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母众有情,祈请三宝大悲哀摄受。”如上述所谓,外相为未来获得善道、声闻阿罗汉、佛果;内相为信念不退而获得双运金刚持;密相为即生或坐垫上获得无上大觉果位。
此如大乘之传授:为充满虚空之际一切有情父母故,修行而愿获得菩提。观想自身之前莲花垫上,本体为根本上师,相为邬金莲花生大师,十方诸佛菩萨眷属等围绕。己右为今生之父,左为母,前为怨敌与魔障二者为首,三界六趣一切有情众生围绕。祈请大悲三宝不舍慈愍摄受,而起胜解信。次其皈依境放射无量虹光,照触自他一切有情,均获得清净刹土,最后皈依境化光融入己身,而作回向矣。
辛四:学处与目的
外相以《涅槃经》所传三应断学处为:不复敬礼世间神祗;不复损恼有情众生;不与外道同行共住。上师窍诀中所授之三应修学处为:应恭敬佛像乃至碎片;仅有一字;红黄色相。《摄事分论》中所谓之三同分学处为:外依止上师,修行诸法,披戴红黄色衣也;内诵咒与定期上供;密修习见修行三要。
目的:暂时获得无量福报,究竟证得佛果。
庚二、发心
无上金刚大乘,即生成佛之捷径精华及诸法基地为:忆念充满虚空有情父母之恩德而修爱他胜己之菩提心。此如颂曰:“发心乃为他利故,欲得清净圆满刹。”故为证得如是之义,即从今日随行作依止世俗之愿、行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
总分为五:辛一、境;辛二、补特伽罗;辛三、仪轨;辛四、目的;辛五、功德。
辛一、境
外具大悲而发菩提心,内具三智慧而证无我之义,密悟本来智慧矣。
辛二、补特伽罗
外相拯救下道,内相于此处渐灭戏论,密相趋入甚深密法矣。
辛三、仪轨
外以前、正、结三要:
1.前行积资七支供。
2.正行以诵三遍颂词: (1)愿菩提心;(2)行菩提心;(3)二种共同依止。
3.结行修持自他欢喜。
学处:愿为四无量心,行为六度而行之。
辛四、目的
弥勒菩萨曰:“由遮诸恶趣,指引善妙道。”及颂言:“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如是所说。
辛五、功德
颂言:“发心之福德,倘若有形相,充满虚空界,犹当超过之。”如是皈依为基础之发心。《菩提道次第论》亦曰:“上士道为发大乘菩提心。”如是所说。
庚三、观诵金刚萨埵
器之清净业障,观诵金刚萨埵引导法分四:辛一、所净;辛二、能净;辛三、如何修行;辛四、目的与功德。
辛一、所净
无始以来迄至今,所造一切之三毒烦恼及三门罪障、能所二取及所知障等矣。
辛二、能净
《宣说四力论》曰:“弥勒菩萨,如具大菩提萨埵四力,一切罪障,均能遣除。”如是所说。四力为:厌患对治力:于昔时所作一切不善,犹如饮毒,应起忏悔心;现行对治力:总为三门修持妙法,此时即为能净誓愿观诵金刚萨埵。返还对治力:信任因果,纵遇命难,亦不再造如是恶业,并发誓守持;所依对治力:忏罪之境为大悲三宝矣。
辛三、如何修行
应具前、正、结三:
前行:观诸佛菩萨于前方作皈依。
正行:忆念一切罪障,于忏悔之中,观自身为庸常之相,头顶莲花及月轮坛城垫上,白色吽( )放射光芒,其后刹那变为与根本上师无别之圆满报身金刚萨埵,身如白色海螺,如无瑕无垢之水晶,一面二臂,右手当胸,执持五股金刚杵,左手执铃依于肋旁,双足金刚跏趺坐,并具飘带宝珠等种种装饰而住。次于胸间月轮垫上,如水晶般之五股金刚杵竖立,杵脐中具一白色吽( )字放光,其周围由前方开始,百字明一一贯串如银水流行般而右绕旋转,如是明观,并于三世诸佛之本体遍知上师金刚萨埵前,忆念所造之罪堕并发誓从今不复造作。复诵:“吾之顶门梵穴唉玛火,心间百字咒鬘甘露降,消尽吾之罪障现吉祥。”尔时,持诵百字明,观本尊心间吽( )字与咒鬘等,涔涔滴滴流降如银水之甘露,融入吾之顶门,如暴涨激流冲洗尘土,一切病、魔、业障,如烟汁、脓血、微细动物等相,从肛门、尿道、诸毫毛孔中涔涔滴滴向外流出,如是观诵。其后念:“怙主我因无明故,破与违犯三昧耶,上师怙主垂救护,无上金刚总持尊,大慈大悲大圣者,众生怙主吾皈依,发露及忏悔违犯身口意一切根本及支分誓言,祈请赐予清净一切罪障堕过之垢。”如是祈请后,自身转为无垢如水晶之相,全身充满甘露,则清净一切罪障。尔时金刚萨埵欣然微笑曰:“善男子,汝之一切罪障现已清净。”如是观想并祈请本尊金刚萨埵由中脉降入心间,即诵金刚萨埵六字真言,复诵:“吾与本尊融合为无二。” 如上自身观空,心间显现金刚萨埵之相,其胸中月轮垫上,金刚杵脐中吽( )字内六字真言,外右绕百字明咒鬘并作光明射收。由是清净自己一切罪障,并且自身转为金刚萨埵,胸中如是观想智慧萨埵相,即诵百字明与(黑日嘎)百字明。
