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转正*轮▪P16

  ..续本文上一页说法第一的大弟子。于是他去找他的外甥,剃度他之后要他去亲近佛陀。憍陈如本人则在征得佛陀的允许之后,前往六牙森林(Chaddanta Forest)曼达奇尼(Mandakini)岸边,在那里住了十二年。

  当我们的菩萨出生时,憍陈如已经三十五岁;菩萨成佛时,他已经七十岁;然后他在森林里住了十二年,森林里的大象轮流供养食物给他,并且侍候他。十二年后他回来向佛陀致上最后的礼敬,并且向佛陀辞行,准备般涅槃,那时他已经八十二岁。告别佛陀之后,他回到六牙森林,在那里般涅槃(最后的寂灭)。据说住在喜马拉雅山的一切众生都为此而流泪。他的火葬礼由那伽达多天神(Deva Nagadatta)所领队的八千头大象隆重地举行。从最低的天神到最高的梵天神全部都参加葬礼,每位天神供养一枝檀香木。由阿那律尊者(Venerable Anuruddha)为首的五百位比丘也在场。火化后的舍利被送到竹林精舍(Veluvana),交给佛陀。佛陀亲手将舍利安放在从地涌出的银塔中。大论师觉音尊者(Venerable Buddhagosa)说那座银塔在他的时代还存在。

  《长老偈》中有几首憍陈如尊者所说的偈颂,劝勉同修坚持梵行,因为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苦、无我的。在此,梵行(brahmacariya)是指「教梵行」(sasana-brahmacariya)与「道梵行」(magga-brahmacariya)。「教梵行」即戒、定、慧三学。「道梵行」即四种圣道。三学是禅修者证得各阶圣道的支助因素。

  有一次憍陈如尊者接受帝释天王(Sakka)的请求而开示。帝释天王闻法之后表示自己非常欢喜,因为那开示就像佛陀亲自所说的那样殊胜。婆耆舍尊者(Venerable Vavgisa)有一次在佛陀面前以偈颂赞叹憍陈如尊者的德行。他说:

  继佛陀之后而开悟,

  精进的憍陈如尊者,

  是获得安乐住处者,

  是常处于闲静处者。

  修行导师教法者,

  所能体验证悟的,

  皆已被勤学的他,

  完全无余地证得。

  具足三明的大威德者,

  精通于了知他人之心,

  憍陈如为佛陀之真子,

  虔诚顶礼于导师足下。

  跋提迦尊者(Bhaddiya Thera)

  跋提迦是迦毗罗卫城一户婆罗门人家之子。当我们的菩萨出生之后,跋提迦的父亲就是被请去为菩萨看相的八位婆罗门当中的一位。当时他的父亲已经太老了,无法出家等待菩萨成道。当阿私陀仙人(Asita, Kaladevila)宣布悉达多太子将会成佛时,跋提迦及以憍陈如为首的其它四位婆罗门就出家等待悉达多太子。当太子在优楼频罗六年苦行时,跋提迦也随侍在身边。后来由于见到太子开始正常地取用食物,对太子感到失望,跋提迦就与其它同伴离开太子,前往仙人坠处去。佛陀成道后在仙人坠处为他们开示《转*轮经》。跋提迦在下弦月的第一天,亦即开示《转*轮经》的隔天证悟须陀洹果,成为人间的第二位须陀洹。他在听闻《转*轮经》后第五天,听闻《无我相经》之时与其它四位比丘一起证得阿罗汉果。

  卫跋尊者(Vappa Thera)

  卫跋过去世在胜莲华佛时代就发愿要成为佛陀的最初弟子之一。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积累波罗蜜,如布施、持戒、修行止禅与观禅。他曾经当国王十六次,名叫摩诃敦度比(Maha- dundubhi)。

  在他的最后一生中,他是五比丘之一。他的父亲名叫瓦些塔(Vasetha),是迦毗罗卫城的婆罗门。当阿私陀仙人宣布悉达多太子将会成佛时,卫跋及以憍陈如为首的四位婆罗门一起出家。太子六年苦行时卫跋也随侍在侧。后来由于太子放弃苦行而对太子感到失望,于是离开太子而前往仙人坠处。佛陀成道后为他们开示《转*轮经》。开示后的第二天卫跋证得须陀洹果。第五天卫跋与其它同伴都在听闻《无我相经》之后证得阿罗汉果。

  摩诃那摩尊者(Mahanama Thera)

  摩诃那摩尊者也是五比丘之一。他在听闻《转*轮经》之后第三天证得须陀洹果。第五天听闻《无我相经》之后证得阿罗汉果。有一次他来到马奇迦山达(Macchikasanda)。吉达居士见到他托钵,对他的威仪举止感到欢喜,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供养他饮食并且听他开示。吉达居士对摩诃那摩尊者所开示的法感到非常喜悦,于是将自己的一座优雅的林园──安般达迦林(Ambataka- vana)──供养给摩诃那摩尊者,让他将那林园献给僧团,吉达居士并且在林中建造一座大寺院。后来,吉达居士听闻摩诃那摩尊者开示《六处细说》(Salayatana-vibhatti)──详细解释内外六处──之后证得阿那含果(不还;不会再投生于欲界的圣者)。

  阿说示尊者(Assaji Thera)

