要,所以请帮助我在心相续中生起菩提心,就像诸位先德那样,并令其安住和不断成长,使我的身口意与见、闻、念、触都能利益有情”。
己二 开示一生修持之总纲
“应修五种力”。
(1)牵引力
我们应当时常这样来强烈地提念:“从现在起到未获菩提中间,特别是在今生未死之前,在今年、今月、尤其是今日一昼夜中,我不应当让我执引发的烦恼与随烦恼有隙可乘,我的身、口之行一刹那也不能受它们的影响”。 我们应当策励自己:“在未获菩提中间的今生、今年…
《修心日光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