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资粮▪P7

  ..续本文上一页其它对象」这个用词的解释如下:

  当心中生起对有情众生的贪念时,不净观(asubha-bhavana)就是「其它对象」。当心中生起对无生命物的贪念时,了解无常就是「其它对象」。

  如果对有情众生的贪爱以这样的念头生起:「这个人的手真美!」「这个人的脚真美!」禅修者应当以不净观的方式如此思惟:你在贪爱什么?你贪爱他的头发吗?还是他身上的毛?还是指甲、牙齿、皮……乃至尿?

  这个身体由三百块骨头所架构、由九百条神经线所缠绕、黏上九百块肌肉、用潮湿的皮完全包裹起来、再以表皮的颜色加以覆盖,身上的九个疮孔和九万九千个毛孔经常流出肮脏的液体。身体是一堆骨头的组合,是臭秽、低贱、可厌恶的,是三十二个部份的总合。身体中没有实质,也没有殊胜之处。如此思惟身体不清净的本质之后,就能够驱除对有情众生的贪爱。所以,这里的「其它对象」就是以身体的不净观来思惟会引起贪念的对象。不净观可分为两种:止禅的不净观及观禅的不净观。止禅的不净观又分为有生命体的不净观及无生命体的不净观。有生命体的不净观就是照见自己身体内在的三十二个部份,以及外在他人身体的三十二个部份,观察它们都是不清净、可厌恶的,如此就能去除对有情众生的贪爱。无生命体的不净观就是观察尸体的不净,先观察外在尸体的不净可厌,当定力加深,能够清楚地检查到禅支之后,再观察自己内在,省思:终有一天自己也会死亡,死后就像外在这具尸体一样。定力加深时,就能见到自己的尸体。能够如此观察内外尸体的不净之后,就能观察自己所贪爱的有情众生之尸体,于是就能去除对有情众生的贪爱。观禅的不净观是分析到究竟的色法之后,省思这些色法都与不净可厌的颜色、声音、气味等相关联;再者,身体中充满了各种虫,身体是虫的厕所、虫的医院、虫的坟场。如此观察内外的不净之后,就能去除对有情众生的贪爱。

  当心中生起对无生命物如:钵、袈裟等的贪念时,借着两种去除对无生命物执着的思惟,禅修者得以驱除贪念。这两种思惟就是:无主宰的思惟及无常的思惟。在《念处经 Satipatthana Sutta》的注疏里,讲到觉支的部份有这两种思惟的说明:

  「这个钵将会逐渐褪色、变旧、产生裂缝、穿孔而最后变成碎片,或因为碰撞而粉碎。这件袈裟将会褪色、穿破,然后用来作擦脚布,最后只好丢弃。如果这些东西有一个主宰的话,祂一定不会让它们毁坏。应当如此作无主宰的思惟。并且应当思惟这些东西不能持久、短时间内就会坏灭,如此作无常的思惟。」

  因此,对引起贪念的对象作无常的思惟就是这里的「其它对象」。

  当心中生起对有情众生的瞋念时,慈心观(metta-bhavana)就是「其它对象」。当心中生起对无生命物的瞋念时,四大分别观就是「其它对象」。

  当心中生起对有情众生的瞋恨时,应当修行慈心观,依照《降伏瞋恨经》、《锯子譬喻经》等的开示来修行。禅修者修行慈心观时,瞋恨就会消失无踪。因此,对引起瞋念的对象而言,慈心观就是「其它对象」。

  《增支部 Avguttara Nikaya》里《降伏瞋恨经》的开示如下:

  「诸比丘,有五种降伏瞋恨的方法。当比丘心中生起瞋恨时,他必须以这五种方法来将瞋恨彻底降伏。是那五种方法呢?

  心中生起瞋恨时,他应当修行慈心观……应当修行悲心观……应当修行舍心观……应当察觉自己对引起瞋恨的对象没有保持正念与反省……应当思惟每个人必须承受自己所造的业报……他应当如此降伏瞋恨。这就是降伏瞋恨的五种方法。每当比丘心中生起瞋恨时,他必须将瞋恨彻底降伏。」

  再者,当比丘对树椿、尖刺、草或叶生气时,他应当问自己:你在对谁生气?你在对地大生气呢,还是在对水大生气?或者问自己:是谁在生气?是地大在生气呢,还是水大在生气?

  思惟地、水、火、风四大时,对无生命物的瞋恨就会消失无踪。因此,对于引起瞋恨的念头而言,思惟对象的四大就是所谓的「其它对象」。

  当心中生起对有情众生或无生命物的愚痴念头时,与佛法相应的五项依止就是「其它对象」。

  五项依止是:

  一、 依照导师的指导而生活起居;

  二、 学习佛法;

  三、 研究佛法的义理;

  四、 在适当的时候听闻佛法;

  五、 探讨什么是因,什么不是因。

  依靠这五项,或运用这五项善巧的方法,就能去除愚痴。

  比丘也可以运用下列的方法来去除愚痴:

  在比丘学习佛法时,可透过这样的思惟来使自己积极进取,他这样想:导师会处罚在应当学习的时间不来学习的人、不好好背诵的人、以及不背诵的人。

  前往拜见道德崇高的比丘,请问他们说:「尊者,这个法的道理何在?这个法有什么含义?」如此能够去除疑惑。

  前往大众听闻佛法的地方,细心地聆听佛法,渐渐就能明了许多经文的义理。

  他渐渐能精通于辨别什么是因,什么不是因。他能够分辨:「这是某某现象的因,那不是某某现象的因。」例如:他了解眼根、色尘、光明和作意是眼识生起的原因,而不是耳识生起的原因。

