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名色、两年前的名色等等。观察名色至到最初阶段的羯罗蓝。
观察过去生的名色
在这阶段,有些禅修者承认在禅修课程开始时,虽然他们有意愿要禅修,但是仍旧有许多疑惑。无论如何,当能够如上所说那样地观察时,他们见到他们(影像)逐渐变年轻,便相信了。这是说,目前成年的禅修者,当他观察过去的名色,他年少时的心性再度呈现。他便接受过去是可以观察到的。他继续观察小时候的名色至到在母胎时,及至到最初结胎阶段的羯罗蓝的名色。能够观察到这最初结胎的羯罗蓝之后,如果他以欲知这名色从何处来的欲愿,用光照向彼方﹙过去﹚,通常他可发现产生这名色的因。
可是,有些禅修者可能卡在这个阶段。虽然他用光照向彼方,但是没发现什么。他们说:「光无法穿过去。」如果这样的话,再次有步骤地培育定。当定力强时再去照。如果一再尝试而仍然失败,则一再内、外观名法及色法。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因为开始观察名色的阶段,名色不清楚。这里是更详细地往过去观察,内外观察名法及色法。
在过去生的死心与今生结生识之间没有心剎那。如果您能观察今生结生的名色,那么您就可以观察到过去生死时的名色。进一步只观察为名色而已。这样观察,通常临终时非常靠近死心的影像会很清楚地出现。呈现在有分意界,产生今生生命的业所缘、业相或趣相将出现。如果临终的影像出现,观察它的四界。当它变成色聚时,分析它。观察心所依处及分析其色法。如果在那里观察不到业生色,则往过去一些观察。如果您能够分析死亡的前一刻,那么您可以观察心所依处。如果能够观察心所依处,那么将发现以心所依处为所依的主人有分意界。当禅修者已经发现有分意界之后,他该做什么呢?他将发现其中一个相(业所缘、业相或趣相) 由于能产生果报的业力的原故,在临死速行或该速行之前一刻生起。
第一位禅修者的报告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阶段,将说明两位禅修者的报告。有一位禅修者被指示观察他的第一过去生,今生他是位男人。第一过去生所聚集的业不一定产生今生的果报。在第二过去生中,他是一位出家人。在那一生中他修习禅观。那一生他所修的禅法是四界分别观、三十二身分、骨观及白遍。禅修之后,他许愿生在人间快乐之处。当今生这位男士观察他第一过去生,他第二过去生禅修的业之业所缘出现。禅修的善速行心路心心所在临死速行时生起。不过那时,总共生起了四种善速行心路:
一、 四界分别观的善速行心路
二、 三十二身分的善速行心路
三、 骨观的善速行心路
四、 白遍的善速行心路
因此,他被指示观察到底那一种业真正的产生果报。他观察到临死速行的所缘是修四界分别观之业。
关于修四界分别观之业,生起如是以四界为所缘的意门速行心路:意门转向、七速行及可能有的彼所缘。意门转向有十二名法。速行彻知四界。这是知四界自相的大善速行心(maha kusala javana citta)。如果有智与喜,则有三十四名法。这位禅修者有三十四名法。由于这位禅修者有三十四名法,因此包含喜。这业产生今生的生命。这业间隔了一世。因此前生所造的业并没有产生今生的生命;而是第二过去生所造业产生今生的生命。因此,业所缘可以隔多生而生起。这也在教典中提到。有提到供养花而不堕入阿鼻地狱九十一劫的事情。如果业种在肥沃的土地,而那业又很强的话,那么它可以产生果报于多生多世。
当禅修者聚集这业时,他许愿能够以人身禅修直到证涅槃。当他许这样的愿,对「人」错误的认知是无明,执着于人的生命是爱,执取之是取。在这组无明、爱及取的意门转向有十二名法。速行有属于贪见组的二十名法。没有彼所缘。这心路过程是烦恼轮转。为这烦恼轮转所围绕,他修四界分别观。其他禅法不产生果报,而只是四界分别观产生果报。禅修的善心有三十四名法。这些名法是行。当行法消失而留于名色过程中的力量或潜能是业。总共有五因:无明、爱、取、行及业。禅修者观察到这些法之后,应该做什么呢?当他发现业(潜能),那么便观察彼方(过去)和此方(现在),因与果,把业和结生的羯罗蓝的三十种业生色关连起来。如何观察呢?观察它们之间是否有关系。假设见到两个人坐在一起,您过去问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见到两个人是一回事,询问是另外一回事。询问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如观察因与果的关系。
