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落之因,就应复次祈祷上师加持,清净自己相续中的痴心,令自己未来不复堕入旁生道中。
(四)长寿天
长寿天的众生无数劫之中都于无念状态中安住,并认为这就是解脱。在这样的安住当中,善念无法生起。这样的话还会生起修法的意乐吗?还能遇到殊胜的上师吗?还有没有修法的自在呢?这些都是没有的。此时观察自己现在未投生此处则应心生欢喜,并励力修行正法。
(五)边地
边地众生所行之法都是恶业,并将恶业视为善业。尤其有些地方有娶母为妻这样的陋习。如果投生在这样的地方还会生起修法的意乐吗?还能遇到殊胜的上师吗?还有没有修法的自在呢?这些都是没有的。此时观察自己现在未投生此处则应心生欢喜,并励力修行正法。
(六)邪见
对佛、法、僧没有信心,对上师没有信心,这些都属于邪见。这方面不用过多宣说,在我们自己周围现量就能见到很多,包括不信任因果、不相信前、后世的存在等等。如果投生在具有邪见的环境之中还会生起修法的意乐吗?还能遇到殊胜的上师吗?还有没有修法的自在呢?这些都是没有的。观察自己没有投生在此处则应心生欢喜并修行正法,同时要祈祷自己未来也不要生于此种环境之中。
(七)佛未出世
佛未出世的劫称为“暗劫”。暗劫之中,没有佛法,则无法了知善、恶之取舍。而此时我们生在佛已出世之劫,并且值遇上师、听闻上师宣讲善、恶取舍之法,应心生欢喜励力修行正法。
(八)喑哑
喑哑自然包括语哑和意哑:眼看不见上师、耳听不见上师的法音、由此意无法做到如法取舍。此时自己眼根、耳根都具备,没有堕入这种喑哑之中,自然应当生起欢喜心,若要以后都不堕入此种喑哑之中就应修行正法。
以上所宣即是八无暇。自己现在没有堕入八无暇之中就应当生起欢喜心并祈祷以后都不堕入这些无暇之中,因此而生起好好修行正法的意乐。
今天所宣之法大家光是听到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回去一定要按照以上所教诫的,观想与祈祷结合而观修。按照以上所宣去思维观修,为自己没有投生在三恶道而生起欢喜心,并立誓自己不复再造堕落之因。然而且不说无始以来所造之恶业,仅仅以此生来说,你杀了多少生?吃了多少众生之肉?不与取取了多少?因贪心说过多少妄语、离间语、绮语?如此反观自心便能发现自己仅仅是今生都已经造下很多恶业,此时就应生起出离心而行忏悔,忏悔的对境就是上师,在上师面前立誓不再造下堕落之因,并祈祷上师大悲加持清净自己的堕落之因。这样观修以后,自然相续之中的出离心会慢慢生起。出离心的修行并不是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地修,而是在未生起坚定的出离心之前,一定要时时观修。
在细致观想、思维之后,自然就会产生疲惫。此时,不要以强力去遏制妄念,而是应在心之本面之中去安住。在安住后,逐渐又生起妄念,此时便祈祷上师、接受四灌顶,接着又在自心与上师无别之中去安住。如是交替而修就是真正的打坐、真正的实修正法。如果没有这样奉行而修的话,则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说:“我为你宣说解
脱之道,当知解脱还是依赖于自己。”
很多人认为前行之外还有个高深的正行窍诀可修,这样是不如法的。当知,如果没有前行的基础,是无法修行正行的。同样,引导窍诀是什么?窍诀的修法与前行的修法也是一样的,于座中与座间次第性而实修。如果没有四厌离心的基础,则你永远只会具有道貌之相,而且最终堕入业际颠倒的违缘之中。就像一个建在冰块之上的没有地基的房子,夏季到来之时房子就会垮掉一样,如果没有四厌离心的基础,则你此生的修行无法圆满。
在修窍诀时也是如此一般观修与安住交替而修的。观修时,观察外境是如何的?自己的内心是如何的?如是观修后就要安住,安住就是认识心的自性。如此便是窍诀的修行。
同样,在修前行时,观想地狱的处所、身相、寿量,观察地狱形成之因,这样去观修便能知道一切都源于自心。既然一切都源于自心就应当认识心的本面、心的自性,如是自然就要通过安住来认识。安住之初时间可以短一些,逐渐逐渐时间增长,慢慢地你的安住会越来越清明,越来越稳固。由此可见,前行的修法与窍诀的修法并没有什么区别。
四、十圆满
十圆满包括五种自圆满和五种他圆满。五种自圆满要反观自身来看自己的人身之中是否具足这五种圆满,五种他圆满应观察此人身之中是否具足五种他缘。
(一)所依圆满
唯有得到人身才能获得佛的果位,如果投生在其他道中,则无法证
得究竟佛果。因此,得到此人身之后应该生起欢喜心,而为了让此人身具备意义就应当修行正法。
(二)环境圆满
在南瞻部洲,印度的金刚座即是地界的中心,而拥有十个以上僧众的地方就是佛法的中心。印度金刚座既是地界的中心也是佛法的中心。现在我们虽然没有生于地界之中心,但我们生在了佛法的中心,要生起欢喜心,并由此而忆念正法、修行正法。
(三)五根圆满
若眼根不具足则无法看到佛、法、僧之所依——上师;若耳根不具足则无法听到上师的法音;意根不具足的话,则无法对上师所宣的善、恶之法进行取舍。此时,五根圆满具足且投生于佛法的中土,就应生起欢喜心。
(四)意乐圆满
在此之上,我们应该时时反观自心,有时可能早上入于正行,而下午又业际颠倒了;此时内心生起了出离心、菩提心、信心,但是以后可能又忘失这些善法而行恶业,这就属于业际颠倒;昨天所行的都是正法,今天所做的又不是正法等等这些都属于业际颠倒。因此一定要时时反观自心,因为业际颠倒时时都会出现。
“业际颠倒”并不是说出家人还俗就是,所谓的“业”指的是自心,如果自己此时所行为正法,之后又行恶法则为业际颠倒。此时自己的业际没有颠倒自然就要生起欢喜心,并且为了今后自己的相续中不再生起这种颠倒而立下誓言而如法奉行。
(五)信心圆满
如果对佛、法、僧没有正信,则无法趣入佛门也无法修行正法。正信分为:欲信、净信和诚信。反观自心看自己是否具备信心,如果不具备的话,则应通过修行四厌离心等方便令自己相续之中逐渐生起这三种次第的信心。
五、结语
今天的法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健康、长寿。虽然很多人以前听过这些法,但却并未纳入实修之中。希望此次大家在闻法后能将所宣之法铭记于心,纳入相续后而如理如法实修。
回 向
【备注】: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十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