  再者,修行三十八种法门当中任何一种的人,固然能够去除恶念。然而,借着贪、瞋、痴的克星、死对头──也就是五种法或五种实修法──来去除贪、瞋、痴时,乃是将贪、瞋、痴彻底地去除。

  就好像:用火把、泥土和树枝来打火,固然可以将火扑灭;然而,如果用火的克星──水──来灭火时,就能将火彻底地扑灭。同样的道理,用这部经开始时谈到的五种法来去除贪、瞋、痴时,就能将贪、瞋、痴彻底地去除。

  关于经文中提到的「就像善巧的木匠或木匠的徒弟,能够用细的木钉将粗的木钉打掉、移除、取出。」细的木钉是心木做成的木钉,它比木匠要从木板中拔出来的那根木钉更细。粗的木钉是心木板或檀香木板中一根不调和的木钉。

  比丘致力于开展增上心,他的心就像那块心木板;邪恶的念头就像那根不调和的粗木钉;而对不净观等修行对象的如理作意就像那根细木钉;借着思惟不净观等其它对象来去除恶念就像以细木钉来去除粗木钉一样。

  这是注疏里的解释。

  接着,我想讲述难陀尊者(Venerable Nanda)的故事,来解释以细木钉去除粗木钉的方法:

  难陀尊者出家之后,不喜欢梵行的生活,因为他的妻子国美王妃(queen Janapadakalyani)的话一直在他的耳边回绕:「亲爱的,赶快回到我的身边。」佛陀知道难陀尊者的苦恼,为了立刻舒解他的烦闷与绝望,佛陀告诉他:「来吧,难陀,我们到天界去看看。」难陀回答说:「世尊,有神通的人才能去天界,我怎么能够去呢?」佛陀说:「你只要发个愿要去天界,就能够去,并且能看见天界的景物。」

  佛陀的目的是要以善巧方便来平息难陀尊者心中因贪欲而生起的剧烈痛苦。于是,佛陀握住难陀尊者的手,以神通力带着他到忉利天。在前往天界的路上,佛陀让难陀尊者看到一只衰老的母猴子。这只母猴坐在被火焚毁的农场中一个烧焦的树椿上,牠的鼻子、耳朵和尾巴也都被烧坏了。

  到了忉利天,佛陀让难陀尊者看见侍候帝释天王的那些天女,那些天女粉红色的脚就像鸽子脚上的颜色一样。然后佛陀问说:「难陀,你看到具有鸽子脚上颜色那般粉红色脚的五百位天女吗?」

  「看见了,世尊。」

  「现在,老实地回答我的问题。你认为如何:是这些天女比较美丽动人,还是你以前的妻子国美王妃比较美丽动人?」

  「世尊,和这些天女比较起来,国美王妃就像我们在路上看到的那只衰老的母猴子一样,她甚至还算不上是个女人,她完全不能和这些殊胜的天女相提并论,这些天女远比她美丽动人多了。」

  「难陀,好好地奉行比丘的责任,使自己乐于佛陀的教法吧。如果你这么做,我保证你将能拥有这样的五百位天女。」

  「世尊,既然世尊保证我能够拥有这些粉红色脚的可爱天女,我愿意跟随世尊,使自己乐于佛陀的教法。」

  然后,佛陀就带他回到祇园精舍。自从他回到祇园精舍以后,为了得到天女,难陀尊者就很努力地奉行比丘的责任。同时,佛陀交代比丘们到难陀尊者修行处所的附近去谈论这些话:「据说某位比丘得到世尊的保证,为了拥有天女而努力地奉行比丘的责任。」比丘们答应说「是的,世尊。」于是,他们来到难陀尊者耳朵可以听见的范围内,谈论道:「听说难陀尊者为了拥有天女而努力地奉行比丘的责任。据说世尊已经保证:具有粉红色脚犹如鸽子脚上颜色的五百位天女将是难陀尊者努力的奖品。」

  「哦,难陀尊者真是个唯利是图的比丘!」

  「哦,难陀尊者实在是个高贵的买主!」

  当难陀尊者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冠上了「唯利是图」、「高贵的买主」这些尖酸的绰号时,他感到非常焦虑不安:「啊,我真是大错特错了,我真是不符合比丘的身份啊!由于不守护六根之门,我已经成为同参比丘们嘲笑的对象了。我必须严格守护自己的根门才行。」从那时候开始,难陀尊者训练自己对所看见的一切事物保持正念与明觉:不论他看向东、西、南、北、上、下、横向、或其它任何方向,他不让任何贪、瞋等恶念因为他所看的东西而生起。由于他在根门方面非常严格地约束自己,不久,他完成了比丘最终的责任——证悟阿罗汉果。

  在这个故事里,天女的诱惑就好比细的木钉,去除了难陀尊者对他以前的妻子的贪着——粗的木钉。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前妻是他曾经拥有过的欲乐对象,对这种欲乐对象的贪着是粗的,而且是很难拔除的;相反地,众天女是他所未曾拥有的欲乐对象,她们只是他的想象中未来将要拥有的对象,对这种欲乐对象的贪着比刚才那种还要细微。

  再者,同参比丘们的轻视就好比细的木钉,去除了难陀尊者对天女的贪着——粗的木钉。为什么呢?因为虽然对天女的贪着比他对前妻的贪着更细微,但是却比同参比丘们的轻视更…

《菩提资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转正*轮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