  阿说示尊者是五比丘当中最年轻的一位。佛陀开示《转*轮经》之后,他是五比丘当中最后一位证得法眼者(开示后第四天)。在摩诃那摩与阿说示尚未证得须陀洹果的期间,佛陀必须教导他们如何修行,而其它三位比丘则外出托钵以供六人食用。阿说示尊者在听闻《无我相经》之后证得阿罗汉果。后来阿说示的一席话令舍利弗与目犍连开悟:那是有一次,当阿说示尊者在王舍城里托钵时,四处寻找不死之法的舍利弗见到他,对他的威仪举止而感到很欢喜,就跟随着他,直到他托完钵。等到适当的时机,舍利弗就请问阿说示尊者他的老师是谁及遵循何种教法。阿说示尊者起先不愿意回答,因为他认为自己才刚出家不久。然而舍利弗敦促他依照他自己所了知的说出来。阿说示尊者所说的那首偈颂从此广为人知,被认为是佛陀教法的主旨。他说:

  “ye dhamma hetuppabhava tesam hetum Tathagato aha, tesabca yo nirodo, evamvadi Mahasamano.”

  「诸法从因生,如来说其因;彼亦从因灭,此大沙门说。」

  意即:「如来教导苦谛法及其因(集谛),也教导彼二者(苦谛与集谛)的无余寂灭与导致寂灭之道。佛陀大沙门就是教导如此的法。」

  舍利弗听了立刻明了,证悟须陀洹果。然后赶紧将自己已经找到真理的这个喜悦讯息告诉目犍连。

  舍利弗尊者非常尊敬阿说示尊者。据说从第一次见面的那天开始,只要他听说阿说示尊者住在那一处,他就向那个方向恭敬地合掌,躺下来睡时也将头朝向那个方向。这正是圣者感恩的美德。

  这五位比丘证得阿罗汉果时也成就了四无碍解智,因此他们肯定曾在过去佛的教化期中累积充分的波罗蜜。如果你想证得阿罗汉果,就应当学习他们为了彻悟四圣谛而付出的精勤修行。

  愿大家尽早彻悟四圣谛!

  

   皮带束缚经(一)

  (Gaddulabaddha Sutta 1)

  《皮带束缚经》有两部,这两部我们都将研究。第一部《皮带束缚经》的经文开始说:

  一时世尊住在舍卫城。当时世尊对诸比丘说:

  「诸比丘,生死轮回的源头是无法察知的。在生死轮回中一再流转的众生,被无明所蒙蔽、被爱欲所束缚的起点是难以得知的。」

  业力只有在无明(avijja)与爱欲(tanha)的支持下才能产生结果;若没有无明与爱欲,业力就不能产生任何果报。因此在本经中佛陀教导说生死轮回(samsara)的主因是无明与爱欲。

  「无明」是指错误地认知有真实的男人、女人等存在。根据佛陀的教导,只有究竟名色法(精神与物质)存在而已,没有真实的男人、女人存在。如果有人这么想:「这是男人、女人、儿子、女儿……」,这种错知就是无明。如果有系统地修行四界分别观,就能见到名为色聚的微粒。分析各种色聚微粒之后,就能照见总共二十八种色法(rupa)。此外还有依靠色法(物质现象)而生起的名法(精神现象)。所以依究竟谛(胜义谛)而言,只有名色法存在而已。然而名色法一生起之后就立即消灭,因此它们是无常的。没有恒常存在的男人、女人、儿子、女儿等,因此认为有男人、女人等真实存在就是无明。

  由于无明的缘故,执着这些对象的爱欲就会依靠无明而生起。在无明与爱欲的帮助之下,成熟的业力就能结成善或恶的果报。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在本经中说:「在生死轮回中一再流转的众生,被无明所蒙蔽、被爱欲所束缚的起点是难以得知的。」

  佛陀继续开示说:

  「诸比丘,汪洋大海有干涸、竭尽到点水不存的时候;但是我说,被无明所蒙蔽、被爱欲所束缚而在生死轮回中一再流转的众生,他们的痛苦没有穷尽的时候。」

  根据佛教的道理,终有一天世界会被火、水或风所毁灭。佛陀在本经中描述的是世界被火毁灭的情况。那时有愈来愈多个太阳出现。通常四恶道里的众生会死亡,投生到人间或欲界天来。当天空中出现五个太阳时,汪洋大海会干涸、竭尽到点水不存。那时通常欲界的众生都会死亡;他们在死亡之前都精进修行而达到禅那。依靠禅那的缘故,他们都投生到梵天界去。因此佛陀开示说即使在那时生死轮回还是没有穷尽──「但是我说,被无明所蒙蔽、被爱欲所束缚而在生死轮回中一再流转的众生,他们的痛苦没有穷尽的时候。」

  佛陀继续开示说:

  「诸比丘,众山之王──须弥山──有被焚烧、毁坏到尘点不存的时候;但是我说,被无明所蒙蔽、被爱欲所束缚而在生死轮回中一再流转的众生,他们的痛苦没有穷尽的时候。」

  当第六个太阳出现时,众山之王──须弥山──也焚烧、毁坏到尘点不存。那时,以无明及爱欲为根本,禅那的业力使众生投生到梵天界去,开始另一个生命的流转。所以佛陀如此开示:「但是我说,被无明所蒙蔽、被爱欲所束缚而在生死轮回中一再流转的众生,他们的痛苦没有穷尽的时候。」

  然后佛陀开示说:

  「诸比丘,辽阔的大地有被焚烧、…

《转正*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