过去的名色已经观察了。如何了解呢?(一)称为无明、爱与取的名,和它们依之而生起的心所依处色,这二者是名色。(二)称为行和业的名,与它们依之而生起的心所依处色,这二者是名色。它们是过去生名色的一部份。换言之,它们是过去生五蕴的一部份。在这阶段,已经了解到过去名色与今生结生的羯罗蓝阶段的名色。因此过去因是在过去生生起的名色或五蕴。无论如何,它们不是过去生所有的五蕴,它们只是过去生五蕴中的一部份。最初结生阶段也有色法与名法或五蕴。因此只有在能够观察过去五蕴后,禅修者才能够进一步观察它们如何连接到现在五蕴。假如你还未曾见到那两个人,就要观察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很困难的。禅修者必须首先修习以见到两个人。只有见到他们之后,才能进一步知道或询问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这阶段,有一点禅修者应该好好了解。到目前为止,禅修者已经能够有系统地观察六根和四十二身分的色法,即业生色、心生色、时节生色及食生色。
因此对于已经了解以上这些法的禅修者,心生色由于心而持续地生起。心是因,心生色是果。了解了这些,如果他观察彼方的业力(kamma satti),接着观察此方结生最初阶段的羯罗蓝的三十种色法;一次又一次地观察过去,观察现在,禅修者将了解名色是否因为那业力而生起。如同心生色是由于心而持续地生起,禅修者自己了解业生色由于业力而持续地生起。他如是了解而观察那业产生这果报。
不过也有不产生果报的业。关于这点,这位禅修者在他第二过去生中聚集修三十二身分业处的业。他也聚集修骨业处的业。如果他修骨业处直到证入禅那,那么这禅那不会产生人的生命,而是在禅那之前生起的近行定的大善速行能产生欲界的生命,如人的生命。他也修白遍直到第三禅,这第三禅不会产生人的生命,无论如何在禅那之前生起的遍作定与近行定的善速行则具有产生人的生命的能力。由于所有这些业具有能产生人的生命的能力,禅修者被指示观察修三十二身分的欲界善速行心心所的因果关系;观察修骨业处的遍作定与近行定的欲界善速行心心所的因果关系;观察修白遍遍作定与近行定的欲界善速行心心所的因果关系。这样逐一观察之后,禅修者发现修三十二身分的业不产生果报,修骨业处的业也没有产生果报,修白遍的业也没产生果报。了解到这些之后,最后当他一再观察修四界分别观的业,他发现这修四界分别观的业产生今生生命的果报。
这样了解之后,他应该做什么呢?以慧眼观察由于无明、爱、取、行及业的因,结生最初阶段羯罗蓝的色法持续生起。此后以慧眼观察「由于无明,色生起。无明是因,色蕴是果。由于爱,色生起。爱是因,色蕴是果。由于取,色生起。取是因,色蕴是果。由于行,色生起。行是因,色蕴是果。由于业,色生起。业是因,色蕴是果。」这是观察因果关系的方法。结生五蕴的其它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观察。能够观察结生五蕴,禅修者可以分为五蕴的方法。观察每一剎那在眼门心路、耳门心路、鼻门心路、舌门心路、身门心路及意门心路生起的名法之因果。
无论如何,在诸心路之中,只有异熟名法及业生色由于过去生的无明、爱、取、行及业而生起。例如唯作心、善速行及不善速行不由于业而生起。所以没有必要观察它们与过去生的关系。只需要观察它们与现在因的关系。举眼门心路为例子,生起五门转向、眼识、领受、推度、确定、七速行及二彼所缘。五门转向是唯作心,他也不关系到过去因。确定也是唯作心,他也不关系到过去因。善或不善的速行也不关系到过去因。在这心路中有关系到过去因的异熟心心所是:眼识、领受、推度及彼所缘。五门转向、确定及速行关系到现在诸因,如所依(vatthu)、所缘、触等。
以上所述的方法,即把因归为一组,把果归为另一组来观察因与果的关系是依注释的指示。这指示与《无碍解道》所说Atite hetavo pabca , idani phalapabcakam , idani hetavo pabca , ayatim phalapabcakanti:Atite hetavo pabca , idani phalapabcakam , idani hetavo pabca , ayatim phalapabcakanti. 「过去有五因,现在有五果;现在有五因,未来有五果」一致。把因与果加以分组以便易于观察,这是缘起第五法。在寻找藤的譬喻中,佛陀教导四种方法,加上这《无碍解道》所述的方法,总共有五种方法。《清净道论》也说到观察三轮转,即烦恼轮转,业轮转及异熟轮转,这观察法与第五法无多大差别。
在这…
《观察缘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