结行:回向所做善根等一切功德。
辛四、目的与功德
暂时清净一切罪障,则成“生”、“圆”深道法器,并自心获得地道一切功德,究竟证悟大觉果位。《花敷庄严经》曰:“若观金刚萨埵尊,并诵百字明仪轨,即净二种障碍。”《金刚萨埵颂续》曰:“自显明点百字明,一切诸佛之根本,寂灭一切罪障堕。”如是所说。
观修金刚萨埵引导终。
庚四、供曼茶
依止“因福德资粮”而究竟获得“果智慧资粮”之供曼茶引导分五:辛一、不供曼茶之过失;辛二、供曼茶之功德;辛三、供奉方式;辛四、供奉时间;辛五、传授目的。
辛一、不供曼茶之过失
暂时所欲不成,究竟难获清净刹土。若不依靠因福德资粮,即不圆满果智慧资粮,故不能圆满自他二利。如教言中曰:“若不依止二资粮,任何功德均不具。”
辛二、供曼茶之功德
颂曰:“供奉曼茶之福德,大圣师亦难言量。”暂时即福德圆满,敬师生信,究竟证得深密三摩地及无量殊胜功德等。
辛三、供奉方式
分修行与供奉二。
1.修行
分二:供品及观想。
(1)供品:曼茶盘之质:上品为金银;中品为铜铝;下品为清净无垢之石板或木板等亦即可。所设堆聚之供品:上品为珍珠等宝;中品为米类、药物;下品为石、沙等清净无垢之物。
(2)观想:颂曰:“自成金刚萨埵虚空中,根本上师呈现莲师相,十方诸佛一切眷属众,吾等愿受成熟与解脱。”外相:观自身如上金刚萨埵,于前方虚空中,本体为根本上师,形相为莲花生大师,十方诸佛菩萨眷属等围绕,如是观想皈依境,并发愿:吾等众生愿圆满证得成熟与解脱。如是观想;内相:三位天尊坛城⑩;密相:心性圆满三身之相矣。
2.供奉:颂曰:“舍!珍宝身心庄严此曼茶,供奉三宝传承诸上师,敬献享用加持自相续,愿得受用三身圣刹土。”释曰:外:以次序所供珍宝庄严之三十七堆曼茶之四洲、百千万供品等供奉化身上师。内:观自身皮肤为黄金地基,脊椎为轮围山,头为须弥山,右手为东胜神州,左手为南瞻部洲,右脚为西牛贺洲,左脚为北俱卢洲,双眼为日月,分支为小洲及河洲,肋骨为七金山,肠为七海,肺为如意树,心脏为宝瓶,肾为如意牛,肝为自然香稻,脑浆为天之甘露,头发与眉毛为檀香林,毫毛为红花草山,五根为妙欲天女等自性供奉报身上师。密:自性庄严之曼茶,离戏世俗心之本性为黄金地基,其本体无有偏袒为轮围山,五智慧为须弥山及四大洲,八识为八小洲,六聚所行五妙欲等为万物供品,智慧为太阳,大悲心为月亮等自性庄严之曼茶,供奉法身上师。
总之,若证得有寂诸法均圆满自心之妙力,即为胜义曼茶矣。
辛四、供奉时间
于闻法、修法、谒见身、语、意之所依处时应供曼茶,尤其于传授窍诀引导法时,昼夜六时应供养三宝及本传承诸上师怙主等,并祈祷摄受加持吾等自相续。
辛五、目的
暂时如愿成就,清净一切罪堕,物质丰盛,即能获得三摩地等一切功德;究竟圆满二资粮,并受用大圣三身刹土与胜义三身之果。最后,皈依境及一切供物化光融入自身而回向。
供曼茶之引导终。
庚五、上师瑜伽
获得上师加持,深道上师瑜伽引导。密咒之根本为上师,诸修行者应祈祷并修持上师瑜伽,乃极为重要。
此教授分五:辛一、善知识性相;辛二、如何依止;辛三、目的与功德;辛四、违师过患;辛五、可否忏悔之界限。
辛一、善知识性相
依止具传承清净之诸善知识,从彼得受口传甘露,圆满闻思修三智慧,并勤修深道“生”、“圆”次第,而获得自在三摩地,如是圆满具足内外一切功德。
辛二、如何依止
上师本无欲求世间之福。然而为己积累福德应供奉饮食与财物,并身作顶礼与经行;他人若诽谤应回遮,语作于他前宣扬上师功德,说话温雅并合师意;意作恭敬与信奉,并修持三摩地令师欢喜。
上师身为僧、语为法、意为佛,聚集外三宝。总集加持之根本(上师)、赐胜成就之来源(本尊)、一切事业之主尊(空行护法),为内三根本。(具备)密意不动之法身、无遮显相之报身、事业无勤之化身,为密三身。上师为九宝至尊之本体,如是而生信解。
辛三、目的与功德
《三句续》曰:“具德金刚上师尊,谁若承事观顶轮,彼得诸佛之加持。”《最极瑜伽大庄严续》曰:“修持赞颂念上师,唯此即得佛果也。”如是所说。
辛四、违师过患
《观世音金刚橛续》曰:“依止上师得成就,若于彼师起诽谤,其受地狱剧痛苦。若由此境暂脱离,百千俱胝劫之中,亦难见闻佛法也。”
辛五、可否忏悔之界限
《三昧耶庄严续》曰:“倘若其人谤上师,至作七次及十次,以大惭愧作忏净。若超己岁作忏悔,金刚萨埵不摄受。”如是所说,故不应观察上师过失,应净观上师功德而作…
《金刚精要引导文(法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